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腿上有「浮腳筋」嗎?所謂「浮腳筋」,就是下肢一些血管突出皮膚的表面,看起來像蚯蚓一樣,彎彎曲曲,疙疙瘩瘩,很不美觀。其實,這是「美腿殺手」——下肢靜脈曲張在作怪!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疼痛科主任顧柯表示,靜脈曲張如果不及早治療,病情就會加重,出現下肢腫脹、疼痛、疲乏、皮膚色素沉著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不建議拖延治療。
久站族易誘發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組由於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阻塞、小腿肌肉泵功能不全導致的下肢血液倒灌、回流受阻所致淺靜脈曲張、靜脈高壓、皮膚微循環障礙的症候群。
顧柯分析,人體的靜脈中都有一種叫「靜脈瓣膜」的東西,好像一個單向開放的閘門。「人體的下肢靜脈血流是從下往上流動的,當血液流動時,靜脈瓣膜開放,血流通過。」他說,人體的下肢靜脈血流通過後,因為重力等原因,血流會往往會朝下返流,這個時候,靜脈瓣膜就會及時關閉,防止靜脈血流的返流。但是,如果靜脈瓣膜損壞或功能不全時,當靜脈血流朝下返流時,靜脈瓣膜不能及時關閉。「一旦返流發生,在血液重力的作用下,就會造成下肢靜脈管壁變薄,出現靜脈曲張」。
一些外在因素會造成下肢動脈內壓持久升高,如長期站立、慢性咳嗽、乾重活、懷孕、長期便秘等都可使靜脈內壓力增高,進一步加劇血液對靜脈壁的壓力,並在外觀表現上為下肢靜脈擴張,迂曲,隆起,也就是常見的「青筋腿」、「浮腳筋」。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患有此病,患病年齡大都在30~70歲之間。
因此,靜脈曲張與職業、生活習慣等密切相關,如教師、營業員、外科醫生、邊防戰士、建築工人、服務人員以及很多需要長久站立的勞動者,都屬於下肢靜脈曲張疾病的高發人群。
早診早治效果好
已患靜脈曲張症的人,由於靜脈已經處於疾病狀態,必須通過治療才能改善,否則病情會繼續發展。顧柯指出,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早期除了影響外觀外,並無其他症狀及疼痛,因此並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總想「等等看」。實際上,靜脈曲張症患者如不及早進行治療,病情就會加重,出現下肢腫脹、疼痛、疲乏、皮膚色素沉著等症狀。此時,靜脈就像蚯蚓般爬滿大小腿甚至膨脹凸出,這時就算穿上襪子都遮掩不住。嚴重時還會出現溼疹、潰瘍、靜脈炎甚至靜脈破裂出血,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所以不建議拖延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逐步進展的疾病,早期靜脈曲張雖然症狀並不嚴重,但也正是治療的最佳時機。到晚期時治療的難度大、風險高,需要聯合多種手術治療才能湊效。顧柯介紹,在靜脈曲張的治療上,專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來決定選用哪種手術方法。目前治療方法大體分為兩類:傳統的手術方式需要在全身或半身麻醉的條件下開刀手術,將出問題的血管取出,又稱剝脫結紮術。另外一種方法是將國際上先進的肌觸點止痛術和傳統針灸針法相結合,在患者相應的肌肉筋膜上找到結節點(結節點可能不止一個),通過用針灸打開結節點、逐步恢復靜脈血液循環的方式來治療。使用這一方法患者無需經歷手術的痛苦並且治療費用比較低,恢復較快。
6妙招預防靜脈曲張
遠離疾病,重在預防。顧柯表示,靜脈曲張具有一定的遺傳性,所以如果有靜脈曲張家族遺傳史的市民,那麼他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應避免久坐久站,選擇工作時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恰當選擇。
1.避免長時間站立,工作需要時應每隔幾分鐘交換一下支撐腿,常做抬腿和勾腳運動,促進血液的循環。
2.靜坐時雙腿平行,不要將雙腿交叉,每隔40分鐘就起立活動一會。
3.經常鍛鍊多去散步,增強腿部力量,養成一日數次躺下將腿抬高,高過心臟的姿勢,可促進腿部靜脈血液循環。
4.保持好正常的體重,過重會使腿部靜脈負擔增加。
5.平時不要提重物過久,不要束腰過緊。
6.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和水果,防止便秘。
(經濟日報 記者:吳佳佳 責編:胡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