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傷科不僅僅是「理筋正骨」——略談「點穴術」

2021-02-13 慢學中醫
肢體損於外,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慣,臟腑由之不和……

——薛己·《正體類要》

屈指早年十分喜歡以「中醫骨傷科醫師」自居,緣由除了給病人可以扳得「咔咔」響之外,也有要區別於「推拿按摩」的意思。中醫行業有許多行騙的噱頭,比如「佛醫」、「道醫」或「XX單傳秘傳」之類,近年來還興起有所謂「古中醫」的叫法。無非是為了「區別自己與眾不同」而已,因為中醫的許多治療方法和技術都給人很平易近人的感覺,比如懸灸法再說得天花亂墜也無非是拿根艾條灸而已,於是不得不用「XX神針」、「XX神灸」、「X為灸」之類的標籤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這種情況到了「手法治療」這個行業,就變得更加變本加厲——反正無外乎「揉揉、按按、摸摸、扭扭、拉拉」,誰搞都是這一套,怎麼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只好巧立名目起來了。

不少朋友都知道,屈指本人其實是一個愛好曲藝的文藝青年

「手法治療」偏偏還是一個完全沒有準入制度的行業,從處於江湖之遠的街頭洗頭房到居於廟堂之上的三甲醫院,都有不同水平的「手法療愈」從業人員——之所以稱為「療愈」,是因為對於沒有醫師證的人而言,他的各種宣傳中絕對不能出現「治療」的字樣。

我並不否認許多「民間高手」比專業人員的水平更高,但那需要長期刻苦的專門訓練,作為回報的是:這些人往往並不愁病人,生活水平也教平均水平為高。這些人完全不必藉助新媒體就可以維持自己體面的生活,許多時候甚至衣食無憂還可以澤被一兩代子孫後代的生活,水平差到我這種程度,才需要沒事刷刷自媒體體現一下存在感。

本文的要點是:

1、中醫骨傷科作為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具有中醫學的屬性,治療方法除了「理筋正骨」之外,內外用藥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2、中醫骨傷科有一門特殊的學問「內傷病學」,來源於先人長期的臨床實踐,這門學科認為許多病症來源於「形體損傷」,藥物治療的方法與中醫內科用藥之「氣血陰陽」的辨證方法不同;

3、從某種意義而言,「點穴」是一種典型「形傷」,可以按照「內傷病」的方法治療;日常可能遇到形傷的狀況。

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句話,早年我經常用於講課。無非是跟人強調認識「形傷」的重要性,並且經常:「您看這種形體損傷,不是單用中藥能夠治療的,還必須要手法治療」云云……

直到某一天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正體類要》這本書——其實這書僅僅是薄薄的一小冊,突然發現薛己其實並不太重視手法治療,按照所謂《中醫骨傷各家學說》的分類,他屬於強調「用藥」的流派;與之對應的,是《醫宗金鑑》以「七分手法、三分藥功」為主要觀念的「手法治療」派。

在後來的學習當中,我本人也恰好見過這兩種治療理念的一些老師,他們各自的對本體系治療技術的堅守簡直達到讓人驚為天人的境界。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當中,描述過華山派的「劍氣」之爭,在中醫骨傷科當中也不乏這種爭論,比如「理筋」與「正骨」、「用藥派」與「用手派」之爭。在萬惡的舊社會,通常情況下徒弟都會拿著師父的指示當聖旨,存在這種爭論的結果往往是將各自的技術發展至極限。

針灸理論當中有一種思路是「以藥性概括穴性」,認為「穴位」具有類似藥物的藥性,通過分析穴性來配伍腧穴以期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種「分析」在實踐過程當中往往「呵呵」,因為縝密分析過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扎的還是那幾個穴位。對於用藥VS用手這種事情上,許多人的疑問是:「手法是一種物理作用,怎麼用藥物的化學作用替代呢?

比如「骨折」這種病,如果不能糾正骨折移位即便是「癒合」也是畸形癒合會影響肢體的正常功能。屈指早年曾見過京東一位民間中醫治療患者「O」形腿的過程:

早年間醫院的管理尚不似近年來之嚴格,這位民間中醫——姑且稱其為Z先生,先讓病人找了一個「關係」辦了住院,然後開始給病患服用一種中藥粉劑。一段時間之後,又用一種自製的藥液給病人的腿股部(包涵膝踝關節)進行泡洗燻蒸,時間持續數小時之久,然後讓病人家屬移動病人至病床之上用布帶固定患者雙腿就像包裹嬰兒雙腿一樣。反覆數次之後,發現這個病人的「O」型腿確實有所改善。這個病人的訴求是想解決自己的「風溼」,至於當初的診斷是「類風溼」還是「骨關節炎」,當年因為我個人年幼無知也無從可考了……

這個故事乍聽起來頗為玄幻,仔細思考確實有一定道理,之前我們無數次強調人體是一個「粘彈性體」就是在持續外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形變,所以會有「腰椎間盤突出」或者「骨質增生」這些疾病。骨骼本身也並非不能變形而是有一定的可塑性的,比如骨折之後就會重新塑造形態,整容手術當中許多增高術的原理也來源於此。那麼如果用中藥創造一個適合骨骼及肌肉、筋膜等結締組織重新塑形的機體「內環境」,一些簡單的「矯形」是可以完成的。

中醫傷科用藥往往注重局部給藥——比如膏藥、羅漢神針(一種特製的艾條)或者泡洗燻蒸之類,局部給藥無疑可以提高藥物在局部的濃度,也可以通過調整局部氣血摶散的狀態影響筋骨的狀態。

普通人(甚至包含許多中醫內科大夫)認為手法是操作性的技術,熟練程度不同水平自然不同,方藥這種東西方子都是紙上記著的只要辨證準確誰開都是一樣的——於是有「中醫無秘方」的說法;其實不然,當年山東有一位傷科名家梁鐵民手頭有一個膏藥專門治療骨結核、骨腫瘤,後來卻失傳了。屈指找當地比較了解內情的朋友問了問,說:「方子還在後人手裡,膏藥熬不出來了吶!」對於中醫而言,「製藥」也是一門十分複雜的技術,單靠看書沒有實踐和老師指導往往也不能成功,所謂「自古傳丹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的說法其實是說外丹術的。手法治療同樣如此,比如一指禪推法書上寫得清清楚楚,練習時仍然一頭霧水,或者用著用著手開始疼,沒有老師指導自己往往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手法治療的長處則是可以定點定位定層次,我個人就認為對於許多局限性疾病比如「鼻炎」、「中耳炎」、「麥粒腫」或者其他的耳鼻喉科疾病、瘡瘍之類,手法治療就比中藥治療見效快。因為可以解決局部氣血循環障礙的問題,這些疾病單用藥物往往出現「局部血藥濃度不足」的窘況——即藥物沒有到達需要治療的局部。

「點穴術」就是一種定點的治療方法,對於從事手法治療的同行而言並不陌生,這種技術的另一個用途卻是「傷人」。從技擊角度而言,我本人並沒有「被點穴」,但卻見過一些會點穴的朋友,也向他們請教過一些點穴術的原理,發現這門技術並不太好學,比如我的朋友只能做到雙方靜立不動時「點穴」,使人肢體麻木、暈倒或者肢體疼痛之類。至於真正能夠在技擊當中實踐,據說需要許多針對性的訓練。這些點穴制人的效果,大多可以從解剖來解釋,以色列有一種馬伽術攻擊也多集中於這些「穴位」。

因為所謂「傳說」往往越傳越具有神秘色彩,以致於經常被「走近科學」……

點穴術之「限時取命」的傳說十分神奇,據說可以「殺人於形」,即被「點穴」之人當時並不發作,待過後若干時間才會發作。這種設計頗為符合中國的國情,比如萬惡的舊社會潑皮牛二搶青面獸楊志的寶刀,楊志如果會這種「限時取命」的技術,只要點中牛二的穴道再悄悄尾隨等著牛二「穴傷發作」再把寶刀拿回來即可。又或者趕上拆遷一類的群體性事件,點穴專家大可以一展身手……

近代略為有據可考的「點穴制人」的事跡,見於鄭懷賢教授和滬上名醫金針黃石屏,之所以稱為「有據可考」也僅僅是多人轉述或記於某人筆記而已,我本人也希望有緣能夠見到傳說中的「沾衣摸穴」、「限時取命」的世外高人。

在中醫傷科手法當中,「點穴術」是重要的治療技術——其中比較特殊的方法是任督流注點穴術,這種方法記錄於《救傷秘旨》等多種傷科古籍或者抄本上:

血頭行走穴道歌

周身之血有一頭

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時遇穴若損傷

一切不治命要休

子時走在心窩穴

丑時需向湧泉求
   對口是寅山根卯

辰封天平巳風頭

午時卻與中脘會

左右命宮分在未
   鳳尾屬申封門酉

丹腎俱為戌時位
   六宮直等亥時來

不教汝搏斯為貴

不同的抄本略有不同,這些穴位的名稱並不見於《針灸學》實際的位置卻很相似——大多位於任脈與督脈之上,原書中也有這些穴位損傷的治療方法,大多是主治方劑加手法治療的模式。許多人詬病「現代中醫」不治病,現行的醫療行業狀況是醫師越來越像流水線上的一個環節,並不能使出「渾身解數」來應對具體的病人。不僅僅是中醫,西醫也是如此,當病變比較局限時反而更容易得到明確有效的治療——比如外科手術切除,做完手術一律都可以「治癒」;但當局限病症是整體失衡的結果而非原因時,治療就總是差強人意……

這種任督流注點穴法不僅僅用於制人也可以用於「治人」,許多定時發作的疾病可以選擇這種思路來在穴位上施治,這就不僅僅是糾正結構的「理筋正骨」了,還包涵對人體氣血的調整;就如同華山派的「劍氣之爭」一樣:原本用於調整「氣血」的內外用藥,在中醫傷科看來卻可以「治形」;而原本應該用於「調整結構」的手法治療,反而可以用來「調氣」。

「點穴」對於人體的損傷也是一種典型的「形傷」,用極大的力量點擊身體的某個解剖弱點會損傷皮肉筋脈骨的「形體(相關閱讀中醫形體觀)」部分,用一般中醫內科「氣血陰陽」的思路開方自然無效;需要用前述中醫傷科的思路才可以。日常生活當中其實可能遇到「被點穴」的情況,就是當受到外力撞擊時,外力沿著骨架的方向擴散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深遠的影響——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崴腳之後魔怔般總崴腳,現代醫學自然有本體感覺或者關節運動學方面的解釋,中醫傷科除了用「筋出槽、骨錯縫」來辨識之外,丘墟穴(鞋帶穴)的穴傷也不容忽視。長時間的足踝損傷也會對全身產生影響,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內科辨證屬於膽氣不降引發的耳鳴、頭暈等症狀,反之當遇到這種情況的病人時如果膽經的丘墟脈口有異常的變動,則可以在這裡進行治療。

許多朋友覺得有時候看了這個公眾號的文章總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可以關注我另外一個比較說人話的公眾號:蹺引療傷。

醫學本來就是一門十分複雜的學問,許多身體問題並不是單線程思考能夠解決。人們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又總是不願意面對,就像某些所謂自稱的「經方派」質疑他們認為的「時方派」一樣——往往僅僅是因為腦子內存不夠存不下不同的思考路徑了……

下圖轉自孚真堂丁趙先生的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正骨手法與傷科
    其歷史悠久,在中醫最早的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大量的篇幅論述了推拿的方法治療各種疾病,《素問.舉痛論》說「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闡明了正骨治病的機理。在元代,更是獨立成立了正骨科。正骨做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即使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仍以其簡便,立杆見影的治療效果深受廣大病友的歡迎。
  • 【薦讀】棍點理筋正骨法,手摸心會除病痛
    棍點理筋正骨手法,其源自嶺南蔡李佛傷科流派傳人徐廣堅醫師使用木質工具治病方法,後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骨科博士生導師
  • 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術
    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術是在民間李氏捫筋切骨十字定位正骨法的基礎上發展、研究、創新的獨特的通經活絡、理筋正骨之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生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老齡人口逐步增加,患頸肩腰腿疼等軟組織損傷疾病的病人逐步增加,李氏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法迎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對更多的軟組織損傷病人,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法也獨具一幟,通過多年臨床實踐,在運用捫筋切骨十字定位正骨法的同時,應用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術,勢必在疼痛領域如虎添翼。
  • 中醫 | 正骨之道
    唐代《理傷續斷方》中介紹了揣、摸、撥伸等正骨手法,首次運用槓桿力學原理整復骨折,對後世影響深遠。今天中醫傳統正骨高人仍然在民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傳統正骨之道。一、孫臏曰,因勢利導之。 正骨也然,硬手硬推,雖可復正,但非精妙之道.精妙之道在順其勢也。其妙在動則活,靜則死,動則有隙可生。貴在動中求正,順其勢,輕輕一推,則正矣。
  • 中醫傷科技藝傳承者王寅生:從科學性比較中探尋當代中醫發展新機
    一位女留學生飽受痛經折磨,嚴重時嘔吐不止,在以「九分手藝,一分藥物」的方針診治後疼痛明顯緩解;一位美國律師因騎馬落馬受傷,來華接受正骨理筋後快速痊癒;一位因車禍長期臥床的糖尿病患者,經診治後竟奇蹟般下床行走……這些都是中醫傷科傳承者王寅生運用理筋正骨技法治療各種病患的點滴。
  • 洛陽正骨百年秘方 展筋丹
    第一部中醫骨傷科著作《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介紹了洗、貼、糝、揩等外治法治療關節損傷。清代《理淪駢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平樂正骨展筋丹按摩療法藥物,系郭氏獨創之外用藥物治療方法,是平樂正骨創造性的把少林點穴按摩療法與外用藥物療法有機結合的獨門絕技。
  • 分筋移骨法-中醫傷科調理特效術
    分筋移骨法是中醫傷科調理的一種特效方法,在中醫傷科上佔有不可替代的歷史 地位。
  • 赤峰第二中醫蒙醫醫院骨傷科中醫正骨有奇效
    科室特色:中醫正骨(手法整復小夾板外固定等)、創傷骨科微創治療技術(微創治療拇外翻、跟骨骨刺等),並配有專科製劑,(內服、外用、燻洗)。脫位亦稱脫臼、脫骱、脫髎,係指正常的骨端關節之間的相互關係發生分離移位,而不能自行復位者。關節脫位的整復手法很多,每一種關節脫位都有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整復手法。
  • 平樂正骨祖傳展筋丹
    「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加入野山參,大補元氣,加強以上藥物效力,通過玄府入藥。全方共奏活血止痛消腫之效,配合按摩亦有展筋之功。其效果「玄府大開無滯礙,致使邪氣出如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麝香對炎症病理發展過程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細胞遊走和肉芽形成等三個階段均有抑制作用。血竭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 嶺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簡介
    1.2、嶺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傳承脈絡第一代林應強師承李佩弦,盡得李佩弦理傷正骨手法真傳,作為精武門人,林應強平日勤習易筋經、少林內功,崇尚醫武同源,教授弟子不僅僅應該練習手法,重要的是練習功法,只有這樣,臨床治療筋傷才可以達到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目的,只有勤學苦練才可以達到法之所施,使人不苦。
  • 佛山市中醫院傷科正骨入選省非遺
    佛山日報訊 記者林舒 通訊員張鍵怡報導:在6月18日舉辦的2018年佛山市「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活動暨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閉幕式上,「中醫正骨療法(佛山傷科正骨)」入選第七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石氏傷科:正骨傳奇
    他熔傳統武術正骨手法與中醫內治調理方法於一爐,開創石氏骨傷學派。   石氏傷科奠基於石藍田之子石曉山,他也自幼熟習拳棒,至晚年仍對接骨入骱純熟而敏捷。設診所之外,他還參加學術組織「中華醫學研究所」,擔任評議員,在該所附設醫院擔任傷科主任,平日好與同輩談論學術經驗,對各科的理論和治療都有一定認識,尤其推崇明朝醫生薛己所體現的「十三科一理貫之」學術思想。
  • 力線平衡術——不一樣的理筋正骨療法(四)
    正骨為什麼先要理筋靈樞本藏篇:『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難經23難曰:『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而營於身者也。一些中醫骨傷科醫師:「正骨不理筋」或「理筋不正骨」的,「正骨」和「理筋」似乎是涇渭分明,絕不互涉。當然,更多的手法醫師治療時是「軟硬兼顧」——即正骨和松筋兼顧,並且有:「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醫,整肌不整椎,問題一大堆」之類的口訣流傳,不過細問起來:「何時該理筋?何時該正骨?」大多一頭霧水並不十分明確。
  • 論杜氏傷科八法
    這是我在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會員群總群(群號: 327133248)裡面的一次講課整理。現在的成都八一骨科醫院,成都何氏骨科醫院,成都天祥骨科醫院,這三家醫院都是何仁甫的後人何天祥、何天佐、何天祺創建。楊派,現在的成都骨科醫院。由於後來的教學開方現在這四大門派的弟子遍及全國各地。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就是杜氏的傷科手法,杜自明的生平事跡我在這裡就不多講了,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了。我1995年步入臨床,最初接觸的就是杜氏,杜氏的傷科手法對我的影響是最大的 。
  • 中醫---理筋
    治療作用編輯理筋手法有許多重要的治療作用,是其他療法所無法代替的,在筋傷疾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除與手法有關外,還與所選取的經絡、穴位和某些特定部位有一定關係。理筋手法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痙、舒筋活絡、滑利關節、理筋順絡、整復錯位、驅邪蠲痺、溫經散寒等作用。
  • 【孫天華】《理筋正骨止痛朮》堪比羽毛柔軟的 正骨手法11月大連廣州
    理筋正骨止痛朮:尋求簡單速效之法,集諸家所長,潛心多年研悟,結合中醫基礎及經絡氣血理論、研究一套簡單輕鬆快速特效的捏骨手法
  • 零基礎學中醫推拿正骨,免費推薦就業,拿高薪職業
    無技術,難行路——零基礎學習中醫正骨
  • 「佛山傷科正骨」入選省非遺
    其中,「中醫正骨療法(佛山傷科正骨)」入選第七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該院骨傷科何利雷博士作為正骨技藝第五代傳承人代表醫院上臺接過牌匾。據悉,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39項,擴展項目名錄35項。
  • 正骨心法秘訣
    理筋也然,動則筋聚,靜則筋散,隨其情,順其勢而動,順其走勢順勢或挑或理或拔,則筋易平復。    目前中醫骨傷,中西醫結合骨傷常用的正骨手法有八種。即正骨八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提按端擠、搖擺觸碰、夾擠分骨、折頂迴旋、按摩推拿。
  • 「佛山傷科正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據媒體報導,「品讀佛山·藏家藏品藏無盡」特別展正在佛山市圖書館五樓古籍閱覽室舉行,展覽陳列佛山市中醫院名醫、非遺傳承人陳渭良編撰的傷科正骨主題圖書 據佛山市中醫院副院長楊匡洋介紹,2018年,佛山傷科正骨成功入選第七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前佛山市中醫院已啟動該項目國家級非遺申報工作,如果申報成功,佛山傷科正骨有望成為廣東省中醫類申報國家級非遺的首個項目。 中醫正骨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我國分布廣泛,發展出許多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