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好幾天都不拉便便,很多寶媽都為此焦慮過吧?
本人曾經也是無比苦惱過!時至今日,姑娘的每次大便我依然都要看仔細了才會包好丟掉,即便是由家裡其他成員換尿布時,我也要跑過去看一眼才放心。
是不是很變態?但是我相信一定有同款媽媽!或狐疑或焦慮或淡定……
不如,今天聊聊寶寶便便的那些事吧!
老母親的日常:大姨媽APP可以不更新,但是娃的生長曲線、每日大便必須牢記
女兒出生後,我跟許多新手媽媽一樣,對小寶寶的生長發育、吃喝拉撒睡,樣樣焦慮。
便便作為寶寶健康的晴雨表,是極為重要的指標!我又怎能不緊張呢?我就是那種可以不在意大姨媽,但不敢不時刻關注娃大便的老母親啊。
我家姑娘情況比較複雜,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無比自責和心疼!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很好地護理和及時幹預,著實讓寶寶受了不少罪!
剛出月子,她便是隔了4-5天才拉便便。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真是每天坐立不安地 「等便來」,所幸大便還是糊狀,也不太費力,只是比月子裡稍微幹一些。可越往後,則開始堅硬起來,出現了排便困難的情況。
我當時思量:是從攢肚轉為便秘?還是因為我飲食不均衡,母體上火,出現傳統上說的過奶導致她便秘(因為純母乳餵養,也沒有攝入其他)?那時候也曾被兒保醫生懷疑過是器質性便秘,但是因為孩子太小,我們也沒做進一步檢查......
所以,作為新手媽媽,與其高度緊張寶寶的便便,不如先了解寶寶排便的普遍規律,這是緩解焦慮的第一步。
雖然每個小寶寶的自身以及餵養情況不同,但仍然可以參照一些普通規律,來幫助我們認識寶寶便便這件事:
胎便:小寶寶在出生後的第二三天,會排除墨綠色、稠厚的大便即為胎便。
正常排便開始攝入母乳,胎便也排完了,寶寶會拉出金黃色、稀糊狀的便便;
大便周期:新生兒的排便時間多是沒有準數的,月子裡媽媽們大概一整天都在伺候吃、睡以及屎尿屁中度過。 大概4-6周後,寶寶排便間隔出現每天1、2次,每周1、2次都屬正常;
大便性狀改變:4-6個月左右,添加輔食,開始攝入不同種類和性狀的食物,大便的顏色就會出現改變,大多數寶寶甚至會出現短暫或者持續性的便秘。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認識攢肚和便秘
一、小寶寶攢肚
攢肚表現:
一般出現於2-6個月的母乳餵養寶寶。如果是攢肚的話出現3-5天排便一次,或者出現更長時間!但是寶寶排便時順暢沒有痛苦的表現,排出的也依舊是黃色的軟便便,不會幹燥堅硬。
我在醫院的母嬰群裡聽過有的寶寶出現17天不拉便便的,一拉的時候就特別多。全家奔走相告:終於拉了!喜大普奔!
攢肚原因:
出現攢肚的嬰兒多為母乳餵養的寶寶,有些寶寶滿月以後開始攢肚子,這是因為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後,對母乳能充分地進行消化、吸收,所以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較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從而導致的一種常見現象。
攢肚怎麼辦:
正常來說攢肚的寶寶很多都是在月子以後,一般就是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這種情況。而大概4-6個月左右很多寶寶都開始添加輔食,這個時候就會發生變化。(需要注意的是,添加輔食後就即可能出現下文要說的便秘)
那麼如何看待攢肚呢?如何護理呢?
攢肚其實屬於一種生理現象,並不是疾病。只要寶寶日常的精神狀態良好、能吃能睡、排便也不費勁、無痛苦感,同時排出的大便依然是糊狀,那麼寶媽奶爸就不用過分擔心。
值得一提的是,出現攢肚也有可能是母乳量不足或者剛好。因此儘早幫助寶寶將大便調整到理想狀態即每日能夠有1-2次的排便是最好的,這樣能夠保證小寶寶的快速新陳代謝需求,同時預防便秘。
1、媽媽們不要輕易地就以為孩子是便秘了,然後按著便秘的情況來幹預或者治療
2、需要綜合判斷一下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存在餵養量跟不上的問題,進而適當採取一些其他方式保證攝入。 尤其發現體重增加不理想時,如果還處在單一純母乳餵養階段,那就需要增加餵養次數或者延長餵養時間。 而母乳不足的情況就一定要考慮添加配方奶或者添加輔食(4個月以上)以保證營養攝入足夠
可以為攢肚的寶寶做些什麼?——堅持腹部按摩
1)用手掌輕輕摩擦寶寶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覆進行3回;
2)寶寶仰臥,抓住他的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後單腿屈伸10次。這樣會幫助寶寶的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
網絡上也會有一些教程,但如果自己擔心手法不正確傷到寶寶的,也可以在進行常規體檢時請教兒保醫生示範。
另外,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則需要補充適量的水,可以在兩餐之間餵一些。超過4個月的寶寶除了餵水也可以適當地餵一些菜汁。
二、再來說說寶寶便秘,原因很多也相對較複雜。
這裡主要就說說我們傳統意義上說的便秘,也就是比較常見的或者被稱為功能性便秘的問題。(與之區別的是器質性便秘,不完全準確但方便理解就簡單地表述為需要手術幹預的便秘吧)
所以此類便秘的寶寶多數是因為餵養方式的改變(或不合理)導致的。例如從純母乳過渡到配方奶,還有就是輔食添加以後出現便秘。
常見原因有可能是:
1)寶寶太小,餵養方式的突然改變導致腸胃不適;
2)攝入的膳食纖維素不足,大便乾燥,難以排出。
3)攝入食物的成分改變引起。
判斷便秘最重要的是觀察:大便是否幹硬、排便時出現不適,臉憋得通紅、費勁。甚至更為嚴重的是哭鬧、不排便(憋便)。我家閨女當時就是拉一粒粒幹硬如石頭的便便,每次一拉就嚎叫,後面就因為疼拒絕排便導致惡性循環!
需要注意的是:
1、只要大便幹硬、排便困難,即使每天排便也是便秘;
2、也會有部分孩子便秘可能因為環境的改變,不願意在陌生環境(例如上學)排便進而導致憋便。 大便在直腸內長時間儲留!便便在直腸長時間累積,水分被進一步吸收,大便會越來越乾燥,進而導致排出困難!
孩子便秘了,該怎麼辦?
1、排查原因;如果是因為添加配方奶造成的不適考慮是不是奶粉不適應或者奶粉衝泡不正確。
2、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讓孩子多吃富含纖維素的穀物、蔬菜、水果,小寶貝可以做成輔食泥。
3、保證水分的補充;猶如我家姑娘一樣很多孩子不愛喝水,可以考慮燉一些水果水、菜汁和飲用適量的果汁。
4、促進運動量,讓腸胃蠕動;小寶寶可以在父母的輔助下多爬,大一點孩子可以增加戶外活動。
5、培養排便習慣;飯後,結腸短時間內的蠕動會增強,可以在飯後十分鐘左右讓孩子嘗試排便,訓練孩子養成每天自主排便的習慣。
6、必要的藥物介入;孩子便秘很嚴重,排便時極為困難和痛苦的一定要考慮遵醫囑依靠藥物治療。例如外用開塞露和口服乳果糖等。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參考:穀物類:紅薯、玉米、燕麥、雜糧;蔬菜類:西藍花、蘑菇、竹筍、豌豆、芥藍、白菜等;水果類:西梅、火龍果、桑葚、藍莓、獼猴桃、草莓、杏等;
香蕉並不能緩解便秘。 因為香蕉的纖維素含量較低,而且青香蕉的澱粉和果膠含量比較高反而會加重便秘。所以便秘還是要少吃香蕉,尤其是沒有熟透的青香蕉。
因為果汁的含糖量比較高,正常健康的孩子不建議喝果汁,但是有便秘尤其不愛喝水的寶寶可以適當喝一些果汁。
寶寶最需要的,是媽媽的冷靜、理智、細心
一旦寶寶身體不適,媽媽一定如臨大敵,於是關心則亂,容易忽略某些問題,或過於執著某個問題。
無論是攢肚,還是便秘,又或者其他問題,養育的路上我們總是在不斷地陪著孩子打怪升級。媽媽們的冷靜、理智,才能催化養育智慧的升級。
只有如此,媽媽才能全面地分析梳理孩子的狀況(病因)、理性地運用所學的育兒知識。更加詳細、客觀、如實地向醫生描述孩子的病因,從而更加周全地護理孩子!
在醫院,常常會看到一些因無法準確描述孩子病情的媽媽或者老人,導致醫生問診困難的情況。其實寶寶太小無法表達,而冷靜、理智、細心觀察、記錄的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發聲者!
一個媽媽的自我反省
我當時輕微產後抑鬱,加上孩子小,純母乳餵養卻突然出現便秘,整個身心狀態極其不佳,過於執著「開塞露不可以長時間用,避免產生依賴」的說法,卻忽略了孩子當時其實是很需要這種幹預治療的。
當時看了四位醫生,都是建議以開塞露加益生菌的方式加以治療。
最後那位醫生指導我,3天不拉的時候,在第三天的晚上用開塞露幫助排便。用了幾次就養成了3天一次的排便習慣,輔以其他護理,終於漸漸好轉。
所以,攢肚是生理現象,沒有排便困難、生長曲線良好(沒有體重增長不理想問題),能吃能睡都不需要過分焦慮。
而長時間的便秘不僅會影響生長發育,也會給寶寶身體上帶來很大的痛苦!腹脹、腹痛、排便不適、食慾差等,還會影響小寶寶的情緒和心理。所以便秘要及時幹預,越早治療越好。
小寶寶不是機器,沒有辦法每天都生產出一個模樣一個色的大便,未必不是金燦燦的大便就不是好大便!就像有些玩笑話:要求太高,便便也會有壓力的呀!
育兒路上,且修且行,努力做一個理性、智慧的母親,方能養育快樂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