北大博導張頤武點評:我為黃秋生感到可惜

2021-01-11 搜狐網

  7月3日下午,記者在西安遇到了剛參加完陝臺《開壇》節目錄製的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先生,這位近年來在國內外較為活躍的文藝界知名評論家,和記者印象中的「文藝家」有所不同,或許是因為他看港片,欣賞過黃秋生,或許是因為他「勇敢」地和韓少功為《馬橋辭典》打了一場很轟動的官司。總之,眼前這個研究全球化,研究新美學的他有點特別。

  香港娛樂圈:憑資本說話

  在一般觀眾的心目中,香港娛樂圈中可被高等學府裡的知名教授所欣賞的大抵只是梁朝偉、王家衛這樣的人,但一向很喜歡香港電影的張頤武卻告訴記者,自己倒是很欣賞以前的黃秋生,「你們大概不知道,黃秋生在美國有很多影迷,他演的那些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小人物很有爆發力,演出了那些人的特色,像《人肉叉燒包》等影片,黃秋生就演得很好,但可惜的是,他後來沒有照這個路子發展下去」。至於王家衛所代表的文藝類電影,張頤武則給予了這樣的評價:「他只是一個前衛的品牌,商業的價值更多,而其他人如果按這個風格來做,就不會成功。」對港片研究頗多的張頤武對香港電影的發展趨勢做了兩點預測:文化上高度靈活,憑資本說話;小眾市場分眾化。

  現代文化消費:我買故我在

  研究文化的張頤武自己無法不面對商業時代的文化消費,對此他的見解也很獨到,「現在是一個消費的時代,消費者的選擇度無限擴大,真正實現了我買故我在。比如文化的平面化,前一陣新浪網等媒體搞的推選20世紀十大文化偶像活動,將魯迅和趙薇放在一起就是一個例子。又比如現在提供的文化消費無限多,任何層次任何小眾的消費都可以得到滿足」。

  記者了解到,在北大講學的張頤武仍然在實踐自己的文藝理想,正在著手完成有關20世紀90年代到千禧之後電影的研究著作,另外有關中國「現代性」話語的著作也在寫作中。(本報記者 小堯)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張頤武:七夕非情人節 是真正的女兒節
    北大教授張頤武:七夕非情人節 是真正的女兒節 然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13日早發微博稱,七夕不是情人節,是真正的女兒節。  牛郎織女傳說源於古人對於星象的臆想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應該是「七夕」被當作中國情人節的源頭。這一傳說最初發端於古人對天文星象的想像。
  • 北大美女教授黃芊芊:17歲進北大28歲當博導,今獲300萬大獎不輸顏寧
    那一年,北大新生通知書裡,有著名校友給新生的一封信,29歲的黃芊芊就是這些校友中的一位。 當年,很多北大新生都感到好奇,一位如此年輕的姐姐,怎麼跟一群老教授一起寫了一封信呢?那一年,北大新生真的是無人不識黃芊芊。看了信,到了北大才知道,小姐姐已經是博士生導師了,令這些學霸都欽佩不已。
  • 黃秋生一生坎坷:年輕時參與保釣活動,晚年公開站隊澳大利亞
    那麼讓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混血兒黃秋生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情婦母親,卻慘到拋棄黃秋生生於1961年9月2日,他的母是江門人,但是他的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英國人。根據當時黃秋生自己的講述故事情節,他的生父其實是港英政府的一名非常高級的官員。
  • [星態度]黃秋生:曾為保釣棄生死 卻被冤枉不愛國
    黃秋生不平則鳴,每遇到不公的事,他第一時間便會站出來,有時候即使遇到不公的事與自己無關,他也會忍不住站出來為別人發聲,假若遇到「秋後算帳」,他也坦言並不後悔:「經常有復仇、攻擊,但從不會後悔為別人站出來,如果一個人沒有是非、沒有正義,你還讀什麼書?白活了吧!人是要互相幫忙的,你幫人家,人家也幫你,就是這樣的。」
  • 黃秋生炮轟簡體字 專家反駁:繁體字增加交流成本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 張曦) 近日,香港演員黃秋生用繁體字在微博寫道:「在中國內地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哎,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這句話迅速在網上引發爭議,除了被不少網友指責言論過於偏激,也遭到不少業內人士炮轟,其中《漢字英雄》的製片人兼主持人馬東在接受中新網訪問時就直言:「黃秋生老師說的是外行話。」
  • 張頤武:匠蕎是毛鋪的一小步 可能是中國白酒一大步
    9月25日,在今天的毛鋪中國和宴暨毛鋪年份匠蕎上市發布會上,著名文化學者、評論家張頤武表示,毛鋪年份匠蕎是毛鋪的一小步,也是中國白酒的一大步,中國白酒走上了一個更高境界,走向了和合文化,走向了更高境界。
  • 黃秋生:鄭州的羊肉湯+燒餅,好吃
    這一切,都歸功於香港著名影星黃秋生。因為他到菜市場吃過後感覺好吃,就在微博裡「強力推介」了一下。  「真不知道是他,他再來,我送他一兜,不要錢。」金守根笑著說。  @黃秋生:鄭州強力推介——羊肉湯+燒餅。好吃!
  • 黃秋生:一代香港混血兒命運的縮影
    1985年的《花街時代》仿佛為黃秋生量身定做,他在片中飾演妓女與美國水手生下的混血兒Jimmy,終日在灣仔紅燈區尋找父親的消息,錢包裡永遠放著兩張照片,一張是拋棄他的父親,一張是一代叛逆偶像詹姆斯·迪恩。酒吧的妓女看著他撇嘴:「負心郎生了個神經漢。」
  • 一代香港混血兒的命運,時隔多年,黃秋生尋找到了父親
    在我的印象中,黃秋生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們大眾的視野裡面了,在今年春天突然得知他的消息,內容不是與他演員身份相關的,而是他找到了自己尋找了消失了幾十年的父親。黃秋生的父親,是個英國人。我們印象中的黃秋生浪蕩不羈,在影片中常常飾演著變態、殺人狂的角色,再加上他年齡逐漸增長後更是一臉「我不好惹」的形象。記得我小時候,每次在影片中看到他,都要被嚇哭呢!但其實他小時候並不是這個模樣滴!他當時是個瘦弱的混血小男孩,那個時候混血可不吃香啊!
  • 黃秋生疑似入籍臺灣省,未見父親一面,為了錢卻想離開香港?
    真正讓黃秋生在內地大紅大紫的確是,2003年和餘文樂合作《無間道》和2005年和周杰倫合作《頭文字D》。讓黃秋生一下在內地名氣大漲。在《頭文字D》中黃秋生,飾演周杰倫的父親。藤原太郎一位豆腐店主,在他母親的教導下。這個角色對他來說輕車熟路。
  • 黃秋生上綜藝節目,李千娜曝粉絲很喜歡黃秋生,兩人一起體驗賽車
    美食交友實境節目《開著餐車交朋友》由「香港影帝」黃秋生、「瘋面仔」KID林柏升、「電眼男神」共同主持,攜手走遍臺灣尋找在地食材,透過美食結交圈內圈 外好友。鮮少參與外景節目錄影的李千那透露,自己是黃秋生的粉絲:「我很喜歡秋生哥,可以有機會見到偶像,就立馬答應。」個性酷帥的李千那遇見偶像黃秋生,也難得 展現自己小女孩的一面,在個人IG發布和3位主持人的合照,寫下「看到偶像真的會語無倫次,我完全不知道我今天說了什麼,從小就很愛看港片,今天看 到黃秋生大哥本人在我面前,我心裡超激動亢奮」。
  • 黃秋生母親喪禮在香港舉行,劉青雲等好友到場安慰,低調為母送行
    黃秋生母親喪禮在香港舉行,劉青雲等好友到場安慰,低調為母送行而就在昨天,娛樂圈的另一位明星也是傳出了一些消息,這個人就是黃秋生,而黃秋生在昨日在香港北角為母親設靈,同時母親的送行,也是以道教的形式進行。其實黃秋生的母親在很早的一段時間裡,就因為腎功能衰竭而臥病在床,而黃秋生也是非常的孝順,因為從小黃秋生就與母親相依為命。
  • 黃秋生:《呷好道相報》
    黃秋生  專輯:《呷好道相報》  藝人:黃秋生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黃秋生正式進軍臺灣樂壇首張大碟。《呷好道相報 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絕對話題推薦《失業自力救濟歌》男人40無得撈:黃秋生一手包辦詞曲,道盡一般失業百姓心酸。《浪人情歌》偶然:翻唱陳秋霞的老歌,黃耀明操刀製作,讓你聽到黃秋生的溫柔。《聯合國進行曲》黑白亂講:改編自Chumbawamba全英冠軍曲Thumtumping,國語/臺語/粵語/英語演唱一家親,LMF饒舌主音MC仁跨刀獻聲之作。
  • 黃秋生最終回歸英國家庭 取了英文名 曾經被王晶怒罵沒骨氣
    對於黃秋生,相必很多人多認識,雖然黃秋生的作品越來越少,已經慢慢的退出大熒幕。從業30餘年的他在演藝生涯當中有將近150多部電影作品。大家都對他的一些角色非常熟悉,在古惑仔系列中的洪興大飛哥,80後無人不識。
  • 《金錢帝國》上海宣傳 影帝梁家輝黃秋生加盟
    昨天下午,王晶攜《金錢帝國》的主演梁家輝、黃秋生以及兩位新任「晶女郎」劉洋和孟瑤來滬出席新片發布活動。對於導演,無論是梁家輝還是黃秋生,都稱讚王晶相當出色。   不過對於王晶在影片中親自上陣演出,黃秋生則評價王晶的演技實在太爛,而梁家輝只能客氣地表示還算自然,可以去明年的金像獎爭取個最老的新人獎。   轉型?
  • 黃秋生一臉殺氣買食材,是要烹製什麼叉燒包嗎,細思極恐
    據港媒報導,愛下廚的黃秋生,日前出動到超市為自家廚房採購食材,當天黃秋生一個人靜心研究食材調味料,遇上熱情粉絲認出後想合影留念後秋生繼續購物,最後買幾大袋調味料和蔬菜後才坐的士離去。據港媒報導,愛下廚的黃秋生,日前出動到超市為自家廚房採購食材,可能壓力大影響心情,買完牛扒便挑橄欖油,由牌子到成份細心慢慢看,轉頭又走去調味料貨架前研究一番,就在此時,突然有女粉絲直驚叫"黃秋生呀,黃秋生呀……"興奮的找偶像合影。之後秋生,繼續鑽研貨架上的調料粉,最後見他收穫豐富,最後買幾大袋調味料和蔬菜後才離去。 拿著大包戰利搭計程車回住處。
  • 張頤武:禁TikTok和微信,說明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5日下午,在以「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為主題的環球時報2021年會中,專家就「化解『卡脖子』會不會走入新誤區」的議題展開精彩討論。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禁用TikTok和微信,說明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 拍三級片屬於無奈 黃秋生討厭《人肉叉燒包》
    黃秋生:真的。你們都想像我是賺了很多錢。劉德華、周潤發那些才是大明星,我不是,我只是一個演員。新京報:你不是影帝嗎?黃秋生:影帝又怎麼樣?新京報:影帝片酬會比別人高啊。黃秋生:有市場才會高,有獎項沒用的,這不是好萊塢,不是說做了影帝就可以叫價。新京報:那你覺得自己的市場有多大呢?黃秋生:沒有多大。
  • 北大張湘東博士、童琰老師點評成人三級英語考試
    尤其是我在北大輔導班上一再強調的計算機、健康飲食方面的文章,這次竟然在閱讀裡都出現了,一篇是講計算機對失業的影響,另一篇是講健康飲食的重要意義。閱讀理解部分主要考核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準確,也要求有一定的速度。下面我和童老師以A卷為例給大家點評一下。
  • 28歲女博士李琳獲聘大學教授博導年薪百萬,28歲的你在幹什麼?
    學神的世界可能對我們來說太遠了,不少人說學習無用論,那麼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位28歲的博導,年薪百萬,28歲的你又在幹什麼呢?大伙兒也是衷心讚美,其技能加勤奮,得這般貢獻,讓大仰望,為人們班增光!只要是學術研究可以獲評專家教授,變成博士生導師者,多是在某1個行業默默耕耘很多年,獲得重大成就的人。單單從年紀指標值,還要30年以後,即便不惑之年可達此總體目標,都是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