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4個穴位,掌管全身很多疾病!

2023-12-27 華溪玉容

人體是最大的藥庫,穴位是最天然的藥物,在每次穴位治療中,基本上都會有這樣4個穴位的身影,它們幾乎涵蓋所有疾病,治療範圍很廣,在《四總穴歌》裡也記載:

肚腹三裡留,        

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        

這個口訣深入淺出地概括了足三裡、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與主治項目:從頭面到頸項,從要背到肚腹,幾乎涵蓋全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一學:

1.  足三裡:調氣血、脾胃        

定位:小腿前外側,膝蓋外側的凹陷(外膝眼)處向下三寸,在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四總穴歌》說「肚腹三裡留」,胃經屬於多氣多血的經脈,足三裡為其「合穴」,氣血匯聚於此,氣血旺盛。

凡脾胃失調等消化系統的疾病,具有扶正培元,健脾和胃,調理陰陽,通經活絡的作用。通過艾灸足三裡都會起到十分顯著的效果。

2. 委中穴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定位:膕窩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療,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足太陽在表層下行,足少陰在裡層上行,腎經經氣與膀胱經經氣在此交匯,虛實腰痛均可選此穴。

具有舒筋通絡、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關節活動障礙,配合足三裡一起按摩,效果最好。

3. 合谷穴:處理一切面部疾患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四總穴歌》中「面口合谷收」,合谷穴具有統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

合谷穴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清熱、宣發陽氣、扶助正氣的作用,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對付頭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減輕疼痛。

用右手使勁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著換手,使用左手使勁地揉右手的合谷穴。

4. 列缺穴:緩解頸項疼痛        

定位:在腕橫紋上1.5寸,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或者按照圖中取穴方法。

《四總穴歌》說:「頭項取列缺」,列缺穴為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通於奇經八脈的任脈。

肺經本經之氣得過陽明而上達頭腦,按摩列缺穴,不僅善療偏頭痛,而且能疏通頸項部經絡氣血,可迅速緩解頸項疼痛和感冒不適症狀。

相關焦點

  • 董氏奇穴:記住這兩個穴位治療全身疾病.(建議收藏)
    記住,右關脈浮大,右關為脾胃之診處,但脾胃之邪上逆,肺金受影響,能不咳那才是怪事,但是,只要針上那麼兩針,二十分鐘後,就可以不咳。此外傷中氣之咳,不必講脈,針之即愈。(4)心臟病:若脾胃脹氣,則橫膈膜受氣之擠壓必略上升;橫隔膜上升,則胸腔之壓力必增高;胸壓增高則心臟受壓迫,能不胸悶心跳心慌乎?如此之病,很多醫學博士無法治之,但董師卻談笑間,病去人安。
  • 有位神醫說,這8個穴位,覆蓋全身疾病!
    八會穴對應髒、腑、氣、血、筋、脈、骨、髓,分別為八大精氣會聚之處的8個腧穴。八會穴與所屬八種臟器組織關係密切,調理範圍廣,適用病症多、針灸效果好,某種程度上說它覆蓋了全身的疾病。髒之會——章門穴章門為髒之會穴,主要功能是調理五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等。章門穴也屬肝經,是脾之募穴,有疏肝健脾、調氣活血的功效,對婦科疾病很有用,因為許多婦科問題都要經過肝經,敲打或艾灸章門穴,可幫助疏散肝氣鬱結,防治乳腺增生等婦科病。
  • 按摩或按壓這些穴位,幾乎可以緩解全身疾病.
    我們的手部有6條經脈循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溝通,大約有99個穴位,可以反映全身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按摩或按壓這些穴位,幾乎可以緩解全身疾病。在臨床上,醫生們有一個常用的秘密武器——小拇指。小拇指對應心、小腸經絡,反映腎臟、循環系統的狀況。而按壓小拇指,能降服29種疾病,太神奇了!
  •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治療全身疾病
    中醫認為手部經絡穴位豐富,既有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及其穴位循環與分布,又有十四經的溝通聯繫,眾多經外奇穴的分布,治療手穴能治療全身疾病。手是一個全息元,刺激相應的穴位可調整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狀態,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作用。
  • 【穴位】全身穴位圖解,值得收藏!
    4.需要把三百多個穴位都記住嗎?中醫在按摩經絡時有個說法叫「以痛為俞」,也就是說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應的心經和心包經上沿著經絡慢慢地按壓,去感受整條經絡上各處的感覺。
  • 人體有8大穴位,可覆蓋全身的疾病
    章門為髒之會穴,主要功能是調理五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等。章門穴也屬肝經,是脾之募穴,有疏肝健脾、調氣活血的功效,對婦科疾病很有用,因為許多婦科問題都要經過肝經,敲打或艾灸章門穴,可幫助疏散肝氣鬱結,防治乳腺增生等婦科病。同時也能兼顧增強脾膽的功能,增加膽汁分泌,促進多餘的脂肪消耗,可以減肥。
  • 這樣揉耳朵,等於按摩了全身93個穴位!
    在我們小小的耳朵上,竟然分布著93個穴位,全身器官組織在這裡都有特定反射區。 摩耳背的作用相當於捏脊,可以調暢全身的氣血。食指和中指塞進耳窩,從反面託住降壓溝,拇指指腹沿著降壓溝從上往下摩擦,每天摩擦100次。 耳垂一帶,是耳朵的頭面區,這一區域的耳穴與人的頭腦、面頰關係密切,經常按揉耳垂,可以美容養顏、醒神健腦。將食指和中指併攏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後面,3個指頭儘量將頭面區全部捏住揉動。
  • 頭部有50個穴位與全身器官有關.
    中醫認為,頭部是人體的主宰,也是五官和中樞神經之所在,被譽為「精明之府、諸陽之會」,掌管著身體各個部位的健康。隋朝名醫巢元方早就提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溼,使發不白的作用。養生保健書《清異錄》說:「有二事乃養生大要:梳頭、洗腳是也。」近代研究人體健康與長壽的專家也發現養生女人比男人壽命長,與女人比男人梳頭多有關。一個高麗秘方,讓你生龍活虎!
  • 我們耳朵穴位很多 按摩防疾病 簡單易學
    我們的耳朵上匯集有一百二十個穴道,這些穴道與全身的經絡相連,和五臟六腑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說,耳朵穴多,經常按摩也能防冶某些疾病。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拉耳屏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拉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並治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 打開全身的毛孔與打開全身的穴位,區別在哪裡?
    按照修行的「階梯」來說,一個人會逐漸地打開自己各個部位的穴位。有的人天生有些穴位是打開的,因此他修行起來速度很快。有些人穴位是閉塞的,就需要通過不斷地吸收天地能量,來衝開它們。一個人穴位打開的多少,並不能證明他的境界有多高。有些人的境界很高,但是他很少去做打通自己穴位的事情。
  • 痛風患者記住這4個穴位,幫你擺脫疼痛!
    氣溫越來越低,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吃個火鍋,這無疑是種暖身又美味愜意的享受,然而稍有不慎,攝入大量高嘌呤食物後,就會大大增加痛風患者的發病機率,還容易引起痛風的急性炎症發作。但是對於風友們來說,只依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如果能加入針刺穴位等方法,對於痛風的治療效果可以說是事半功倍,例如:陽陵泉屬於足少陽膽經,位於人的小腿外側,大概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此穴是筋之會穴,為筋氣聚會之外。
  • 記住艾灸這5個穴位,防脫髮!!
    記住艾灸這5個穴位,防脫髮!!都知道按摩頭皮對頭髮好。不管是中西醫,還是有護膚、美妝心得的達人,都不可否認,按摩頭皮的好處,那你知道為什麼按摩對頭皮有好處嗎?關鍵就是按摩刺激頭皮的穴位!部分人覺得按摩頭皮就是隨便抓一抓,按一按,撓一撓,只要自己覺得舒服,沒有章法,也沒有堅持的心。
  • 牢記全身疾病特效穴,附穴位圖(大全)
    中醫認為針灸正是通過刺激特定經絡穴位,激發經氣,從而調整臟腑、氣血、陰陽,產生了治病效應。全身穴位眾多,僅經穴就有360多個。一病對應的最有效的穴位比比皆是。用好這些特效穴,可以比吃藥、食療效果更好。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認為針灸穴位只能調理慢性病,治急症不行,這是對穴位極大的誤解。湯藥治急症必需按八綱、臟腑或六經等辨證後才能有效,而穴位則不必。
  • 男性腰酸痛 記住2個穴位!
    人體有一個穴位,名曰關元穴。關元位於我們肚臍下方,俗語說的丹田下方,適當按摩關元穴可以緩解腰痛、腰酸等男性常見腎虛引起的陽氣虧虛症狀。關元穴是男性補腎穴位,30歲之後男性身體機能處在衰退階段,就更應該注重腰腎的保養。
  • 全身穴位圖
    全身穴位治療口訣頭痛左右太陽穴,風池風府一樣攻,連捏帶按十餘次,須臾頭上即覺輕。雙目昏暗視不明,按覓睛明運目框。鼻塞無聞香與臭,通利鼻竅按迎香。耳聾渾沌不聞聲,耳旁各穴均能聽。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諸穴皆可用。肩臂痿痺不能舉,肩禺按之效無疑。兩肘攣痛動艱難,按罷曲池將肘牽。
  • 40個常見穴位及治療疾病大全!
    4.低血壓——百會穴在感到頭重、頭昏腦脹時,稍微強力的指壓叫「百會」的穴位。「百會」在頭的最上部之中心,將兩手的中指置於其上,緩緩吐氣,強力按壓6秒鐘,如此反覆5次,血液循環會變為良好。5.風溼疼痛——內關、外關、百裡上半身疼痛,以指壓「外關」和「內關」最有效。「外關」位於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內關」位於「外關」的反面。
  • 8個刮痧穴位,颳走全身疾病,不看太虧了
    眼疲勞或者乾澀,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眼刮眼周,注意穴位順序,每個穴位1-2分鐘,放鬆又助眠,再睜眼時會非常明亮有神!穴位順序:眼周的晴明穴(內眼角)、攢竹穴(眉頭)、魚腰穴(眉毛中間)、太陽穴(外眼角)。
  • 十二個穴位,幾乎可以治療全身的疾病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分布在十二條「正經」和任、督兩條脈上;每一個經絡上的穴道數量不一,例如膀胱經上最多,有六十七個穴道,心經、心包經最少,各有九個穴道。穴道的數量那麼多,臨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選用?明朝的一位醫生因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發展了十二個穴道,在《針灸大成》中稱之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
  • 艾灸師要知道:這十二個穴位,幾乎可以調治全身所有的疾病!
    這十二個穴道中,有八個是在膝至足,四個在肘至手。
  • 「肩」是全身最累的關節,養肩記住這4個穴位!
    中醫經絡對於肩膀疼痛的調理有獨到之處,人體有四個腧穴常按可除肩痛。青靈穴屬手少陰心經,青靈。青,肝之色也,指穴內氣血的運行為風的橫行。靈,靈巧也。青靈名意指本穴的氣血運行為風木的橫向運行方式。大包穴屬足太陰脾經,為「脾之大絡」,有「總統陰陽諸絡、灌溉五臟六腑,無所不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