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臨,越來越多的女孩子越來越頻繁地把「減肥」掛在了嘴邊。
今年大火BM風格和它苛刻的體重表,更是加重了小姐姐們的身材焦慮。
這個時代,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做到或堅持運動瘦身的女孩子們想減肥依然有方法。吃減肥藥、抽脂、催吐這種一看就知道有損身體健康的做法是不可以光明正大種草的,但是推薦代餐可以。
根據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數據,去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代餐產品的線上交易總額將近40億元。
本來只是一杯營養糊糊
代餐,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食物。根據百度百科,代餐能夠快速、便捷的為人體提供大量的各種營養物質,具有高纖維、低熱量、易飽腹等特點。
雖然現在很多人把代餐當減肥產品,但它最開始真不是為了這個。
最早,代餐的消費人群是矽谷的程式設計師們。
2013年,一位叫做Rob Rhinehart因為工作繁忙,認為吃飯已經成了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想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人類只是需要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來維持生存,吃飯的過程有些多餘,希望可以省略掉。
所以,Rhinehart本著嚴謹、科學的精神,研究了生物學、營養學的知識,買來了人體生存必須的35種物質的粉末或藥丸製品,將它們加水攪拌後得到了一杯混合營養糊。
這杯糊糊就是最早的那杯代餐。
當然,不能說是Rob Rhinehart發明了代餐的概念,因為醫學上早就有成熟的營養液的概念;20世紀60年代,在太空生活的美國航天員也把能量棒當飯吃了;1986年,一位加拿大馬拉松運動員就研發了一種能量棒,方便在運動中補充能量。
在之後的一個月,Rhinehart除了自製的營養糊不再吃任何東西,他成功地活了下來,並將《我是如何停止吃食物的》一文發在了博客上,講述了這種飲食方式使他身體產生的種種變化,並改變了他的生活。
他的這種飲食理念迅速在IT圈走紅,這為他後來的代餐品牌Soylent打下了基礎,吸引了大筆的眾籌和風投資金。
最開始,Soylent的目標消費群體是和創始人一樣的矽谷程式設計師們,Soylent的一代產品是大袋的粉末,需要放入附帶的食用油,並用食物粉碎機二次加工;後來,產品不斷革新,出現了可以直接飲用的瓶裝液體,目標消費群體也進一步擴大到了計程車司機等需要壓縮吃飯時間工作的人群。
市場上也很快出現了Soylent的模仿者們,代餐成為了越來越成熟的產品。現在,已經有了代餐粉、代餐棒、代餐粥、代餐奶昔等各種產品形式,適口性也越來越好。
很多人會把自己只依靠代餐生存的體驗做成視頻或寫成文章放在網絡上分享,關於代餐,每個人的觀念是不同的。支持者認為,食物是功能性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為人體提供必要的營養,而代餐產品能讓此功能更加地精準和高效,把食物味道置於功能性之上是一種過度消費,而營養全面,卡路裡攝入量化的代餐產品的普及能對公共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然而,也有不少營養學家表示,食物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是我們還未了解的,代餐只能提供已知的營養物質,且人體對對合成的營養補充物質與真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畢竟咀嚼的過程也能幫助營養吸收,長久依靠代餐產品也有患病風險;更遑論吃飯本身不只為了果腹,還有社交、娛樂、文化等多重意義和功能,不應該被放棄。
代餐承載的理念確實有些過於激進,即使被譽為「未來食品」,但無論是科學上還是倫理上,代餐都還不算很成熟。
然後它就變成了減肥餐
然而我們現在提到代餐,更多的是把它當做節食好幫手。
實際上,代餐是歸類在保健品裡的。根據歐睿國際統計數據,保健品行業分為三大類:維生素和膳食營養補充劑(VMS)、運動營養(Sports Nutrition)和體重管理(代餐Meals)。在中國,三大子板塊佔比分別為91.1%、1.4%和7.5%。
代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後,發展勢頭強勁。根據2019年華南理工大學與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協會聯合發布的首份代餐粉行業白皮書,我國代餐粉市場正呈現強勁的上升勢頭,並保持逐年30%以上的增長率。
預計到2023年,市場需求規模將從目前的60億元增長到180億元。
根據淘寶的數據,大部分代餐粉購買者為女性,銷量最好的是五穀粉,以及主打減肥瘦身功能的青汁粉和代餐奶昔。
小紅書上搜「代餐」,有很多測評功課
可見,目前代餐消費的主要目的是減肥瘦身,其次才是養生保健。
代餐產品一直在不斷迭代,除了必要的營養物質,還加入了膳食纖維,吃了代餐再喝水就能膨脹,增強飽腹感;還推出了各種口味,巧克力、草莓、海鹽等等,讓產品不再那麼難以下咽。
當然,產品越來越神奇,價格也越來越高。
低熱量麥片們還是便宜的,代餐棒、代餐奶昔等動輒三位數起步,通過微商賣出四五千的也不少——想減肥,但管不住嘴也邁不開腿,那就花錢好了呀。
從這個意義上,代餐有點像減肥藥;但實際效果上,靠代餐減肥本質上就是節食減肥。
能瘦嗎?能。畢竟你只吃代餐,每天攝入的熱量還沒有基礎代謝高,肯定是會瘦的。
來源:淘寶超級零旗艦店
黑芝麻糊糖分那麼高,天天靠吃它活著都能瘦,何況代餐呢?
但這種瘦健康嗎?問問爸媽和醫生可能會被打,甚至可能還不如哥本哈根呢。
這樣瘦下來會反彈嗎?一旦恢復正常飲食,甚至都不用暴飲暴食,你的肉就會報復性地迫不及待地回到你身邊——不過,如果你已經把身體搞壞了,他們也可能再也不願意回來了。
健康的減肥瘦身是需要科學運動的,純靠餓瘦的負面影響大家都了解,即使把菜葉子換成代餐也不會有區別,有些不合格的代餐產品裡還會有違規有害物質,對肝腎造成巨大負擔,甚至導致器官衰竭。
正規的代餐產品當然可以吃,就算想要靠代餐減肥,每日代一餐就足夠了,還要同時進行適量的科學運動。
把只想靠吃代餐就能瘦單純歸結為好吃懶做或者智商稅確實有些苛刻,畢竟想變美的心不該被苛責;但事實上,健康的減重塑形不可能是毫不費力的,胖瘦都可以很美,健康永遠最重要。
科幻作品中,營養液是一個常見的概念,但國內網文的走向一般是:穿越到人人只靠營養液過活的未來,主角靠一手好廚藝徵服了全宇宙走上了人生巔峰。
代餐的歷史使命也不該是成為「躺著不動就能瘦」的減肥聖品,而是探索人類未來飲食的各種可能性。
目前,蛋白質攝入不足、糖分攝入太多是代餐行業一個巨大的用戶痛點和市場機會;方便、好吃、有功效也會是正規代餐品牌將要持續發力的重點。
若飯創始人伯恩說,「我所期待的代餐,應該是讓人安全營養方便的吃完一頓飯。」而不該是在野蠻生長的蒙昧時期,用高昂的價格販賣包裝出的莫名概念,代價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目前,代餐行業的門檻還不算高,外行或者傳統企業想轉行沒什麼技術壁壘,但可以預見,未來的代餐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想要活下去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品牌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