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號航天員在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9月26日23時34分54秒,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在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進行適應性訓練(拍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9月26日23時35分14秒,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在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進行適應性訓練(拍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在長達十幾小時的準備工作之後,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穿著「飛天」艙外航天服,於26日23時36分第1次在茫茫太空中的神七軌道艙內亮相。

從神舟七號飛船在軌飛行的第9圈起,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進入軌道艙開展艙外航天服組裝和檢測工作。從啟封、組裝到測試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十幾個小時,而他們真正「穿上」服裝只用了幾分鐘。

神七航天員將於27日16時30分進行首次太空行走。這意味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也將與出艙航天員一起暴露於太空中。

在提前近觀了「飛天」真面目後,新華社記者請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工程總體研究室主任劉偉波、航天服研究室主任劉向陽、航天員選拔訓練研究室主任吳斌等專家,解開艙外航天服之謎。

當一支從各個研究室抽調組成的隊伍坐在一起開始方案設計時,他們不禁想起了30多年前的一段歷史。 20世紀70年代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嘗試,航天服的科研人員面對的唯一資料,是美國太空人兩張模糊不清的照片。那次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而漫步太空的夢想也塵封了30多年。

神舟七號航天員在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

神舟七號航天員在軌道艙內進食[組圖]

航天員進行艙外航天服組裝與測試[組圖]

神七成功發射 太空人在艙內微笑招手[組圖]

視頻推薦:

劉伯明艙內給自己量血壓[視頻]

揭開中國艙外航天服的奧秘[視頻]

翟志剛和劉伯明啟封並組裝航天服[視頻]

神七入軌傳回的艙內畫面 筆記本飄來飄去[視頻]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模擬失重訓練,航天員需要身著160多公斤重的水下訓練服,在深水裡反覆訓練艙外活動技能,一次訓練長達4個小時。   聶海勝:一次任務訓練下來,渾身都是汗,汗不知道出了多少,衣服能擰出一斤兩斤水。   除這些嚴酷的訓練外,挑戰超重耐力的離心機訓練,則是每一位航天員腦海裡最深刻的共同記憶。
  •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太空人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
  • 2008感動中國候選人——「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景海鵬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搭載著3名太空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2008年9月25日至9月28日,神舟七號搭載三名中國航天員這是廣大航天人默默奉獻、嘔心瀝血的又一偉大壯舉;這是中國人攀登科技高峰的又一歷史性成就。五載光陰,三度跨越,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從中國人首次問天到首次漫步蒼穹,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這是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神舟七號開艙暨搭載物品舉行交接儀式
    10月1日上午,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艙開艙暨搭載物交接儀式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舉行。伴隨三位中國航天員在太空飛行68小時27分鐘的巡天「乘客」一一精彩亮相。  這批特殊的「乘客」主要包括:「飛天」艙外航天服手套、出艙航天員展示的手繡五星紅旗、固體潤滑材料試驗裝置、三面由健在老紅軍老將軍籤名的三面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兩岸民眾祝福錄音U盤、絲質中國地圖、江西三清山瀕危植物物種等。
  • 揭秘神七國產航天服:艙外航天服無法帶回
    航天員將身著價值3000萬元的國產「飛天」艙外航天服進行太空行走,但在「神七」返回時卻只能帶回來一雙手套。  雖然艙外服可重複利用,但在本次「神七」飛行中,因為返回艙容積和重量受到限制,艙外航天服將和軌道艙(氣閘艙)一起墜入大氣層燃燒消失。
  • 神舟十號返回艙:側面設計小窗供航天員看宇宙景色
    12月20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將長期借用給湖南,今後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於12月18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啟運。返回艙通過公路運輸的方式,從北京啟程運往湖南韶山市。
  • 航天員!眾多航天詞彙一覽
    「祝賀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三名『taikonauts』送入天和空間站(核心艙)。」It's his third mission: 景海鵬已經兩次進入太空了,這次是第三次He'll celebrate his 50th birthday in space: 他會在太空慶祝50歲生日Floating in the space ship: 在太空船裡漂浮Female astronauts: 女航天員Space suit: 航天服
  • 專家訪談:航天員在太空的衣食住行
    搭乘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兩名航天員將不出艙活動,所以只配備了艙內航天服。當飛船座艙出現意外失壓時,啟動艙內航天服系統救生,可在6小時內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實現應急返回著陸。     從外形上看,航天服心臟部位有一個可以擰動的圓形裝置,用來調節衣服內的壓力、溫度和溼度。衣服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細管,是航天員的通信工具;左腹部處有兩條管路,是給航天員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設備。
  • 港臺媒體關注神七航天員出艙:五星紅旗格外醒目
    (電視截圖)(電視截圖)  中新網9月27日電 北京時間27日下午4點59分,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返回軌道艙  臺灣TVBS的報導說,神舟七號宇宙飛船25日順利升空之後,現在也完成了這趟太空行的主要任務出艙行走,透過電視轉播,神七航天員也向全世界的觀眾揮手。而這也是繼美俄後,大陸完成「太空漫步」目標,同時也意味大陸航天工程向前邁進一大步。   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說,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於下午順利在太空中邁出第一步。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先揮舞國旗的經典畫面,其實源自一個錯誤警報
    軌道艙火災!」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時41分,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中國載人航天空間出艙活動。就在他取下第二個安全鎖掛鈎準備固定在艙外把手上時,軌道艙內報警聲響起,冷峻的女中音不斷重複著一句話:「軌道艙火災」。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前蘇聯航天員艙外行動必備!揭秘「海鷹」航天服的結構及型號發展
    M)正在穿戴航天服(譯者注,照片中的型號為「海鷹」-М)▲「和平」號軌道站上的艙外活動。(譯者注,型號也為「海鷹」-М,蘇聯解體後拍攝。1969年至1984年,共有34套「海鷹」-Д航天服被生產出來,其中7套被用於執行航天任務,最大使用壽命為2-2.5年。從1977年起至1984年底,共使用「海鷹」-Д航天服完成了13次艙外活動,其中「禮炮」-6號軌道站上3次,「禮炮」-7號軌道站上10次。
  • 神舟十號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
    12月20日上午10時19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
  • 神九航天員每天安排睡眠時間7小時
    多種航天服應對不同需要鍛鍊穿空間運動服,「企鵝服」和套袋對抗微重力女航天員艙內航天服做了特別改進3名「神九」航天員,平時在艙內穿的還是和以往任務一樣的內衣、藍色普通常服,常服有點像工作服,但是衣服上有很多口袋,可以用來裝不少工具,衣服的材料是阻燃的。以往發射上升和返回地球時會穿上艙內航天服,這次在交會對接階段也將穿上,是為了壓力應急用。
  • 航天員系統負責人解密 太空生活這個樣
    在太空穿什麼衣服艙內壓力服、工作服、企鵝服等配套使用航天服分為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前者一般指乳白色的艙內壓力服,是保護航天員在太空中遇到壓力變化甚至真空狀態時的裝備,後者相當於一個迷你型的飛行器,讓航天員能在太空裸露環境中漫步或維修太空飛行器。
  • 申長雨:塑料航天面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航天員
    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 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艙外航天服靈感來源於蝦 外硬內軟關節靈活(圖)
    航天員上午啟封艙外航天服準備太空行走  護身服靈感源於蝦  今日上午,神七航天員將解包啟封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開始準備訓練。27日,我國航天員將穿著艙外航天服首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
  • 神九航天員按北京時間作息 每天安排睡眠7小時
    航天員工作和睡覺都在天宮一號裡,廚房和衛生間則都在「神九」飛船的軌道艙。3名航天員不會同時睡眠,要留一個人值班。 與以往相比,這次專門開闢了睡眠區供航天員休息,沒有床,但有睡袋。睡袋其實也可以算是航天服的一種。「神九」航天員的睡袋外面淺藍內裏白色,像一個純棉的封閉式「被桶」,航天員鑽進去以後,手可以伸出來,身體舒展開來。睡袋內部有風,頭部有防護,還有耳罩防止整個艙內風機噪聲。
  • 時刻知道丨「神十」返回艙要「搬」來湖南了!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繼「月壤」確定落戶韶山之後,12月20日,毛澤東紀念館迎來一位貴客——神舟十號返回艙。神舟十號返回艙。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要保證45分鐘空中課堂不間斷天地傳輸、每一幀畫面都清晰穩定,對中國航天測控網是一次全新的挑戰。5年前,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太空行走,限於陸基、海基測控網弧段覆蓋能力,只能在特定的測控區域和規定的時限內實施。而這一次,神舟十號在「神舟」兄弟中第一個享受了全弧段、高品質測控通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