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醫院完成全市首例肝尾狀葉巨大血管瘤切除手術

2020-11-16 大眾網

  「患者因上腹部飽脹不食來到醫院就診,在做B超和CT後,根據檢查結果我們分析是肝血管瘤,並且是肝尾狀葉約10.0cm×9.0 ×8.0cm巨大血管瘤。」濱州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夏修良說。近日,濱州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為44歲女性患者尚某成功實施了肝尾狀葉巨大血管瘤切除手術,這也是全市首例肝尾狀葉巨大血管瘤切除手術。

  圍手術期,科室採用了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由胡麗霞護士長帶領組成的護理團隊從患者快速康復出發,通過縮短術前禁食時間、術前合理評估、術後規範化鎮痛等措施,明顯減少了手術創傷應激,促進了患者快速康復。患者術後第一天即可進流食並下床活動,術後恢復順利,傷口癒合良好,11天後康復出院。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趙巖 記者 郗運紅

  「肝臟外科的最後禁區」發現「拳頭」大腫瘤

  「患者因上腹部飽脹不食來到醫院就診,在做B超和CT後,根據檢查結果我們分析是肝血管瘤,並且是肝尾狀葉約10.0cm×9.0 ×8.0cm巨大血管瘤。」濱州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夏修良說。

  夏修良介紹,肝尾狀葉位於三個肝門之間,因其位置較深,周圍解剖結構功能非常重要,該部位與出入肝的主要管道關係極為密切,術中稍有不慎,即可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氣栓,手術死亡率極高、風險極大。肝尾狀葉被稱為「肝臟外科的最後禁區」。

  肝臟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主要由於胚胎發育中血管發育異常所致,人群發病率約為0.5%—7%,女性多於男性。多數血管瘤生長緩慢,根據其在肝臟生長位置不同,可產生輕微症狀或無症狀。肝臟血管瘤彩超檢查一般都能發現,瘤體體積小,對身體影響不大,一般不用治療,但應定期複查。對於巨大、有明顯不適症狀或生長迅速的血管瘤,需積極採用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是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尤其對於腫瘤直徑大於5cm、位於肝臟邊緣的患者,若能完整切除腫瘤,手術可一次性徹底解決患者病痛。

  夏修良介紹,患者尚某,血管瘤位於肝尾狀葉,大小約10.0cm×9.0 ×8.0cm,腫瘤壓迫第一肝門、第二肝門,同時壓迫下腔靜脈,急需手術,但由於其腫瘤位置的特殊性,手術難度極大,風險極高,給科室醫護人員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在肝尾狀葉血管如此多的地方手術,需要對解剖了如指掌,同樣也需要有在「刀尖上舞蹈」的勇氣。

  3小時完成巨大血管瘤徹底切除,術中出血僅300ml

  「這位病人我們術前做了充分的準備,B超、CT、磁共振、掃描、3D影像重建技術……」夏修良說。在以精準醫學作為支撐的基礎上,藉助3D影像重建技術,幫助實現實戰模擬,進一步明確了腫瘤的解剖特點,對於腫瘤與第一肝門、下腔靜脈、周圍組織器官的毗鄰關係有了更立體、精確的了解。對剩餘殘肝體積進行測算,考慮附加左半肝切除手術,既可以確保術後剩餘肝臟的代償功能,又降低了術後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的發生率。

  肝膽外科團隊進行了認真的術前討論,制定了周密治療方案,擬採取肝尾狀葉血管瘤切除(左側入路)的手術方式。由夏修良主任、薛棟副主任、宋德坤醫師、韓建一醫師組成手術團隊與住院三部手術室團隊密切配合,為患者施行肝巨大尾狀葉血管瘤切除。

  由於術前精確評估了腫瘤與周圍重要臟器的解剖特點,嚴格掌握損傷控制性手術理念,為防止在解剖過程中發生意外大出血,在肝十二指腸韌帶、肝上與肝下下腔靜脈預置阻斷帶,將主要血管控制,明顯減少了術中出血。模擬手術及精確手術方案的制定使手術進行地十分順利,僅用時3小時就將肝尾狀葉巨大血管瘤徹底切除,術中出血僅300ml,為患者成功並完整保留了左半肝。術後病理診斷為肝海綿狀血管瘤。

  圍手術期,科室採用了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由胡麗霞護士長帶領組成的護理團隊從患者快速康復出發,通過縮短術前禁食時間、術前合理評估、術後規範化鎮痛等措施,明顯減少了手術創傷應激,促進了患者快速康復。患者術後第一天即可進流食並下床活動,術後恢復順利,傷口癒合良好,11天後康復出院。

  此次高難度手術需複雜的肝段解剖、強大的團隊配合,以精準肝切除及血管吻合技術作支撐。突破「肝臟外科的最後禁區」,本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醫院肝膽外科手術技術邁上了新臺階。

相關焦點

  • 「拆彈」專家---濱州市人民醫院完成全市首例肝尾狀葉巨大血管瘤...
    大眾網濱州9月13日訊(記者 趙越)近日,濱州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團隊完成全市首例肝尾狀葉巨大血管瘤切除手術,該手術風險高、難度大、對手術團隊技術要求高,濱州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團隊手術前期準備完善,手術中認真嚴謹,手術後觀察細緻,患者手術後第一天即可進食,下床活動,術後恢復順利, 11天後康復出院。
  • 歷時7小時,市人民醫院完成全市首例腹腔鏡下右半肝切除手術
    近日,一名61歲的女患者在市人民醫院成功地接受了腹腔鏡下右半肝切除術據檢索資料顯示:目前,腹腔鏡下右半肝切除術的難度屬於腹腔鏡肝臟手術的「巔峰」,對於外科醫生的意志和技術都是很大的考驗。這名患者的康復,標誌著該院腹腔鏡肝切除手術已緊跟國內先進水平的步伐,並成為省內為數不多能完成此類手術的醫院。
  • 援甘專家成功完成肝巨大血管瘤切除術
    內容提要:腹中長有12.5公斤重巨大腫物,不切除將有生命危險。記者從市腫瘤醫院獲悉,參加「組團式援甘」的天津市腫瘤醫院肝膽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張偉近日在甘肅省甘南州人民醫院成功實施甘南州首例肝巨大血管瘤切除術,成功填補了當地技術空白。
  • 株洲市人民醫院完成首例矢狀竇旁顱骨血管瘤切除術
    紅網時刻株洲9月5日訊(通訊員 陳麗)近日,株洲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羅雲帶領團隊成功為一名顱骨血管瘤患者完成切除矢狀竇旁顱骨血管瘤,該手術成為醫院首例自主完成顱骨血管瘤切除術+顱骨修補術的神經外科手術,並徹底解除了患者多年的病痛和後顧之憂。
  • 青海省人民醫院完成首例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肝左外葉切除手術
    青羚網訊(記者 董志勇)7月23日,運用全球最新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完成肝左外葉切除手術的患者恢復良好已如期出院,這是我省第一例機器人輔助下肝左外葉切除手術,也是青海省人民醫院第20例成功運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開展的新手術。
  • 樂山市人民醫院眼科完成全市首例UCP手術
    樂山市人民醫院眼科完成全市首例UCP手術四川新聞網樂山4月19日訊(蔡林雨)4月13日,樂山市人民醫院眼科中心率先在樂山市完成首例無創性聚焦超聲睫狀體成形術(UCP),為4名經藥物、傳統青光眼治療後眼壓控制不佳的患者進行了有效治療。
  • 壽陽縣醫療集團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了首例喉癌切除手術
    日前,一名67歲的喉癌患者在壽陽縣醫療集團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成功實施「氣管切開術+水平半喉切除術+頸部淋巴結清掃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該手術的成功完成,標誌著該縣醫療集團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的專業技術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在壽陽醫學史上尚屬首例。四個月前,患者因氣促不適到集團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診治。
  • 四川省人民醫院完成西南首例小腸移植手術
    5月13日,29歲的小範已能在四川省人民醫院的監護病房裡慢慢地走動,面色有些紅潤的他看上去和正常人已無兩樣。13天前,省醫院在多學科合作下,為身患腸衰竭小範進行了西南地區首例小腸移植手術,把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良好,已能進些流食了。」小範手術的主刀醫生省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趙高平告訴記者。
  • 山醫大一院成功完成省內首例罕見肝固有動脈瘤切除手術
    近日,山醫大一院普外血管外科成功完成省內首例罕見的肝固有動脈瘤切除手術,由於手術難度大、危險係數高,國內鮮有報導。  54歲患者近期因「飲酒後間斷性上腹痛10天」就診當地醫院,行CT檢查提示:胰頭頸處囊實性佔位,一家人非常緊張,隨後來山醫大一院就診,以「腹痛原因待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腫」收治消化內科。
  • 重慶市人民醫院完成西南地區首例內鏡微創切除脊髓巨大腫瘤手術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獲悉,近日,該院神經外科脊柱脊髓亞專業組與神經內鏡亞專業組在神經內鏡輔助下,合作完成了西南地區首例巨大椎管腫瘤切除手術。該院神經外科脊柱脊髓專業賈彬副主任醫師主刀,實施脊柱通道結合神經內鏡為患者武女士切除椎管內腫瘤,手術在神經內鏡專業組王俊偉副主任醫師幫助下順利完成。在2cm皮膚切口下,採用微創通道「移動窗」技術,神經內鏡監視下完全切除腫瘤,並最大程度避免神經損害。由於術中避免了過多脊柱穩定結構的破壞、出血少,患者恢復很快,臥床休息2天後就可佩戴護腰下地自如行走。
  • 商丘首例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成功完成
    □記者陳海峰實習生劉夢珂本報商丘訊近日,全市首例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腹腔鏡外科成功完成。患者是一名21歲女士,身高174釐米,術前體重141公斤,腹圍173釐米,體重指數(BMI)達到46.6,屬於Ⅲ度肥胖。
  • 渝北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
    原標題:渝北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 華龍網2月7日12時10分訊(通訊員 蘇美玲)近日,渝北區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成功完成了全區首例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現患者已康復出院。據悉,渝北區人民醫院在穩步推進「三甲」建設項目進度的同時,認真踐行「人才興院」的戰略,醫院先後在全國各地引進多名專家,開展多項新技術,大幅提升醫院整體救治能力,普通外科現已能獨立開展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食道癌根治術等難度較高的手術。
  • 長沙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完成一例巨大肝臟尾狀葉腫瘤切除手術
    7月24日,長沙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完成了一例肝尾狀葉巨大腫瘤切除術,歷時4個多小時,成功切除了腫瘤及尾狀葉。該手術是長沙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完成的又一例高難度複雜手術,標誌著肝膽外科醫療技術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 無錫第101醫院完成1例腹腔鏡下左半肝切除術
    日前,無錫第101醫院普外科三病區在順利完成無錫市首例腹腔鏡下血液疾病的脾臟切除術後2月2日,在羅崑崙主任和科室骨幹的全力配合下再次成功完成1例腹腔鏡下左半肝切除術。該手術為醫院普外科首例,同時也標誌著醫院成功躋身地區高端微創行列。   1月21日,71歲的張女士因「中上腹隱痛不適半年餘"入住第101醫院肝膽外科,入院後彩超及CT檢查提示其患有肝臟左葉病灶、肝血管瘤。
  • 新餘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全市首例高難度手術
    大江網/新餘頭條客戶端訊 周瑜斌報導:近日,新餘市人民醫院骨二科創傷骨科團隊成功開展全市首例骨盆骨折徒手經皮行骶髂螺釘內固定術。  新餘市一女性患者,工地上牆體倒塌砸傷入院,伴有膀胱破裂、小腸破裂、嚴重肺挫傷胸腔積液、多臟器損傷。
  • 醫訊|賓陽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首例甲亢腹腔鏡微創手術
    近日,記者從縣人民醫院城南分院了解到,該醫院外科於今年2月21日開展了首例胸乳入路腔鏡下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手術過程十分順利,患者術後複查結果良好。  賓陽縣人民醫院城南分院外科主任黃佳介紹道,其實,從2011年以來,賓陽縣人民醫院城南分院外科開展腔鏡甲狀腺腫瘤切除及雙側甲狀腺次全或大部分切除術,已有近六年了,技術已經十分成熟,針對「原發性甲亢」這一疾病的手術就是在此基礎上開展的
  • 市三院普外二科成功完成一例巨大肝血管瘤手術
    日前,市三院普外二科經周密準備,成功地為一名患者切除了直徑達8釐米的肝臟巨大血管瘤。術後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被認為是一種先天性疾病,由肝內大量的動靜脈畸形血管團組成。肝血管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通常發生在30-50歲,約80%發生於女性,通常無明顯臨床症狀。隨著健康體檢的普及和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血管瘤的檢出率明顯提高。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切除巨型胸主動脈血管瘤
    首頁湖北日報荊楚各地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切除巨型胸主動脈血管瘤  (2005-05-18 07:07:19)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通訊員杜巍巍報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醫生,80分鐘切除一個巨型胸主動脈血管瘤。患者張某順利度過術後危險期,16日,開始自主進食。
  • 市人民醫院完成首例劍突下入路胸腔鏡胸腺手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一病區成功開展了一例劍突下入路胸腔鏡胸腺手術,該術式較為先進,為銅陵地區首例。為減少創傷,讓患者儘快康復,醫生將手術切口位於劍突下,採取三孔法:1個1.5cm切口作為觀察孔置入胸腔鏡,二氧化碳注入縱膈,形成人工縱膈氣腫;2個0.5cm切口置入分離鉗和超聲刀等設備,完整切除胸腺後,延長手術切口至3cm,取出標本。過程順利,手術全程幾乎無出血,術後確診為胸腺囊腫。
  • 唐山市人民醫院完成我市首例導絲定位切除術
    市人民醫院完成我市首例導絲定位切除微小鈣化病灶術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在乳腺鉬靶X光機引導下,醫生將一根比頭髮略粗的金屬絲插入病人的病灶處,精確定位,然後順著金屬絲將病灶順利切除。近日,市人民醫院乳腺科完成我市首例導絲定位切除微小鈣化病灶術,被切除的乳腺原位癌(早期乳腺癌)直徑僅2毫米。  據介紹,42歲的周女士不久前進行身體普查時,經乳腺鉬靶檢查發現其左側乳腺外側有微小的可疑鈣化灶,大小僅幾毫米,但臨床觸診及彩超,均未發現明顯腫塊。就診的多家醫院均表示,因難以確定病灶位置無法手術切除,建議密切隨訪,後來到人民醫院乳腺科就診,成功接受手術,切除了乳腺原位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