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病毒復甦,DNA鏈被修改,太空人去趟太空就是遭罪

2020-12-04 閒雲趣談科學

太空環境危險而複雜,即便我們最大程度的保護太空人,可他們的身體還是受到了損傷。體內病毒復甦,基因變異,給太空人和科學家帶來了新的挑戰。

太空人替我們完成飛天夢

我們的未來是星辰大海!聽到這句話的你,有沒有熱血沸騰的感覺?現在的我們已經可以實現飛天夢了,太空人就是為這個而生的職業。地球的資源日益枯竭,科學家們都做出了預測:未來要離開地球,才能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和我們有著切身利益關係,所以各個國家都重視發展航空航天技術,投入了大筆資金。

太空人作為人類進行太空移民的先行者,少數的在太空生活過的人,他們也受到了關注。但是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這些太空人的身體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異變,典型症狀就是體內的病毒活性上升,侵蝕人體,還有DNA鏈被修改。

太空人出太空艙

德國的詹森航天中心出臺了一份報告,在他們調查的100名太空人中,有47人被檢測到體內病毒活動增加,這些都是進行過短期太空任務的太空人。長期太空生活的太空人,情況更嚴重。那為什麼原本陷入沉睡的病毒,會在進入太空後復活?

首先太空是一個無重力的環境,它不像地球,這就使得太空人的身體組織出現萎縮的狀態。生活一個月,肌肉組織就能萎縮一小半。免疫系統也受到了影響,不再像以前那樣規律,免疫細胞出現急性萎縮或者休眠。病毒之所以被壓制,不影響健康,就是因為免疫細胞能克制它。現在免疫細胞出現了毛病,對病毒的壓制力就會削弱

皰疹病毒

病毒重見天日,開始在人體內活動,皰疹病毒就是典型的一種病毒。根據調查,太空人體內的皰疹病毒,在太空中的活性比地球高得多。而比起病毒復甦,DNA變異才是最可怕的。

太空人在執行太空任務的時候,有時會出艙活動。這時候就有可能碰到宇宙射線,宇宙射線種類多,由高能的粒子流構成。我們製造的最強的粒子對撞機發射的粒子流,也不過宇宙射線。其產生輻射能直接影響細胞,太空衣也不能起到完全阻擋的作用,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DNA鏈被修改,基因發生變異。這意味著人體的各項機能都會受到影響,而且是不可逆轉的損傷

宇宙射線

不光如此,宇宙射線進入大腦後,能破壞神經元系統,讓太空人的腦子變成「太空腦」。什麼意思?就是讓原本的大腦組織活動紊亂,直接表現有情緒失控、失憶和痴呆症,可能會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

看完了這些,相信你已經為太空人捏了把冷汗,這真不是輕鬆的工作。同時也對未來產生了焦慮:宇宙環境如此危險,太空移民還能實現嗎?

太空人在微笑

實現是能實現的,只不過付出的代價會很高

想要實現太空移民,必須要確保星際航行中人的安全。這就要我們製造出足夠快的飛行器,有道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飛得夠快,我們就能最大程度上規避危險。除此之外就是研究藥物,在特殊的環境中,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運轉遲鈍,不能及時對外界傳送的信息。我們要研製出一種能對抗宇宙射線和輻射的藥物,清除侵入人體的輻射物質,來保護身體機能正常運轉。

出艙執行任務

這些都要求我們的科技要高度發達,但不管怎樣,我們的未來不變,我們要走出地球,閒雲覺得這一天不會太晚。我們也不必太過擔心,太空人的身體出現異變,不代表以後不能解決,知道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就能對症下藥。我們在生命科學和航天技術方面,每天都在進步。等到科技成熟的那一天,我們離太空移民也就不遠了。

相關焦點

  • 空間站面臨病毒感染!太空人免疫系統紊亂,病毒在太空更容易傳播
    127個國家被攻陷意味著病毒在地球表面已經「無國界」了。一些人認為,如今只有天上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不過,科學家認為太空並不安全,隨著下一批入站任務的來臨,即使是國際空間站(ISS)依舊面臨被感染的風險。可以這麼說,在人類足跡遍及的宇宙中,最容易受到冠狀病毒汙染的地方就是國際空間站。
  • 新華社展望2020「黑科技」:包含區塊鏈、私人遊太空等
    2020年,區塊鏈技術應用也將日益廣泛、成熟。多國政府和企業已藉助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服務、版權保護、商品溯源等領域開展實踐。美國臉書公司去年宣布將在今年發行基於區塊鏈的加密數字貨幣「天秤幣」,還有不少國家準備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誰會率先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成為今年一大懸念。看點還有讓大腦直接與外部設備交換信息的「意念控制」技術。
  • 專家推薦在太空中「手倒立」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
    北京時間6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載人太空任務持續時間更長、變得更加危險,太空人在太空飛行中將面臨更嚴重的健康突發事件。目前,重症護理醫師提倡一項新的太空人訓練方案,將幫助太空人處理零重力和狹小太空艙帶來的困難。
  • NASA雙胞胎太空人DNA發生永久突變!人類在太空待久了真的會「變異...
    來源:NASA21世紀,人類的航空航天工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一批又一批太空人前僕後繼,飛往人類嚮往已久的太空。然而,與地球上的溫暖宜居氣候不同,黑暗的太空處處暗藏殺機,從真空到宇宙輻射,太空無時無刻都在對人類進行著生死考驗。幸好在科學的武裝之下,人類得以在太空存活下來。那麼,在太空中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 太空中的真菌毒素是否危害太空人健康?科學家:尚不明確
    最近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成果指出,在外太空環境下的空間站和太空船之上生活著可能具有潛在危險性的真菌毒素和真菌化合物,目前為止科學家還不知道它們是否會對太空人的身體造成傷害,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弄清楚這一點。
  • SpaceX太空人帶小恐龍上太空!盤點那些去過太空的玩具,萌翻天
    太空人帶小恐龍上太空人類登上太空已經有很久了,登上月球也已經很久了,但是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還在不斷進行。2012年10月,俄羅斯太空人奧列格·諾維茨基(Oleg Novitskiy)則帶上了河馬。2012年5月時,「森林防火代言人」斯莫基熊(Smokey Bear),跟著NASA太空人和俄羅斯太空人一起去了國際空間站。
  • 科學家計劃將對太空環境太空人尿液轉化為塑料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研究人員研製了一種方法,可以將太空人尿液和呼出的二氧化碳轉變成塑料,並在太空中製造成工具。在太空中利用人類排洩便的方案並不是新鮮事,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已將他們的汗水、洗澡水和尿液轉變成飲用水。科學家提出的最新系統依賴於特殊的酵母菌株,使用尿液中的尿素和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製造聚酯化合物,它可作為3D印表機原料,製造新的塑料部件。同時,其它酵母菌株可以製造基本的歐米加-3脂肪酸,為太空人提供營養物質。這項研究能夠確保長時間太空旅行,使未來實現火星旅行成為可能。
  • 為什麼對SpaceX太空人來說,現在是去太空旅行的好時機?
    「如果有一個時間世界需要好消息,我想那就是現在。」太空人和太空探索專家說,現在是歷史上的困難時期,但它可能是執行太空發射任務的最佳時期。從奪去數以百十萬人生命的全球傳染病到美國公民權利問題來看,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困難時期。所以,space x 和NASA發射Demo-2的任務——NASA資深太空人Bob Behnken和Doug Hurley搭乘space x 的載人龍飛船從NASA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送往國際空間站,這看起來有些奇怪或不合時宜。
  • 搞笑漫畫:偉大的太空人,竟是去太空當家政保姆?
    所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搞笑漫畫:偉大的太空人,竟是去太空當家政保姆?一隻番茄和自己的兄弟青蘋果在聊天。番茄很會牛逼地說著自己之前,泡過的妹子數不勝數,自己都不記得是有多少個了。青蘋果笑著說自己的兄弟厲害。就在兩個人很是興奮地說著自己的事情時候,一隻香蕉突然間出現了,朝著青蘋果開了一槍,但是番茄兄弟幫他擋了。
  • 研究表明太空飛行對太空人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
    人類探索太空,航天員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不同時段,不同地區對人體血壓和體溫的影響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眾所周知,太空旅行可以探索未知,體驗冒險刺激然而,實踐證明由於長期處於失重和真空環境中,太空飛行對搭乘太空人的身體會造成嚴重傷害,比如導致肌肉萎縮或患上癌症等 。  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太空人停留在太空中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在一個失重、高真空環境、溫度波動大和高能量輻射的 太空環境中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
  • 為什麼太空人在太空不能大聲說話?科學家:或許會對生命構成威脅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太空人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他們為了航天事業奉獻終生,在人類探索無盡宇宙的過程中,他們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光陰,因此值得全人類去尊重。
  • 這就是太空漫步輔助機器人的未來,經驗老道的太空人如是說
    太空漫步有多危險?在我15年的太空人生涯(近40小時)中,有6次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的艙外行動。我發現艙外活動——又叫做太空漫步——挑戰和回報兼備。與此同時,這些行動常伴隨著極度危險。關鍵在於人類的太空漫步不會被替代,但是通過在偏常規和普通的太空漫步任務中使用機器人,來降低太空人面對危險處境的風險。圖解: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的人類第一次太空漫步。通用汽車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合作一個龐大的機器人項目——機器太空人。
  • 研究揭示太空探索對人體的影響:太空人將需太空治療
    這 29 篇論文共同促進了我們對太空飛行如何影響人體健康的理解。 這項研究工作源於 NASA 的 「雙子研究」 。在雙子研究中,NASA 太空人斯科特 · 凱利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了為期一年的太空任務,而他的孿生兄弟馬克 · 凱利——一名退役的 NASA 太空人,則留在地球作為對照。  雖然雙子研究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但該研究的對象只有凱利兄弟這兩名太空人。
  • 「太空的味道」太空中是什麼氣味?來聽聽太空人是怎麼說的吧!
    其實對於一些想像力比較豐富的朋友們,都會有這種疑惑「太空中是什麼味道」?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人說了:人類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生存的,而在太空中生存必須利用航天服或者太空飛行器才能生活。而如果對於「太空中是什麼味道」!顯然,太空人是不可能,直接去聞的。
  • 悲慘的太空人!人還在太空祖國卻沒了,近一年被遺忘在太空
    導語:世界最慘太空人!人還在太空祖國卻沒了,近一年被遺忘在太空我們都知道,蘇聯曾經是這個世界上實力較為強大的國家,在航天領域也有一定的發展。在1957年的10月4日,人類歷史上首顆人造地球衛星就是由蘇聯發射。
  • 太空人在太空待久了,身體會發生可怕的變化
    探索太空的太空人不僅要有強大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要具備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太空中的太空人首先就要承受宇宙中看不到的輻射,其次還要適應無重力環境下對身體所產生的負擔,很多人認為,太空人在去太空以前就已經經歷了嚴格的訓練,在真空的環境中無重力算不上生命難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人類已經習慣了地球引力的作用,一旦失去了引力,身體的各項機能就會受到嚴重的創傷。
  • 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現在怎麼樣了?
    隨著人類科學的進步,太空如同一個神秘的世界吸引著我們去窺探。我們雖然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對於天空的嚮往,從古代就從未停歇。人類最早對於太空的探知要追溯到1931年,人類第一次乘坐氣球到達了大氣平流層,那以後人類對於天空的探索一發不可收拾。
  • 蘇聯女太空人,在太空的時間比當時美國所有的男太空人總和都多
    蘇聯-俄羅斯太空人瓦倫蒂娜·特列什科娃今年82歲了,她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女性太空人,她於1963年6月16日乘坐從拜科努爾發射場起飛的「東方6號」飛船進入太空,迄今為止特列什科娃仍然是唯一完成單獨太空任務的女性。
  • 太空人在太空種的生菜,好吃又健康
    在今年春節,如果你曾幾天買不到新鮮蔬菜(或不懂做飯),連續吃了一段時間速食食品,也許你也能想像到生活在太空的太空人們的饞。太空人的主要食物來源都是包裝食物,正如大家想像的,它們都不怎麼好吃。如果太空人覺得食物難吃,他們就會吃更少,攝入的營養也會不足。很多太空人的體重都下降了。Gioia Massa 說道,她是 NASA 中負責生菜種植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如果未來要前往火星或進行其它更長途的太空旅行,能讓太空人自己種植蔬菜就顯得更重要。
  • 中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為什麼沒再次登上太空了呢?
    中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為什麼沒再次登上太空了呢?我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和平幸福的生活著,是因為一直有著一群從事著,偉大卻異常困難工作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撐起了國家的重擔,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有的是消防員、有的是警察、有的是軍人、有的是太空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