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遇到家長這樣諮詢:「我家寶寶3天沒拉大便了,是便秘嗎?」「這都4天沒拉了,是攢肚?會不會是便秘?」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攢肚」和「便秘」的區別。
因為寶寶不像大人,TA的腸道還在發育中,一天拉好幾次,或者好幾天才拉一次,都是常有的。每個寶寶排便情況也不同,即使同月齡、同餵養方式的寶寶,排便習慣也不會一樣。
剛出生的寶寶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剛出生的寶寶大便次數較多,一天大概2~5次,有的4~8次,大便呈墨綠色。這是因為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吞咽了羊水、胎脂、胎毛、脫落的上皮細胞等物質,所以便便是墨綠色的,我們把這叫做胎便。
胎便比較粘稠、發亮,但一般無臭味,且通常在2~4天排完。之後,寶寶便便的顏色會因為餵養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母乳寶寶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母乳餵養的孩子,糞便多為均勻的軟糊便,偶有細小乳凝塊,呈金黃色,但沒有明顯的臭味,而是略帶酸味。
一天排便大約2~5次,有時候一天可達7~8次,這時家長不要過於緊張,只要寶寶精神狀態良好,體重增長正常,則屬於生理性腹瀉。隨著寶寶的長大,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時會減少到每天1~2次。
奶粉寶寶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通常會更成形一些,且含乳凝塊較多。大便呈土黃或金黃色,有時會黃中帶綠,多是因為配方奶中的鐵含量較高,寶寶對鐵吸收不完全時,大便就會帶綠色。
與母乳餵養的寶寶相比,吃奶粉的寶寶排便次數較少,每天約1~3次,略帶酸臭味,但沒有明顯的臭味。
混合餵養的寶寶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既喝母乳又喝奶粉的寶寶,便便和奶粉餵養的寶寶相差無幾,呈淺黃色或者略微深一些都是正常的,但便便可能沒有純奶粉餵養的寶寶成形,每天排便次數會因為添加奶粉和母乳的比例而不一樣,但至少每天要排1~3次大便。
其實寶寶排便沒有準確的次數,只能說寶寶排便通常的規律總結如下:
出生後的2、3天內,排出在媽媽肚子裡時的胎便,墨綠色,稠糊糊;
胎便排完,加上吃了奶,大便開始變成芥菜籽樣的黃色,奶昔狀;
出生4~6周時,排便間隔逐漸延長。每天1、2次,每周1、2次都可能是正常的;
6個月左右,添加輔食,接觸新的食物種類和性狀,可能導致便秘出現。
寶寶未大便期間,吃奶、睡覺、玩耍都照常,精神狀態良好;
之後排便時,沒有非常不適的表現,大便性狀也基本正常,軟軟的不幹不硬。
滿足以上兩點我們稱為「攢肚」。而便秘會出現排便困難,大便乾燥。
大部分寶寶「攢肚」只有幾天而已,當然也有特例,根據新聞報導,曾經有一個寶寶「攢肚」14天,可把家長嚇壞了!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寶寶不會攢肚這麼久。
「攢肚」是生理現象,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中,「攢肚」很常見。
因為母乳相對易於消化吸收。
而寶寶出生後一段時間,消化能力也逐漸提高,能更加充分地消化吸收母乳。
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下,寶寶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這才出現2、3天或4、5天不排大便的現象。
這是寶寶腸道發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現象,不是疾病,家長不用擔心,也不需要特殊幹預。
「攢肚」,是寶寶排便時間間隔長,但排便不困難,大便不乾燥。
如果寶寶僅僅是好幾天沒排大便,其他吃喝玩睡都一如往常,那麼應該就是「攢肚」,多不是便秘
寶寶便秘的表現
簡單來說就8個字:大便乾結,排便困難。判斷便秘時,排便的時間間隔,並不作為依據。
也就是說,寶寶雖然很多天都沒有大便,但是不難受,不受影響,大便不幹,都不叫便秘。
而每次大便都很費勁,顯得很不舒服、很痛苦,大便出來都很乾燥,一粒一粒小硬球,那麼即使每天都排便,也是便秘。
寶寶為什麼便秘?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纖維素攝入不足。纖維素在寶寶腸道中被腸道菌群敗解,會產生水和短鏈脂肪酸,能夠使大便變軟,易於排出。而纖維素攝入量不足,結果就是大便乾燥,難以排出。
對於沒有添加輔食的寶寶,母乳中富含的低聚糖,就是一種水溶性纖維素。很多配方粉中也添加了纖維素。
而添加輔食的寶寶,家長可以適當添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另外也要注意在烹調過程中更多地留存纖維素。
纖維素攝入不足和食物製作過程中破壞太多,都可能導致寶寶出現便秘。家長可以給寶寶添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並注意烹飪方法。
很多媽媽都說,火龍果、西梅是通便神器
製作輔食時,不要蒸煮得過爛。比如青菜用沸水焯一下,再用刀剁碎即可。這樣可以保留更多有效的纖維素。
多喝水不能增加纖維素哈,也無法讓大便軟化,所以單純依靠喝水不能從根本上改善便秘。
除纖維素攝入不足,牛奶過敏、活動量不夠、憋便等情況都也可能導致便秘。
攢肚、便秘對比圖
大便乾結容易使寶寶排便過程中出現肛門周圍皮膚撕傷,就是肛裂。肛裂傷口疼痛會讓寶寶不願排便,憋便,而長時間憋便則加重便秘的嚴重程度,又會使寶寶在排便過程中出現再度肛裂。
出現肛裂時,排便刺激傷口,寶寶又不會表達到底是哪裡疼,因此需要家長仔細觀察。如果寶寶大便帶血絲,扒開肛門周圍皮膚能看到細微的傷口,那麼就很有可能是肛裂了。如果家長自己不能確定,一定要及時帶寶寶看兒科醫生,進行診斷治療。
如果大便已經特別幹了,家長千萬別讓寶寶硬拉,一來寶寶不舒服,二來容易造成肛裂。
可以先用一下開塞露,幫助已經幹硬的大便排出。
但是開塞露、乳果糖只是救急,並非長久之計。改善便秘還要從飲食上下手改善,增加纖維素攝入,逐漸減少寶寶大便乾燥的情況。
吃香蕉,不治便秘!「便秘啦,多吃點香蕉。」這是非常普及的一種說法,但卻很不準確。香蕉的纖維素含量低於很多水果,真的很難和「潤腸通便」結合起來。
植物學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史軍也曾發文「闢謠」:吃香蕉與否,以及吃香蕉的數量對便秘沒有任何顯著性影響。
看下圖對比一下,香蕉的纖維素含量並不突出。
有家長說給寶寶喝蜂蜜水,不建議哈。
蜂蜜只對一部分果糠不耐受的人有輕瀉效果,不能改善便秘,且寶寶1歲以內不建議吃蜂蜜。
便秘的問題需要通過調節飲食和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只是吃一種食物是很難徹底解決的哦。
攢肚,是好幾天不排便,但寶寶不難受,排便不困難,大便不乾燥。
便秘,是寶寶難受,大便乾結,排便困難。
攢肚,是生理現象,不用太擔心。
便秘,需要找到原因,進行糾正。另外注意可能引起的肛裂等問題。
最後,寶寶便秘家長可以給寶寶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常見食物的纖維素含量,可參考下面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