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蘭州地處黃土高原,是著名的「瓜果之城」。這裡日照時間長,太 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砂質農田廣布,具有得天獨厚的瓜果生長條件 盛產多種著名瓜果。《漢書·地理志》載:「敦煌古瓜州地,有美瓜。」明代《本 草綱目》載:「甘肅甜瓜,皮、氯皆甘,勝糖蜜。」民亦日:「好不過武山 的大米,蘭州的瓜。」不說生津潤肺、味美甘甜的冬果梨,單就瓜而言,就 有著名的哈蜜瓜、白蘭瓜、醉瓜、西瓜等品種。
尤其是白蘭瓜,更是以不 平凡的身世和獨特的風味飲譽海內外。白蘭瓜來自美國,系厚皮甜瓜類中的一個栽培品種。1944年,當時的 美國副總統華菜士從美國取道蘭州,去蘇聯訪。在蘭州,他拜訪了昔日 的異國同學、時任甘省建設廳廳長的張心一。張心一陪同華菜士訪向了 蘭州鄉村,受到了蘭州鄉土氣息的耳濡目染。因華菜士讀書時學的是農業 他發現蘭州的土壤、氣候很適宜種植甜瓜。
回國後、他給張心一郵來了一 包20世紀初從歐洲引進到美國加州種植的甜瓜種子。張心一把這些甜瓜種 子種在蘭州的雁灘和黃河北岸的鹽場堡。由於蘭州氣候乾燥,陽光充足, 雨量稀少,甜瓜種子發芽之後,長勢良好,當年結的瓜比在美國還大還甜 所以當時人們都稱之為「華菜土瓜」。後來鄧寶珊任甘肅省長時,才改名為 白蘭瓜。意思就是白色的蘭州瓜。因白蘭瓜果肉呈淡綠色,故又有綠氯甜瓜之名。
另外,還有蘭州蜜瓜、白蜜瓜、蘭州瓜等稱謂。白蘭瓜引入中國以來,發展很快,全國許多地方均有種植,乃至內蒙 古巴彥淖爾盟也試種成功。但沒有蘭州的白蘭瓜甜,也沒有蘭州的白蘭瓜香。據報導,白蘭瓜含有豐富的糖、水、維生素、無機鹽、蛋白質和氨基 酸,既可以消暑解渴,又能促進腎臟分泌,利尿消腫。特別是糖的含量高 達12%,有的則達16%,且為人體直接利用的葡萄糖,於身體健康有益。白蘭瓜屬鮮吃食用甜瓜。每當赤日炎炎、汗流浹背之時,將瓜洗淨切開, 捧在手上吃起來,會覺得甘甜醇美,沁人心腑。
倘將潤澤了瓜汁的嘴層緊 閉片刻,復張開時就會生生揭下一層薄如蟬羽的「糖衣」。瓜汁多,吃時容 易淅瀝滴汁於地,若不留意踩上去,久了鞋底便如「焊」住一般。這瓜真 是太美了。蘭州和河西走廊一帶的居民,一向有「手捧腳爐吃瓜」的習慣。白蘭 瓜果皮硬而厚,較耐貯藏,當地瓜農每到滴水成冰的冬天,便將儲藏在砂 窯或地窖內的白蘭瓜取出來,男女老少圍著火爐一邊烤火取暖,一邊吃瓜, 別有一番風味。由於白蘭瓜皮白似玉,肉色雅綠,故也是高級宴席上雕制 瓜燈和藝術盆飾的理想材料。
七八月間,是菜瓜大量上市的時候。在蔬菜分類學上,菜瓜屬葫蘆科 年生草本植物,系甜瓜中的一個變種。主要產地在長江以南各地區,北 方也有少量的栽培。其品種按食用性狀,可分為生食類菜瓜和加工類菜瓜:前 者瓜型小而短,水分較多,適用於生吃;後者瓜型大而長,質地緻密,宜加工烹調後供饌。一般每個重500-1000克,產量為每市畝3000千克左右。
別名有越瓜、白瓜、梢瓜、生瓜、羊角瓜等。菜瓜的食用方法,自古就有文字記載。早在三千多年以前,《詩經·小 雅信南山》上說:「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文中「瓜」是瓜類 蔬菜的統稱,「菹」是醃漬,大都理解為菜瓜或甜瓜。因為甜瓜是很少作魔 菜的,估計為菜瓜。唐人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說「越瓜生越中。大者色 正白。越人當果食之,亦可糟藏」,而「菹」則是「糟藏」之一。
明代李時 珍的《本草綱目》說得更詳細:「越瓜南北皆有。二三月下種生苗,就地引蔓 青葉黃花,並如冬瓜花葉而小。夏秋之間結瓜,有青、白二色,大如氯子。種長者至二尺許,俗呼羊角瓜。其子狀如胡瓜子,大如麥粒。其瓜生食 可充果、蔬、醬、豉、糖、醋藏浸皆宜,亦可作菹。」而作果生吃,肉質脆, 多汁鮮香,上市時又恰逢炎夏,能生津滋液,解渴療飢。許多地方就是選 生食類菜瓜當水果吃的。
白蘭瓜飲譽海內外,菜瓜肉質多汁脆嫩,你更喜歡哪一種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