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我們生活當中常見的食材,它營養豐富,做出來的菜餚味道很鮮美,大家都喜歡吃,那麼大家知道魚肉怎麼做好吃嗎?哪些人不宜吃魚肉呢?相信很喜歡吃魚的人,一定很關心吧,那麼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以下內容吧。
魚肉怎麼做好吃
去腥
除腥是做清蒸魚最關鍵的步驟之一。首先,原料最好選擇活魚,至少也是非常新鮮的冰鮮魚,並且一定要將魚腹內的黑膜刮乾淨。其次,洗魚時最好選用溫水,其去腥效果要比涼水好。最後,在魚去鱗後用乾麵粉搓一下,放置片刻,再衝洗乾淨。這樣處理不僅能除腥,還能最大程度地保證魚新鮮。
入味
魚洗淨後,先用刀呈45度角在魚身上切幾刀,深約兩釐米,每刀之間間隔5釐米左右。這樣不僅容易入味,也易於做熟。然後,在魚身正反面撒上少許鹽和料酒,用手抹開,醃製10分鐘,以便更好地入味。
提鮮
與豬肉一樣,魚肉也有一個類似的「排酸期」,也就是魚肉放置一段時間會更加鮮美,一般為兩小時左右(10℃下)。因此,剛殺掉的魚不要馬上烹調。為了讓魚肉更鮮美,蒸前先將蔥段鋪在盤子裡,放上魚,在魚身的切口內放進香菇片、筍片、薑片等。再淋上蒸魚豉油,切少許的蔥段和薑絲撒在魚身表面。如果是鮮活的魚,清蒸後的原湯最好不要丟掉,淋入生抽或海鮮醬油即可蘸食。
火候
魚的重量應該控制在600克左右,這樣體積的魚在烹調時火候好把握,而且擺在魚盤中,看上去也美觀。與很多清蒸菜一樣,一定要在鍋內水開後,再將魚入鍋,否則蒸出來的魚口感不緊實,香氣也不足。一般600克左右的魚大火蒸7~8分鐘,蒸好後即可開鍋食用。
魚肉的營養價值
1、魚肉含有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嗽下氣的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2、食用魚肉對孕婦胎動不安、妊娠性水腫有很好的療效。
3、魚肉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魚肉中富含維生素A、鐵、鈣、磷等,常吃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的功效。
5、含有豐富的完全蛋白質。魚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如黃魚含17.6%、帶魚含18.1%、鮐魚含21.4%、鰱魚含18.6%、鯉魚含17.3%、鯽魚含13%。魚肉所含的蛋白質都是完全蛋白質,而且蛋白質所含必需胺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適合人體需要,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6、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魚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較低,大多數只有1%--4%,如黃魚含0.8%、帶魚含3.8%、鮐魚含4%、鰱魚含4.3%、鯉魚含5%鯽魚含1.1%鱅魚(胖頭魚)只含0.9%、墨斗魚只含0.7%。魚肉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哪些人不能吃魚肉
1、孕婦
孕婦不宜經常食用海魚,常食海產品,會過多攝入甲基汞,胎兒在宮內接觸的汞量越高,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等其他機能發育輕微遲延的危險越大。
2、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輕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3、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4、痛風患者
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所以痛風患者不宜食用魚肉。
5、服用止咳藥物者
服用止咳藥者不要吃魚,尤其是深海魚更不要食用,以免引起組胺過敏反應,導致患者出現皮膚潮紅、結膜充血、頭暈、心跳加快、蕁麻疹等不適症狀。
結語: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魚肉的相關知識,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孕婦、肝硬化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痛風患者、服用止咳藥物者這些人是不宜食用魚肉的,雖然吃魚肉有很多好處,但這些人吃魚肉無疑是將病情加重,所以大家要牢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