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卓鵬偉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 收錄於話題#中醫文獻17個
本文發表於《中醫文獻雜誌》2020年第2期
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 蔣立衛,顧博丁,梁尚華
編輯推薦語
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著古代樸素的哲學思想和養生保健智慧。該文從中醫學「形神一體觀」的角度分析孫思邈《千金方》導引養生思想,從調身、調息、調心三方面介紹《千金方》的導引實踐方法,闡明「形神一體觀」在祛邪防病和養生保健中的意義,值得借鑑。
以下為正文
﹀
﹀
﹀
孫思邈以前「形神合一」理論探析
中醫的形神理論起源於上古時期宗教觀和萬物有靈論。
有關形神理論的探討始於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先秦諸子認為在生命起源問題上,氣構成「形」和「神」,神居於心,形神相合而為人。形神理論的探索在《黃帝內經》中初具雛形。
南北朝社會動蕩,關於形神理論的探索,佛道兩家雖都堅持「形神合一」,但均未擺脫上古宗教觀的影響,道家追求通過養氣來養神和練形以達到「神形不離」而長生;佛家注重修養心神,超脫肉身;思想界範縝認為生命存在時「形神一體,形質神用」,「形存神存,形謝神滅」,結束了「形神不滅」的討論;醫學界已脫離上古的宗教觀,將「神」聚焦於人體的精神和思維。
從「形神合一」談孫思邈導引養生思想
孫思邈整合了隋唐前的形神理論,把「神」歸為人體「精神、神志、思維」,認為人之形體需通過神與氣來榮養,身體是精神的「窟宅」。
孫思邈亦為導引養生的推崇者,《千金方》中對導引進行了全面論述,強調按摩導引在祛除病邪和防病養生方面的意義,即使沒有疾病也要用導引養生之法來預防疾病。通過導引這種以肢體運動和按摩為主並配合呼吸吐納的方法,從調身、調息、調心等方面進行修煉和調攝以「養性練形」,達到形體與精神協調平衡,實現祛病除邪和防病養生的目的。
(1)以調身為主的導引。
孫氏的導引法主要是《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的老子按摩法和天竺國按摩十八勢,集中體現了隋唐時期導引養生法的精華。
老子按摩法中介紹了摸、振、擦、拍打、摩、按等手法;天竺國按摩十八勢是《千金方》收錄的西域按摩養生方法,系古印度的一種自我按摩養生方法,使人的手、臂、頭、項、胸、背、腰、腿、腳都能得到全面運動。
孫思邈還編創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導引養生術,如「踏脊背」,即當今之「踩背按摩法」,起到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此外,還有簡便易行的叩齒生津法。足見孫思邈除研核方書、搜求養生之道外,亦注重導引養生術的普及與推廣,普救眾生,讓人民群眾掌握防病治病的本領。
(2)以調息為主的導引。
孫思邈在《存神鍊氣銘》中闡明鍊氣對養神的重要意義。《攝養枕中方》中記載胎息法與晉代葛洪的胎息法相似。從「形與神俱」的觀點來看,調息可以斂神,積聚精氣以內養臟腑,進一步為神識支配、協調臟腑提供物質基礎。
《備急千金要方》中的調氣治病法即「六字其言」,可視為「六字訣」的早期形態。該法依「呼、吹、噓、呵、唏、呬」文字行功之法,可療五臟病痛。
(3)以調心為主的導引。
孫思邈對於心神的調養之道在於「心無妄念」,無妄以養神,「恬淡虛無」是進行調心導引操作的原則。
《備急千金要方•調氣法》中詳細記載了調心的過程。通過調心過程對意識思維活動及心理狀態進行自我鍛鍊與調節,有利於維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達到強身和防病作用。
結語
形神統一是生命存在的重要保障。《千金方》的導引養生思想主張形神兼備、形神俱養,形神一體、形神互動,堅持適度、適地、適時的原則,強調調身、調息、調心的作用。
孫思邈用按摩導引和運動效勞來鍛鍊形體,用調息靜養和一些意念活動來調攝精神,使得形體健康,精神健旺,有利於人體整體功能的優化。可以說孫思邈導引養生的特點動靜結合、身心兼修,恰合我國古代「形神合一」的養生思想,對指導當代人養生防病、延年益壽意義非凡。
原標題:《【中醫文獻】從「形神合一」談《千金方》導引養生思想(文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