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航天員出艙先揮舞國旗的經典畫面,其實源自一個錯誤警報

2020-12-11 騰訊網

改革開放40年

那些不為人知的瞬間?

「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時41分,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中國載人航天空間出艙活動。就在他取下第二個安全鎖掛鈎準備固定在艙外把手上時,軌道艙內報警聲響起,冷峻的女中音不斷重複著一句話:「軌道艙火災」。

彼時,北京飛控中心大廳的電子屏幕上,同時顯示出這行令人心驚肉跳的提示信息,並隨著電視畫面直播了出去。

翟志剛覺得自己的頭髮瞬間豎了起來,如果飛船著火,則意味著神舟七號乘組無法返回。

頂住巨大壓力,神舟七號的航天員們迅速做出決策——景海鵬繼續操作飛船,劉伯明和翟志剛臨時調整實驗順序,先把五星紅旗帶出艙外。

直播畫面顯示,劉伯明上身探出艙門,將國旗遞給翟志剛。由上百名中國科技人員織就的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鮮豔無比。

經排查,這次火災信號是一次儀表誤報。回憶當時情景,他們說:「如果回不來了,就把這舞動國旗的畫面,作為我們的永別。」

神七任務:航天新藍圖展開

2003年,當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平安返回,中國人以實力證明自己不僅能造出「兩彈一星」,也能實現載人航天。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神舟飛船第一次迎來3名乘客。

指揮中心的大屏幕顯示,返回艙中間座椅上的翟志剛伸出雙手,分別與左邊的劉伯明、右邊的景海鵬緊緊地握了一下。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到遠在大西洋的遠望三號航天遠洋測量船,以及神州大地上所有在電視機前期待的人們,都在等待又一個輝煌時刻的來臨。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內,時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的楊利偉正緊盯著計算機屏幕,觀看神舟七號發射的全過程。

巨大的呼嘯聲驟然而至,似炸雷滾過,如天崩地裂。數千米外觀摩席上的觀眾同時感受到了滾燙的氣浪和耳膜的強烈震動。

5年前,楊利偉在首次乘坐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時,曾由於火箭高速飛行產生的振動而感到「很不舒服」。

「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說,科技人員經過嚴密測算,在火箭助推器內新安裝了一套「變能蓄壓器」,一舉解決了火箭上升過程中的振動問題。

「神舟七號報告:舷窗打開!」

當聽到從110公裡的高空中傳來翟志剛清晰的報告聲,楊利偉不禁鼓起掌來。

事實上,這次神七任務,從載人航天工程總體,到所屬航天員、空間應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七大系統,再到各分系統,幾乎全部實現了人才隊伍的新老交替

在太空這個廣袤無垠的舞臺上,年輕一代的中國航天人將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艙活動、交會對接、建造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等新的宏偉藍圖。

21時33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已經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成功!」

從此刻起,神舟七號將載著3為航天員開始繞地球飛行,並將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

艱難出艙: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飛舞

9月27日16時35分12秒,翟志剛開始實施出艙。

這一刻,全中國的目光都鎖定在距地面343公裡高度的神舟七號——通過架設在飛船船艙外的攝像機,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翟志剛邁入太空的這歷史性一步。

可是,當翟志剛拉動艙門時,艙門並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順利打開。他調整了一下身體,重新用力拉了幾次,因為使勁,不禁發出粗重的喘息聲和用力聲。接下來,艙門開動了一點,但立即又收壓回去,關死了。

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翟志剛已經消耗了大量體力。旁邊的劉伯明在艙內把翟志剛腿部抱住,起到一個固定作用,他大聲說:穩住,深吸一口氣,壓下來頂住。

翟志剛拼盡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於打開了連接浩瀚太空的艙門。

16時41分,翟志剛順利出艙。

把紅色的安全繫繩掛鈎掛在飛船艙外的出艙扶手上之後,翟志剛上半身露出飛船,並向攝像機揮手致意。

並對地面指揮中心報告:「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然後,他把兩個安全繫繩的掛鈎全部改掛到右側的扶手上,全身飄出了飛船——此時,飛船正處於祖國上空

但是,正當翟志剛取下第二個掛鈎轉身掛在同一個白色扶手上,卻出現了一個最危急的情況,飛控中心大廳的電子屏幕上,突然顯示出一行令人心驚肉跳的警示語句,軌道艙火災。

如果說,剛才開艙門已經令人提心弔膽,焦慮不已,現在這樣的火災警報則更讓地面上的人膽戰心驚。

神舟飛船是航天員們在太空中唯一賴以生存的空間,軌道艙火災就意味著回不來了,值守在返回艙裡的景海鵬一面檢查系統,一面跟劉伯明判斷排障,同時向地面發出了報告。

美國第一個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懷特就是被艙內大火給燒死的,地面人員打開艙門後發現,因為航天服材料燒熔,太空人已經看不見了,他們早已經和艙體燒粘在一起。

在承受巨大壓力的一瞬間,航天員們做出了選擇。地面飛控大廳裡,工作人員聽到了航天員的對話:

劉伯明:堅持,反正任務我們繼續。

翟志剛:明白。

劉伯明:著火我們也來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剛:成。

勇者無懼。很多人都能想起「神七」航天員們在奔赴發射場前所說的這句話。

按計劃,翟志剛出艙後要先把固定在艙外的一件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取回艙內,而劉伯明調整了步驟,直接將國旗遞了出去。翟志剛從劉伯明手中接過國旗,向著鏡頭揮舞。

這面在發射場由各大系統上百位科技人員通過十字繡一針一線繡織而成的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著,無比鮮豔。通過電視信號,全世界觀眾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畫面。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掌聲、歡呼聲久久不絕。

在北京飛行控制中心,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趕快走出大廳,來到指控大廳旁邊的飛船控制室一看,原來是一個感煙探測器失效了,傳感器發出了高電頻信號,誤報為「出現火警」

返回後,3名航天員道出了當時的想法:「如果回不來了,就把這舞動國旗的畫面,作為我們的永別吧。」

太空,中國人來了!

作為世界上第354個出艙行走的航天員,在人類首次實現太空行走的次年出生的翟志剛,比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晚來了43年。

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在翟志剛起飛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同一緯度的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畫上蹁躚起舞的飛天,寄託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翟志剛身著的這套航天服也被命名為「飛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這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了。」

在千家萬戶的電視屏幕前,在億萬臺網絡終端前,無數華夏兒女的目光同時被翟志剛在太空中的一舉一動而牽動……

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進行了19分35秒。期間,翟志剛與飛船一起飛過了9165公裡。

時間緩緩流淌,不知不覺,已到了翟志剛「回船」的時間了。

17時00分35秒,通向太空的艙門緩緩關閉。我國首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透過飛船的太陽餘暉,給地球套上了一圈炫目的光環,給神舟鍍上了一層燦爛金色。

「神舟七號」,以它勇敢無畏的英雄氣質,被載入了中國航天的史冊。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到如今的神舟十一號,我國空間站建設已拉開大幕,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已啟動。未來太空中還有更艱巨的任務,等待他們去完成。

參考資料:

《通天秘旅》,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年1月版

《載人航天精神:國人圓夢太空的動力之源丨科學精神面面觀》 科技日報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船箭分離後飛船正常入軌》新華社

《"神七"環繞地球飛行正常 航天員將27日下午出艙》新華社

《翟志剛完成太空行走 我國首次空間出艙取得成功》新華社

《68小時27分:神七飛天全記錄》新華社

《國家記憶——錢學森與中國航天 神舟飛天路》CNTV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文字整理:嶽靚

稿件統籌:嶽靚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港臺媒體關注神七航天員出艙:五星紅旗格外醒目
    臺灣TVBS的報導說,神舟七號宇宙飛船25日順利升空之後,現在也完成了這趟太空行的主要任務出艙行走,透過電視轉播,神七航天員也向全世界的觀眾揮手。而這也是繼美俄後,大陸完成「太空漫步」目標,同時也意味大陸航天工程向前邁進一大步。   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說,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於下午順利在太空中邁出第一步。
  • 200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神七航天員
    "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為了出艙,付出是太多太多了,最關鍵時候開不開艙門,那前面的訓練,一切都為零了。   最終,劉伯明從艙內找到一根金屬撬棍,翟志剛用它把艙門別開一條縫,讓氣流瞬間流了出去,這才順利地打開艙門。可就在此時,又一個「意外」接踵而至,軌道艙突然響起了火災警報。   翟志剛:突然間聽見火災這兩個字,腦皮子發麻。
  • 三大空間病 考驗神七「三劍客」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醫監醫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介紹說,所謂空間運動病,是指受太空環境因素的影響,航天員可能出現失去方位感、頭暈、嘔吐、噁心等症狀,嚴重時將無法出艙。在出艙過程中如果發病,嘔吐物一旦堵塞艙外航天服的管道,可能導致非常危險的後果。航天飛行前3天是空間運動病高發期,發病率達到50%。
  • 楊利偉:神七將載3人升天 中國將建自己的空間站
    」將載三人升天,而且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同時楊利偉也表示,中國在「神七」後不久就會在太空建立自己的空間站。    航天員都有機會登「神七」     昨日,楊利偉表示:「我們目前的工作都是圍繞『神七』,現在已確定了三人上天,但『神七』何時升天具體時間沒有確定。」
  • 我國大部分地區可肉眼看到神七 亮度類似北極星
    「神七」很快就要飛天了,「神七」和之前的「神五」、「神六」有什麼不同?「太空行走」究竟難在何處?南京市民能不能看到「神七」?昨天,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專家王思潮走進了「揚子直播室」,對「神七」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 對話英雄航天員群體——為祖國出徵是種幸福
    作為航天員,我們深深懂得,時代是造就英雄的舞臺,我們有幸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部署,我國載人航天已進入空間站發展階段,在不久的將來,浩瀚太空就會有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我國將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置生死於度外,為夢想而拼搏,視責任為己任……這是不懈奮鬥的精彩  記者:航天員的使命感源自哪裡?
  • 2008感動中國候選人——「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景海鵬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搭載著3名太空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 築夢九天寫忠誠—記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
    航天員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每次飛臨祖國上空,心跳都會加速,會不由自主地凝望祖國的疆域,情不自禁地隔著舷窗想去觸摸,每一次都會熱淚盈眶。費俊龍這樣對國外同行說:「你可以分享我的快樂,卻無法分享我的自豪。因為在我身後,有強大的祖國,站立著13億多人民!」有一個場景讓楊利偉至今難忘。
  •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 神舟七號航天員在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
    9月26日23時34分54秒,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在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進行適應性訓練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在長達十幾小時的準備工作之後,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穿著「飛天」艙外航天服,於26日23時36分第1次在茫茫太空中的神七軌道艙內亮相。 從神舟七號飛船在軌飛行的第9圈起,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進入軌道艙開展艙外航天服組裝和檢測工作。從啟封、組裝到測試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十幾個小時,而他們真正「穿上」服裝只用了幾分鐘。
  • 翟志剛:太空漫步 國旗飄揚
    這時候,劉伯明已經把國旗遞上來了,我二話沒說,拿起國旗對著攝像頭就先進行展示。『即使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起來』」。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在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翟志剛首次完成出艙活動,成為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稱號。
  • 神九航天員出艙不同以往 將首次保持躺姿半臥姿
    昨天早晨,景海鵬最後一個離開天宮一號,揮手作別,返回神舟九號,關閉艙門。至此,三名航天員告別他們的太空家園,神舟九號也和牽手相依了十天的天宮一號說再見了。按照計劃,神舟九號飛船將於今天10時許返回地面,投入地球家園的懷抱。天宮一號則繼續留守太空,再一次開始孤獨之旅。飛船主著陸場天氣預報顯示,當地今天多雲間晴,氣象條件有利於返回艙順利著陸。
  • 翟志剛完成太空行走 我國首次空間出艙取得成功
    這標誌著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取得成功。新華社發(電視截圖)    神舟七號飛船運行第29圈,經地面指揮部決策,確認由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執行空間出艙活動任務。經多次狀態檢查及確認,在神舟七號飛船進入遠望三號船測控區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於16時34分向航天員下達出艙指令。
  • 翟志剛家人燃放100萬響鞭炮慶賀神七升空(圖)
    時報特派記者黃鵬攝昨天21時10分,隨著神七騰空而起,航天員翟志剛家客廳裡,20多名親友和數十名記者齊歡騰,翟家人搖著紅旗,親友們和個別記者激動得流下熱淚。100萬響鞭炮在「新居」響起,絢爛煙花綻放,現場一片喜慶。
  • 「神七」航天服超低溫下依舊正常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神七」航天員在出艙進行「太空行走」時,將可輕巧地撿起一枚1分硬幣——這要歸功於承接艙外航天服橡膠材料製造的瀋陽橡膠研究設計院,他們先後研製了指套、掌面隔熱墊等七大系列13種規格的配套產品。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時,依靠這些橡膠製品可以在-120℃至120℃溫度範圍內具有足夠的柔韌性。
  • 歡慶"神七"飛天 加拿大渥太華華人集會與有榮焉
    圖為受到民眾歡迎神七航天員。的9月28日下午17時38分,神七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空中搜救分隊搭乘陸航直升機及時搜救到返回艙並順利將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轉送到呼和浩特市。
  • 航天員出艙首先接受醫監醫保和醫療救護人員檢查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  田兆運)神舟七號飛船航天員返回地面,第一件事就是接受醫監醫保和醫療救護人員的檢查。據著陸場系統醫監醫保主任設計師梁琦介紹,著陸場系統醫監醫保工作是保障圓滿完成回收、搜救任務的重要環節,主要負責航天員醫監醫保、航天員系統產品回收、返回艙氣體採樣、返回艙微生物採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