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十一| 整編:十一
01
有人說:中國養狗文化的興起也就近幾年。
不。
它的興起早在秦始皇一統中原七國的時候,在它還不叫中華田園犬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中華的歷史。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詩詞中,「左牽黃」講的也正是它。
若是要談中國養狗文化的興起,追溯起來早在很久以前...
在中國,談養狗文化我們是無法從將中華田園犬從文化隔斷開來,哪怕如今它已不是中華飼養最多的犬種。
我不知道當你聽到中華田園犬這五個字,你心裡對應的是什麼樣的名詞,因為時代的原因可能你心裡會出現:土狗、小黃或者串串這樣的標籤。
這是如今這個時代對於中華田園犬最吊軌的事情,它們被馴化了1.6萬年,卻沒有人真正的能說出他們具體的樣子。
中華田園犬的祖先是東亞狼,早年,它們跟隨漢民族從青藏高原以東、長城以南,經黃河流域分散到全國各地,如今大概分三個品系。
主要生活於東北、黃河流域、長江中上遊,多雜色,不吃外食,獨死。
主要生活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抗病能力強,擅捕獵,戰鬥力強。
對韓國、日本犬種影響極大,是日本柴犬的祖先。
它們衍生了全世界公認的品種狗:藏獒、京巴、松獅、西施、冠毛、昆明犬(狼狗)、巴哥等。
但其實它們還衍生了很多品種,只是快被全世界遺忘掉了,他們甚至在瀕臨絕種,我想將它們說給你聽。
02
中國細犬嘯天犬原型
古老的狩獵犬種
中國細犬分為三大品種:山東細犬、陝西細犬、蒙古細犬。
蒙古細犬最早起源於遼代,是契丹王室最忠誠的夥伴。
據《元都丞志》及有關史料記載,當年蒙古帝國遠徵歐洲時,曾帶著許多蒙古細犬作為警戒與狩獵之用。
這些英勇機敏的細狗在戰爭屢建奇勳。
後此犬便散落於民間,自然繁衍。但到了二十一世紀,已成了稀少的品種。僅在中國內蒙東部和東北有少數的留存。
細犬,有快速奔跑能力和耐粗飼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的獵犬。
人們常言細犬速度較之靈緹雖稍遜色些許,但是無論耐力、外觀、
智商、忠誠度、可觀賞性等等,都會使靈緹妒忌。
我們的祖先培育的國產細犬,可以說是綜合性的、會看家、會狩獵、會追兔,還有就是比較聰明。
中國細犬狩獵兔子,不光靠的是傻力氣,它們懂得迂迴追捕,反方向追捕,兔子從哪邊拐它就在哪邊截住,中國細犬的方向感很好,追出幾十裡地也能自己回家。
康熙皇帝的愛犬就是細犬,相傳細犬曾經救過康熙皇帝的命,後來康熙帝就和他的愛犬形影不離,康熙的御用畫師曾畫下不少細犬。
03
下司犬苗族忠犬
位列世界名犬之席
下司犬,也叫「白龍犬」,原產於貴州省凱裡市下司鎮及周邊地區的,主要用於狩獵。
當年與德國牧羊犬齊名的我國貴州下司犬正面臨絕種的危險。
據估計,在它的原產地貴州省麻江縣,純種的下司犬僅有270隻左右。
下司犬靈活機智、狩獵全面、對主人溫和忠誠、對獵物性格兇猛,被許多人譽為狩獵犬中的「全能大師」。
下司犬以嗅覺靈敏,爆發力強,耐力好,捕獵能力強,適應性強和耐粗飼等特點,被列為世界名犬和中華名獵。
因下司犬:「虎頭蛇腰鼠尾撐子腳,空鼻紅眼耳直立」的雄健外形與其現場狩獵一舉奪得了世界第三名犬的稱號,如今這些寶貴的資料全部保存在中國臺灣博物館內。
經過系統強化訓練,下司犬可以成為警犬。居住在下司鎮的苗族群眾自古就有養狗和打獵的傳統,經過苗族群眾的長期選育,成年純種下司犬一般身高46—55釐米,體重22公斤左右。
下司犬頭部粗大、額寬平、鼻頸寬大、耳薄直立、臉部硬毛直立,猶如針狀,使人望而生畏。
自來捲兒的下司犬從外形上看,和剛毛獵狐犬也是有得一拼,可愛的外形惹人疼愛。
04
骨嘴沙皮汗血寶駒
沙皮中的戰鬥機
骨嘴沙皮又名傳統中國沙皮犬,起源於中國南方,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有兩千多年歷史,是最古老的犬種之一。
一些漢代時期的墓穴裡,經常會發現類似骨嘴沙皮形態的陶犬文物。
在1920年代的廣州,被人們用作鬥狗,現存數量不多,瀕臨滅絕。
骨嘴沙皮狩獵性強,以好鬥和警惕性強聞名。有一雙覆蓋著頭部的耳朵,頭額有輕微皺紋,眼旁有一褶皺延伸至腮前,形似獼猴。嘴部堅實,頸部皮膚鬆弛,身上布滿馬毛,短密緊實。
比起肉嘴沙皮,骨嘴沙皮面容削瘦,但看起來更有精神,外形孔武有力。
現在常見的肉嘴沙皮其實是1960年代為了鬥狗需求,而混入狼拳師犬、鬥牛犬、鬥牛獒、鬥牛梗基因創造出來的新品種,並非純種中國沙皮。
雖然兩種都是沙皮狗,但為了表示區別,便冠以「肉嘴」和「骨嘴」,嚴格來講,骨嘴沙皮才是純正的中國沙皮狗。
如果把骨嘴沙皮擬人化,可以把它當作君王。
它們自帶生人勿近氣場,但在自己的主人面前又完全是另一副模樣,性情開朗熱情。
骨嘴沙皮不僅在外形上與國際第一兇犬比特犬有些相似,戰鬥力也是不相上下——比特犬性格兇悍好鬥,個體不大,耐力奇佳。
骨嘴沙皮行動靈活、彈跳力強,若真要鬥起來勝負也是難捨難分。
05
西藏梗
反差萌,小狗的身體大狗的靈魂
西藏梗(通常稱為的TTS ) ,人們笑稱它們為「外表看起來像個正太,骨子裡卻住著個大叔」, 因為他們有著和他們體型應該具備的完全相反的個性。
他們喜歡玩耍,有很強的運動性和敏捷性,典型的雙子座——靜如處子動如瘋兔。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屋脊之上亦有著禹禹獨行,傲立在雪山之巔的「西藏犬」,西藏人稱他為「幸運的帶來者」或者為「聖犬」。
在西藏,西藏梗既不作為護門犬也不作為牧羊犬。人們只是把它尊為伴侶犬,像孩子一樣對待它們。
西藏梗已經培育了幾個世紀,在西藏極度惡劣的氣候和複雜的地形條件下生存。西藏梗具有發達的、有保護功能的雙層被毛,緊湊的尺寸,獨特的足部結構,非常敏捷。
在中國的本土西藏梗和現在外國的西藏梗有很大的區別。西藏梗實際上並不是一種真正的梗,它既沒有梗的特性,也不像梗天生的那樣掘洞,它之所之被稱為梗是因為它的大小和梗非常類似。
這種犬被西藏人民小心翼翼的保持著純種,因為任何錯配會給家裡帶來厄運,甚至會給村裡帶來不幸從而遭到譴責。
中國西藏是世界上人口最稀薄的地方之一,也是氣候變得最為劇烈的地方。例如,拉薩在冬天極為寒冷,在夏天通常可達到85攝氏度,西藏梗可以抵禦寒冷的暴風雪,這是因為西藏梗具有豐厚的雙層被毛和雪靴樣腳,臉部柔軟的被毛可以保護眼睛抵禦風雪,腳部飾毛豐富,適合在硬地上行走。
令人吃驚的是,在嚴熱、潮溼的夏天它們看上去安然無恙,在最熱的時候僅僅簡單的打盹而休息。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西藏人們並沒有做出任何努力來淘汰這種犬身上的任何一種顏色,他們認為良好的健康和歡快的性情,要遠比被毛顏色重要。
西高地梗在外形上和西藏梗有得一拼,但是性格卻是完敗於西藏梗。
西高地白梗如今是由內而外的寵物狗,習慣於公寓生活,生性粘人,活潑好動,是令人愉快的家庭犬。雖然耐力也很強,但是長久的都市生活已經讓它的身體素質逐漸退化,遠不如西藏梗。
中國這塊大地上狗狗的品種早已五花八本,「羅卜青菜」都有了自己的歸宿,任何犬種受到人們的歡迎這都是應該的,只是隨著時代飛逝奔騰,我國越來越多優質的「土狗」因不受重視而瀕臨滅絕,這讓人十分難過。
希望藉以此文能夠喚起國人對中華犬更多的認識和關注。
也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你所知道的瀕危國產純種犬,我們會持續更新...
本文編輯: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