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千,夜眠不過三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思想歷來被推崇至尚。在中國古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天下最富有的人,皇帝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那些家財萬貫的富商們,終其一生賺的錢,在朝廷一聲令下,也會化為烏有。
照這樣說,皇帝坐擁無盡的財富,貴為「天子」,生活上再鋪張浪費也不為過,可偏偏有這麼幾位皇帝,勤儉節約到了「摳門」的境界,有的皇帝「摳門」起來,必然上行下效,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家帶了個好頭,而有些皇帝小氣起來,達到了荒唐的地步。
隋文帝——楊堅

作為結束南北朝200多年散亂統治的一代開國皇帝,楊堅自登基為帝第一天起,就奉行勤儉的生活理念。和尚出身的楊堅,常年生活在寺廟中,簡衣素食讓他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一餐只需要一塊素餅足以果腹,在和皇后獨孤伽羅共同奮鬥時期,兩人平時常常喝涼水就著大餅就是一頓飯。楊堅這位獨孤伽羅妻子,並非等閒之輩,能夠跟著楊堅吃苦,必然有過人之處,在嫁給楊堅那天起,就限制他不可以再娶第二個女人,這在當時封建思想潮流下,幾乎沒有男人能做到,但楊堅真的做到了,7個子女都是伽羅所生。
楊堅不僅對妻子言出必行,對待兒女,也要求甚嚴,常常教育子女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節約。但不幸的是,兒子隋煬帝卻完全不隨父親的性格,好大喜功,貪圖美色,酒池肉林都不足以形容他,隋朝最終也沒挺過三代。
道光皇帝——旻寧

說起清朝最摳門的皇帝,非道光莫屬,跟爺爺輩的乾隆相比,可謂天上地下之別,講究排場的基因在道光這一代,消失了!貴為皇帝的道光,在繼位之初就昭告天下,表示:百姓足,君孰於不足?百姓不足,君孰於足?以此標榜自己勤儉的治國理念。為此,道光還專門禁令了一些前朝的事情。

停止進貢一切物品。這道政令剛發布,各省大臣都懵圈了,聽從安排吧,進貢屬於禮節性問題,不進貢不大合適;不聽從安排吧,又怕違抗命令。於是大臣們私下商議:法不責於眾!所有大臣一起進貢,這樣就算違抗命令,皇帝也不可能把所有人殺頭,這個對策相當不錯。誰知道固執的道光皇帝並沒有輕易收下貢品,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法:原本收1000匹絲絹,現在只收200匹。其他物品一樣,在數量上減少。為此,宮中人們議論紛紛:200匹絲絹夠誰用。道光就出面解釋了,多穿舊衣服不久解決了?
道光除了龍袍是新的,其他衣服都是破舊衣服,並且要求大臣們不得穿新衣服。這讓大臣們很無奈,大臣們家中並沒有舊衣服,於是有的人就把新衣服踩在地上弄舊,有的大臣索性去京城買二手舊衣服,這樣衣服店老闆樂開了花,本來5兩的衣服,現在賣200兩,大臣們叫苦不堪。
道光也取消了許多節日慶祝,甚至連自己的生日,皇后妃子們的生日都取消了。由於皇后對自己勤儉的政策很支持,道光覺得皇后挺不容易的,破例為皇后過一次生日。當天大臣們帶著賀禮進宮,都以為皇帝要大擺酒席,誰知道御膳房端上來清一色的炸醬麵,大臣們面面相覷。道光解釋:本來生日都沒有,今天高興特地為皇后慶生,御膳房多殺了兩頭豬,你們知足吧!大臣們這才吃麵。
道光帝確實為國家節省了不少開支,但放眼整個京城,達官貴族們仍是奢靡之氣盛行,改揮霍的還在揮霍,道光帝省的錢,並沒有用之於民,而是變成了《鴉片戰爭》的賠款,他的節約,毫無意義。
宋太祖——趙匡胤

提起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些詞說的就是他,作為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完全有理由享受奢靡的生活,但他沒這麼做,並不是因為「摳門」。
在宋朝建立之初,趙匡胤有天晚上肚子餓的咕咕叫,非常想吃羊肉,左思右想就是睡不著,羊肉的樣子和味道一直在眼前浮現,一邊的侍衛看懂了皇帝的心思:您是皇帝呀,想吃什麼還不容易?分分鐘就給您呈上來。趙匡胤呵斥道:如果我今天吃了羊肉,以後每天都會有一隻羊被殺!硬是給忍住了,不得不佩服趙匡胤。

趙匡胤還市場告誡子女們,不能穿過於華麗的衣服,這樣容易上行下效,形成奢靡之風,開國之初,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不能因為一己私慾就耽誤了國家大事。對於自己和子女,趙匡胤確實夠省,對於出過力打過仗的重臣,趙匡胤從不惜財。
其實小編覺得,不管摳門與否,作為一國之君,能把財力用到人民身上,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由歷史趣談屋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