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北漂」一族,住在「膠囊旅館」的洛杉磯年輕人

2020-12-16 圖評

法新社11月13日報導,在洛杉磯,UP(st)ART房屋已成為具有藝術抱負但負擔不起高額租金年輕人的社區。每個房間最多可容納六個帶單人床的膠囊,一個用於掛衣服的酒吧,一些用於存放鞋子和其他物品的隔間以及一個通風孔。它還配有健身房,舞蹈課,錄音室,藝術工作室,並提供免費清潔和洗衣服務。

凱威爾遜在加州洛杉磯UP(st)ART房子的吊艙裡,凱威爾遜匆匆忙忙搬到洛杉磯,卻發現在賓夕法尼亞州花錢買一間漂亮的單間公寓,在加利福尼亞只能得到2.9平方米的大小。她的新家是膠囊,創意來自於日本的酒店。

每個房間最多容納六個膠囊,威爾遜認為還算「舒服」,它們包含一張單人床,一個用於掛衣服的網罩,幾個用於存放鞋子和其他物品的隔間以及一個通風孔。按照一般標準,住宿任然不便宜—每月750美元加稅,這筆費用約為800美元,略高於她在伯利恆支付的費用。

年輕的藝術家們在UP(st)ART屋子裡吃晚餐,膠囊生活的概念開始在包括紐約在內的美國其他高房價城市中流行起來。

UP(st)ART的創始人兼執行長耶利米阿德勒在洛杉磯的一處膠囊旅館接受採訪。他說,每個膠囊的租金大約是洛杉磯一間單間租金的一半,當然年輕人也有其他更便宜的選擇,但是UP(st)ART處在市區的中心位置,並提供健身房、舞蹈課、錄音室、藝術工作室以及免費清潔和洗衣服務,規則中男女分開睡覺。

年輕的藝術家在UP(st)ART房屋內的電影院觀看電影,對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建築師兼教授達納庫夫而言,這種類型的社區提供了短期解決方案。她說:「我們基本上需要針對可用的住房開發類型廣泛的選擇,對我來說,共同生活的膠囊是對更廣泛住房選擇強烈需求的體現。」

亞歷杭德羅丘皮納在UP(st)ART住宅的音樂工作室工作。27歲的亞歷杭德羅丘皮納十幾歲就離開了家,因為他的父母不支持他的演員和音樂家夢想。八個月前,他被錄音室吸引,搬進了UP(st)ART膠囊,目前為止對於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這裡有很多不同的便利設施,我覺得我可以在這裡收貨很多東西。」這位留著小鬍子的年輕人說,他可以背誦音樂中的「漢密爾頓」。

舞蹈課在UP(st)ART房間底樓的工作室舉行。金馬月光在該社區生活了一年,到目前為止,她還沒發現與90多名室友在一起的生活令人難以承受,「我學會了最低限度的生活,」先為保姆的畫家金馬月光說,她以前的住所租金更便宜,但她更喜歡這裡的氛圍。

威爾遜搬到洛杉磯的決定從一年前推遲到收到沙龍造型師工作後的幾周後才開始。她開玩笑的說:「我賣掉了我所有的物品,搬到了這裡,放在這個吊艙裡。」威爾遜的最低時薪是每小時13美元,外加小費,她並沒有只是想成為一名沙龍造型師而去洛杉磯,她夢想著成為一名成功的女演員。

年輕藝術家聚集在客廳,UP(st)ART於三年前開業,檔次介於大學宿舍跟豪華旅館之間,似乎是年輕人理想的起點。「兩三年前開始在這裡的人們很多都轉向視頻製作等自媒體工作,」阿德勒說,「因此,能夠觀察到人們的職業發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家膠囊旅館 豆莢、商務艙輪番轟炸住在膠囊裡
    國內 膠囊旅館 豆莢、商務艙輪番轟炸住在膠囊裡時間:2016-09-25 09:1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國內 膠囊旅館 豆莢、商務艙輪番轟炸住在膠囊裡 國內 膠囊旅館入駐杭州蕭山國際機
  • 日本火爆的膠囊旅館,主要有三點備受年輕人喜歡
    比如說,以前在國外的時候,有一家懸崖酒店,站在懸崖邊,在珠穆朗瑪峰的半山腰有一家酒店,可以看到極光星空,我們今天想說的是,以前在日本還見過的獨特的酒店——「膠囊旅館」。膠囊旅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膠囊旅館,這個概念是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在1985年的國際科學技術博覽會上提倡的,這個「酒店」的房間,其實長2米,高1米,人們只能睡覺,但是,在裡面的設備基本上可以滿足一個人的住宿要求。
  • 旅遊旺季膠囊旅館預訂火爆 年輕人是主要客源
    旅遊旺季預訂火爆   近日,記者探訪了多家「膠囊旅館」發現,「膠囊旅館」主要集中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旅遊景點周邊。記者在火車站周邊商圈通過調查對比發現,與同地段的經濟型酒店動輒兩三百元的房價相比,「膠囊旅館」七八十元的價格有明顯的優勢。
  • 日本「膠囊旅館」?為什麼年輕人喜歡住?網友:晚上真的方便
    日本「膠囊旅館」?為什麼年輕人喜歡住?網友:晚上真的方便窮遊,是一種時尚的旅遊方式。在自由旅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省錢,花最少的錢享受最大的快樂。那麼小編發現,作為窮遊一族,旅途中一大部分的開銷都花在住宿上。
  • 日本「膠囊旅館」,為何年輕人願意來這過夜,小小的空間能幹嘛?
    為了吸引遊客前來住宿,國外的酒店可以說是使出渾身解數,奇葩奇特的酒店也不斷出現,就比如懸崖酒店,住在懸崖峭壁上,就比如冰雪酒店,房子用冰塊製成,還比如極光酒店和瑞士的高山酒店,都是為了更好的觀賞極光和星空,這些都是酒店中的異類。而在日本這裡其實也有著一種很獨特的酒店,它就是「膠囊旅館」。
  • 膠囊旅館 味道怎麼樣?
    近日,天津路上一家旅館推出了一種名為「太空艙」的新型住宿方式,吸引了不少人去嘗鮮。據了解,這是青島首家膠囊旅館。因為價格實惠,內外配置齊全,很受年輕人的喜歡。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3日下午,記者來到天津路11號,這是島城首家膠囊旅館所在地。
  • 青島首家膠囊旅館開業 能喝咖啡打撞球
    近日,天津路上一家旅館推出了一種名為「太空艙」的新型住宿方式,吸引了不少人去嘗鮮。據了解,這是青島首家膠囊旅館。因為價格實惠,內外配置齊全,很受年輕人的喜歡。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3日下午,記者來到天津路11號,這是島城首家膠囊旅館所在地。
  • 北京膠囊旅館火爆:這感覺太酸爽
    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促使了膠囊旅館的誕生,而這個東西在傳入中國後,受到了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年輕人的青睞。中國的膠囊旅館是什麼樣的?現在,有記者探訪了北京南站附近某太空艙主題旅館,從圖片上看,這種旅館並不是很大,最多能容下兩個人住。
  • 膠囊旅館成洛陽鄉村旅遊新亮點 卡通時尚吸引年輕人圍觀入住
    各地全域旅遊實施過程中,在酒店旅館傳統服務基礎上,民宿也在國內悄然興起。而洛陽市汝陽縣「喜鵲小鎮」的膠囊旅館,雖不是民宿,但因其卡通時尚、自然環境優美、空氣良好、價格低廉等原因,依舊吸引不少年輕人的關注。距離汝陽雅文虎山不遠處的「喜鵲小鎮」內,在一片開闊地草坪上,被塗以各種色彩的水泥管一字排開,旁邊豎著的「水泥管旅館」格外醒目,時不時的可見有年輕人在這裡圍觀拍照。
  • 日本膠囊旅館,值得學習!
    建築師在高野山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設計了一個新賓館,稱為家庭式膠囊旅館 (Koyasan Guest House)。
  • 日本最好的膠囊旅館
    29小時九小時可能是目前市場上最具未來主義風格的膠囊旅館之一,走進九小時感覺有點像入住空間站。裝飾過於乾淨,井井有條,現代。像大多數膠囊一樣,男性和女性床位於不同的樓層,由地板和電梯上的可愛圖標表示; 非常適合不懂日本標誌的外國人。
  • 30美元一晚"膠囊旅館"登陸香港 面向大陸客
    製造商Eric Wong坐在一間「膠囊旅館」內圖/CFP30美元一晚 「膠囊旅館」登陸香港據美國媒體今晨報導,在日本紅極一時的「膠囊旅館」如今也被引到了中國香港。
  • 膠囊旅館,日本人的設計真是要逆天了!
    出國旅行,在各種各樣的度假酒店之外,你是否想過體驗一次「膠囊旅館」。在日本有許多膠囊旅館,每個膠囊都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更是處處體現了設計意識與滿滿的生活哲學!不得不被其逆天創意和極致用心所折服!那麼在日本,住膠囊旅館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 膠囊旅館之旅
    日本成田機場就有一家24小時營業的膠囊旅館。初衷是為乘坐廉價航空(LCC)清晨航班的旅客提供便利,不過依然有好奇的旅客專門提早去機場體驗。膠囊旅館共有129個房間,4小時營業,隨時可以入住。要提膠囊酒店必須得從日本說起,這個把「狹窄空間的藝術」推廣和發展得最好的國家,從功能化公寓到迷你空間的收納歸置,膠囊旅館就像日本的一張另類名片。
  • 膠囊旅館受熱捧,日住只需38元,你會選擇嗎?
    膠囊旅館,最開始的時候,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我們都知道,日本人的工作強度是數一數二的,因此,有特別多的加班人士。久而久之,膠囊旅館也就產生了。這種旅館就像幾十個摞起來的「膠囊」,為的就是方便加班人士或者趕不上末班車的人。要說這膠囊旅館,設施也是挺人性化的。
  • 為什麼日本的膠囊旅館在世界被帶火?讓我們來瞧瞧這顆神奇的膠囊
    大家對膠囊這個東西有怎樣的了解呢?有的人可能會說,膠囊是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吃的一種藥丸;有的人會說,膠囊是一種充滿浪漫氣息的藝術品,比如存放小情書的愛情膠囊。但是你有沒有聽過膠囊旅館呢?沒錯,你沒有聽錯,就是膠囊旅館。
  • 南昌出現太空艙式膠囊旅館
    太空艙式膠囊旅館現身南昌    本報記者 劉 斐 實習生 鍾藝璇文/圖    類似於太空艙的膠囊旅館,出現在大眾視野不再是新鮮事。記者近日發現,南昌紅谷灘新區出現多家膠囊旅館,普遍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在經營者看來,這種新式旅館成功的關鍵是新潮、便宜、可短租。
  • 「膠囊旅館」現身濟南等部分城市
    新華網濟南11月16日電(記者錢榮)濟南首家「膠囊旅館」近日開始試運營,而作為一種新的住宿模式,這種經濟、時尚的小旅館目前已在中國部分城市興起,在逐漸被年輕人接受的同時也引來不少爭議。
  • 青島「膠囊旅館」預訂火爆 租客自律很重要(3)
    年輕人是主要客源  來自大連的董麗麗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喜歡旅遊的她每年都會利用假期背上行囊出發,到各地走走,開拓眼界。「我是一名背包客,一般每個旅館只住一兩天,我喜歡體驗不同旅館帶給自己的不同感受。」
  • 探訪上海首家「膠囊旅館」 「格子間」日租88元
    年輕人走進中山北路上的膠囊公寓,體驗「蟻族」生活方式。【店長講述】為什麼要開一家膠囊旅館?這也許和旅館老闆塔贊的經歷有關,他留學日本時,曾在兩家膠囊旅館打過工。當時去膠囊旅館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工資略高於其他地方」。不過,「想不到這種旅館也可以賺錢。」塔贊說,對這種奇特的住宿方式,他很感興趣,甚至還專門寫過一篇關於膠囊旅館的論文,研究其受眾和在其他國家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