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掏耳朵,耳屎會不會堵滿?

2021-02-23 蘭世亭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部分人肯定都有過掏耳朵的經歷,每當掏出來一些髒東西,就會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不少,「掏耳朵神器」——棉籤也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清潔工具。但是掏耳朵在給你帶來快感的背後,也隱藏著危險。最近美國一個31歲的小夥子因突發抽搐被緊急送往醫院,入院後發現腦部出現膿腫,外耳道被軟組織密度影填滿,後來醫生從其耳朵內掏出一大堆與棉絮混雜在一起的分泌物。原來這個小夥子經常用棉籤掏耳朵,這一次便是因為棉籤的殘留物引發的重度耳部感染並發顱內感染。小小的棉籤,隱藏著大大的危機!看來,掏耳朵真的不是那麼快樂的一件事。

耳屎,學名「耵聹」。外耳道皮膚的耵聹腺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油脂,與汗液、外耳道脫落的死皮、碎屑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耵聹。有些人的耵聹黏糊糊的,又溼又油,為「油耳」;耵聹產生時間久了,水分揮發後變成乾片狀,又叫「幹耳」,這兩種情況都是正常的。雖然說耵聹聽起來有點髒,但是它對人體還是有用的。

1. 防止異物進入

耵聹中的油脂可以滋潤耳道皮膚中的細毛,吸附灰塵,同時也可以阻擋外界的異物、小昆蟲等,避免鼓膜受損、耳道感染。

2. 抗菌

耵聹中豐富的脂肪酸可以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膜,使外耳道處於酸性環境,有輕微的抗菌作用。

3. 保溼、保溫

耵聹有一定的油脂和水分,可以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溼度,避免耳道內過度乾燥,鼓膜才能處於最佳的運動狀態。

4. 防噪

耵聹在一定程度上緩衝了傳入耳朵中的聲波,避免鼓膜被劇烈的聲音所震傷。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掏耳朵的危險👈


正常情況下,耵聹可以緩慢地向外耳道口移動,在吃飯、打哈欠、說話等下頜運動時自行排出體外,因此大部分耵聹是不需要我們去「掏」出來的。反而如果操作不當,容易將耵聹進一步往深處推,適得其反。而且掏耳朵還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 越掏越多

在我們掏耳朵的時候,會刺激到外耳道皮膚,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從而增加耵聹腺分泌油脂,產生更多的耵聹。

2. 感染

掏耳朵所用的工具本身就可能帶有各種細菌,在掏耳朵的過程中,棉籤可能劃傷皮膚,這時細菌就會趁機侵入、引起感染。由於耳朵與腦組織距離很近,嚴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等有可能向腦組織蔓延,引起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等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


3. 短暫性耳鳴

在我們掏耳朵時,有可能將大塊的耵聹搗碎,這些細碎的耵聹就會落到外耳道深處,甚至黏附在鼓膜上,影響鼓膜的正常運動,耳邊就會出現「嗡嗡」的聲音。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耳朵該不該掏👈


由於大多數耵聹會自行排出,因此一般情況下沒必要掏耳朵。

然而,也有一些無法自行排出的耵聹,比如位置較深、比較堅硬,或較黏稠的油性耵聹等,可能會形成大團塊阻塞外耳道,引起耵聹栓塞。輕度耵聹栓塞會讓人感覺聽力下降、耳朵發癢發悶,重度耵聹栓塞還有可能會壓迫鼓膜引起眩暈、耳鳴,此時應該到耳鼻喉科就診,讓醫生用專業的方法將耵聹去除。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掏耳朵雖然可以讓你享受短暫的快感,但也會給你帶來潛在的危險。但是我們就要放棄對耳朵的清潔了嗎?非也!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適當用尖頭軟質棉籤蘸醫用酒精輕輕擦拭外耳道皮膚,只需要在外耳道輕輕轉動幾圈即可,深度不可以超過2釐米,也不要用幹棉籤、挖耳勺等工具,避免損傷耳道皮膚。當感覺耳朵有堵塞或發癢時,可以增加咬合動作,幫助耵聹排出。如果這些方法都沒辦法排出耵聹,或者耵聹堆積過多、耵聹栓塞等出現其他症狀,則要及時就醫。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不掏耳朵,耳屎會不會堵滿?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2052帖

☞耳朵上有道溝:教你觀相識別冠心病!

☞感冒好了,為什麼會覺得耳朵卻像聾了?

相關焦點

  • 耳屎能不能掏?怎麼掏耳朵?
    相信大家都有過掏耳屎的經歷,有些人恨不得掏的更深,掏的更多。但實際上,如果掏耳屎掏的不對很有可能引起耳癢、耳痛、耳悶。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怎麼掏耳朵?如果沒有耳屎,耳道過於乾燥,會引起耳癢、皮膚燒灼感。  2. 避免砂礫、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壞耳膜。耳屎的黏性可以粘住不慎進入耳道的砂礫,擋住水滴。  3. 有一定的抗細菌、真菌的作用。這也是那些「油耳」的朋友雖然耳屎不斷但是並沒有耳部感染流膿的原因。  每個人都會生耳屎,終其一生。如果耳屎堵住了耳道,就稱之耵聹栓塞。
  • 耳屎一直不掏,會不會堵住耳朵?原來真相很簡單
    有很多人有掏耳屎的習慣,如果不掏耳屎就會覺得耳朵裡痒痒的,甚至會覺得耳屎會堵住耳道影響聽力,有的人覺得掏耳屎麻煩,或者怕對耳朵的聽力有影響,就一直不敢掏。那麼到底應不應該掏耳屎?不掏耳屎時間長了會不會堵住耳道或者引發其他一些疾病?
  • 不掏耳朵 耳屎會把耳朵堵住?
    掏耳朵可以說是最大眾化的「休閒娛樂項目」了。棉籤、挖耳勺,甚至是中性筆芯,想起來什麼用什麼;掏的時候麻酥酥的,非常舒服;掏完之後多少有點耳屎,看著十分有成就感。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動作常常導致意外。那麼,耳朵應該什麼時候掏呢,關於耳屎的說法裡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吃耳屎會變成啞巴。」
  • 耳屎到底能不能掏?不掏會不會長滿耳朵?原來我一直都做錯了
    你有沒有掏過耳屎?反正小編就沒有見過不掏耳屎的人,在小學午休時就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喂,同學!幫我掏一下耳屎吧!」。當然,這個在初中也遇到過,到大學人們都是自己給自己掏耳屎。可隨著長大,接觸的人越來越多,猛然聽到有人說耳屎不用掏,掏耳屎反而是一個不妥的行為,所以我就不掏了。可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問題,掏了會怎樣?不掏會不會長滿我的耳朵?耳屎到底能不能掏?不掏會不會長滿我的耳朵?
  • 耳屎油說明不健康?不掏耳朵,耳屎會把耳朵堵住?
    圖片來源:新華網、搜狐網、新京報相關報導那麼,耳朵應該什麼時候掏呢?關於耳屎的說法裡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蝌蚪君來為你一一解答。1吃耳屎會變成啞巴?錯誤。這種說法不知道是誰發明的,恐怕是想嚇唬一下小孩,免得他們亂掏耳朵。不過,我們不妨就此了解一下耳屎的成分。先來說說耳屎的老家「耳朵眼兒」,它的學名是「外耳道」,由骨骼和皮膚組成。外耳道皮膚上分布著兩種腺體,皮脂腺和頂泌汗腺(也叫「大汗腺」,主要存在於外耳道、腋窩、乳暈、肛周等部位)。
  • 5歲男孩自出生起就沒有掏過耳朵,醫生稱耳屎像「水泥狀」
    5歲患者在全麻狀態下接受醫生治療,醫生直言:「工程量很大,就像是掏下水道一樣把耳屎全掏乾淨。」拋出來的這塊兒時常約1.4公分,寬約0.8公分,硬如水泥,看到如此巨大的耳屎,醫生也是驚呆了,從家長那裡了解到,孩子自打出生起,長到5歲就從未掏過耳朵。據孩子的媽媽說,因為孩子比較調皮,每回說給孩子掏耳朵,還未碰到他,孩子就躲得遠遠的,所以孩子長這麼大,一次耳朵也沒有掏過。
  • 用棉籤掏耳朵的危害,很多人還「蒙在鼓裡」
    一開始醫生懷疑很有可能是孩子之前感冒誘發了中耳炎,但經過檢查卻發現趙趙耳朵全堵滿耳屎,並堵到了耳膜,且耳屎還很堅硬,加上炎症作祟,才造成孩子耳朵疼。趙趙的母親說,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都沒掏過耳屎,每次要掏孩子就不肯,後來索性不掏了。小小的耳屎,威力並不小。
  • 寶寶有耳屎能不能掏?媽媽千萬別亂掏,否則你是在害孩子
    很多寶媽疑問,寶寶耳朵裡面有耳屎要不要掏出來呢?用棉籤給掏耳屎可以嗎?寶寶耳朵裡面堵滿了耳屎看著好難受,乾脆就給寶寶掏出來吧!停!停!停!各位家長可千萬別這麼做,殊不知你這自認為為寶寶好的輕輕一掏,對於寶寶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 掏耳朵竟讓鼓膜穿孔!寶寶的耳屎到底該不該掏?
    掏過耳屎的人都會深深愛上那種曼妙飛揚賽神仙的快感,但該不該給寶寶掏耳屎?媽媽們卻在心裡打鼓。掏吧,怕對寶寶耳朵有傷害,不掏吧,又怕孩子堵得慌,碩大的耳屎也在向你招手「快來掏我吧!」第一次給娃掏耳屎是什麼體驗?媽媽們的普遍反映是:一個星期前給掏了一次,第一次掏。實在是太多了,寶寶還總是用手指摳耳朵。
  • 掏耳屎除了爽沒有一點好處!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在噪音較大的車上帶耳機要把聲音調大,導致耳朵經常不舒適,然後不停地掏耳朵!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掏耳朵,酥酥麻麻的,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但是掏耳朵除了爽,沒有一點好處!不掏,耳屎會不會長滿耳朵?那麼有人問了,不掏耳朵,耳屎太多了怎麼辦?
  • 孩子耳朵有耳屎看著不舒服?千萬別隨便「上手」
    為什麼孩子的耳朵不能掏?孩子的耳道跟成人相比較狹窄,而且孩子的皮膚免疫力比較脆弱,稍有不慎就會傷到孩子,所以家長不能盲目給孩子掏耳朵。原因有二:1少量的耳屎是不會影響寶寶健康的,一般情況下,耳道都有自潔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
  • 小朋友的耳屎該不該掏?聽聽專家怎麼說
    「媽媽,你說話我聽不清楚,耳朵好痛!」昨天,在遊泳池遊了大半個小時的樂樂捂著耳朵對媽媽說。當天傍晚,樂樂因疼痛一直未能緩解被父母送往醫院。經浙江大學明州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胡青華檢查發現,樂樂的耳朵裡都是耵聹栓塞,通俗地說,就是「耳屎」堵住了耳道。
  • 耳屎不簡單,常挖不可取!
    世界上有兩種人,喜歡挖耳屎的,還不知道自己喜歡挖耳屎的人。掏耳屎的動作莫名的讓我們有一種快感,很多朋友有事沒事總愛掏一掏,樂此不疲。無論咱是乾性還是溼性的,除非有症狀,否則沒必要特意去掏。如果耳屎堵滿了耳道,並相繼出現耳悶脹、耳痛、聽力下降等情況,就需要選擇去醫院處理。
  • 掏耳屎不是一件小事,亂掏錯掏,容易讓耳朵受傷
    耳屎比較常見的就是片狀、或是顆粒狀的乾性耳屎。很少是溼溼的,有人就會擔心是不是耳朵生病發炎了,所以會流出膿。也有人會擔心是不是掏耳朵的次數太少了,耳屎積留在耳道裡引起了細菌感染。於是,就開始頻繁地掏耳朵。那事實是不是就是如此呢?其實,頻繁地掏耳朵之後就會發現。這些溼溼的耳屎非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多了。其實,這種溼溼的耳屎是正常情況。
  • 耳屎為什麼會增多?長期不掏會有什麼影響?「油耳朵」的人需了解
    其實這些所謂的「屎」,不過是一種分泌物而已,就如同女性成熟之後分泌出來的白帶一樣,都是正常的行為,也不會給人帶來煩惱。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耳屎就不一樣了。耳朵是我們聽力的來源,耳朵的健康也自然是會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有些人就自以為是的認為,耳朵裡的耳屎過多,就會影響到聽力,天天就想著掏耳屎。
  • 耳屎需不需要掏?經常掏耳朵的人,或許會收到以下幾個危害
    我們耳道裡的皮膚是十分的脆弱的,經常掏耳朵就會刺激到我們的耳道的皮膚,長時間會造成皮膚淤血,耳朵受到傷害就會分泌出更多的耳屎來保護耳朵,就會使得耳朵內的耳朵嚴重堆積。也就是說,耳屎越掏越多。損傷耳道皮膚我們每次掏耳朵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到很多裡面的耳屎十分的堅硬,而且還很多,這個時候你就會用掏耳勺加點力想要把它掏出來,除非是真的疼了才會放棄。其實這樣很容易劃傷耳道內的皮膚,皮膚上出現傷口就會很容易讓細菌有機會進入引發感染。
  • 耳屎要不要定期清理?經常掏耳朵會不會傷耳朵?
    很多人喜歡清理耳朵,而且很頻繁,總覺得不清理乾淨,會很髒。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不需要清理耳屎的,因為,它對我們的耳鼓膜有保護作用。即便我們不去清理耳屎,它也是會自動脫落的,它有一直自我清潔的方式:我們在吃飯或者說話時,下顎會產生移動,此時耳屎就會隨著這些移動,來到外耳的開口,也就是耳廓。這些舊的,幹的,無防護作用的耳屎,會自動脫落,或者在我們洗漱時被水衝掉。
  • 掏耳朵「掏」出了癌症?
    外耳道皮膚長期慢性充血,還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反而會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膚鱗狀細胞或基層細胞增殖,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同時,還容易將黴菌帶進外耳道,使耳道奇癢難忍。如果黴菌生長在鼓膜上,可出現聽力減退及耳鳴。鼓膜是一層厚約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銳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會將鼓膜刺傷甚至穿孔,嚴重的會造成耳聾。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原來這麼多年都錯了
    它的主要成分為60%的角蛋白,12-20%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醇類、角鯊烯,以及6-9%的膽固醇組成。  不同人群的耳屎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為幹型和油型。一般來說幹型會比較容易脫落,而油型可能會容易積在耳道裡。  耳屎要不要掏?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原來這麼多年都錯了……
    第一門戶網站 本地值得信賴的公眾號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它的主要成分為60%的角蛋白,12-20%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醇類、角鯊烯,以及6-9%的膽固醇組成。不同人群的耳屎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為幹型和油型。一般來說幹型會比較容易脫落,而油型可能會容易積在耳道裡。耳屎要不要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