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20-12-04 窺乾坤

詞語釋義

節氣可作兩個意思理解:

一、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類。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

立春增加15°為另一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二十四節氣。稱十二節氣。

二、二十四節氣的泛稱。節氣一般是按農曆算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節氣都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

小滿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應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1]

摺疊編輯本段具體時間

摺疊春季

立春太陽位

立春於黃經315度,2月3-5日交節

雨水太陽位於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驚蟄太陽位於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春分太陽位於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清明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穀雨太陽位於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摺疊夏季

立夏太陽位

節氣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小滿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芒種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夏至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小暑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大暑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摺疊秋季

立秋太陽

白露位於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處暑太陽位於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白露太陽位於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秋分太陽位於黃經180度,9月22-24日交節

寒露太陽位於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

霜降太陽位於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摺疊冬季

立冬太陽位

立冬於黃經225度,11月7-8日交節

小雪太陽位於黃經240度,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太陽位於黃經255度,12月6-8日交節

冬至太陽位於黃經270度,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太陽位於黃經285度,1月5-7日交節

大寒太陽位於黃經300度,1月20-21日交節

摺疊編輯本段日期計算

節氣日期速算法[2]:通式壽星公式——[Y×D+C]-L

芒種

Y=年代數、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本世紀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

摺疊編輯本段相關民諺

摺疊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摺疊節令歌

打春陽氣轉 雨水沿河邊

驚蟄

驚蟄烏鴉叫 春分瀝皮幹

清明忙種麥 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 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 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 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 大寒又一年

摺疊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小暑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摺疊農耕八節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摺疊編輯本段七十二候

每氣分三候,可以見到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

立秋界的一般景物。

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

驚蟄:驚鷙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使電。

清明: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奇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

穀雨:榖雨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

芒種: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闢,又五日鷹乃學習——(鷹始摯)。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蠲,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小雪

處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鹹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

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摺疊編輯本段重大事件

摺疊非物遺產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

農曆二十四節氣

節氣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

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

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

相關焦點

  •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時間:2017-08-08 12:5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1周,每23小時56分4秒還要自轉1次。
  •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曆法(或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國際氣象界,它們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一、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什麼?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奧秘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奧秘)
  • 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習俗及注意,你知道多少?
    出自【唐】元稹的《詠廿四節氣詩·驚蟄二月節》《漫談傳統節日》系列第5回今天3月5日,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你知道驚蟄的由來和意思嗎?你知道驚蟄有些什麼傳統習俗嗎?你知道驚蟄節氣需要注意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
    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時間:2020-03-20 09: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 今年春分的時間是公曆 2020年 3 月 20 日星期五11點48分35秒,農曆庚子年二月(大)二十七號。
  • 2019小雪節氣的民俗活動有哪些?二十四節氣小雪知識及由來起源
    2019小雪節氣的民俗活動有哪些?2019年11月22日22:58:48迎來小雪節氣!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今年11月22日是小雪,太陽到達黃經240°。「小雪」是反映氣候特徵的節氣。
  •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的由來及習俗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本該是枝繁葉茂的樹木,卻是孤零零的搖晃著老樹幹,地上落滿了枯黃的樹葉。步入冬季,立冬的日光格外嬌顯明媚,柔和可人的立冬是怎麼來的呢?在這個初冬時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活動呢?二十四節氣之立冬的由來及習俗立冬由來春秋時期,人們用土圭(立杆測影)測量日影長短。
  • 二十四節氣大暑是怎麼來的 臨沂人要知道它的由來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大暑是第十二個節氣,到了這一天也就預示著一年已經走過了一半的時間,那麼關於大暑節氣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由來        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
  •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陽曆
    但文中談到杜牧《清明》詩時,王蒙先生說,「實際是按照地球和月亮之間的相互關係確定的二十四節氣」,這卻是個疏忽。      中國自古以來有兩種曆法並行:一為根據月亮與地球關係確定的陰曆,今通稱農曆;一為根據地球與太陽的關係確定的二十四節氣,即是中國的太陽曆,卻並無「陽曆」之名,所以常常被人誤以為也是陰曆。
  • 2020二十四節氣表 2020年二十四節氣農曆時間表
    導語:二十四節氣記錄太陽與地球的之間的關係,一年一年周而復始。地球在自傳與圍繞太陽的公轉中角度沒傾斜15°節氣就會進入到下一個的統治時間,從立春到大寒每年都是這樣。2020年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我們就來看看2020二十四節氣表是怎麼記錄的吧!還有專屬農曆的2020年二十四節氣農曆時間表哦!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春分話節氣——內鄉縣衙「二十四節氣展」開展
    3月20日,農曆春分節氣,內鄉縣衙博物館在縣丞衙前舉行「二十四節氣展」開展儀式。開展儀式上,內鄉縣衙博物館館長王曉傑向大家介紹了「二十四節氣展」布展經過和展出基本情況。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每一個節氣,都是人們詩意生活的生動畫卷。內鄉縣衙博物以傳統「二十四節氣」文化為切入點,融合現代文明發展成果,展現中國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生存環境,特舉辦「中國人的傳統節氣——二十四節氣展」。
  • 關於大寒節氣的古詩詩詞諺語 及大寒節氣的由來
    關於大寒節氣的古詩詩詞諺語 及大寒節氣的由來有關大寒節氣的古詩詞大全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2017年1月20日迎大寒節氣,2017年大寒節氣的由來,關於大寒節氣的諺語詩句大全。大寒節氣的由來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 小學生必備常識--《二十四節氣》
    節氣由來二十四節氣歌,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 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規律,得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根據所有的知識體系和生活實踐,把一年平均分成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的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的奧妙,你了解多少?
    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凝聚著古老中國的智慧。二十四節氣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為更好地向轄區居民宣傳我國的二十四節氣科普知識,弘揚傳統文化,11月6日下午,蘇錦街道匯翠社區聯合居和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邀請吳韻傳承文化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張磊講師開展了二十四節氣養生科普知識講座。
  •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哪位大神發明的?
    二十四節氣,在我們生活,特別是在古代農耕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它,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2016年11月30號,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二十四節氣究竟是哪位大神研究出來的呢?想要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上古名人三皇五帝中的5帝之一,帝嚳。帝嚳,姬姓,高辛氏,名郡,出生於高新,現在的河南商丘附近。
  •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這麼準?得從節氣的由來說起,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不管每年天氣如何異常,總是和二十四節氣能夠對應起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現在能背誦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的人已經很少了吧,大家現在主要過的都是一些像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洋節,對於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卻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清明上墳,冬至吃餃子這樣的淺薄認識上。二十四節氣是如何來的呢?我國歷來是農業大國,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直到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被認為是起源於古代黃河流域,這是為什麼呢?
  •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立夏習俗_立夏的由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立夏習俗_立夏的由來 2012-04-19 14:47 來源:深窗綜合
  • 小精靈科學室—24節氣的由來及劃分,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節氣嗎?
    一年共有個24節氣,你們知道24節氣都有哪些嗎?24節氣的由來是什麼?24節氣是怎麼劃分的及24節氣的意義都是什麼。接下來,讓小精靈嘟嘟來告訴你們吧!24節氣由來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成為中國古代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 初中作文素材:寒露節氣的由來
    每年的10月8日前後(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那麼你知道寒露節氣由來嗎?寒露節氣是怎麼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寒露節氣由來:「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