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是由動物和人之間傳播的細菌引起的疾病。
紐約卡裡生態系統研究所的疾病生態學家芭芭拉·漢(Barbara Han)說:「簡單地說,人畜共患病是一種起源於動物並可能導致人類疾病的疾病。」
人畜共患病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它們可能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或真菌引起的,並可能導致輕度或重度疾病,甚至死亡。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估計,人類中約60%的已知傳染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而人類中每4種新疾病中就有3種是動物引起的。
人畜共患疾病如何傳播?
與動物直接接觸是疾病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最簡單方法,例如通過撫摸或被動物咬傷和抓傷。在畜牧業或動物保健業工作的人更容易受到人畜共患疾病的影響,因為他們經常與動物直接接觸,家養寵物以及與獵人接觸的野生動物也可能是直接的來源。
在動物生活的地方呆上一段時間,可能會通過接觸受感染動物也曾接觸過的水或表面,間接接觸人畜共患病病原體。一些人畜共患病細菌甚至會汙染我們呼吸的空氣。例如,漢坦病毒是由嚙齒類動物傳播的一類病毒,但很少通過直接接觸傳播。漢告訴《生活科學》雜誌說,這些病毒更經常通過齧齒動物受感染的糞便的霧化碎片傳播。她舉例說,長時間打掃棚屋的人可能會吸入被受感染的老鼠糞便顆粒汙染的灰塵。
人畜共患疾病也可以通過充當「中間人」或致病媒介的昆蟲從動物傳染給人類。例如,根據全球萊姆病聯盟(Global Lyme Alliance)的研究,蜱蟲會將血液傳播的病原體(如導致萊姆病的細菌)從受感染的動物身上轉移到其他動物和人類身上。蚊子和跳蚤也是人畜共患疾病的常見媒介,如寨卡病毒(由蚊子傳播)和鼠疫細菌(由跳蚤傳播)。
人們也可能通過食用受汙染的食物而感染人畜共患病。食用未煮熟的肉類或雞蛋,或食用被動物糞便汙染的未清洗過的農產品,都可能導致動物攜帶的細菌致病。飲用未經高溫消毒的生牛奶或受汙染的水也會導致人畜共患病傳播給人類。
人畜共患疾病的例子
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各地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以確定和管理人畜共患疾病的全球威脅。人畜共通疾病實在太多了,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集中討論美國流行的人畜共通疾病的例子。
2019年5月,CDC與美國農業部和內政部合作發布了一份報告,概述了美國最受關注的八種人畜共患疾病。他們列出了以下清單:
人畜共患流感沙門氏菌病西尼羅河病毒瘟疫新型冠狀病毒狂犬病布氏桿菌病萊姆病
人畜共患流感是由起源於動物的病毒或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在四種流感病毒中,A型病毒引起的疾病最嚴重,在鴨子、雞、豬、鯨魚、馬、海豹和貓身上都發現了這種病毒。已知只有A型流感病毒會導致流感大流行。A型和B型流感病毒均可導致季節性流感流行,但B型病毒僅在人類中傳播。C型流感病毒很少導致嚴重的疾病,而D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目前還不知道會不會感染人類。
沙門氏菌病是由受汙染食品中的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汙染通常發生在受感染動物的糞便接觸農作物或水之後,然後人們在洗手之前食用或接觸這些物品。沙門氏菌病是美國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但絕大多數感染者在不接受治療的情況下,在2至7天內就能從症狀中恢復。
西尼羅河病毒和引起鼠疫的細菌都是由昆蟲作為媒介傳播的。蚊子將西尼羅病毒從受感染的動物(通常是鳥類)傳播給人,跳蚤將鼠疫耶爾森菌從齧齒動物傳播給人類。感染西尼羅河病毒的人中只有不到1%出現嚴重症狀,而抗生素對治療鼠疫非常有效。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能感染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病毒。這些類型的病毒導致了世界各地的幾次疫情暴發,包括2002-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大流行和目前的COVID-19大流行。已知有七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類,但並不是所有的都能直接從原來的宿主傳染給人類。在蝙蝠身上發現了非典病毒的前體,但是病毒在感染人類之前就已經轉移到果子狸身上了。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也可能起源於蝙蝠,但目前仍不清楚病毒是如何傳播到人類的。
狂犬病是一種病毒性疾病,能影響許多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在美國,狂犬病主要在蝙蝠、浣熊、臭鼬和狐狸身上發現,但未接種疫苗的家犬也能攜帶和傳播病毒。病毒通過狂犬病動物的咬傷或抓傷傳播。這種疾病會引起腦炎,如果在症狀開始前不治療,就會導致死亡。
布氏桿菌病又稱「地中海熱」,是一種由多種布氏桿菌引起的疾病,最常見於牛、羊、豬和山羊等有蹄牲畜,不過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說法,家養的狗也可能攜帶這種導致疾病的細菌。一個人可以通過食用未煮熟的肉類或未經高溫消毒的奶製品,或接觸受感染的動物而感染這種細菌。由布氏桿菌病引起的死亡很少見,但症狀可能持續幾周到幾個月。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萊姆病是美國最常見的病媒傳播疾病。這種疾病是由兩種黑腳蜱(也叫鹿蜱):肩胛硬蜱和太平洋硬蜱傳播的Borrelia細菌引起的。蜱蟲並非生來就帶有這種細菌,但當它們以受感染的動物(如老鼠或鹿)為食時,就會感染這種細菌。
為什麼人畜共患難疾病越來越受到關注?
人畜共患病是人類主要的健康問題,原因有二:人畜共患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很難預測它們會出現在哪裡。科學家們不確定為什麼人畜共患疾病似乎在增加,但他們有一些強有力的假設。
最簡單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人們越來越頻繁地入侵動物棲息地,這促使了人和動物之間更多的接觸。
某些文化習俗也可能導致更多的人畜共患病。例如,很多美國人練習打獵,通過狩獵和開發對環境施加壓力會使生態系統失去平衡,使動物更難像以前那樣生存。這些動物被迫走得更遠,更努力地尋找食物和伴侶,在這種長期的壓力下,這些動物更容易患病,更有可能把疾病傳播給人類。狩獵也為人們接觸人畜共患疾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趨勢的另一個潛在原因是,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這為人畜共患病遠離發源地的傳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人畜共患疾病的預防
「動物可以攜帶這些病毒,並在一段時間內與它們共同進化,然後這些病毒就會蔓延到人類身上,這種想法很容易讓人感到害怕,」漢說。」但一種新的人畜共患疾病出現的相對風險實際上相當低。」
其實,在個人和科學研究的層面,有明確的方法可以將人類患人畜共患病的風險降到非常低。
在個人層面,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最好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在接觸過動物後,要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當給你的狗和貓接種疫苗,並徹底清理它們之後,應該避免接觸爬行動物或鳥類,因為這些動物更容易傳播細菌。
在人畜共患病預防的科學研究方面,科學家需要研究出人類與我們的野生鄰居可持續共存的方法。這意味著要更多地了解動物,比如動物生活在哪裡,它們要去哪裡,它們吃什麼,它們在做什麼。對生態系統的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找到更好的方法來預測和預防人畜共患病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