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二院開展老年人髖部骨折微創內固定手術「321」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老年人髖部骨折已經越來越多,該類患者一旦發生髖部骨折,幾乎就失去站立及行走能力,只能臥床,隨之而來的各種併發症將讓更多的老年人失能,甚至死亡。
-
老年人髖部骨折,應該內固定還是換關節?
髖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由於其嚴重危害,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老年人的髖部骨折,一不小心就可能掛了……高齡髖部骨折治療 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包括單純臥床休養、牽引治療。
-
老人髖部骨折20%會一年內死亡!邢慶勝:選對治療很重要
如果說是年輕人髖部骨折了,還並不可怕。但是老年人髖部骨折,卻是一件「要命」的事兒!我國每年髖部骨折的人數超過了100萬,其中,70%以上都是老年人。最關鍵的,在所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20%的人會在一年內死亡,20%的人會在一年內再次發生骨折,還有約25-35%的人出院後生活不能自理。
-
為什麼老年人的髖部容易骨折?
骨折大家都知道,但對於髖部骨折可能不是很熟悉,髖部骨折被稱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也就是說,稍不在意可能人就沒了。有數據統計,老年髖部骨折在一年內的死亡率就高達20%,由此可見其對身體的危害性有多大。為什麼老年人容易發生髖部骨折呢?髖部骨折了,該怎麼治療?治療方式不一,該選擇哪種比較好?
-
微創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手術 助82歲骨折老人康復
,經微創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手術治療後,術後一天後就可下地行走。診斷為:左股骨轉子間骨折,經完善相關檢查和準備後,在11月24日做了微創的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手術。手術順利,術後一天就可以下地行走。這是目前世界上較先進的治療方式,能夠術後第一天就開始下地走路,手術僅有三個小洞,術中幾乎不出血,恢復極快,用這種方式,挽救無數高齡高危患者的生命。延伸閱讀:什麼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
老年人髖部骨折,為何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骨科專家這次說的很清楚
通常說的老年髖部骨折是指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的原因在跌倒或輕微外力作用下,所發生的股骨頸或股骨轉子間的骨折。跌倒以後髖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到醫院拍片一看,髖部骨折了。問題二:為什麼髖部是老年人最容易骨折的地方?
-
老年人髖部骨折後怎麼辦?
老年人髖部骨折後怎麼辦?這類人群往往有骨質疏鬆和其他慢性疾病,在跌倒或外傷後,容易發生髖部骨折。根據大宗病例報導,老年人髖部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達20%左右,因而,老年髖部骨折常被稱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我們在遇到老年髖部骨折時,應當怎麼處理呢?1現場處理通常老年人有明確的外傷史,約90%為跌倒所致。
-
昆明市延安醫院胸外科開創雲南省腔鏡肋骨骨折內固定手術先例
全國腔鏡肋骨骨折內固定手術研討班。供圖 近日,昆明市延安醫院胸外科舉辦全國腔鏡肋骨骨折內固定手術研討班。此次活動匯聚了全國各省、市、區各級胸外科專家,特邀了「完全胸腔鏡下肋骨骨折內固定術發明人」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的江蘇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的張繼軍主任來傳道授業,為胸外傷疾病的治療建言獻策。本次會議旨在推廣電視胸腔鏡肋骨骨折手術治療技術,推進胸部損傷微創治療的發展。手術演示。
-
甘肅省二院利用FNS微創治療股骨頸骨折
省二院利用FNS微創治療股骨頸骨折醫生為患者分析病情 每日甘肅網7月3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近日,西北民族大學附屬醫院、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骨科成功開展了院內第一例、省內第二例微創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FNS系統),手術用時30分鐘,較傳統手術時間減少一半,切口僅有5釐米,利於患者恢復。
-
古田二院成功為百歲老人實施PFNA微創手術
古田二院成功為百歲老人實施PFNA微創手術 2020-08-09 1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髖部骨折的治療現狀及展望
據2009年"骨質疏鬆症中國白皮書"[6]報導,我國骨質疏鬆症患者約6 944萬人,每年近68.7萬人發生髖部骨折,所需醫療支出達63.5億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和醫療負擔。髖部骨折的治療目的是儘快恢復老年人的行動能力、避免長期臥床、積極治療原發病並預防併發症,從而將致殘率和致死率降至最低,這是骨科醫生面臨的一大課題。
-
新餘市人民醫院開展首例骨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微創手術
中國江西網/新餘頭條客戶端訊 何東生、餘凱龍報導:5月12日,新餘市人民醫院骨一科醫師團隊運用骨盆微創復位系統順利完成該院首例C3型骨盆骨折微創手術,閉合復位、經皮內固定,手術創傷極小,出血量幾乎為零。
-
老年人大髖部骨折,應該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骼也會逐漸老化,過多的骨質流失會使骨骼變得越來越脆弱,有時老年人僅用力一點,就可能會導致骨折。老年人不僅僅是骨頭比較脆弱,身體各個部位的情況也不如以前,因此導致老年人的反應較慢,年輕人遇到身體不穩定時,可以稍稍搖晃使其身體穩定,而老年人則容易跌倒。一旦跌倒,就很容易出現大髖部骨折的情況。
-
新型撐開器結合微創內固定系統內固定治療脛骨近端骨折
近年來興起的微創內固定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局部軟組織以及血液循環,為骨折癒合提供更好的條件,而新型撐開器的應用也解決了傳統人手牽引復位穩定性、持久性的問題,兩者的結合應用逐漸受到關注。目的:探討新型撐開器輔助復位、微創內固定系統治療脛骨近端骨折的療效。
-
話說給「92歲老紅軍」微創手術治療髖部骨折的新聞
劉榮慶 西安晚報8月19日T5版醫心守護溫暖2020年「8.19」第三屆中國醫師節宣傳特輯(整版西安市中心醫院稿),在《30分鐘微創手術治療髖部骨折 92歲老紅軍術後第三天下地行走》一文,存在社會緊急救助報導學的很大研究空間。 救死扶傷,生命至上,精益求精,是醫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是患者及其家人的希冀。
-
老年人髖部骨折,為什麼一定要開刀?
髖部骨折之後,很多老年人出於對手術的恐懼,寧願終日臥床休息也不願意做手術。而不少家屬也認為與其手術造成痛苦,不如臥床休養。然而,由於此處骨折癒合缺乏血管供給營養,往往很難癒合,而髖關節在人體直立運動過程中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此一來,患者只能長期臥床,很多人便因此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髖部骨折為何危害如何之大呢?單純就髖部骨折而言,它對人體的影響是有限的。
-
成功開展腔鏡肋骨骨折內固定手術
近日,昆明市延安醫院胸外科舉辦全國腔鏡肋骨骨折內固定手術研討班。此次活動匯聚了全國各地胸外科專家,特邀「完全胸腔鏡下肋骨骨折內固定術發明人」、江蘇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張繼軍主任來傳道授業,推廣電視胸腔鏡肋骨骨折手術治療技術,推進胸部損傷微創治療的發展。
-
要命的骨折,浙大二院總能轉危為安
對高齡老人來說,它可能是壓垮他們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對年輕人來說,無外傷引起的骨折背後可能是兇險的疾病。 八旬老人髖部骨折後能獨立行走,全靠「夕陽紅」計劃 對老年人來說,有一個部位骨折會對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那就是髖部。髖部骨折也被成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
-
唐山二院完成市內首例微創骨盆骨折手術(圖)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黃冬梅)近日,唐山市第二醫院為一名35歲女性骨盆骨折患者李麗(化名)實施了微創骨盆骨折手術。微創復位+螺釘固定具有生物力學穩定、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大幅減少併發症、費用低廉等優勢,此手術填補了唐山市空白。
-
老年人跌倒所致髖部骨折的現狀遠比大家想像中嚴重的多
右側股骨頸骨折 有數據統計,全世界每3秒鐘就有一位老人摔倒並導致髖部骨折,由此可知老年人跌倒致骨折的風險有多高!結果提示,我國≥60歲居民6個月內的跌倒發生率為8.0%,跌倒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其跌倒發生率遠高於8.0%,無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3個月內跌倒發生率為15.0%,有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3個月內跌倒發生率為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