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但是不同的人在排尿這件事上區別還是挺大的。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喝了好多水卻可以很長時間不排尿,但是有的人稍微一喝水就會想去尿尿。對於一喝水就有尿的人來說,他可能會很羨慕能夠很長時間不排尿的人,因為總是不停地跑廁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而對於可以很長時間不排尿的人來說,他又會很羨慕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因為他們可能會擔心長時間不排尿是自己代謝不好。那麼,到底為什麼為有的人一喝水就有尿,而有人喝好多水卻能很長時間不排尿呢?哪種更健康?不妨了解下。
為什麼有的人一喝水就有尿,而有人喝好多水卻能很長時間不排尿?
其實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很多的,不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膀胱的大小問題了。有的人膀胱大,儲存的尿液多,尿液積累到很多之後才會刺激到膀胱,產生想要尿尿的感覺,所以他們可以很長時間不排尿。而有的人膀胱比較小,膀胱太小,一有尿就會刺激到膀胱而產生尿意,就會想要排尿。
除了膀胱的大小,膀胱的括約肌的鬆弛程度也影響了一個人排尿的頻率。對於一個人來說,若他的膀胱括約肌的肌肉很強大,收縮能力自如,這樣就是有尿意也可以很輕易地憋住,所以可以很長時間不上廁所。而有的人括約肌比較鬆弛,所以膀胱兜不住太多的尿液,就會想要上廁所。
一個人的代謝能力,也影響了他的產尿速度。剛才說膀胱,主要是看的儲存尿液的能力,而一個人排尿的頻繁與否,還得看產尿的速度,也就是看身體對水分的代謝能力。對於那些身體對水分的代謝比較快,喝了水之後,體內的水分代謝比較快,消耗的比較多,所以它的尿液產生的比較多,可能他喝了很多水之後,還是會感覺渴,不會產生太多的尿。而對於那些身體對水分的代謝比較慢,體內水分的吸收率比較低,喝了水之後更多的都轉化成尿了,所以喝一點就想要尿尿。
除此之外,一喝水就有尿和喝好多水也不排尿這種差異還和個人的排尿習慣有關,有的人習慣稍微有尿意就去排尿,而有的人習慣尿意比較強烈的時候做再去排尿,由於排尿習慣的不同,個人排尿的頻率也就會有所不同。
可能很多人會比較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喝水就有尿和喝很多水都很長時間不上廁所的人,哪種人更健康?
人正常一天會排尿4—8次,其中包括1—2次夜尿。針對這個問題,其實無論你是一喝水就有尿,還是喝了很多水都能很長時間不上廁所的人,只要你一天的排尿次數在4—8次之內,你都是正常的排尿頻率,多去一次少去一次都是無礙的。但是若你總是無尿,或者是每天排尿的總次數超過了8次,特別是夜尿次數很多,每天會夜尿2次以上,那麼你就要注意了,你多半是腎臟或者是其它泌尿系統出現了問題,要及時的找找原因,以免身體受損。
對於那些能夠很長時間不上廁所的人來說,可以憋很長時間不排尿這雖然可以算是一個優勢,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能憋尿,尿液是人體的代謝產物,含有不少的代謝廢物,長時間憋尿會對內臟造成多方面的傷害,所有當有尿了還是儘早的排出,對身體健康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