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的百億市場,是不是減肥路上的「智商稅」?

2020-12-15 網際網路新鮮事webtech

夏天來臨,越來越多的女孩子越來越頻繁地把「減肥」掛在了嘴邊。

今年大火BM風格和它苛刻的體重表,更是加重了小姐姐們的身材焦慮。

這個時代,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做到或堅持運動瘦身的女孩子們想減肥依然有方法。吃減肥藥、抽脂、催吐這種一看就知道有損身體健康的做法是不可以光明正大種草的,但是推薦代餐可以。

根據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數據,去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代餐產品的線上交易總額將近40億元。

本來只是一杯營養糊糊

代餐,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食物。根據百度百科,代餐能夠快速、便捷的為人體提供大量的各種營養物質,具有高纖維、低熱量、易飽腹等特點。

雖然現在很多人把代餐當減肥產品,但它最開始真不是為了這個。

最早,代餐的消費人群是矽谷的程式設計師們。

2013年,一位叫做Rob Rhinehart因為工作繁忙,認為吃飯已經成了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想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人類只是需要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來維持生存,吃飯的過程有些多餘,希望可以省略掉。

所以,Rhinehart本著嚴謹、科學的精神,研究了生物學、營養學的知識,買來了人體生存必須的35種物質的粉末或藥丸製品,將它們加水攪拌後得到了一杯混合營養糊。

這杯糊糊就是最早的那杯代餐。

當然,不能說是Rob Rhinehart發明了代餐的概念,因為醫學上早就有成熟的營養液的概念;20世紀60年代,在太空生活的美國航天員也把能量棒當飯吃了;1986年,一位加拿大馬拉松運動員就研發了一種能量棒,方便在運動中補充能量。

在之後的一個月,Rhinehart除了自製的營養糊不再吃任何東西,他成功地活了下來,並將《我是如何停止吃食物的》一文發在了博客上,講述了這種飲食方式使他身體產生的種種變化,並改變了他的生活。

他的這種飲食理念迅速在IT圈走紅,這為他後來的代餐品牌Soylent打下了基礎,吸引了大筆的眾籌和風投資金。

最開始,Soylent的目標消費群體是和創始人一樣的矽谷程式設計師們,Soylent的一代產品是大袋的粉末,需要放入附帶的食用油,並用食物粉碎機二次加工;後來,產品不斷革新,出現了可以直接飲用的瓶裝液體,目標消費群體也進一步擴大到了計程車司機等需要壓縮吃飯時間工作的人群。

市場上也很快出現了Soylent的模仿者們,代餐成為了越來越成熟的產品。現在,已經有了代餐粉、代餐棒、代餐粥、代餐奶昔等各種產品形式,適口性也越來越好。

很多人會把自己只依靠代餐生存的體驗做成視頻或寫成文章放在網絡上分享,關於代餐,每個人的觀念是不同的。支持者認為,食物是功能性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為人體提供必要的營養,而代餐產品能讓此功能更加地精準和高效,把食物味道置於功能性之上是一種過度消費,而營養全面,卡路裡攝入量化的代餐產品的普及能對公共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然而,也有不少營養學家表示,食物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是我們還未了解的,代餐只能提供已知的營養物質,且人體對對合成的營養補充物質與真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畢竟咀嚼的過程也能幫助營養吸收,長久依靠代餐產品也有患病風險;更遑論吃飯本身不只為了果腹,還有社交、娛樂、文化等多重意義和功能,不應該被放棄。

代餐承載的理念確實有些過於激進,即使被譽為「未來食品」,但無論是科學上還是倫理上,代餐都還不算很成熟。

然後它就變成了減肥餐

然而我們現在提到代餐,更多的是把它當做節食好幫手。

實際上,代餐是歸類在保健品裡的。根據歐睿國際統計數據,保健品行業分為三大類:維生素和膳食營養補充劑(VMS)、運動營養(Sports Nutrition)和體重管理(代餐Meals)。在中國,三大子板塊佔比分別為91.1%、1.4%和7.5%。

代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後,發展勢頭強勁。根據2019年華南理工大學與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協會聯合發布的首份代餐粉行業白皮書,我國代餐粉市場正呈現強勁的上升勢頭,並保持逐年30%以上的增長率。

預計到2023年,市場需求規模將從目前的60億元增長到180億元。

根據淘寶的數據,大部分代餐粉購買者為女性,銷量最好的是五穀粉,以及主打減肥瘦身功能的青汁粉和代餐奶昔。

小紅書上搜「代餐」,有很多測評功課

可見,目前代餐消費的主要目的是減肥瘦身,其次才是養生保健。

代餐產品一直在不斷迭代,除了必要的營養物質,還加入了膳食纖維,吃了代餐再喝水就能膨脹,增強飽腹感;還推出了各種口味,巧克力、草莓、海鹽等等,讓產品不再那麼難以下咽。

當然,產品越來越神奇,價格也越來越高。

低熱量麥片們還是便宜的,代餐棒、代餐奶昔等動輒三位數起步,通過微商賣出四五千的也不少——想減肥,但管不住嘴也邁不開腿,那就花錢好了呀。

從這個意義上,代餐有點像減肥藥;但實際效果上,靠代餐減肥本質上就是節食減肥。

能瘦嗎?能。畢竟你只吃代餐,每天攝入的熱量還沒有基礎代謝高,肯定是會瘦的。

來源:淘寶超級零旗艦店

黑芝麻糊糖分那麼高,天天靠吃它活著都能瘦,何況代餐呢?

但這種瘦健康嗎?問問爸媽和醫生可能會被打,甚至可能還不如哥本哈根呢。

這樣瘦下來會反彈嗎?一旦恢復正常飲食,甚至都不用暴飲暴食,你的肉就會報復性地迫不及待地回到你身邊——不過,如果你已經把身體搞壞了,他們也可能再也不願意回來了。

健康的減肥瘦身是需要科學運動的,純靠餓瘦的負面影響大家都了解,即使把菜葉子換成代餐也不會有區別,有些不合格的代餐產品裡還會有違規有害物質,對肝腎造成巨大負擔,甚至導致器官衰竭。

正規的代餐產品當然可以吃,就算想要靠代餐減肥,每日代一餐就足夠了,還要同時進行適量的科學運動。

把只想靠吃代餐就能瘦單純歸結為好吃懶做或者智商稅確實有些苛刻,畢竟想變美的心不該被苛責;但事實上,健康的減重塑形不可能是毫不費力的,胖瘦都可以很美,健康永遠最重要。

科幻作品中,營養液是一個常見的概念,但國內網文的走向一般是:穿越到人人只靠營養液過活的未來,主角靠一手好廚藝徵服了全宇宙走上了人生巔峰。

代餐的歷史使命也不該是成為「躺著不動就能瘦」的減肥聖品,而是探索人類未來飲食的各種可能性。

目前,蛋白質攝入不足、糖分攝入太多是代餐行業一個巨大的用戶痛點和市場機會;方便、好吃、有功效也會是正規代餐品牌將要持續發力的重點。

若飯創始人伯恩說,「我所期待的代餐,應該是讓人安全營養方便的吃完一頓飯。」而不該是在野蠻生長的蒙昧時期,用高昂的價格販賣包裝出的莫名概念,代價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目前,代餐行業的門檻還不算高,外行或者傳統企業想轉行沒什麼技術壁壘,但可以預見,未來的代餐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想要活下去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品牌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缺一不可。

相關焦點

  • 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這個市場有多大,數一數和你最熟悉的十個人裡,有幾個是超重的有幾個是想減肥的,你就知道了。不僅如此,在保健領域增強免疫力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事項,今年初的新冠疫情無疑再次叩響了健康的警鐘。在疫苗上市之前,增強免疫力從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
  • 代餐奶昔減肥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減肥≠減脂減肥需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減脂!減掉過量脂肪積累,調節體脂率,將易胖體質調節為正常體質,消脂塑形,逐漸變瘦,健康不反彈!代餐奶昔是一種應運而生的產品,它滿足了現代消費者對食物及營養的需求,它解決了吃飯和工作的衝突,為人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以供休息或工作。
  • 【防騙】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到底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燃燒我的卡路裡|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正常三餐」在他們眼中是奢侈的存在,一方面是忙碌工作無形的壓力,根本無暇能抽空好好享受一頓美食,另一方面就是減肥瘦身。關於前者,小編也無可奈何,畢竟養家餬口。但關於後者,就眾生芸芸了,有人說吃了代餐粉就能輕鬆瘦,也有人覺得代餐不光沒啥效果,還會傷身體,甚至覺得就是「智商稅」!
  • 在朋友圈瘋狂做廣告的減肥代餐,是「智商稅」嗎?
    最近一段時間,每隔幾天,一款號稱可以幫助減肥的代餐產品廣告就會在朋友圈刷屏;而在社交媒體上,各種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甚是火爆,明星、網紅紛紛出來帶貨。低卡、減肥、抗餓,正切中了不少白領的需求。但是,光吃這些代餐就能減肥嗎?
  • 在朋友圈瘋狂做廣告的減肥代餐,是「智商稅」嗎?
    最近一段時間,每隔幾天,一款號稱可以幫助減肥的代餐產品廣告就會在朋友圈刷屏;而在社交媒體上,各種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甚是火爆,明星、網紅紛紛出來帶貨。低卡、減肥、抗餓,正切中了不少白領的需求。但是,光吃這些代餐就能減肥嗎?
  • 代餐食品備受年輕人青睞,是真減肥還是智商稅?看看營養師怎麼說
    代餐產品火爆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些產品誇大功能,消費者是在繳納智商稅。那麼,代餐產品究竟對減肥有多大幫助?中國減肥市場產值超千億,平均10個女生中,9個都有減肥習慣。 近幾年,資本瞄準了位於一二線城市的女性及更年輕的95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她們想瘦身、又沒太多時間鍛鍊、或者購物渠道不夠,但娛樂消費欲望卻旺盛的人群,進行了代餐品牌的精準投放。
  • 代餐產品銷售額暴增800%,智商稅還是減肥良品?
    最近,小麥在朋友圈裡被各種代餐食品廣告「刷屏」,有不少微商在群裡推薦說,吃代餐就可以消脂減肥,效果比「擼鐵」神奇,還不用花力氣。廣告打得很炫目,讓小麥也有些心動,要是真有這樣一款良品,豈不是可以省下一筆健身費用?
  • 無糖汽水、代餐,屢禁不止的減肥藥是高科技還是智商稅?
    時刻準備著減肥、正在減肥、未來會減肥的人群實在廣泛,有身材管理意識的人越來越多,我國減肥市場體量已將近千億,令人頭禿的是,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絕大多數是靠「智商稅」撐起來的。有沒有躺著就能瘦的減肥藥?先說結論,所有所謂吃了就能輕鬆瘦,沒有副作用的減肥藥都不要相信!全是騙子!
  • 代餐減肥是否是「智商稅」,看完這些分析,你還會堅持嗎?
    就在最近這兩年,代餐產品減肥火了!有人極力種草並成功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 養單一,口感太差最終放棄。朋友圈被微商刷屏,抖音、小紅書上更是隨處可見明星們的帶貨視頻,代餐究竟是不 是「智商稅」?「代餐減肥法」靠譜嗎?
  • 交了「智商稅」的年輕人:追捧出百億市場,其中9成是「水貨」
    不過,因為市面上保健品的質量有些參差不齊,所以很多老人都交了「智商稅」。到了現在,不少年輕人也在這一塊交上了「智商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吧!追捧出百億市場、9成卻是「水貨」那麼,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燕窩市場,在業內人士眼中,又是什麼樣的呢?國內燕窩市場起步算是比較晚的,此後還爆發過「假血燕」的問題,所以燕窩在國內一直不算普及。隨著年輕人開始追捧燕窩,這一市場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現在市面上的燕窩,有9成是「水貨」。
  • 代餐市場,藏著千萬少女減肥的夢
    如何能夠在保證吃飽的情況下,達到減低熱量攝入,從而造成熱量差,完成減肥,是她們持續不斷追隨的目標。而代餐就成了目標之一。·代餐是不是智商稅?就筆者來看,代餐並不是「智商稅」這麼一個簡單的詞就能概括的,它要考慮到使用人群是否在代餐外依舊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和運動,搭配來比較。· 代餐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嗎?· · 代餐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嗎?
  •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們可謂孜孜不倦修仙,勤勤懇懇養生今天,科普君來扒一扒那些年,大家為養生交過的智商稅
  • 明星帶貨、資本熱捧的代餐,到底是下一個風口還是智商稅?
    有人極力種草,說真的靠代餐成功減肥了;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食用會導致營養不良;也有人稱代餐口感太差,很難堅持吃下去。 代餐究竟是不是「智商稅」?「代餐減肥法」靠譜嗎?我們和幾位消費者、營養專家、業內人士聊了聊。 吃瘦的還是餓瘦的?
  • 問題減肥產品熱銷,消費者還要交多少智商稅
    作者:王石川想要控制體重,喝一瓶代餐粉當晚飯;忙工作過了飯點,吃一根堅果蛋白棒省事兒還管飽……主打低熱量、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如今在年輕人中走紅,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吸引眾多食品企業投身其中,並獲得資本青睞。據報導,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元市場,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火爆全網的代餐到底是先進的飲食理念,還是企業的營銷噱頭?
  • 60億市場的代餐,是減肥利器還是智商稅?
    不知從何時起,「代餐」竟然在朋友圈捲起一股熱潮。原本代餐最初是醫院用來治療肥胖,又或者腸胃有問題,無法進食正常飲食的患者而創設的一種飲食方式。這些代餐最初都是醫院,又或者正規食品、製藥廠家來調配,但隨著人們對瘦身的需求,各種代餐打著「減脂、低卡、抗餓」的口號,讓很多「不想動但又怕餓」的年輕人掏出自己錢包。
  • 代餐是下一筆「智商稅」嗎?|界面新聞
    文|尚清編輯|趙瑾「買了5、60瓶的代餐奶昔,每天晚餐一瓶,好餓,我對自己真是夠狠。」「發現花在減肥產品上的錢比買衣服還多!什麼奶昔、代餐粥、雞胸肉、全麥麵包……能堅持的話都不算白花。」「這個618居然沒有買東西的欲望,倒是在Keep和薄荷上買了一堆能量棒和代餐,我真棒。」夏天將至,社交網站上關於減肥的討論不絕於耳。「七分吃,三分練」被很多減肥人士奉為金科玉律,除了健身打卡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吃」上面。數據顯示,中國的肥胖人口(BMI>30)超過 6000 萬,超重人口(BMI>25)達到有 2 億。
  • 市場規模高達千億元,是真實有效還是收割智商稅?
    在對健康生活和苗條身材的追逐下,各種號稱低卡、減肥、扛餓的代餐食品風頭正盛。目前代餐食品受到年輕女性消費者的喜愛,不管是消費體量還是消費者人數來看,均有著穩步增長,呈現大於50%的增長率,吸引了大量企業和資本入局。 那麼,代餐食品能不能「減肥」?是智商稅,還是真正能起到「管理身材」「健康生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