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今年啥時入伏呢?

2020-12-18 鄂東三農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今年啥時入伏呢?夏至節是整個夏季的中心節日,是屬仲夏時期節氣。進入夏至,標誌著真正實在意義的炎熱時候到了,提醒農民朋友們,在田野上勞作時,千萬要注意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是防暑降溫和毒蛇猖獗的時候。農民朋友們下地幹活,寧願早起晚歸多幹點農活,不要中午高溫段時間在田野上幹活,避免中暑的發生。在田間幹活時或行走在田間小路上,必須要打草驚蛇,避免造成毒蛇咬傷。~~

夏至節過後第三個「庚日」便進入伏天。今年什麼時候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呢?今天是6月21日,再過5天即陽曆6月26日,農曆端午節第二天五月初六日,是第一個「庚日」;再過10天,即陽曆7月6日,農曆五月十五日又是小暑節氣,是第二個「庚日」;又再過10天是陽曆7月16日,即農曆五月二十六日,是第三個「庚日」,這天開始正式進入伏天,是初伏的第一天。因此,從陽曆7月16日起正式是炎熱的伏天了。~~

初伏是三個伏天的第一個伏天,一共有10天,從陽曆7月16日至7月25日止,即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到農曆六月初五日止。中伏是三個伏天中時間最長的一個伏天,共有20天,從陽曆7月26日到陽曆8月14日止,即從農曆六月初六日到六月二十五日止。末伏是三個伏天的最後一個伏天,共有10天,也是整個夏季最為炎熱的時期,從陽曆8月15日到陽曆8月24日止,即農曆六月二十六日到七月初六日止出伏。~~

總而言之,一個夏季分三個伏,每個伏天炎熱的程度各不相同,初伏正處於梅雨季節,若是下雨,氣溫比較適宜,不是非常炎熱,當晴天到來,氣溫會突然升高,酷暑難耐;中伏是三個伏天的中間一個伏節,時間最長,炎熱程度介於初伏和末伏之間的一個伏節,氣溫由炎熱直接上升到酷熱時期,是屬於伏天的過渡性伏節;末伏是三個伏天的最後一個伏天,氣溫是整個夏季的最高時間,酷暑難耐,是五穀生長發育的最佳最關鍵的時候,「三伏不熱,五穀不結」,因此伏天必須要炎熱,對水稻等作物的生長發育有非常大的好處,是提高產量的關鍵時期。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今年啥時入伏呢?
    今天是6月21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夏至,今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晚最短。而過了今天之後,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會慢慢變短,夜晚的時間會逐漸增長,一直到冬至為止。進入到夏至節氣之後,天氣越來越熱,馬上就要到三伏天了。但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公曆計時方面,三伏天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並不是完全固定的。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啥時候入伏?看完有數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經到了夏至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也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隨著夏至節氣的到來,天氣也會變得越來越炎熱,高溫高溼天氣從此拉開帷幕。在農村有「夏至三庚入伏」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夏至具體時間,何時開始入伏?
    在農村,24節氣是指導農事生產的一部百科全書!對於24節氣來說,咱農民習以為常的是彼此間相隔15天,然而,2020年芒種是6月5日,根據日曆可見,夏至卻是6月21日,彼此間相隔16天!這是為啥呢?因此,按照時間來定,地球公轉一周為365天6時9分10秒〔精確〕,二者之間相差1~2天,由於夏至正處於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在疊加閏年的因素,芒種距離夏至也就出現了16天的現象!如今,芒種節氣到了,農村夏收時節也開啟,氣溫也逐步的升高,而俗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讓人牽」,這也反映了此時熱比「三伏天」!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啥時候夏至,啥時候入伏呢
    一般情況下二十四節氣相差都會在15天左右,但今年的芒種和夏至之間,卻出現了16天,根據日曆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芒種是在6月5日,而夏至則是在6月21日,為什麼不按照套路出牌,形成了16天呢?今年夏至6月21日,那麼夏至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入伏呢?根據民間的算法,叫做夏至之後三庚入伏,啥是三庚入伏呢?指的是夏至到來之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是入伏,入伏之後氣溫會悶熱異常,晝夜的溫差逐漸縮小。農田的農作物也到了全年之中生長最快的季節。
  • 「夏至無雨三伏熱」啥意思?今年的伏天熱不熱?古人的經驗之談
    導讀:「夏至無雨三伏熱」啥意思?今年的伏天熱不熱?古人的經驗之談在6月21日迎來了夏至節氣,並且今年的夏至節氣還是父親節重合了,同時在昨天不少地區還出現了「日全食」的現象,一時間就昏天黑地了。那夏至節氣已經到了,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是什麼意思?今年哪天入伏,伏天熱不熱呢?我們從古人的經驗之談中來找找答案。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節氣到了,那也就意味著伏天就要到了。而民間也有一句判斷何時入伏的順口溜,即「夏至三庚數頭伏」。它的意思是說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要入伏了。其中庚日是10個天幹中的第七個。
  • 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
    為了方便時間的確立,所以有了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的說法。夏至三庚數伏:因為在古代的曆法中,天幹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單位組成,庚就是其中的一個單位,人們把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稱為伏天,伏天的開始時間是從夏至開始後的第三個庚日算起,稱為是頭伏的第一天,因為天幹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會出現一個庚日,由於一年365天,所以每年出現的頭伏日期都不同。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過後很熱嗎?
    今年的夏至已經到來,今年的夏至是2020年6月21日,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一。夏至到來也就意味著三伏天開始進入計算日程。在我國每年的三伏天具體日期不固定,基本上都是在陽曆7月居多。而三伏天的計算是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
  •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夏至火燒天」,啥意思呢?芒種下雨好嗎
    所以芒種節氣的到來,農田裡面是相當忙碌的,在芒種期間,也有很多農村的俗語,大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天氣,才能夠帶來好的收成。沒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在來的實際了。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夏至火燒天,這句俗語說的是芒種期間如果是出現降雨的天氣,那麼在之後的夏至節氣來的,天氣會像火一樣的燒灼,會非常的炎熱,不但炎熱,而且乾旱少雨,這樣的天氣自然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為什麼不願意看到夏至火熱乾旱的天氣呢?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夏至和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兩個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夏至節氣後,氣溫會逐漸升高,到三伏天時最為炎熱。
  • 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
    導讀: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什麼時候開始數九,民間也有不同的說法,一種是較為熟知的:立冬數九,也就是冬至當天即開始數九,還有一種說法是: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意思是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進入三伏天,而冬至之後的壬日則開始數九,其實這句老話的含義並非是冬至之後遇到壬日才開始數九,而是一種對於春天的期盼寄語,壬也是寓意著妊娠,預示著冬至的到來,立春節氣也就不遠了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快到夏至了,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今天是6月7日,農曆的閏四月十六,剛過去忙種節氣沒幾天,距離夏至天氣還有整整兩周。今年入伏的時間是7月16日,那麼這句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它是解釋了入伏是怎麼來的?那就是從夏至節氣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就是頭伏的時間。由於庚日的時間是不固定的,所以每年入伏的時間也不相同,基本上入伏日期在7月11日到7月20日之間。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除了尊崇一些習俗外,在農村,冬至日討論俗語也是人們的一個愛好,因為這俗語承載著千百年來的農村文化,各種經驗都被包含其中,是非常值得後人學習的,就像今天這句「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就是一個非常意義的冬至俗語,下面筆者帶大家來了解下。
  • 俗語:「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夏至馬上到,今年天氣怎樣?
    俗語:「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夏至馬上到,今年天氣怎樣?近日,熱浪滾滾襲來,氣溫也一直在升高。隨著科技與經濟的進步,現在的農村已經見不到人工割麥的情景了,大多是機器一掃而過,也免了經受太陽炙烤的痛苦。
  • 農村俗語: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正好是夏至,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也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人們的生產勞作以及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2020年啥時候入伏?答案來了
    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便是夏至,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數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數伏則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數九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但是數伏卻不是從夏至開始,而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為什麼入伏要從庚日開始呢?
  • 農村俗語:「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是什麼意思?農村關於農耕的俗語很多,為農民朋友在繁忙的生活中獲得了很多樂趣,同時一些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對於農耕有著不小的幫助,這種情況下也是讓這些俗語能夠更好地流行起來,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一些本身沒有什麼道理的總結,僅僅是為了讓語言更有趣味,因此我們在面對這些話語的時候要學會進行篩選,避免因為比較流行就選擇輕信,老農口中有著這樣一句俗語「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
  • 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
    導讀: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啥年?有倒春寒嗎?隨著冬至節氣的臨近,立春也就不遠,關於立冬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裡指的是夏季入伏的時間以及數九的開啟。入伏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在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計算入伏。而對於數九這裡所說的逢壬,其實指的並不是逢壬日才進入數九,數九是冬至當天開始數九,這裡所說的壬指的是妊娠的寓意,所描述的是冬至孕育著立春,所以也有冬乃春之母的說法。冬至開始了數九寒天,在這寒冷的天氣之中也孕育著春的到來,所以說冬至一到,立春也就不遠了。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不是入伏,哪啥時候才是入伏呢,今年三伏多少天
    夏至剛過,夏至雖然是全年日照最長的一天,但還真的不是入伏的到來,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個,而入伏則不在節氣之列的,夏至跟冬至雖然一樣,一個是冷的開端,一個是熱的開啟,但數九跟入伏,是這兩個節氣截然不同的表現,有句老話叫做:冬至當天數九,夏至則不是,這句老話全稱叫做:冬至當天數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