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便秘問題讓家長很崩潰,拉個粑粑而已,怎麼這麼難啊!其實,拉粑粑真的沒有那麼簡單。醫學中便秘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前者佔了便秘的95%,文章裡的措施針對的便是功能性便秘。
如何判斷寶寶便秘
有這麼一類寶寶,就是不拉,3-5天不拉的還算常見,甚至有十幾天不拉的。寶寶在沒有大便期間,吃奶、睡覺、玩耍都照常,精神狀態也很好。之後排便時,沒有不適的表現,大便形狀基本正常,軟軟的不幹不硬,這種現象我們稱為「攢肚」,常見於母乳餵養的寶寶,是寶寶腸道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疾病,家長不用擔心,也不需要特殊幹預。
所以判斷寶寶是不是便秘,要看8個字:大便乾結,排便困難。每次排便都很費勁,寶寶顯得很不舒服,表情很痛苦,排出來的大便很乾燥,都是一粒一粒的小硬球,那麼即使每天都排便,也屬於便秘。
便秘了怎麼辦
01.奶粉不要泡太濃
奶粉寶寶如果老是便秘,很可能是奶粉泡太濃了,對照一下自己有沒有按照規定比例,挖完一勺之後有沒有刮平?如果濃度沒有問題,可能要考慮換一種配方奶粉試試。
02.適當增加飲水量
便秘時,糞便中的水分被結腸吸收、變得幹硬,所以需要補充水分去軟化,寶寶輔食吃的越來越多,本來就應該慢慢增加喝水量了,便秘時就更要喝水了。
03.多活動活動
1歲以下,活動力不佳的寶寶,可以給寶寶順時針揉肚子,加快腸蠕動。寶寶會走以後,適當增加活動量,比如跳、跑、踢球等,鍛鍊腹肌力量,也有助於消化系統運作。
04.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當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食物製作過程中破壞太多,腸蠕動減慢,導致寶寶便秘。穀物雜糧、水果、蔬菜、豆類等都富含纖維素,如燕麥、菠菜、小白菜、香蕉、火龍果等,可促進大腸蠕動,預防便秘。
05.養成固定排便規律
寶寶滿1周歲以後,家長就可以給孩子進行「排便訓練」,可以買一個可愛的小馬桶,訓練孩子坐在馬桶上便便,一開始,孩子可能不習慣,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嘗試。同時培養孩子定時上廁所的意識,做到不憋尿不憋屎。
06.遵醫囑使用藥物
當以上措施都沒有效果的話,我們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使用一些藥物,比如乳果糖、益生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自己根據經驗隨便使用,比如給孩子使用開塞露等輕瀉藥,這個完全沒有必要。
經過以上措施,便秘還得不到緩解,應該去醫院查找便秘的原因,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這樣寶寶再也不用花費多少力氣,就能痛痛快快地一便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