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汽水、代餐,屢禁不止的減肥藥是高科技還是智商稅?

2020-11-24 騰訊網

減肥的口號年年都有好多人在喊,今年的聲音尤其大。

這可能和今夏流行的BM風穿搭有關,流傳出的體重標準極度苛刻,讓很多女生震驚的同時也開始了新一輪的身材焦慮。

而今年初的超長寒假讓很多人的體重瘋漲了一輪,畢竟,每天吃吃睡睡不出門,人快樂脂肪也快樂。

時刻準備著減肥、正在減肥、未來會減肥的人群實在廣泛,有身材管理意識的人越來越多,我國減肥市場體量已將近千億,令人頭禿的是,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絕大多數是靠「智商稅」撐起來的。

有沒有躺著就能瘦的減肥藥?

先說結論,所有所謂吃了就能輕鬆瘦,沒有副作用的減肥藥都不要相信!全是騙子!

你在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臺上刷到的讓人能隨便瘦下來的減肥藥,要麼沒效果只是謀財,要麼用你的健康換效果,謀財且害命。

新聞視頻截圖

有效的減肥藥確實是有的,在這個逐漸長胖的世界,肥胖人士越來越多且越來越低齡化,肥胖已經成為困擾很多國家的大問題之一,正在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

正規、有效的減肥藥,就是這些肥胖人士的處方藥,並不是隨便誰都可以取用的,也不能隨便用於普通人群的減肥

科學上最常用的衡量肥胖的標準是BMI值,就是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²),值在18.5到23.9之間都是正常的,而不是BM女孩們追求的1米68體重49公斤。

而就算是獲得FDA批准的減肥藥,也不是讓你躺著瘦的,不僅怎麼吃、吃多少都有嚴格限制,還要配合控制飲食和規律運動。這些藥本身,也有讓人只看文字就覺得窒息的副作用。

而在我國,目前僅有的合法減肥藥物是奧利司他,它能通過抑制胰腺和胃脂肪酶的活性,從而減少30%脂肪吸收,不良反應就是可能會有罕見但嚴重的肝損害風險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減肥藥這麼難搞,那網上賣的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減肥藥都是什麼呢?

比如之前紅極一時的減肥藥「藍胖子」,內含成分叫做安非拉酮——這是我國的一類精神藥品,與海洛因、鴉片等毒品一同受到嚴格管制——它通過對人體中樞神經的刺激,使人食欲不振,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但是長期服用安非拉酮,會影響到中樞神經,使人產生幻覺,影響心血管健康,而且容易成癮。

賣「藍胖子」的微商們被捕的罪名就是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

大多數減肥藥打著高端進口的旗號,其實都含有違禁成分,對身體的損傷是不可逆的;稍微有點良心的只圖錢,搞點瀉藥給你,體重也能掉幾斤。

然而,大概是因為懶得邁開腿也管不住嘴,太多人把吃藥當做了減肥的捷徑。「賣藥精」們活躍在各個社交平臺,在相關話題下面活躍,蹭各種熱點,編造各種類似「我瘦下來追到了男神」的話術,帶著一群問著「真的嗎小姐姐怎麼瘦的呀」的託,蠱惑著因為身材焦慮的人。

「賣藥精」們不僅賣藥,還賣原料、賣配方、發展下線和代理,躲在網線背後協同作案,生產作坊常在偏遠農村,從網上買來原料後自己製造,起個拗口又看似洋氣的名字通過社交網絡私下分銷,盡最大可能繞開工商、食藥監等監管環節。

也有號稱健康的減肥產品,比如酵素和青汁這兩樣來自日本的著名智商稅。酵素類產品,本質是果蔬和微生物加酶發酵出來的東西,類似於「微生物發酵類食品」,原理跟酸奶、醬油沒什麼區別;青汁,則是甘藍和大麥葉子榨成的汁,衝粉還不如喝鮮榨,何況還有副作用。

迄今為止,世界上尚沒有發現一種能有效減肥且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藥物,要減肥,先要把吃藥的心思斷了!

風口上的代餐

據36氪消息,近日訂閱制體重管理品牌"咚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熊貓資本;2018年,咚吃已經獲得了海朋資本和啟賦資本合伙人曾崢的天使輪投資。

咚吃是一家很有代表性的品牌,定位就是減重,你說他是代餐,其實他區別於我們理解的那些代餐粉、代餐棒,已經是把代餐「正餐化」了。

咚吃的核心用戶群體為25-35歲女性,消費者線上購買產品後,咚吃會將配好的餐品冷凍裝袋,冷鏈配送到家,用戶嚴格按照指示食用,吃之前用微波爐或者水煮加熱就行——簡單說就是,咚吃給你安排好了每天吃什麼,給你做好送到家,你按時吃就行。

據公司提供的數據,目前咚吃已經服務過十幾萬用戶,其中訂閱超過10周的用戶佔比在20%以上。咚吃的菜品SKU確實豐富,能做到21天菜品不重樣,價格也挺貴,21日餐原價1680元到1790元不等,3日餐299元。

雖然咚吃的產品介紹裡說了,配餐有專業的營養方案,高纖維、優質蛋白,葷素搭配還斷糖,其實本質上和其他形式的代餐沒有什麼區別:讓人體攝入的熱量還不如消耗得多,自然就會瘦了。

代餐產品最早是NASA讓太空人帶到太空的能量棒,後來被矽谷認為「吃飯是浪費時間,不如將其程序化」的程式設計師搞出了代餐粉,代餐的主要作用已經從最開始的補充能量、代替正常飲食變成了減肥瘦身了,國內的代餐品牌大多也走這個路子。

我國代餐粉市場正呈現強勁的上升勢頭,並保持逐年30%以上的增長率。預計到2023年,市場需求規模將從目前的60億元增長到180億元

代餐產品也越來越在口味、形態上下功夫,讓人喝出奶茶口感的代餐奶昔、海苔口味的代餐棒取代了黏黏糊糊的代餐粉,力求消費者有優質的食用感受。如果你能控制用量,瘦確實是會瘦的,畢竟熱量差在這兒擺著,攝入熱量還不夠基礎代謝,你不瘦誰瘦;但代餐本質上依然是節食減肥,一旦你恢復正常飲食,反彈也會立馬跟上。

而且,如果一直保持攝入熱量過低,身體也會出現問題。你用哥本哈根減肥法還有人會友情提醒你一年最多用一次呢,吃代餐卻沒人提醒你不要過分依賴,還是要保持正常食物的攝入。

所以,如果你想藉助代餐減肥,並且支付得起代餐產品們高昂的價格,那一定要選擇正規的產品,確保裡面沒有違規成分,每日代一餐就足夠了,還要同時進行適量的科學運動。

喝無糖飲料也會發胖

也有一類人減肥時並不想克制口腹之慾,但會注意熱量攝入,零食照吃飲料照喝,但會有意識的選擇低卡無糖的。

之前鮮姐聊過的元氣森林就是主打消費者這一心理,昨天,喜茶宣布,子品牌喜小茶推出了汽水產線,首批產品主打0糖0脂,有西柚綠妍茶風味、桃桃烏龍茶風味以及葡萄綠妍茶風味三種口味。

開賣首日,喜小茶汽水在薇婭直播間進行了限量開售,30萬瓶、25000箱汽水秒被搶購一空。

無糖飲料看似相當健康,又有可口可樂這樣的行業大佬背書,逐漸成為飲料市場上不可忽視的一支隊伍。

但是,無糖飲料真的喝不胖嗎?

無糖飲料的出現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糖尿病人有關,2016年,世衛組織就指出,平均每11個人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對高糖飲料徵糖稅

飲料企業由此開始探索少糖、無糖的可能。而這個嘗試是正確的,隨著產品含糖量的下降,飲料公司的銷量開始上升,比如可口可樂,2018財年和2019財年,可口可樂碳酸飲料的含糖量分別降低1.7%和4.0%,銷量相應增長了1.6%和2.2%。

無糖飲料的市場無疑是一片還未開墾的沃土,吸引著更多人帶著鐮刀趕來。

飲料的無糖並不意味著不甜,不然零度可樂也不必停產了,而是找到替代糖的低熱量物質,比如非常甜但熱量不易被人體吸收的人造代糖,和甜葉菊、赤蘚糖醇這樣聽上去就很綠色健康的天然代糖。

聽上去,使用代糖真的是一個健康美味兩全的辦法,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早在2013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就有一篇報告指出,一項長達14年的、受試者有66118人的研究結果是,長期攝入含有人工代糖的飲料更易誘發肥胖及Ⅱ型糖尿病。

2014年,美國權威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代糖可能會干擾人體控制血糖的能力。

原理簡單來講就是,當你吃到甜的東西,血糖會升高,你的胰腺就會分泌胰島素(作用是促進細胞從血液中吸收血糖,讓血糖濃度降下去);但你吃的是代糖,血糖並不會升高,胰島素來了之後並沒有用,類似狼來了的故事,久而久之,哪怕你吃到真的糖血糖升了,敏感性已經下降的胰島素也不會及時來了。

在《我們為什麼會發胖?》這本書裡寫著:肥胖歸根結底是由激素(胰島素)失衡,而不是卡路裡失衡造成的。

而無糖飲料,輕易地將你的胰島素玩弄了,代糖引起了胰島素分泌失衡,依然會導致糖尿病和肥胖。

消費者開始關注健康、關注熱量、關注成分當然是好的,但這個市場還尚且蒙昧,很多消費者自己其實也一知半解,相關」知識「都是商家灌輸的。

減肥藥的教訓已經夠多了,但很多健康減脂餐的智商稅還在繼續收,比如代餐不能完全取代正餐,比如無糖飲料沒那麼健康,比如加了好多種醬料的賽百味不一定比麥當勞的板燒雞腿堡熱量低。

令人難過的是,我們付出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想要買到能健康瘦的食物,甚至不惜為此放棄了快樂,但結果卻是,被騙了。

減肥這件事,說到底了還是管住嘴邁開腿,真要嘗試什麼高科技和新東西,一定要自己做功課了解透徹再嘗試。身體是自己的,可不能給別人當小白鼠。

相關焦點

  • 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防騙】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到底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的百億市場,是不是減肥路上的「智商稅」?
    吃減肥藥、抽脂、催吐這種一看就知道有損身體健康的做法是不可以光明正大種草的,但是推薦代餐可以。根據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數據,去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代餐產品的線上交易總額將近40億元。市場上也很快出現了Soylent的模仿者們,代餐成為了越來越成熟的產品。現在,已經有了代餐粉、代餐棒、代餐粥、代餐奶昔等各種產品形式,適口性也越來越好。很多人會把自己只依靠代餐生存的體驗做成視頻或寫成文章放在網絡上分享,關於代餐,每個人的觀念是不同的。
  • 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這是Raphael的第13篇原創文章截止到今年的7月份,代餐的品牌已經突破了100個。2019-2020年對於代餐行業來說是劃時代的一年。無論是資本市場的青睞,亦或是法律法規的完善。一切都預示著代餐這個新生的事物,將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規範。也許你在朋友圈,已經不止一次的看到過各種代餐的廣告了。
  • 代餐奶昔減肥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代餐奶昔是一種應運而生的產品,它滿足了現代消費者對食物及營養的需求,它解決了吃飯和工作的衝突,為人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以供休息或工作。更重要的是代餐奶昔為消費者提供充足的營養的同時又能達到減肥健身的效果。代餐奶昔減肥,是目前比較熱門的一種減肥方式,代餐奶昔減肥是有一定效果的。
  • 代餐食品備受年輕人青睞,是真減肥還是智商稅?看看營養師怎麼說
    代餐產品火爆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些產品誇大功能,消費者是在繳納智商稅。那麼,代餐產品究竟對減肥有多大幫助?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不管是鄭州市內的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貨架上都有代餐食品的一席之地,在世紀聯華冉屯路店,各品牌的穀物代餐被擺到顯眼位置,前來選購的消費者基本都是附近居民,「也並沒刻意將它作為代餐,就是沒空吃早晚餐了,懶得做,還想減肥,就做個麥片吃。」一位市民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對比線下,線上代餐銷售一片火爆。
  • 當代「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針灸減肥、拔罐減肥、減肥藥、節食減肥、運動減肥!近兩年更是出現了各種號稱不需要運動,只要吃就能瘦的代餐產品,其中最火的就要屬代餐粉和代餐奶昔。那麼它們到底是什麼?真的能減肥嗎?代餐是什麼?「代餐」:就是用來代替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見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等。代餐粉,就是代替正餐的營養粉。代餐粉通常是由穀類、豆類、薯類食物為主,其他類植物的根、莖、果實等可食用部分為輔製成的單一或綜合性衝調粉劑產品。
  • 代餐成風口,一年銷售額36億 真有那麼大需求?專家揭露背後真相
    尤其是吃這方面,不管是一日三餐、下午茶還是夜宵,什麼時候都不用擔心吃不到美食。當然每天吃的東西多了,身體自然也就「走形」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近些年來肥胖人群的數量似乎也在不斷增長。對於愛美的女生來說,都希望能夠保持完美的身材。但是減肥畢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既要管得住嘴,平時又要邁得開腿去鍛鍊,這時候一個新的風口也就出現了。
  •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們可謂孜孜不倦修仙,勤勤懇懇養生今天,科普君來扒一扒那些年,大家為養生交過的智商稅
  • 代餐是下一筆「智商稅」嗎?|界面新聞
    根據CBNData聯合天貓食品發布的《天貓食品行業趨勢分析報告》顯示,代餐食品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消費佔比接近五成,代餐食品的整體銷售均有著穩步的增長且呈現大於50%的增長率。可見國內代餐市場規模並不小,但也有著致命的問題:品類逐漸充實但缺乏頭部品牌,良莠不齊的產品常常被質疑是「智商稅」。
  • 燃燒我的卡路裡|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但關於後者,就眾生芸芸了,有人說吃了代餐粉就能輕鬆瘦,也有人覺得代餐不光沒啥效果,還會傷身體,甚至覺得就是「智商稅」!今天小編給大家解答清楚關於代餐的各種疑惑,如果你或你朋友還在猶豫代餐的好壞,看完這篇就都明白了。什麼是代餐?
  • 超級SIM卡是便民高科技,還是智商稅
    超級SIM卡的前景首先覺得,超級SIM卡的前景肯定還是非常不錯的,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因為現在手機更新換代的頻率太快了。每一次我們更換手機,都是有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那就是我們在舊手機上的數據轉移,應用重新安裝,非常的麻煩。
  • 在朋友圈瘋狂做廣告的減肥代餐,是「智商稅」嗎?
    最近一段時間,每隔幾天,一款號稱可以幫助減肥的代餐產品廣告就會在朋友圈刷屏;而在社交媒體上,各種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甚是火爆,明星、網紅紛紛出來帶貨。低卡、減肥、抗餓,正切中了不少白領的需求。但是,光吃這些代餐就能減肥嗎?
  • 在朋友圈瘋狂做廣告的減肥代餐,是「智商稅」嗎?
    最近一段時間,每隔幾天,一款號稱可以幫助減肥的代餐產品廣告就會在朋友圈刷屏;而在社交媒體上,各種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甚是火爆,明星、網紅紛紛出來帶貨。低卡、減肥、抗餓,正切中了不少白領的需求。但是,光吃這些代餐就能減肥嗎?
  • 減肥產品=智商稅,關於減肥這些東西你必須懂!
    網絡上很多文章都在分享減肥經歷,但是更多的是在推薦減肥產品減肥藥,下面還有很多評論求購買連結,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稍微懂一點減肥常識的都知道這是個廣告貼。說真的,想要減肥,首先要做的不是吃減肥藥,不是節食,也不是運動,而TM應該是健腦!你連減肥藥是什麼都不知道,就不怕吃死?
  • 吃「健康食品」,交了不少「智商稅」
    「健康食品」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許多打著天然健康、無糖零脂肪的麥片、能量棒、飲料等成了大眾追捧的「網紅食物」。其實,在營養專家看來,很多所謂的「健康食品」並不健康,很多人在這方面都交了不少智商稅。吃代餐食品可能更易長胖今年以來,在電商主播的引領下,各種網紅代餐食品如代餐奶昔、代餐棒、代餐餅乾、代餐麵包、代餐粉等C位出道,迅速躥紅。「一邊吃、一邊瘦」「有效減肥不反彈」「一瓶可以節省2小時運動量」「口感好,比吃正餐都可口」是這些代餐食品的宣傳標籤。
  • 代餐產品銷售額暴增800%,智商稅還是減肥良品?
    最近,小麥在朋友圈裡被各種代餐食品廣告「刷屏」,有不少微商在群裡推薦說,吃代餐就可以消脂減肥,效果比「擼鐵」神奇,還不用花力氣。廣告打得很炫目,讓小麥也有些心動,要是真有這樣一款良品,豈不是可以省下一筆健身費用?
  • 戴森新的加溼淨化風扇是真高科技,還是在收「智商稅」?
    打開APP 戴森新的加溼淨化風扇是真高科技,還是在收「智商稅」?   對於一款空氣淨化產品,我們最關係的莫過於它的淨化能力如何。但不管怎麼樣,淨化效果還是有的啊,即使再弱,它也是空氣淨化器啊。為什麼戴森要稱自家產品為「空氣淨化風扇」呢?難道又是噱頭營銷,以另類來搏眼球?事實或許沒有那麼簡單。
  • 高科技還是智商稅?
    高科技還是智商稅?寒風凜凜,隨著霸王級寒潮在來臨,天氣轉眼間冷了起來。想要」美麗不凍人「的消費者們,再次將目光瞄準了」自發熱內衣「。所謂的「自發熱內衣」,最早其實是從日本興起的,面料以日化纖維為主。商家聲稱這種「自發熱內衣」可以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水分,主動產生熱量,能夠主動升溫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