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鷹嘴骨折是上肢常見骨折,其發生率約佔上肢骨折的10%。由於尺骨鷹嘴骨折為關節內骨折,不僅需要進行解剖復位恢復關節面的完整避免創傷性關節炎,而且需要牢固的固定以利於早期活動避免肘關節僵硬。目前用於尺骨鷹嘴骨折的內固定方式有張力帶固定、鋼板內固定、髓內釘螺釘等。但是由於骨折類型不同,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可以用於所有類型的尺骨鷹嘴骨折。
張力帶固定是目前尺骨鷹嘴用的最多的內固定方式,可以有效治療絕大多少簡單的非粉碎性骨折,但是據文獻報導,張力帶固定存在內固定突出或移位、異位骨化、骨折不癒合、尺神經損傷等併發症。在近些年,骨科界逐漸開展使用鎖定鋼板治療尺骨鷹嘴骨折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療效。
義大利的Luigi Tarallo醫生隨機使用鎖定鋼板和張力帶固定治療尺骨鷹嘴骨折,取得了良好療效,其研究發表在近期的Arch Orthop Trauma Surg雜誌上。
作者回顧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之間內固定治療的移位性尺骨鷹嘴骨折患者,共78例,平均年齡54歲(18-81歲),男性30例,女性48例。33例患者使用張力帶固定治療,按照Mayo分型,IIA型21例,IIB型12例;45例患者使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IIA型10例,IIIB型35例。在術後2周、1至3個月、1至2年時隨訪患者進行臨床和影像學的檢查。其中59例患者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完整。使用患者自我評價評分、DASH、Mayo肘關節評分進行評估患者的功能情況。同時評估記錄患者的視覺疼痛評分、肘關節被動活動度、前臂旋轉角度以及併發症(克氏針移位、感染、骨折不癒合等)發生情況。
鎖定鋼板治療組患者使用帶有非鎖定螺釘孔的鎖定鋼板,在骨質不良的患者中使用鎖定螺釘,而年輕患者因為很有可能需要去除鋼板而使用非鎖定螺釘。對於骨折近端粉碎的患者使用較長的鋼板,骨折遠端較粉碎或者尺骨為節段性骨折的患者需要使用8孔或12孔的鋼板來增加穩定,如果需要則術中加用皮質螺釘,當骨折塊較小無法螺釘固定的時候則用不可吸收線縫合固定骨塊(圖1a-c)。
圖1 a 2D和3DCT顯示粉碎性移位的尺骨鷹嘴骨折(Mayo IIB型)b 使用Acumed鎖定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的術中照相,由於存在細小骨折塊,術中使用不可吸收線縫合固定骨塊 c 術後3個月X線顯示骨折完全癒合
張力帶固定組則使用2枚直徑1.8mm或2.0mm的克氏針,將克氏針平行從尺骨鷹嘴頂點穿過尺骨前側皮質固定至骨折遠端。在骨折線遠端3cm處鑽孔,穿入鋼絲圍繞克氏針8字型纏繞收集形成張力帶(圖2a-c)。
圖2 a X線顯示移位性非粉碎性尺骨鷹嘴骨折(Mayo IIA型)b 使用張力帶固定技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時的術中照片,術後3個月時的X線顯示骨折完全癒合 c 可以看到在滑車關節面上存在輕度塌陷,但是並未造成撞擊
術後患者均給予後方夾板屈肘90°固定2周,通常在術後2周內逐漸進行肘關節的主動和被動屈伸練習,在8至10個月(譯者註:此處原文可能為筆誤)骨痂形成後方可進行對抗阻力的主動屈伸練習。
該組患者平均隨訪33個月(12至89個月),75%的張力帶固定患者以及83%的鋼板固定組患者隨訪超過2年。除了(IIA型和IIB型患者的)屈曲和(IIA組患者的)旋前功能以外,鋼板固定組患者的所有臨床和功能結果均輕微優於張力帶固定組患者,但是該優勢並無顯著統計學差異。鋼板固定和張力帶固定治療IIA型骨折的併發症發生率分別為17%、48%;治療IIB型骨折則分別為23%和40%。張力帶固定組患者的內固定取出率要明顯高於鋼板固定組,在IIA型骨折中分別為38%比17%,在IIB型骨折中分別為20%比6%。IIB型骨折的主要併發症為骨折不癒合,鋼板固定和張力帶固定的發生率分別為9%和20%。
通過此次研究,作者認為鋼板固定和張力帶固定治療尺骨鷹嘴骨折均能取得優良的臨床結果,大多數的患者不會出現疼痛和功能受限。雖然張力帶固定的患者術後內固定取出的情況比較常見,但是考慮到內固定物價格、手術時間以及患者因素等情況,作者仍認為鋼板內固定和張力帶均可有效治療IIA型IIB型尺骨鷹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