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夏至火燒天」,啥意思呢?芒種下雨好嗎

2021-01-09 棒奔霸

芒種節氣到,也是農民最為忙碌的時刻,芒種芒種,忙收忙種。在芒種期間是北方大部分地區夏糧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秋糧的時刻。所以芒種節氣的到來,農田裡面是相當忙碌的,在芒種期間,也有很多農村的俗語,大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天氣,才能夠帶來好的收成。沒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在來的實際了。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夏至火燒天,這句俗語說的是芒種期間如果是出現降雨的天氣,那麼在之後的夏至節氣來的,天氣會像火一樣的燒灼,會非常的炎熱,不但炎熱,而且乾旱少雨,這樣的天氣自然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為什麼不願意看到夏至火熱乾旱的天氣呢?道理很簡單,夏至過後,正值秋苗生長階段,這個期間是需要充沛的降雨灌溉,才能夠生長旺盛、迅速,而如果是遇到乾旱無雨的天氣,再加上蒸騰作用的加強,土壤之中的水分流失很快,加速形成了乾旱,這無疑是不利於秋苗生長的。

那麼芒種期間下雨好還是不下雨好呢?農村還有一句農諺叫做:「芒種不見雨,伏裡無幹土」,這句老話的意思跟上面的芒種雨綿綿,夏至火燒天正好相反,這裡所說的如果芒種期間沒有出現下雨,天氣晴空萬裡,那麼在夏至來臨之後,降雨會比較的頻繁,下雨次數多的農田裡面都看不到幹土,雖然這句俗語帶有強烈的誇張性,但也側面的說明,如果芒種期間沒有下雨,夏至入伏之後,天氣降雨出現較多的概率比較大一些。

芒種期間村民是最不樂意看到下雨的,這段期間正值小麥收穫的季節,此時出現了降雨,會直接造成小麥收割困難,也會影響小麥的產量,反而是乾燥乾熱的天氣,才是大家最喜歡的。一場乾熱風的吹過,小麥就會變了顏色,乾熱風能夠加速小麥的成熟,而且乾燥的天氣也利於小麥的收割,如果是出現降雨,那情況就自然不容樂觀,尤其是出現連續多天的降雨,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說芒種期間還是晴天的好。

夏至期間雨水頗多,是很利於秋苗生長的,降雨能夠灌溉農田,起到補水的作用,在雨水和高溫、高溼的環境下,秋苗才能夠一天一個模樣的生長,如果雨水豐沛的情況下,據說在夜晚的時候去地裡,安靜的環境下,能夠聽到玉米咯咯吱吱生長的聲音,這也得益於降雨的緣故,所以芒種要旱,夏至則需要降水,這次適合農業的生產,對此你怎麼看待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芒種諺語——二十四節氣
    天氣篇一、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二、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三、芒種皮臉火,夏至雨淋淋。四、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五、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淋頭。六、芒種無大雨,夏至有山洪。七、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八、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九、芒種雨綿綿,夏至火燒天。十、芒種雨漣漣,夏至旱燥田。十一、四月芒種雨,五月火燒埔。種植版一、芒種地裡無青苗。二、芒種打雷是早年。三、芒種忙兩頭,忙收又忙種。四、種豆不怕早,麥後有雨趕快搞。
  • 俗話說「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老祖宗的智慧,堪稱經典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人判斷氣候的重要依據,芒種就是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那你知道關於芒種的諺語有哪些呢?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這句諺語的適用範圍是有一定地域性的,主要是在湖南、湖北兩省流行。前半句的意思是,在芒種過後,就代表著完全進入了夏季,天氣開始炎熱起來,因此就有「火燒天」的誇張說法。後半句主要是說在芒種這天之後,南方地區的梅雨也多了起來,因此就會出現「雨綿綿」的景象。
  • 「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農村關於芒種的諺語你還知道哪些?
    芒種既是麥收、夏收的時候,也是播種玉米、移栽水稻的時候。如果芒種的時候耽誤了農活,錯過了農作物的最佳時期,想要補種為時已晚,也很難有好收成了。這句話用來勸誡農民把握好時節,把握好輕重。2.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這是在湖南、湖北等地流傳的一種說法,指的是在芒種期間天氣如果特別炎熱的話,那在夏至的時候就會雨水特別多,會出現陰雨連連的天氣。在有些地方還有著「芒種雨漣漣,夏至要旱田」、「芒種落雨,端午漲水」這樣的說法。
  • 2019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幾時幾秒?夏至節氣習俗禁忌及氣候特點
    夏至節氣農事諺語諺語是俗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關於夏至的諺語流傳下來的有很多,今天小編匯總了一下看看吧,很有意思的哦…夏至有雷三伏熱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餛飩免疰夏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
  • 2019夏至是哪天幾月幾日幾點 夏至時間什麼時候習俗禁忌
    據說,夏至日剃頭理髮會破運。  夏至最忌有雷雨  在民間,尤其對於農民來說,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這對於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無論是乾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裡別打雷、別下雨。  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
  • 芒種到了,俗話說「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芒種打雷不好嗎?
    今天是芒種節氣,現在農村裡面正處於夏季農忙的時候。此時天氣變化走勢,對於農作物的收穫和種植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因此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芒種打雷不好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句民間關於節氣和天氣之間變化因素的俗語。
  • 今日夏至,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今年啥時入伏呢?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今年啥時入伏呢?夏至節是整個夏季的中心節日,是屬仲夏時期節氣。進入夏至,標誌著真正實在意義的炎熱時候到了,提醒農民朋友們,在田野上勞作時,千萬要注意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是防暑降溫和毒蛇猖獗的時候。
  • 芒種到了,古人講「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到底是什麼意思?
    俗語「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為什麼在芒種時節怕打雷呢?「夏至怕北風」這句俗語,又蘊含了怎樣的道理?一、芒種怕雷公「河陰薺麥芒愈長,梅子黃時水漲江。芒種時節南方可以收割小麥,北方則需要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種地的時間需要大量雨水,所以在芒種時節下雨,雖然會導致小麥受潮,但是對於玉米等農產品的種植,還是有好處的。芒種時節南方需要收割小麥,如果這幾天一直是大晴天,對老百姓來說再好不過,就不會影響到小麥的產量。農民過了收割小麥之後,就要種植下一茬莊稼,所以還是需要一定的雨水量,種莊稼前後下雨,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 諺語、詩歌話「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通過一些諺語和古詩我們就能很清楚的知道芒種都在忙什麼。小麥雖豐收,就怕收中丟。麥收要緊,秋收要穩。芒種插秧谷滿尖,夏至插的結半邊。槐花稠,豆子收;槐花稀,豆子秕。芒種忙兩頭,忙收又忙種。芒種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丟。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種豆不怕早,麥後有雨趕快搞。棉花灌在麥收時,十年就有九適宜。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 農村俗語:「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立夏下雨不好?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就是反映了節氣之間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立夏、小滿,芒種,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氣名稱,每個節氣前後相差十五天,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夏季的開始,同時立夏的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在20度左右,所以是人們開始逐漸為農業生產開始準備的時候。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啥時候夏至,啥時候入伏呢
    一般情況下二十四節氣相差都會在15天左右,但今年的芒種和夏至之間,卻出現了16天,根據日曆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芒種是在6月5日,而夏至則是在6月21日,為什麼不按照套路出牌,形成了16天呢?地球公轉一周為365天5時9分10秒,按照24節氣黃道運行,運行的速度是不均等的,所以根據24節氣來說,每個節氣太陽在黃道上度數雖然相同,但時間上面是會有差異的,黃道跟地球公轉會相差1-2天,而且由於夏至正處於遠日電,此時公轉速度較慢,再加上今年是閏四月的原因,所以芒種跟夏至之間就出現了不常見的16天。
  • 俗語「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啥意思?今年芒種是啥時候
    俗語「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啥意思?今年芒種是啥時候?文/農夫也瘋狂小滿節氣已經到了,而下一個節氣就是芒種了。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關於芒種在農村也有很多的俗語,比如「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是什麼意思呢?那今年芒種是啥時候?這是在廣大華北地區流傳的一句俗語了,我們都知道芒種在公曆的時間比較固定,時間點在每年公曆6月5日-7日之間。每年當太陽到達了黃經75°時,也就迎來了24節氣中的芒種節氣。
  • 農村俗語「芒種無雨,十月無霜;二月打雷麥成堆」啥說法?準不準
    農村俗語「芒種無雨,十月無霜;二月打雷麥成堆」啥說法?準不準 文/風雪 俗語是我們國家一種特殊的文化,它不像古詩詞那麼有意境,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非常多。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們在他們幾十年的經歷總結出很多規律,幫助後人免於浪費走彎路的時間。
  • 農村俗語: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正好是夏至,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也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人們的生產勞作以及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
  • 關於夏至的農諺大全 夏至節氣經典諺語_天氣新聞_東方天氣網
    27、愛玩夏至日,愛眠冬至夜(華北)28、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河北)29、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南方)30、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阜陽)31、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北方)32、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 農村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啥意思?小暑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啥意思?小暑下雨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7月7日,迎來了今年的今年的小暑節氣。而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遊等地區流傳著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是什麼意思呢?小暑下雨好嗎?小暑和大暑一樣,都是反映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氣,其對應的則是小寒和大寒。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小暑的解釋是:「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夏至具體時間,何時開始入伏?
    在農村,24節氣是指導農事生產的一部百科全書!對於24節氣來說,咱農民習以為常的是彼此間相隔15天,然而,2020年芒種是6月5日,根據日曆可見,夏至卻是6月21日,彼此間相隔16天!這是為啥呢?因此,按照時間來定,地球公轉一周為365天6時9分10秒〔精確〕,二者之間相差1~2天,由於夏至正處於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在疊加閏年的因素,芒種距離夏至也就出現了16天的現象!如今,芒種節氣到了,農村夏收時節也開啟,氣溫也逐步的升高,而俗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讓人牽」,這也反映了此時熱比「三伏天」!
  • 夏至節氣到,5句關於夏至節氣的俗語,古人靠它預測天氣
    俗語都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畢竟在各地的氣候特點不同,所以俗語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而這就是在南方地區流傳的一句俗語,其字面意思也比較簡單,說的是在夏至節氣這天如果沒有降雨,那麼等到三伏天的時候就會比較炎熱。而如果夏至節氣降雨了,那今年的秋季就不會太熱,並且還會比往年來得更早。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關於夏至的古詩詞諺語大全 描寫夏至節氣的優美句子賞析
    描寫夏至節氣的優美句子賞析【第1句】夏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很早就被確定了,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確立了夏至。而夏至也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日子,如果用夏至打個謎語,那麼,謎底便是「日久天長」了。在最北端的漠河,白天有近17個小時,而杭州,也有近14個小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