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筋

2021-03-04 中醫西醫技術匯總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中醫學名詞。理順經絡的一種手法。操作時一般先用按,推,摩,揉,擦等手法,鎮痛解痙,散瘀活血,疏鬆肌肉;繼用屈伸,旋轉,牽抖,搖晃等手法,調和營衛,理順經絡,分離粘連;最後運用叩擊,揉搓,運展等手法,調和氣血靜脈。用於各類經傷的治療。

外文名

Meridian Massage

又    稱

推拿按摩手法

目錄

1 簡介

2 治療作用

3 手法

4 運用

簡介

編輯

用手或其他部位在患者的經絡、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進行技巧性操作,以達到治療骨傷科筋傷疾病的中醫骨傷科常用外治法。又稱推拿按摩手法。

治療作用

編輯

理筋手法有許多重要的治療作用,是其他療法所無法代替的,在筋傷疾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除與手法有關外,還與所選取的經絡、穴位和某些特定部位有一定關係。理筋手法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痙、舒筋活絡、滑利關節、理筋順絡、整復錯位、驅邪蠲痺、溫經散寒等作用。

手法

編輯

理筋手法名稱繁多,有些手法相似卻名稱不一,有些名稱相似手法卻有很大差異。臨床常用的手法約有十多種。

①按摩法。按法和摩法的合稱,按是用指尖、拳尖、手掌、肘等部位在患處垂直用力,按法作用較深,以局部感覺脹痛為度。摩法是用手在局部迴旋移動,作用輕柔而淺,速率較快。按摩兩法臨床使用最普遍,明代以前作為理筋手法的總綱。

②推拿法。推法和拿法的統稱,推法是用指、掌等著力於人體一定部位或經絡、穴位上,沿某一方向向前推行;拿法是用雙手或單手,以拇指與其他手指相對捏拿某一部位或穴位,徐徐用力捏緊,並不時揉拿。推法因操作部位不同分成指推法、大小魚際推法、掌根推法等;拿法分成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等。推拿法是常用手法,故又是手法的統稱。

③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上壓著作輕輕迴旋揉動的手法,操作時手不離開皮膚,使該處的皮下深部組織隨揉動而滑移。

④點穴法。又稱指針,是用指端、指間關節、拳尖、肘尖等部位在體表經絡、穴位上垂直點壓,使患者產生得氣感,是常用的治療性手法。

⑤滾法。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或前臂,附著於施術部位作連續滾動運動。

⑥叩擊法。叩法和擊法的合稱,叩法較輕,用空拳或指端;擊法較重,用拳、掌或器械。叩擊法操作時是以腕部活動帶動手部叩擊,快速有節奏,用力又有彈性。

⑦搖晃法。依據被搖晃的部位,持拿肢體遠端,相對固定肢體近端,以關節為軸,使肢體作被動的迴旋、環轉及屈伸活動。

⑧牽抖法。用雙手或單手持握肢體遠端,輕輕向遠端做牽拉,然後發力快速上下抖動,使肢體產生小幅的上下連續顫抖。

⑨扳動法。用雙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關節被動伸展或旋轉至極限,然後再突然用巧力,使關節產生一關節彈響。扳法主要用於頸、腰、胸椎及關節筋傷,手法技巧性極高,使用不慎可能出現意外,故須慎用,嚴格掌握。

⑩彈撥法。彈法和撥法的合稱。彈法用拇指與其他手指相對捏拿肌肉筋腱,用力向上提拉迅速放手,使筋腱回彈;撥法用指端按壓於穴位上或某一部位,做與肌筋纖維垂直方向的來回撥動。

?屈伸法。用手持握關節兩側的肢體,根據關節活動的方向和範圍,做關節被動的屈伸活動。

?捋順法。用雙手或單手貼放在肢體上,沿肢體長軸方向來回推動,用力宜均勻,動作要連續。常是治療的結束手法。

運用

編輯

以上是臨床常用的基本手法,使用時常需兩種或兩種以上手法混合使用,達到治療的綜合作用。使用時一定要在辨證診斷明確的基礎上,確認無理筋手法的慎用症和禁忌症時,方可使用。一般認為:年老體弱、伴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急性筋傷伴較大血腫或開放損傷出血者,孕婦,伴有骨折、脫位的急性筋傷等均需慎用。理筋手法的禁忌症有:惡性腫瘤患者,骨強度明顯降低者,骨、關節化膿性感染、結核等感染性疾患,嚴重的軟組織感染者,內傷屬臟腑損傷者,凝血機制障礙或血管脆性增加者。

學術論文

內容來自 

 張繼昌.    正骨理筋手法治療頸椎病. 《 中國骨傷 》 , 2000

 

 馮衛星,劉智斌.    改良旋轉復位法結合理筋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30例臨床觀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30 Cases of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mproved Revolving Reposition and Tendon-regulating Manipulation. 《 CNKI;WanFang 》 , 2009

 

 鄧強,董萬濤,李盛華.    「三部」理筋手法治療椎間盤源性下腰痛145例. 《 西部中醫藥 》 , 2012

 

 石瑛,王翔,陳東煜,陳博等.    石氏理筋手法聯合複方紫荊消傷膏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臨床觀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kle Sprain by Shi's Manipulative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mpound Zijing Plaster. 《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 》 , 2014

 

 劉永康,楊雲霏,李建軍等.    何氏理筋手法治療重度膝關節骨關節炎63例療效分析. 《 四川中醫 》 , 2015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理筋法()

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稱為理筋法。

相關焦點

  • 中醫的理筋手法之一---撥筋按摩
    撥筋按摩是中醫的理筋手法之一,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有異響,出槽的傷筋撥回原位,其手法就是和傷筋成垂直方向撥的,
  • 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術
    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術是在民間李氏捫筋切骨十字定位正骨法的基礎上發展、研究、創新的獨特的通經活絡、理筋正骨之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生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老齡人口逐步增加,患頸肩腰腿疼等軟組織損傷疾病的病人逐步增加,李氏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法迎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對更多的軟組織損傷病人,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法也獨具一幟,通過多年臨床實踐,在運用捫筋切骨十字定位正骨法的同時,應用捫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術,勢必在疼痛領域如虎添翼。
  • 中醫的理筋手法之一 ——撥筋按摩
    中醫的理筋手法之一 ——撥筋按摩撥筋按摩是中醫的理筋手法之一,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有異響,出槽的傷筋撥回原位,
  • 理筋手法
    用手或其他部位在患者的經絡、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進行技巧性操作,以達到治療骨傷科筋傷疾病的中醫骨傷科常用外治法。又稱推拿按摩手法。治療作用理筋手法有許多重要的治療作用,是其他療法所無法代替的,在筋傷疾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除與手法有關外,還與所選取的經絡、穴位和某些特定部位有一定關係。
  • 中醫的理筋手法之-----撥筋按摩
    撥筋按摩是中醫的理筋手法之一,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有異響,出槽的傷筋撥回原位
  • 中醫的理筋手法之一-----撥筋按摩
    撥筋按摩是中醫的理筋手法之一,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有異響,出槽的傷筋撥回原位,其手法就是和傷筋成垂直方向撥的,但,很多是不會回去的,
  • 經筋病的常用理筋手法
    通過此則典型病例,可以窺見整體調治的影子,因老人駝背多年,脊柱正常的曲度發生變化,人體的多個系統自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在進行局部治療的同時,不忽視潛在影響因素,此一妙筆讓我感慨。推而廣之,人身之於宇宙萬物何等渺小,只可稱之為「蜉遊天地之間」,人自成整體,又統歸於天地萬物,所以說中醫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 中醫傷科不僅僅是「理筋正骨」——略談「點穴術」
    本文的要點是:1、中醫骨傷科作為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具有中醫學的屬性,治療方法除了「理筋正骨」之外,內外用藥也是很重要的部分;2、中醫骨傷科有一門特殊的學問「內傷病學」,來源於先人長期的臨床實踐,這門學科認為許多病症來源於「形體損傷」,藥物治療的方法與中醫內科用藥之「氣血陰陽」的辨證方法不同;
  • 理筋撥筋:治療 腰、腿、肩頸痛(60種疾病)
    點上面「中推針灸推拿」…關注疾病查詢、健康諮詢、免費服務、有病不求人膝蓋疼的理筋手法及消腫手法理筋治療肩周炎手法徒手理筋秒殺乳腺增生前兩天專講全身筋傷,第三天專講正骨,三天時間筋出槽和骨錯縫都可以學習。
  • 理筋手法:治療 腰、腿、肩頸痛
    楊氏正筋療法·單指鎖筋歸槽復位法不同於現代推拿傳統手法,是家族手法,書本查不到,臨床看不到,是許多臨床醫學者最想弄懂的技術空白區域,手法看似在表面,奧妙都在指下。膝蓋疼的理筋手法及消腫手法理筋治療肩周炎手法徒手理筋秒殺乳腺增生正筋療法專治臨床疑難慢性雜症,全身筋骨疼痛,筋骨並重。
  • 理筋手法:治好腰、腿、肩頸痛
    膝蓋疼的理筋手法及消腫手法理筋治療肩周炎手法徒手理筋秒殺乳腺增生正筋療法專治臨床疑難慢性雜症,全身筋骨疼痛,筋骨並重。正筋療法有自身獨特的治療理論和體系,獨特的治療方向,獨特的望診、觸診,獨特的發力技巧,獨特的正筋五法,正筋五術。
  • 理筋手法,解決60種各類疼痛症
    楊氏正筋療法·單指鎖筋歸槽復位法不同於現代推拿傳統手法,是家族手法,書本查不到,臨床看不到,是許多臨床醫學者最想弄懂的技術空白區域,手法看似在表面,奧妙都在指下。膝蓋疼的理筋手法及消腫手法理筋治療肩周炎手法徒手理筋秒殺乳腺增生正筋療法專治臨床疑難慢性雜症,全身筋骨疼痛,筋骨並重。
  • 中醫推拿理筋手法分享,簡單易學,助您快速打通體內的氣滯血瘀
    新鮮或陳舊傷筋,以及骨折、脫位所引起的周圍筋肉損傷,均需用理筋手法調理。理筋手法不僅可整復移位的組織,而且有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指出:「因跌僕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鬱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癘結之腫,其患可愈。」常用的理筋手法有按、摩、推、拿、撿、搖、板、擊等八大法,每類方法又可分出類似的手法。
  • 北京一康柔性理筋正骨術學習班將在深圳舉辦
    中醫認為「筋出槽 ,骨錯縫」。柔性理筋正骨術,體現了筋柔骨正的理論。而捫筋切骨體現了骨正筋柔的理論。二者完美結合,為疼痛疾病領域譜寫新篇章。而捫派柔性理筋正骨術並非以上二者總結,而是筆者最新的理論提示下,手法提升的又一突破,故與同仁一起分享。     捫派柔性理筋正骨術是在民間李氏捫筋切骨的基礎上,發展、研究、創新的理筋正骨之法。
  • 百病由筋治,常見的理筋手法,治好很多小毛病!
    其實,筋一旦出問題,不光會造成運動的障礙,身體其他器官有時也會出現問題,包括現在一些內科病,比如消化系統的疾病、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神經系統的疾病等,都跟筋的失調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養生也好,治病也好,從「筋」來入手往往更容易把握。把筋的功能調節正常,人體就會保持健康的狀態。從醫生的治療角度講,許多疑難病從筋入手,也會取得比較好的療效。所以筋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 理筋訣竅:打開「筋結」 體內百病除!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理筋訣竅:打開筋結 體內百病除! 筋脈遍布全身,聯繫帶動骨關節運動,人一老就會彎腰駝背,手上、腳上出現筋疙瘩,按上去隱隱作痛,這就是中醫稱作筋結。還有一個更加直觀的現象是,年輕的時候1米8,到老了就只有1米7了,越長越回去,這就是中醫一個專有的說   原標題:理筋訣竅:打開「筋結」 體內百病除!
  • 【薦讀】棍點理筋正骨法,手摸心會除病痛
    棍點理筋正骨手法,其源自嶺南蔡李佛傷科流派傳人徐廣堅醫師使用木質工具治病方法,後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骨科博士生導師
  • 推拿常用理筋手法有哪些?對「筋出槽」,我們該如何有效處理呢?
    理筋手法有許多重要的調理作用,是其他療法所無法代替的,在筋傷疾病的調理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除與手法有關外,還與所選取的經絡、穴位和某些特定部位有一定關係。理筋手法不僅可整復移位的組織,而且有行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痙、舒筋活絡、滑利關節、理筋順絡、整復錯位、驅邪蠲痺、溫經散寒等作用。
  • 六種理筋手法緩解酸痛
    生活中有許多人可能對於理筋手法不是很了解,它是傳統的一種按摩理順經絡的方法,操作時一般先用按,推,摩,揉,擦等手法,對於身體的疲勞很有幫助,下面為大家介紹如何正確用理筋手法緩解酸痛,供大家了解。  如何正確用理筋手法緩解酸痛  按法  按法是理筋最常用的手法,是用手指、掌根按壓體表以向經筋透力的治療方法,具體分為指按法、掌按法。
  • 力線平衡術——不一樣的理筋正骨療法(四)
    正骨為什麼先要理筋靈樞本藏篇:『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難經23難曰:『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而營於身者也。一些中醫骨傷科醫師:「正骨不理筋」或「理筋不正骨」的,「正骨」和「理筋」似乎是涇渭分明,絕不互涉。當然,更多的手法醫師治療時是「軟硬兼顧」——即正骨和松筋兼顧,並且有:「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醫,整肌不整椎,問題一大堆」之類的口訣流傳,不過細問起來:「何時該理筋?何時該正骨?」大多一頭霧水並不十分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