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簡歷:有賣家網上公然叫賣 一手簡歷可賣3.5元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誰動了我的簡歷?

「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簡歷商家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元到5元不等,二手簡歷每份不到1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12月3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招聘網站官網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招聘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

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

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因為疫情,學校的校招沒有如期舉行,她編輯了一份簡歷,通過招聘網站應聘兩家公司的銷售崗位。

投遞簡歷不過幾小時後,李樂接到一通電話,來電顯示為未知號碼,並詢問她「你工作找到了嗎?」得知李樂尚未找到工作後,對方讓她添加微信溝通,並表示要幫助她找工作。

添加微信後,李樂被拉入一個200人左右的微信群。群裡不斷有人發布刷單的消息,「一單賺五六元,上不封頂」,且消息更新速度很快。李樂這才知道,這是一個電商刷單兼職群,於是她退出群聊並刪除了對方的微信號。

從這天起,她又不斷地接到類似的電話。

遇到相似情況的不止李樂一人,來自河北的張志(化名)表示,11月30日,他在招聘網站上投遞了一個配音員的職位,半個小時後,他接到一通來自湖北武漢的電話。

接通電話後,電話那邊同樣讓他加微信進群。「我進群後發現,群裡發的都是些刷單的兼職信息,我想也沒想就直接退群了。」在這之後,他又接了4通電話,雖然來電地點不相同,但都是找他辦理貸款或刷單的。

來自山西的趙墨(化名)也提到,自己在智聯招聘投遞簡歷,一個月後,「貸款、賣車、賣房、淘寶刷單」的電話幾乎天天都有人打來。「我對自己的電話保護得很好,沒買過保險,也沒註冊過信息,但投遞完簡歷後,賣保險的電話特別多」。

趙墨起初還會接聽這些電話,並告知對方不要再打來電話,但是每次打電話的人都不同,後來他詢問打來電話的人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下來後變賣了。

「身邊的同學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在網上投遞簡歷,信息被售賣,現在這種情況好像成了不足為奇的事情。」趙墨說。

網上有賣家公然叫賣簡歷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百度貼吧中,有發帖人收購簡歷,也有人售賣簡歷,並表示「可下載全國簡歷」。

在QQ找群的搜索欄中輸入「簡歷」「招聘簡歷」等關鍵詞,也能發現眾多售賣招聘簡歷的群聊信息,且群名或者群簡介包括「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名詞。

這些群大部分未設置進群門檻,點擊加入即可進群。

新京報記者隨機進入一名為「智聯簡歷智聯招聘簡歷」的QQ群,群成員共493人。群內不斷有成員發布「出售BOSS直聘帳號」、簡歷等信息。

新京報記者以買家身份聯繫到該群一位賣家,這位賣家稱,售賣的簡歷分為一手和二手的,一手的簡歷是沒有賣出過的簡歷,二手簡歷則是之前賣出過並再次售賣的簡歷。

這位賣家表示,不同招聘平臺的簡歷價格不同。一手簡歷一般2元、2.5元每張,二手簡歷則普遍便宜,一般每份不到1元。群裡另一位賣家說,「自己賣的一手簡歷只要1元一張,多買還能有優惠,要是買2500張,只要2000元。」

至於簡歷從何而來,上述兩位賣家均表示,自家簡歷都是從智聯招聘、BOSS直聘上的企業帳號直接下載的。另有賣家提到,自己出售的簡歷是通過「發帖」獲得的,能夠保證簡歷是「實時的而且是一手的」。

「發帖」是賣家們的暗語,即在招聘平臺上自行發布招聘信息。至於簡歷的買方來源,這位賣家稱,目前主要提供給專門倒賣簡歷的「工作室」,用於招聘刷單、博彩遊戲宣傳等兼職人員。

 有賣家用「提取器」和「採集系統」批量下載

對於簡歷的收集方式,賣家吳林(化名)透露,他售賣的簡歷並非自己人工收集而來,而是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24小時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

「提取器」和「採集系統」都是一款外掛軟體。吳林表示,自己是通過網絡購買的,也可以倒賣出去。「提取器400元,採集系統造價更貴,操作起來比較複雜,價格在千元以上。」

吳林進一步解釋,比如你的招聘郵箱裡有1萬個簡歷,自己下載太麻煩,有了提取器就能批量提取,還可以篩選地區、性別和應聘條件,將這些簡歷分類。

「通過郵箱和提取器獲得的簡歷成本較低,購買一個企業招聘帳戶,發布招聘啟事和郵箱即可,一天就可以獲得2000餘份來自全國各地的簡歷。」吳林說。

和提取器不同的是,簡歷採集系統不需要郵箱,可以直接從招聘網站批量下載簡歷,除了購買企業招聘帳戶,還需要在平臺上進行充值才能查看、下載簡歷。

吳林表示,照此計算,一份實時一手簡歷的價格在3元到5元之間,市面上如果賣的是2元左右的簡歷,基本都不是實時一手的。

賣家收集的簡歷中,還包含「人工成本」。

吳林提到,他們購買企業招聘帳戶後,還要花錢請人在招聘平臺上代發招聘帖,「發招聘帖特別嚴格,發不好就封帳號,發帖後,怎麼能在平臺上排到最前面,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即便如此,這仍然是一份「薪酬可觀」的工作。

「實時的一手簡歷可以多次售賣。打個比方,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可以賣0.8元,之後還可以打著二手簡歷或者多手簡歷的名義售賣,一條簡歷信息可以掙六七元錢,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吳林說。

花錢即可買個企業帳號發布虛假招聘

在智聯招聘平臺上若要發布招聘信息,需要下載相關App進行實名認證,在綁定個人手機號並填寫完身份證號後,將進入身份驗證界面,在人臉識別認定成功後即可完成認證。

在獵聘上,招聘者需要下載APP,綁定手機註冊,並完成人臉身份驗證。最終需要按照所屬公司營業執照上的全稱填寫就職的公司,否則無法完成驗證。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QQ群裡同樣有人在出售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招聘平臺的企業帳號。且群內的信息活躍,10分鐘便已經更新了99條信息。

記者隨機加入名為「智聯招聘簡歷」的QQ群中,有人發布消息稱「智聯白銀號有現貨」,能夠接受預訂智聯招聘平臺黃金,鑽石的現號,這些企業號可指定登錄的地區和行業。

暱稱為「BOSS直聘」的賣家表示,目前他售賣的企業帳號分為兩種,對公帳號和普通帳號,對公帳號330元,普通帳號120元。這兩種帳號都可以在BOSS直聘上發布招聘信息來獲取簡歷。

如果購買企業帳號,購買者只需要準備手機號進行綁定即可,「我們這裡都是全套的,不需要你準備什麼。」這位賣家稱,買完企業帳號可以選擇代發招聘信息,「需要自己手動編輯招聘信息,一天最多發10條即可」。

上述賣家稱,正常而言,只要日常更新,發布的崗位和崗位介紹的內容比較符合「大眾口味」,就能收到很多簡歷。購買完企業帳號之後,成為會員需要自己充錢,「你充錢後,企業帳號發布的招聘信息能夠免費登上火爆帖,到時會收到更多簡歷」。

12月3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BOSS直聘、智聯招聘及獵聘官方網站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對這種大量兜售應聘者簡歷的情況並不了解,會將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上述招聘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以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證據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

有官方客服人員表示,這一舉報內容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會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這種非法買賣信息的行為本身就屬於違法行為,我們會嚴肅處理。」

■ 律師說法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相關人員涉嫌違法

11月2日,新京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關鍵詞「出售簡歷」進行查詢,搜索出11篇相關裁判文書。

2018年10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孫康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判決文書顯示,2014年12月起,孫康先後就職多家公司,負責簡歷銷售工作。其間,孫康通過私下幫助購買招聘帳號的企業下載簡歷、或通過網絡從他人處購買等方式,非法獲取求職者簡歷,並存儲於個人電腦中,共計64萬餘條。此後,孫康多次向吳某某等人提供或出售其非法獲取的求職者簡歷,並從中獲利。

2019年9月,徐匯區人民法院判定陳楠等四名被告人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五年至三年三個月不等刑期。

判決書顯示,2016年,陳楠通過網絡結識北京某招聘諮詢公司員工何召忍。為提高業績收入,何召忍與銷售主管合謀,從公司內部資料庫中找到相關企業信息,製作虛假服務合同,違規向陳楠出售招聘企業帳號。陳楠獲取上述企業帳號後,再轉賣給他人,數量巨大。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師立康告訴記者,在售賣簡歷的產業鏈中,無論是售賣簡歷者、售賣企業帳號者、提供簡歷提取技術者還是購買簡歷者,均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

師立康稱,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地址、聯繫方式、行蹤軌跡等。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都直接或間接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

刑法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師立康認為,想要遏制售賣簡歷的現象,需要出臺保護個人信息的相關細則,並繼續加大打擊力度。各平臺也應加大監管力度,及時查清哪些企業帳號存在疑點,分辨出哪些帳號是在惡意收集信息,並及時查封;遇到非法招聘售賣個人信息的企業帳號,應加大處罰力度,從源頭上遏制此類現象的發生。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慕宏舉

相關焦點

  • 誰動了我的簡歷?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元到5元不等,二手簡歷每份不到1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12月3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招聘網站官網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來源標題: 誰動了我的簡歷? 「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 誰賣了我的簡歷?
    截圖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這位賣家表示,不同招聘平臺的簡歷價格不同。有的同城上的一手簡歷一張2元,二手簡歷一張0.5元。智聯招聘上的簡歷稍貴點,一手的簡歷2.5元一張,二手0.7元一張。群裡另一位賣家售賣的簡歷則相對便宜一些。「一手實時簡歷1元一張,多買還能有優惠,你要是買2500張,我算給你2000元。」
  • 誰賣了你的簡歷?
    簡歷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誰又該為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洩露買單?北京某大學兩位博士研究生就曾表示,自己此前在網上找工作時,頻繁接到了解自己個人信息的招聘電話。 學生A:會接到許多不是自己合意的小公司電話,影響我的正常工作生活。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_中國網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12月3日,記者分别致電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4家招聘平臺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5毛一條!你的簡歷可能被賣了……
    北京某大學兩位博士研究生就曾表示,自己此前在網上找工作時,頻繁地接到了解自己個人信息的招聘電話。學生A:會接到許多不是自己合意的小公司電話,影響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生B:在國內正規的求職網站投了一些簡歷,不久之後就接到電話。對方很了解我的個人情況,也清楚我想求職的地點、意向等。
  • 你的簡歷可能這樣被賣了
    隨後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誰又該為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洩露買單?
  • 小心你的簡歷已經被「賣了」!
    >電話內容均以 「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 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 已經被倒賣 隨後通過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12月3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4家招聘平臺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 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12月3日,記者分别致電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4家招聘平臺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軟體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遇上收的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
  • 你的簡歷也許被賣了貴不過一瓶農夫山泉
    目前,市場中被販賣的求職者簡歷分為實時和二手,據「某某廣告」介紹,實時簡歷即為還沒有被賣出過的簡歷,也可稱為一手簡歷,相比賣出一次以上的二手簡歷,其「轉化率」更高,也就是電話更容易打通,添加微信更容易通過。 因此,兩者價錢也相差甚遠。「實時2.0(元),二手0.4(元),量大可以優惠。」「某某廣告」說。
  • 「網警網事」簡歷倒賣黑產調查:低至3毛一條,700元買採集器無限量...
    南都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大量招聘網站的個人簡歷在「黑市」上被標價出售,最低3毛一條,還有商家公然出售所謂簡歷信息採集器,聲稱可自動爬取知名招聘網站上的用戶個人簡歷信息,購買軟體「無限量」導數據。簡歷「黑市」活躍的背後,存在一條簡歷買賣產業鏈,而公司「內鬼」、大數據公司非法竊取成信息洩露源頭。
  • 投遞簡歷3個小時後,我就被拉進了刷單群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幾個小時候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做這種產業的人都會有一些自己的私域流量,找到上下遊進行交易。一個賣家透露,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二手八毛錢,就是四塊三,再加一次隔天,三毛,那就四塊六,一天能掙幾千塊。
  • 是誰在倒賣你的求職簡歷?什麼人在購買簡歷信息?
    」超4000條每條僅賣1元  在QQ群查找中以「簡歷出售」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出現了「趕集58全國簡歷出售」「簡歷出售交流群」「全國簡歷出售回收」等多個疑似簡歷倒賣群。中新經緯隨機添加了幾位賣家。58同城簡歷是以文本的形式出售,每一條包含一位求職者的姓名、年齡、電話等信息,如果購買量大的話,每條1.2-1.5元。如果要購買智聯招聘上用戶的簡歷,則需要進入一個特殊的郵箱下載,每份需要2.5元。  「我手裡的簡歷資源是實時更新的,求職者發布簡歷2-4小時左右我就能拿到信息。
  • 投完簡歷騷擾電話不斷,記者調查:買一份簡歷最低8毛錢
    張強說,他沒錢,工作人員便推薦他分期付款,並籤訂了17980元的健身教練培訓協議。工作人員用他的手機操作,當場給他申請了7980元債權擔保,12個月還款,共還款9033.36元。小莉(化名)在58同城上投遞求職簡歷後,接到電話,對方以「58招聘方」的名義向她發出面試邀請。面試後,小莉被要求繳納428元的「建立工作檔案」費用,之後她再也沒有接到安排工作的電話。
  • 安全419快訊:簡歷倒賣成黑色產業鏈 一條簡歷售價高達5元
    賽寧網安完成1.35億元B輪融資 近日,南京賽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完成1.35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360集團、動平衡資本、基石信安等共同參與完成。
  • 非法爬取簡歷、網貸、淘寶……還有啥信息不扒不賣
    「全國58簡曆日產5000+,可以篩選年齡篩選重複,還有純二手簡歷,可出視頻驗證,二手0.3元/條」,在一個名叫「58簡歷全國交流群」中,南都記者看到,群內不斷有人發布出售知名招聘網站簡歷實時一手、二手信息的帖子,有的賣家還在群內交流互換資源。群內信息顯示,該群群成員總計超過2000人,高峰期的在線人數超過700人。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一天能掙幾千塊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
  • 快遞信息洩露背後:40元可買超4G簡歷數據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不少信息販子正在兜售快遞數據,有信息販子稱可查詢實時快遞數據。相比於快遞數據,被洩露的更為全面、敏感的簡歷數據也正在被兜售。信息販子稱,40元可買超過4G的簡歷數據。據其中一名嫌疑人供述,他將收集到的信息打包賣出,每條信息單價約為1元。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隱秘的網絡上,宣稱有快遞數據兜售的賣家不在少數。某匿名聊天軟體上,記者在「出實時快遞」、「快遞網購行業數據交流」等多個群中發現了信息販子發布的廣告信息。這些信息販子通常以一些字母來逃避平臺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