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2020-12-20 小馬話三農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夏至和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兩個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夏至節氣後,氣溫會逐漸升高,到三伏天時最為炎熱。冬至則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冬至節氣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天時達到最冷。夏至節氣代表著炎熱夏季的開始,冬至節氣則代表著寒冷冬天的開始,所以冬至和夏至兩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極端。

儘管在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但是古人卻認為,在冬至後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陽氣會逐漸回升,並慢慢達到最強,是新的循環的開始,所以便有了「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冬至後陽氣會越來越強的意思。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結,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當陽氣逐漸回升後,蚯蚓的身體慢慢伸直在,在冬至一候時,儘管陽氣已經回升,但是陰氣依然十分強烈,所以蚯蚓依然處於蜷縮的狀態。麋和鹿雖然是同科,但是陰陽卻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向後生長,所以為陰性,冬至後陽氣逐漸回升,麋感覺到陰氣漸退後而脫落。等到了冬至三候時,由於陽氣越來越足,山中的泉水開始流動並帶有溫熱的氣息。

在了解了「冬至一陽生」後我們再來看「夏至一陰生」。夏至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夏至後白天時間會慢慢減少,夜晚時間會越來越長,所以古人便認為夏至後陰氣會越來越旺盛,陽氣會越來越弱,從而有了「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古人同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剛才說到,麋是陰性,而鹿是陽性,在夏至後陰氣漸盛,陽氣減弱,鹿角便開始脫落。很多人會將蟬叫聲和炎熱的夏天聯繫在一起,古人發現,當陰氣越來越旺盛時,雄蟬的叫聲也會越來越響亮。半夏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沼澤或水田中的陰性藥草,夏至後陰氣越來越旺盛,半夏的長勢也會越來越好。

以上便是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意思,其實這句俗語是古人們通過夏至後的氣候特點總結而來,大家對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今天是冬至節氣,每當冬至到來,筆者的家鄉都會非常熱鬧,因為在冬至的時候貓冬的人們就會三五一小聚,十人一大聚的聚在一起包餃子、祭祖先,共同祈禱明年的莊稼能夠風調雨順,豐收滿滿,所以冬至對於別人說是節氣,但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種希望的寄託。
  • 古人的總結,「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揭秘冬天吃冰棍道理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個是《易經》裡面最高、但也是最基本的易理。 大家知道為什麼夏天井水是涼的,冬天井水是溫的嗎?為什麼冬天才適合吃冰棍?為什麼冬天進補容易吸收呢??那我們先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理入手。冬至,夏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裡面的兩個時令,古人把一年分為 四季,十二月,二十四個節氣,其中每個月兩個節氣,月首的為「節」,月中的為「氣」,也叫中氣。這個氣指的是天地的氣,用現代話說就是地球本身內在的收縮放射功能,冬至和夏至都是當月的「氣」。
  • 今年「冬至」是哪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
    今年「冬至」是哪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今年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可以說是咱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還是一個很傳統的節日,甚至在古代還有「冬至大如年」的一些說法。既然大家都這麼的重視,那冬至這個節氣自然也就會有很多的講究了,有一句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就是其中的一種,咱們來看看是什麼意思吧。「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
  •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至起陽能從地心向上走陽氣開始了.夏至那一天起,陰氣慢慢從地心往上走陰氣來了.所以冬至是陽生,夏至是陰生
    「二至」就是冬至、夏至,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至起陽能從地心向上走,陽氣開始了。夏至那一天起,陰氣慢慢從地心往上走,陰氣來了。所以冬至是陽生,夏至是陰生。講科學的道理,一年分陰陽,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天天氣很冷,地球的表面冷,這個時候熱能向裡面收縮,所以冬天的井水或者太湖裡頭的水,下面是暖的。夏天呢?這個水是涼的。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地球的物理。我們的身體,冬天吃火鍋,什麼都不怕,消化力很強;夏天就不行了,胃是寒的。所以這就是天地陰陽的道理。陰陽兩個字是代號,它是古人把科學東西的濃縮;不要因為自己不通,看到陰陽就頭昏了。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冬至將至,農諺「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是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地表中尚有餘熱,所以寒冷的冬天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在農村有「提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今天日頭會早早地落山,但冬至之後白晝將會一天天的拉長,也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冬至也是數九連天的開啟,從今天開始也就正式的步入了數九寒天,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才算過完。其中最為寒冷的是三九和四九期間。北方地區滴水成冰江河封凍,一派嚴寒氣象。
  •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以前很多的小孩子都會唱的一首二十四節氣歌。馬上就要迎來了今冬的底四個節氣冬至了。那今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在民間所流傳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又是什麼意思呢?(1)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也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在古代的時候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其實,這也不意外,畢竟冬至節氣,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對於北方的我們來說,日照時長開始增加,黑夜逐步的縮小,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當然,在農村,冬至節氣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比如說以下3句俗語,大家認為有道理嗎?一、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和環境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門前不栽樹,屋後不開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就是農村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要蓋一座房子往往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房子還是庇護一家人的場所,所以人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看的格外重要。在農村中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南懷瑾老師:夏至一陰生,貪涼易生病,這個時候千萬要注意溫養
    (今日夏至)「二至」就是冬至、夏至,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 農村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農村人最看重兩樣東西,一是土地,二是房子。人們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土地上的勞動成果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房子是全家人生活的主要場所,除了能遮風擋雨以外,還是人們心靈的寄託。最近這幾年有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蓋房子,因為房子對人們的重要性,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俗語,意思是,如果蓋房子時,院子大門的高度要高於主屋的高度的話,對家庭運勢會有影響。
  • 農村俗語「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這一天該怎麼過?
    冬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氣。這個節氣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因此在農村,一直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到了冬至這天,從飲食,到習俗都和其他節氣有很多不同,農村俗話說:「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過好冬至,對即將到來的整個冬天,甚至未來一年,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冬至這一天又該怎麼過呢?冬至一陽生的意思,是古人認為自冬至起,雖然天氣依然寒冷,但天地間的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著下一年的循環開始,是個大吉之日。
  • 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
    導讀: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隨著冬至的腳步越來越近,數九寒天的距離也不遠了,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來冬至節氣是冬季尤為關鍵的節氣,二來冬至的天氣對於以後天氣的走勢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