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萬千統治者的最高統帥,日子過得都很好,即使是後來的亡國之君待遇也都不會差了。
可是在我國歷史上有這麼一會皇帝,堪稱最摳門的皇帝。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即位之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厲行樸素、廢除肉刑,為實現國家強盛富強,百姓富裕安康而奮鬥,是為文景之治的開創者。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即使當了皇帝也對自己捨不得花錢。
即位之後漢文帝劉恆以秦亡為鑑,深知百姓的生活好壞直接影響著政權統治的穩定。
為了使國家富裕,百姓安居樂業,他連一件像樣的龍袍都沒有。
須知,在古代龍袍是皇權的象徵,歷來都是用天下最好的布料來做龍袍。
可是漢文帝為了節儉卻用粗糙的黑絲綢做龍袍,即使是破了也不捨得丟。
就讓皇后補補又繼續穿,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龍袍節儉在大臣們看來也就無所謂了,可是漢文帝竟然穿著草鞋就去大殿開會。
這讓大殿的大臣們即驚訝又感動,紛紛感嘆:就算是以前的盛世明君也做不到漢文帝這樣吧?
為了鼓勵農商,漢文帝親自扶梨耕地,不僅如此還讓後宮所有女眷親自種桑養蠶,織布做衣。
漢文帝平常的飯菜也就是蘿蔔青菜,連當時最一般的大臣的夥食都比漢文帝強百倍。
有一次漢文帝想建一座宮殿,便讓財政人員核算價格,漢文帝一看需要百金,便放棄了修建宮殿的想法。
郡縣官員想給漢文帝進貢物品,為了不勞民傷財被漢文帝直接下令禁止。
漢文帝初期的時候,因呂后專權,國家財力不足,百姓生活困頓,經過漢文帝勵精圖治逐漸使得國家繁榮昌盛。
漢文帝一生節儉,即使是國庫裡的錢多的連串錢的繩子都斷了,糧倉裡面的糧食都快發黴了,漢文帝也不會鋪張浪費。
雖然漢文帝對自己節儉,可是對老百姓確實十分的慷慨,多年免除賦稅,國家贍養老人,就是這位一生節儉的皇帝,最終成為「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也為漢武帝徵戰匈奴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