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遠端骨折是指橈骨遠端的松質骨骨折,並向背側移位的骨折,稱為Colles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佔所有的骨折的6.7%,女性較多。
多由於間接外力引起,摔倒時,手掌著地,肘部伸直,應力作用於橈骨遠端而發生骨折,多橫形。可表現為腕疼痛腫脹,尤其以掌屈活動受限,骨折移位嚴重者,可出現餐叉狀畸形,即腕部背側隆起,掌側突出,尺骨莖突輪廓消失,腕部增寬,手向橈側移位,尺骨下端突出,橈骨莖突上移達到或超過尺骨莖突水平,橈骨遠端有壓痛,可觸及向橈背移位的骨折端,粉碎骨折可觸及骨擦音。
1.對於穩定性骨折,可在手法整復後用功能位石膏託或小夾板固定4周。複查時間一般以第1周每2天複查1次,1周後每周複查1次,首先檢查繃帶鬆緊及腫脹情況,骨折固定時根據手腕及前臂腫脹情況隨時調整夾板繃帶和石膏夾的鬆緊度,4周時攝X線片顯示骨折癒合,可解除固定,積極進行功能鍛鍊。一般克雷氏骨折在固定時,多採用掌屈尺偏位固定,可使腕管內壓力增加,有的易壓迫正中神經,有的可因骨折端畸形癒合,加上長時間固定,可造成拇長伸肌腱斷裂,在複查過程中應與予重視,一旦發現應及時手術探查治療。固定時應將患肢保持在旋後15°位或中立位,旋前固定往往使前臂旋後功能受限,應及時糾正,放回到旋後位,否則將影響前臂的旋轉功能。
患者應克服因功能鍛鍊所致的怕疼怕腫,擔心骨折脫位的顧慮,在準確的復位及局部牢固外固定下,及早進行患肢的功能鍛鍊,先進行被動活動,再進行主動活動,功能鍛鍊要循序漸進,固定當日即可進行活動手指關節,握拳松拳活動,活動次數逐漸增多,同時做肩肘關節的屈伸運動,骨折癒合後,應及早去除外固定,配合理療,全面做肩,肘,腕關節各方面活動,尤其加強握拳松拳動作的鍛鍊,恢復肌力和肌肉協調功能,防止因肌肉萎縮造成的功能障礙。
2.當考慮到為不穩定骨折時,手法復位,石膏固定往往不能奏效,應及時根據損傷情況採取經皮穿針固定,外固定架固定或切開復位內固定等方法治療。
在日常生活當中,注意在不要有外力損傷的情況,比如說下雨天,冬天,地上溼滑走路一定要多加小心。 從自身的因素出發:因為這個地方的骨折主要是因為骨質疏鬆引起的,骨骼本身的強度不夠,那麼平時日常生活的飲食方面就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鈣高的食物。多吃一些鈣片和維生素D,多曬太陽,特別是在老年人骨質疏鬆的情況下。同時應當適當增加運動,並穿戴防護用具,避免發生外傷的概率。
劉宇波,瀋陽市骨科醫院骨傷一病房主任醫師。擅長運用中醫特色手法整扶、夾板固定等傳統手法,結合微創技術處理各類複雜創傷手術以及骨關節病,並對肩關節周圍骨折,複雜肘關節骨折,複雜髖、膝、踝關節骨折以及骨不連,複雜骨折脫位,骨壞死,急性軟組織損傷多發傷,多發傷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有著豐富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