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中醫醫院成功實施 我市首例全肘關節置換手術

2020-09-09 生態雅安

8月31日清晨,69歲的李素珍(化名)起床後,先慢慢把手抬過了肩,又嘗試用手摸到了頭……李素珍沒有想到,折磨了她3年的手痛毛病就這樣好了。「當初,兒子跟我說,到了雅安市中醫醫院(以下簡稱:市中醫院),疼痛肯定能治好,我還不相信。」李素珍說,由於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她的病已經成「老痼疾」了,自己都認為不可能輕易治好。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21世紀骨科手術最偉大的突破之一。當前,國內以全人工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最為普遍,而人工全肘關節置換的手術由於技術要求高、難度大、術後患者配合要求高等因素,全國僅有少數醫院開展此項手術。8月24日,我市首例全肘關節置換手術在市中醫院取得成功,折磨了李素珍三年的病痛被根治。

醫生正在為李素珍手術

病痛折磨 患者輾轉到市中醫院求醫

幾年前,寶興人李素珍進城幫兒子照顧孩子,過上了讓村裡同齡人羨慕的生活。

但三年前,李素珍發現自己的右肘關節開始疼痛,粗心大意的她當時並沒有在意。後來,疼痛越來越嚴重。

隨著右肘關節疼痛加劇,在兒媳婦生完二胎後,李素珍連孩子也無法幫忙照顧。並且,由於右手疼痛無法抬起來,她不僅不能做家務,甚至無法梳頭、拿碗筷。「不能幫忙照顧孩子,反而讓兒媳婦每天幫我梳頭,沒幫上忙不說,還增加了他們的負擔。」李素珍說。

此後,李素珍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右手無論放在哪裡都覺得不舒服。為了不影響兒子、兒媳工作,她獨自回了農村老家。

三個月前,李素珍的右手肘關節疼痛加劇,讓她徹夜難眠。疼痛一天天加重,李素珍的生活質量嚴重受到影響。看著母親的右手越來越痛,李素珍的兒子李強(化名)開始帶著她四處求醫。

「去了很多家醫院治療,都沒有什麼效果。」在治療過程中,許多醫院都為李素珍採取了保守治療的方案,但保守治療對於李素珍的病情並沒有效果。

由於四處求醫沒有效果,李素珍對治療失去了信心。8月中旬,經人介紹,李強帶著李素珍來到市中醫院就診。

醫生檢查李素珍右手恢復情況

認真分析 醫生對症制定手術方案

醫學發展日新月異,需要不斷更新換代,這一點對於中醫來說也不例外。市中醫院骨二科主任李志榮認為,作為一名從醫者,不僅要對專業知識熟悉掌握,還要有創新發展的精神。

近年來,市中醫院不斷派出醫務人員外出進修,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骨科副主任醫師王東便是其中之一,在省骨科醫院進修期間,王東有幸師承省骨科醫院上肢科主任、肩肘外科大師向明教授門下。

肘關節類風溼性關節炎、創傷後遺留的創傷性關節炎、肘關節不穩定和骨折不癒合、畸形癒合或強直等是導致肘關節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對於這類複雜的肘關節問題,因為存在著骨骼的異常、關節周圍的纖維化和瘢痕化等,在重建肘關節的解剖結構和功能方面臨床上相當棘手。2018年,王東第二次到省骨科醫院進修期間,觀摩、參與了多例全肘關節置換手術,讓他受益匪淺。

「膝關節置換後,關節假體相互成嵌壓狀態,鬆動、脫落的可能性非常小;而肘關節置換後,假體處於分離狀態,後期患者配合不好就可能出問題。」王東介紹,肘關節置換手術與膝關節置換手術相比,關鍵是在術後患者的配合上,「只要醫生技術過硬,把握好手術適應症和患者後期的良好配合,肘關節置換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經過對李素珍的檢查,李志榮發現李素珍的肘關節軟骨消失,骨頭之間直接接觸,從而導致疼痛加劇。「骨頭上有很多痛神經,非常敏感。」李志榮介紹,骨頭上痛神經多,這也是導致李素珍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肘關節「固定」、全肘關節置換是李志榮、王東為李素珍制定的兩套治療方案。肘關節「固定」解決問題很快,止痛效果也很好,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術後右手肘只能保持彎曲姿勢,肘關節失去功能。

隨著人工全肘關節的設計和關節置換技術的進步,全肘關節置換(TEA)的適應症逐步擴大,最初,TEA主要用於治療肘關節類風溼性關節炎。「目前,TEA在其他肘關節疾患中也有成功應用的經驗,如肘關節創傷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肱骨遠端骨折畸形癒合或骨不連、老年人肱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等。」王東說,TEA作為一種挽救性手術方法,為李素珍這類嚴重的肘關節疾患提供了可行的治療方法。

成功施術 患者手臂功能恢復

李素珍的全肘關節置換手術,在王東看來最難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肘關節假體的問題。目前,國內幾乎沒有肘關節假體生產商,手術需要的假體基本靠進口來解決。

「進口假體都是按照外國人的身高來設計,雖然有很多型號,但用在李素珍身上還是有些問題。」王東介紹,李素珍身高1.5米左右,即使選擇最小號的肘關節假體,在手術中還是有一定的風險。

肘關節假體型號問題,也讓李志榮非常擔心手術中出現問題。針對李素珍的骨骼情況,王東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術前準備,反覆推演手術的可行性。「手術器材準備一定要充分,確保萬無一失。」

從哪裡下手?打到什麼程度?會不會造成醫療性傷害?面對一種新的手術方式,無論是李志榮,還是王東,每一個人都不敢馬虎。

8月24日11時,王東將向明教授邀請到市中醫院進行現場指導,12時30分,手術開始。

「有了向明教授的現場指導,大家心裡更加有底氣,手術也進行得非常順利。」2個多小時的手術,除王東主刀外,李志榮等人也到現場觀摩,「有了向明教授的指導,每一步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既開了眼界,又長了見識。」

在李志榮看來,未來的骨科將向精細化、個性化、微創化方向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患者享受到醫學發展帶來的成果。

8月27日,李素珍的手已可以抬到與肩平齊,肘關節疼痛也已經消失。李素珍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手既解除了病痛,還恢復了功能。」

「長時間提東西不能超過2公斤,短時間提東西不能超過10公斤……」走進病房,王東一邊檢查李素珍恢復情況,一邊叮囑她要注意保養,千萬不能再次造成肘關節損傷。

本報記者 周代慶

相關焦點

  • 骨一科完成我院首例全肘關節置換術
    骨一科完成我院首例全肘關節置換術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關節外科 創傷骨科)作為以各種骨關節疾病診治為特色的優勢科室,目前已常規開展髖膝關節置換術與翻修術,並能熟練地開展肩關節置換術。而全肘關節置換術目前停留在理論學習和技術研究階段,迫切需要向實踐邁出。
  • 市中醫醫院成功為老人實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力破臨終骨折魔咒
    近日,我市97歲高齡的王奶奶(化名)就遭遇了這「致命一折」。幸運的是,市中醫醫院骨傷科醫護團隊「藝高人膽大」,依託醫院「頸腰椎間盤診療一體化平臺」的強大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保守+介入+微創+常規手術+融合與非融合手術+康復治療」六階梯治療模式的優勢。並結合患者身體狀況,「量身」制定手術與康複方案。
  • 實施肘關節置換術
    (原標題:實施肘關節置換術) 本報訊 (通訊員 趙建敖) 近日,上虞富春骨傷醫院為一名肘關節僵硬患者成功實施了
  • 聊城市中醫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人工全肘關節置換手術
    本網訊    2014年8月,聊城市中醫院骨創傷科主任房義輝主任醫師主刀,王新昌主治醫師等醫師參與共同獨立完成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肘關節置換手術一例,開創了魯西地區肘關節置換技術的先河,填補了我市肘關節置換手術的技術空白。擴大了我市骨科在魯西地區的影響。
  • 即墨人民醫院成功實施即墨首例橈骨頭關節置換手術
    這是即墨人民醫院成功實施的即墨區首例橈骨頭關節置換手術,這項手術為複雜的、難以固定的橈骨頭粉碎性骨折的治療開闢了新途徑。患者是名建築工人,日前幹活時不慎自高處摔下,左肘無法活動。來即墨人民醫院後,經X線、CT檢查顯示「左橈骨頭粉碎性骨折」。
  • 雅安市中醫醫院青少年脊柱健康篩查活動總結匯報
    雅安市中醫醫院脊柱康復專業組建立以來,接診的脊柱側彎患者也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由於脊柱側彎最初發生的人群年齡一般在12-14歲左右,但就診時間一般多在20歲以後,就診時間的延遲,使得治療難度進一步加大,由於外觀的畸形,運動功能的明顯受限,以及對內臟器官的壓迫,不少患者最終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 瀘州這家醫院完成首例肘關節置換術,向「類風溼性關節炎...
    近日,瀘州市中醫院骨傷一科成功完成了首例肘關節置換術。汪永泉帶領醫療團隊實施肘關節置換術考慮到肖女士肘關節病變嚴重、複雜,骨傷一科經過科室病例討論後認為,患者右側肘關節因類風溼性關節炎破壞嚴重、關節不穩、功能受限,如採用肘關節融合術雖能解決疼痛,但會造成關節僵硬、功能喪失,而肘關節置換術則為首選治療方式,其手術創傷較小,術後肘關節活動功能可以極大改善,併發症發生率低,術後恢復也快。
  •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西院骨科成功實施肘關節"恐怖三聯徵" 橈骨頭置換+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近日,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西院骨科成功實施首例肘關節"恐怖三聯徵" 橈骨頭置換+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的成功為治療肘關節"恐怖三聯徵
  • 中醫醫院再次成功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
    本報訊 (通訊員 姚亞君) 近日,上虞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省中醫藥重點學科、市醫學重點學科帶頭人陳建良主任醫師再次成功主持完成一例該手術為初次全髖關節置換中難度最大的手術之一,已達到了省級先進水平,全省縣市級醫院鮮有開展這樣的手術。至今,該院骨傷科已成功開展多例CroweIV型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全髖關節置換術,標誌著該科室在全髖關節置換技術形成了完整的治療體系。據了解,接受該手術的患者陳某今年64歲,因兩腿有長短,並有進行性加重趨勢,出現左髖關節疼痛,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前不久到中醫醫院就診。
  • 全國首例雙側人工肘關節置換術在武漢成功完成
    荊楚網消息(記者陳柯希)4月1日,記者從湖北省協和醫院首個院中院——武漢協和骨科醫院獲悉,該院骨疾病研究所所長楊述華教授率領醫療團隊成功開展了全國首例雙側人工肘關節置換術。   47歲的甘女士15年來一直受雙側肘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的困擾,幹點家務活後就疼痛加重,剛開始時,休息和用藥後症狀就好一些。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成功開展一例人工肘關節置換術
    近日,山東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濟醫附院)骨關節科再次成功開展一例半限制性肘關節置換術,填補了醫院又一項技術空白,標誌著濟醫附院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取得新的突破。  患者,女,57歲,因脊髓空洞症導致右肘關節出現不穩,疼痛,多年來倍受右肘部疼痛困擾,吃飯穿衣都需要人幫助,勞動能力基本喪失。
  • 濟醫附院再次成功開展一例人工肘關節置換術
    近日,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骨關節科再次成功開展一例半限制性肘關節置換術,填補了該院又一項技術空白。這位女患者57歲,因脊髓空洞症導致右肘關節出現不穩,疼痛,多年來倍受右肘部疼痛困擾,吃飯穿衣都需要人幫助,勞動能力基本喪失。
  • 內蒙古首例人工椎體置換手術成功實施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段麗萍)12月9日,記者從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了解到,近日該院脊柱外科成功實施了自治區首例人工椎體置換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據介紹,患者為42歲男性,是一名重度脊柱骨折脫位患者,因高處墜落致傷。如此嚴重的脊柱骨折脫位往往伴隨著完全性的脊髓損傷,也就是截癱。
  • 市四醫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手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黃浩)7月18日,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指導下,在胸心大血管外科、麻醉科、手術室、介入室、超聲科等科室通力合作、緊密配合下,在醫院複合手術室成功完成我市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
  • 「假肢」22年 人工肘關節置換讓她重新抬起了胳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韓珂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創傷一科成功完成院內首例創傷相關肘關節置換術,為一名外傷致殘患者解除了22年的殘疾之苦。王魯博主任認真看診患者並進行反覆細緻的分析:如果按照常規治療思路對骨不連進行治療,即便患者骨折癒合,由於其肘關節已經僵直,仍然無法實現其肢體功能。但是,如果換一種思路,將肱骨遠端完全切除,置換人工肘關節,由於患者神經功能及肌肉動力功能完全正常,術後再假以時日功能鍛鍊,必能獲得良好功能。
  • 湖南省首臺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湖南日報7月10日訊(羅石紅 周俊)近日,在新化縣中醫院,剛做完手術不久的劉老太,已經能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恢復良好,即將出院。一周前,該院成功為她實施了全省首臺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術,解決了她持續20多年的病痛。   據介紹,劉老太今年76歲,為新化縣古臺山林場居民,患嚴重尿毒症近兩年。
  • 湖南首臺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華聲在線7月10日訊(羅石紅 周俊)近日,在新化縣中醫院,剛做完手術不久的劉老太,已經能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恢復良好,即將出院。一周前,該院成功為她實施了全省首臺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術,解決了她持續20多年的病痛。 據介紹,劉老太今年76歲,為新化縣古臺山林場居民,患嚴重尿毒症近兩年。
  • 市中醫醫院骨傷科為93歲老人成功實施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日前,市中醫醫院骨傷科為一位93歲老人成功實施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後24小時已可下地緩慢行走,獲得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入院後骨傷科團隊、麻醉科、心內科等相關科室根據老人的年齡、身體狀況,針對性完善相關必要輔助檢查,評估手術各種風險,為患者制定了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 我市首例心臟「雜交」手術成功實施
    針對這名患者的病情,在該院副院長、心血管外科第一主任曾祥軍的帶領下,心血管外科手術團隊開了我市心臟「雜交」手術的先河,成功為患者解決心頭大患。此例手術的成功開展,也意味著我市的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邁上新臺階。患者危在旦夕,單兵作戰風險極大李師傅(化名)今年61歲,患有高血壓病多年。近日,他突然感覺胸部劇烈疼痛。
  • 我省首臺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華聲在線婁底訊(記者 朱意志 通訊員 彭楷輝 奉雁冰)近日,家住新化縣古臺山的76歲劉奶奶在新化縣中醫院骨三科接受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從解脫出脫位卡壓二十多年的畸形關節,到完成所有假體的安裝置換,手術僅進行三個小時。據了解,此次手術是湖南首臺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