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
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
總量約每年13億噸
世界76.33億人口中
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
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
近日
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點名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為了讓孩子從小懂得節約糧食的重要性,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近日在萊州城市書房,一場別開生面的珍惜糧食的社會體驗課讓孩子們收穫頗豐。
從育苗、插秧、收割到脫粒,通過老師的講解,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們知道了每一粒大米都是由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澆灌而成,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一顆種子要經歷一場怎樣的生命之旅
才能成為飯桌上的一粒大米?
新一年的春耕開始,農民先將土地翻整,讓土地變得蓬鬆溼潤。
選出用來育秧的稻種。當種子開始萌動,過三四天,稻種便發出根和芽。
將稻種播撒到秧田裡,二十天左右後,稻種就長成了的幼小秧苗。
秧苗長了四五片葉子後,搬遷到水田繼續生長,它們的主莖上生出許多分株,同時水稻植株向上拔高。
想要茁壯長大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每一個時期,對於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農人們必須實時監測環境和水分狀況,根據生長情況,對稻田的水量進行管理。還會有很多雜草來爭奪養分,有許多蟲子來啃食。所以每天都需要精心照料。
從春天到秋天,從綠變成了黃。這個時候,就可以收割了。但還沒有結束,要變成我們餐桌上香噴噴的鮮米飯,還需經過晾曬、烘乾、色選、碾磨……
老師向小朋友和家長提問,希望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讓孩子養成「儉以養德」的良好風尚,引導孩子做一個愛糧食、愛節約的好孩子。
我市各地幼兒園也紛紛開展愛惜糧食、光碟行動主題活動,通過情景劇表演、主題繪畫、勞動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寓教於樂,讓孩子們感悟到糧食來之不易。
光碟行動從娃娃抓起
讓勤儉節約的種子
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原標題:《一粒米得有多努力才能來到你面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