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二維碼 添加公眾號
「二至」就是冬至、夏至,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至起陽能從地心向上走,陽氣開始了。夏至那一天起,陰氣慢慢從地心往上走,陰氣來了。所以冬至是陽生,夏至是陰生。
講科學的道理,一年分陰陽,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天天氣很冷,地球的表面冷,這個時候熱能向裡面收縮,所以冬天的井水或者太湖裡頭的水,下面是暖的。夏天呢?這個水是涼的。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地球的物理。我們的身體,冬天吃火鍋,什麼都不怕,消化力很強;夏天就不行了,胃是寒的。所以這就是天地陰陽的道理。陰陽兩個字是代號,它是古人把科學東西的濃縮;不要因為自己不通,看到陰陽就頭昏了。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一年三百六十天,分十二個月,一個月三十天。再重複一次,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氣,所以一年七十二候,二十四個節氣,都有變化。中國的這些科學與醫學都是相通的,像季節變化等等,通了以後才知道其中有個原理的。
一年來講,冬至一陽生開始,白天慢慢長起來了。到了夏至一陰生,夏至也叫做長至,白天開始短起來了,這個道理要配合天文。有些科學家隨便罵,什麼天人合一他也沒有搞清楚;不管他是什麼大學者、博士,反正你學識不到不要亂開口,免得人家笑你。所以說,陰陽四時對人影響非常重大。
入冬以後,水結成冰,地也裂了,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代謝也相對緩慢。因此,冬季養生應該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遇事節怒,寵辱不驚,含而不露,避免煩擾。對於心中抑鬱的不良情緒,應通過適當方式緩解,保持心態平和,使體內的陽氣得以潛藏。
冬天的樹,有一部分根是裸露在外面的,更多的根則潛藏在地下。對人來講,也需要有一個養根、護根的過程。
冬三月,天地之間的物相與質象處於閉合斂藏狀態,水因寒而結冰,地因凍而乾裂,缺乏溫煦的陽炁(氣)相助,養生修身者就得注意早臥晚起,與太陽的升起相應,同步吸收暖陽之氣為佳。年高的人骨肉脆薄,抵禦能力明顯下降,易於被寒風冷氣所襲,多生外疾,不可以早出,主動去冒犯凍霜的威力,使寒氣透過皮肉到達骨內。
身識的保養要避寒就溫,防止體溫通過皮膚而喪失,如果不注意保溫,先天之本的腎就會耗傷能量,到了春天就可能病變為痿厥。老年人中這種現象比較常見,如果傷及腎根,那就不容易再治癒了。
冬時的立冬,從空間位置和時間節點上昭示著天地能量對於萬物開始進入智德水炁(氣)能量的輸布期,自然環境也是由涼轉寒的過渡期,人體之內同樣在遵循著這一法則,修身實踐者的精、炁、神三寶能量中,腎水元炁與天象能量輸布同步的可能性明顯增強。而自然界的大地與萬物同樣都是在質象與物相雙重結構性中接受這種能量的輸布與灌注。
冬令時節體內的陽炁
(氣)處於內斂狀態,體內有疾病時,古代多採用八法中的「吐法」,也就是嘔吐法進行醫治,而避免用發汗的方法來進行醫治。當心膈多熱之症為病時,禁忌用發汗的辦法醫治,這是因為要防止發汗而散失體內的陽炁(氣)。「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違反這個原則就生病了,整個地球人類,身體也是一樣。順著這個四時的變化,則不會生病。拿生理醫理來講,「是謂得道」。這個「道」是什麼意思?就是守住那個原則、那個法則。道者路也,這是人生的大道,一條路。順隨這個法則生活,你就得道了。
所以「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這是中國道的文化,這裡講「道」就是一個大原則,生命的一個大的法則。聖人就依這個法則來活著,笨人只在心上記住,像一個玉佩一樣掛著而已。
腳是人的健康總根,「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人有四根,分別是「鼻根、乳根、耳根、腳根」。鼻根是人的苗之根,乳根是人的宗氣之根,耳根是人的神機之根,而腳根是人的精氣之根。這說明鼻、耳、乳僅是人體精氣的三個凝聚點,而腳跟才是精氣的總集點,是人健康的總根。
人稟受天地變化而誕生,五官在體外,五臟在體內,內外互為表裡。肝主目,腎主耳,脾之主舌,肺主鼻,膽主口。人與天地相類同,頭是圓的,效法天象,腳是方的,效法地象。膽為雲,肺為氣,脾為風,腎為雨,肝為雷(怒傷肝)。血氣是人的精華,是天地之氣凝成。血氣積聚於體內而不向外翻騰,就會胸腹充實,而嗜欲寡少。嗜欲寡少,就會耳聰目明。所以,聖人特守內心,存養天理,而不失外形。對他,禍患無從降臨,邪氣不能襲身。天地運行而相通,身心總合而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