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鷹嘴是尺骨近端的關節成份,由尺骨近端和後方組成,也就是肘關節的位置,位於皮下的解剖特徵導致它很容易遭受外力創傷而受損骨折。尺骨鷹嘴骨折佔到肘部骨折的10%到18%,是肘部的常見骨折,多見於成人。
尺骨鷹嘴骨折多是由於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是在摔倒時肘關節著地,肘部尖端的直接撞擊導致粉碎性骨折;間接暴力是摔倒時上肢呈外展位,手掌著地,由於肱三頭肌腱附著在鷹嘴上,在受到劇烈牽拉時導致尺骨鷹嘴橫行或斜行骨折。以上兩種損傷機制以間接暴力損傷常見,還可以兩種同時發生,產生骨折移位,粉碎性骨折,當外力更加猛烈時可合併尺橈骨遠端骨折。
臨床表現為肘關節處於屈曲狀態,肘關節背側有皮膚擦傷提示,觸摸可有骨折部位的斷裂感。
鑑定診斷尺骨鷹嘴骨折比較簡單,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受傷史,進行臨床查體結合X線正側位片即可診斷,肘關節側位片對於了解骨折程度、範圍和合併其他骨折、關節脫位的情況至關重要。通過側位CT掃描還能更確切的了解骨折的具體情況。診斷後就可以根據鷹嘴骨折的不同分類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具體分類如下:
Colton分類
1.無移位骨折:分離<2mm,患者能夠抗重力伸展肘關節,肘關節屈曲90°時移位無增加。
2.移位骨折:又分為四個型,A型撕脫性骨折,B型斜行和橫行骨折,C型粉碎性骨折,D型骨折脫位型。
Schstzker分類
1.關節外骨折:鷹嘴尖端的小片撕脫骨折。
2.關節內骨折:又再可分為3個類型。
橫行骨折——在尺骨鷹嘴尖部發生骨折。
斜行骨折——發生於肘關節過度伸直性外傷。
粉碎骨折合併損傷——再分類為冠突骨折、遠端斜行骨折、橈骨頭骨折和脫位三種。
由於肘關節屈、伸肌群的收縮作用,骨折部位發生移位,移位型尺骨鷹嘴骨折通常需要手術治療。一般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恢復其解剖關係,觀察關節和手指屈伸功能正常活動後縫合包紮,再做肘關節伸直位石膏外託固定,3周後去除外固定。
無移位的尺骨鷹嘴骨折可以通過非手術的保守治療,通常採用肘關節屈曲45°到90°石膏託外固定,2周後去除外固定,3周內開始活動。
功能康復鍛鍊
肘關節對日常生活活動非常重要,其術後康復也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一般關節被石膏固定時間越久,僵硬越明顯,因此在拆除外固定後要開始進行功能鍛鍊。尺骨鷹嘴骨折後的功能恢復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可進行肘關節和手指的屈伸練習,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變形。以肘關節的屈伸活動為主,以骨折部位無酸痛感為度,早日恢復正常的肘關節功能。
1.術後0到2周
注意患處的疼痛問題,控制水腫可抬高患肢、冰敷、彈力繃帶加壓等促進患者傷口舒適性和癒合,用健側手負責日常活動,患側手避免負重。感覺手指的活動和異常,避免肘關節活動,肘關節外的肩關節、手指、手腕可做主動活動。未受累的肩關節可取仰臥位,在健手保護下主動輔助肩關節活動度練習。
2.術後3到6周
繼續關註上一階段的疼痛和未受累關節活動度練習,還要注意影像檢查是否有移位,同樣避免負重,可增加腕關節和肱二頭肌等長肌力練習,避免鍛鍊伸肘動作。還要注意異位骨化的問題,因為異位骨化可直接導致肘關節活動受限。增加肘關節等長收縮練習:就是將肘關節伸直或彎曲到現有可做到的終極角度並維持10秒後放鬆,重複10次,每天酌情做幾組,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宜。
3.術後7到8周
檢查肘關節的僵硬程度,增加肘屈伸抗阻肌力練習和部分負重的功能性訓練。
4.術後9到12周
可去除支具固定,完全負重。肘關節嘗試各方向活動,加入肘關節被動牽張練習。鷹嘴突切除重建術患者開始主動關節活動練習。
5.術後3個月到6個月
肘關節的活動範圍和周圍肌力得到完全恢復,可參與日常的工作和活動中。
本期編輯:Candy
本文系微信公眾平臺「康復匯」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投稿郵箱:tougao@kangfu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