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正體類要》
屈指早年十分喜歡以「中醫骨傷科醫師」自居,緣由除了給病人可以扳得「咔咔」響之外,也有要區別於「推拿按摩」的意思。中醫行業有許多行騙的噱頭,比如「佛醫」、「道醫」或「XX單傳秘傳」之類,近年來還興起有所謂「古中醫」的叫法。無非是為了「區別自己與眾不同」而已,因為中醫的許多治療方法和技術都給人很平易近人的感覺,比如懸灸法再說得天花亂墜也無非是拿根艾條灸而已,於是不得不用「XX神針」、「XX神灸」、「X為灸」之類的標籤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這種情況到了「手法治療」這個行業,就變得更加變本加厲——反正無外乎「揉揉、按按、摸摸、扭扭、拉拉」,誰搞都是這一套,怎麼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只好巧立名目起來了。
不少朋友都知道,屈指本人其實是一個愛好曲藝的文藝青年
「手法治療」偏偏還是一個完全沒有準入制度的行業,從處於江湖之遠的街頭洗頭房到居於廟堂之上的三甲醫院,都有不同水平的「手法療愈」從業人員——之所以稱為「療愈」,是因為對於沒有醫師證的人而言,他的各種宣傳中絕對不能出現「治療」的字樣。
我並不否認許多「民間高手」比專業人員的水平更高,但那需要長期刻苦的專門訓練,作為回報的是:這些人往往並不愁病人,生活水平也教平均水平為高。這些人完全不必藉助新媒體就可以維持自己體面的生活,許多時候甚至衣食無憂還可以澤被一兩代子孫後代的生活,水平差到我這種程度,才需要沒事刷刷自媒體體現一下存在感。
本文的要點是:
1、中醫骨傷科作為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具有中醫學的屬性,治療方法除了「理筋正骨」之外,內外用藥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2、中醫骨傷科有一門特殊的學問「內傷病學」,來源於先人長期的臨床實踐,這門學科認為許多病症來源於「形體損傷」,藥物治療的方法與中醫內科用藥之「氣血陰陽」的辨證方法不同;
3、從某種意義而言,「點穴」是一種典型「形傷」,可以按照「內傷病」的方法治療;日常可能遇到形傷的狀況。
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句話,早年我經常用於講課。無非是跟人強調認識「形傷」的重要性,並且經常:「您看這種形體損傷,不是單用中藥能夠治療的,還必須要手法治療」云云……
直到某一天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正體類要》這本書——其實這書僅僅是薄薄的一小冊,突然發現薛己其實並不太重視手法治療,按照所謂《中醫骨傷各家學說》的分類,他屬於強調「用藥」的流派;與之對應的,是《醫宗金鑑》以「七分手法、三分藥功」為主要觀念的「手法治療」派。
在後來的學習當中,我本人也恰好見過這兩種治療理念的一些老師,他們各自的對本體系治療技術的堅守簡直達到讓人驚為天人的境界。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當中,描述過華山派的「劍氣」之爭,在中醫骨傷科當中也不乏這種爭論,比如「理筋」與「正骨」、「用藥派」與「用手派」之爭。在萬惡的舊社會,通常情況下徒弟都會拿著師父的指示當聖旨,存在這種爭論的結果往往是將各自的技術發展至極限。
針灸理論當中有一種思路是「以藥性概括穴性」,認為「穴位」具有類似藥物的藥性,通過分析穴性來配伍腧穴以期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種「分析」在實踐過程當中往往「呵呵」,因為縝密分析過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扎的還是那幾個穴位。對於用藥VS用手這種事情上,許多人的疑問是:「手法是一種物理作用,怎麼用藥物的化學作用替代呢?」
比如「骨折」這種病,如果不能糾正骨折移位即便是「癒合」也是畸形癒合會影響肢體的正常功能。屈指早年曾見過京東一位民間中醫治療患者「O」形腿的過程:
早年間醫院的管理尚不似近年來之嚴格,這位民間中醫——姑且稱其為Z先生,先讓病人找了一個「關係」辦了住院,然後開始給病患服用一種中藥粉劑。一段時間之後,又用一種自製的藥液給病人的腿股部(包涵膝踝關節)進行泡洗燻蒸,時間持續數小時之久,然後讓病人家屬移動病人至病床之上用布帶固定患者雙腿就像包裹嬰兒雙腿一樣。反覆數次之後,發現這個病人的「O」型腿確實有所改善。這個病人的訴求是想解決自己的「風溼」,至於當初的診斷是「類風溼」還是「骨關節炎」,當年因為我個人年幼無知也無從可考了……
這個故事乍聽起來頗為玄幻,仔細思考確實有一定道理,之前我們無數次強調人體是一個「粘彈性體」就是在持續外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形變,所以會有「腰椎間盤突出」或者「骨質增生」這些疾病。骨骼本身也並非不能變形而是有一定的可塑性的,比如骨折之後就會重新塑造形態,整容手術當中許多增高術的原理也來源於此。那麼如果用中藥創造一個適合骨骼及肌肉、筋膜等結締組織重新塑形的機體「內環境」,一些簡單的「矯形」是可以完成的。
中醫傷科用藥往往注重局部給藥——比如膏藥、羅漢神針(一種特製的艾條)或者泡洗燻蒸之類,局部給藥無疑可以提高藥物在局部的濃度,也可以通過調整局部氣血摶散的狀態影響筋骨的狀態。
普通人(甚至包含許多中醫內科大夫)認為手法是操作性的技術,熟練程度不同水平自然不同,方藥這種東西方子都是紙上記著的只要辨證準確誰開都是一樣的——於是有「中醫無秘方」的說法;其實不然,當年山東有一位傷科名家梁鐵民手頭有一個膏藥專門治療骨結核、骨腫瘤,後來卻失傳了。屈指找當地比較了解內情的朋友問了問,說:「方子還在後人手裡,膏藥熬不出來了吶!」對於中醫而言,「製藥」也是一門十分複雜的技術,單靠看書沒有實踐和老師指導往往也不能成功,所謂「自古傳丹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的說法其實是說外丹術的。手法治療同樣如此,比如一指禪推法書上寫得清清楚楚,練習時仍然一頭霧水,或者用著用著手開始疼,沒有老師指導自己往往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手法治療的長處則是可以定點定位定層次,我個人就認為對於許多局限性疾病比如「鼻炎」、「中耳炎」、「麥粒腫」或者其他的耳鼻喉科疾病、瘡瘍之類,手法治療就比中藥治療見效快。因為可以解決局部氣血循環障礙的問題,這些疾病單用藥物往往出現「局部血藥濃度不足」的窘況——即藥物沒有到達需要治療的局部。
「點穴術」就是一種定點的治療方法,對於從事手法治療的同行而言並不陌生,這種技術的另一個用途卻是「傷人」。從技擊角度而言,我本人並沒有「被點穴」,但卻見過一些會點穴的朋友,也向他們請教過一些點穴術的原理,發現這門技術並不太好學,比如我的朋友只能做到雙方靜立不動時「點穴」,使人肢體麻木、暈倒或者肢體疼痛之類。至於真正能夠在技擊當中實踐,據說需要許多針對性的訓練。這些點穴制人的效果,大多可以從解剖來解釋,以色列有一種馬伽術攻擊也多集中於這些「穴位」。
因為所謂「傳說」往往越傳越具有神秘色彩,以致於經常被「走近科學」……
點穴術之「限時取命」的傳說十分神奇,據說可以「殺人於形」,即被「點穴」之人當時並不發作,待過後若干時間才會發作。這種設計頗為符合中國的國情,比如萬惡的舊社會潑皮牛二搶青面獸楊志的寶刀,楊志如果會這種「限時取命」的技術,只要點中牛二的穴道再悄悄尾隨等著牛二「穴傷發作」再把寶刀拿回來即可。又或者趕上拆遷一類的群體性事件,點穴專家大可以一展身手……
近代略為有據可考的「點穴制人」的事跡,見於鄭懷賢教授和滬上名醫金針黃石屏,之所以稱為「有據可考」也僅僅是多人轉述或記於某人筆記而已,我本人也希望有緣能夠見到傳說中的「沾衣摸穴」、「限時取命」的世外高人。
在中醫傷科手法當中,「點穴術」是重要的治療技術——其中比較特殊的方法是任督流注點穴術,這種方法記錄於《救傷秘旨》等多種傷科古籍或者抄本上:
血頭行走穴道歌
周身之血有一頭
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時遇穴若損傷
一切不治命要休
子時走在心窩穴
丑時需向湧泉求
對口是寅山根卯
辰封天平巳風頭
午時卻與中脘會
左右命宮分在未
鳳尾屬申封門酉
丹腎俱為戌時位
六宮直等亥時來
不教汝搏斯為貴
不同的抄本略有不同,這些穴位的名稱並不見於《針灸學》實際的位置卻很相似——大多位於任脈與督脈之上,原書中也有這些穴位損傷的治療方法,大多是主治方劑加手法治療的模式。許多人詬病「現代中醫」不治病,現行的醫療行業狀況是醫師越來越像流水線上的一個環節,並不能使出「渾身解數」來應對具體的病人。不僅僅是中醫,西醫也是如此,當病變比較局限時反而更容易得到明確有效的治療——比如外科手術切除,做完手術一律都可以「治癒」;但當局限病症是整體失衡的結果而非原因時,治療就總是差強人意……
這種任督流注點穴法不僅僅用於制人也可以用於「治人」,許多定時發作的疾病可以選擇這種思路來在穴位上施治,這就不僅僅是糾正結構的「理筋正骨」了,還包涵對人體氣血的調整;就如同華山派的「劍氣之爭」一樣:原本用於調整「氣血」的內外用藥,在中醫傷科看來卻可以「治形」;而原本應該用於「調整結構」的手法治療,反而可以用來「調氣」。
「點穴」對於人體的損傷也是一種典型的「形傷」,用極大的力量點擊身體的某個解剖弱點會損傷皮肉筋脈骨的「形體(相關閱讀中醫形體觀)」部分,用一般中醫內科「氣血陰陽」的思路開方自然無效;需要用前述中醫傷科的思路才可以。日常生活當中其實可能遇到「被點穴」的情況,就是當受到外力撞擊時,外力沿著骨架的方向擴散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深遠的影響——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崴腳之後魔怔般總崴腳,現代醫學自然有本體感覺或者關節運動學方面的解釋,中醫傷科除了用「筋出槽、骨錯縫」來辨識之外,丘墟穴(鞋帶穴)的穴傷也不容忽視。長時間的足踝損傷也會對全身產生影響,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內科辨證屬於膽氣不降引發的耳鳴、頭暈等症狀,反之當遇到這種情況的病人時如果膽經的丘墟脈口有異常的變動,則可以在這裡進行治療。
許多朋友覺得有時候看了這個公眾號的文章總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可以關注我另外一個比較說人話的公眾號:蹺引療傷。
醫學本來就是一門十分複雜的學問,許多身體問題並不是單線程思考能夠解決。人們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又總是不願意面對,就像某些所謂自稱的「經方派」質疑他們認為的「時方派」一樣——往往僅僅是因為腦子內存不夠存不下不同的思考路徑了……
下圖轉自孚真堂丁趙先生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