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圖 10.1 在掌指關節韌帶的解剖學(MP)。 A, MP關節有一個附件和一個適當的副韌帶的橈側和尺骨方面的關節。一個囊覆蓋關節的背面。延長,適當的側支循環鬆弛,背囊也一樣。 (B), 而在屈曲時,正確的副韌帶和背囊是緊張的 (C)。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e圖 10.2 近端指間關節(PIP)解剖。 A, 類似於掌指關節、指間關節具有輔助和適當的韌帶 B, 指間關節掌板是更明確和有兩個近端擴展稱為控制韌帶。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e圖 10.3 掌側板。 A, 在掌指關節掌板(MP)關節組成的縱橫交錯,充分伸展充分彎曲位置的能力纖維。屈曲,掌板從第三到一半的長度完全伸直。在MP掌板掌板袋小於在近端指間關節(PIP);因此,沒有控制發展趨勢。(矢狀微觀證明這些纖維束與PIP掌板,更均勻,膠原排列比較) B, 近側指間關節掌板類似於盔甲的單元。它滑近端和遠端保護關節。掌板厚,它允許在極端載荷關節。在近端掌側鋼板袋大。屈伸之間的掌板偏移明顯,和掌板本身的屈伸之間是最小的。任何限制或固定近端掌側鋼板,與控制發展,產生於PIP關節伸展的一個重要限制。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e圖 10.4 背側指間關節解剖(DIP)。肘關節由副韌帶和正常的副韌帶固定在橈尺側。關節的背側由末端伸肌腱覆蓋,並插入遠側指骨。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e圖 10.5 骨間肌的解剖學。 A, 掌側骨間肌位於指掌骨尺側,在環和小掌骨橈側延伸到各自的指側帶。中指無掌側骨間肌。 B, 骨間背側肌羽肌起源於每個網絡空間相鄰腕骨。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e圖 10.6 指背腱膜的側視圖。 A, 手指的外在貢獻,內在貢獻和整個背腱膜的圖形表示。 1, 伸肌腱; 2, 矢狀帶; 3, 中央腱束; 4, 側向滑移; 5, 連體側帶; 6, 終端腱; 7, 骨間背側淺頭和內側肌腱; 8, 骨間背側深頭和外側肌腱; 9, 蚓狀肌和肌腱; 10, 指背腱膜橫纖維; 11, 背腱膜斜纖維。 B, 解剖標本顯示的指背腱膜。紙板箭頭指向外側肌腱和聯體外側帶之間的外側帶。橫斜纖維呈點狀。由連續暗線確定中央滑移、側向滑移、側向帶和聯體側帶。矢狀帶橫向纖維的背腱膜近端。
e圖 10.7 指背腱膜的背視圖。 A, 背腱膜的外在和內在的貢獻圖示。 1, 伸肌腱; 2, 矢狀帶; 3, 中央腱束; 4, 側向滑移; 5, 連體側帶; 6, 終端腱; 7, 骨間背側淺頭和內側肌腱; 8, 骨間背側深頭和外側肌腱; 9, 蚓狀肌和肌腱; 10, 指背腱膜橫纖維; 11, 背腱膜斜纖維。 B, 解剖標本顯示的指背腱膜。中央滑移、側滑、外側帶和聯體外側帶由近端指骨的實線確定。連接側帶和終腱由中指骨連續線鑑定。虛線代表橫纖維(下部)和斜纖維(上部)的近節指背腱膜覆蓋。
e圖 10.8 蚓狀肌是指深屈肌肌腱(FDP)。當蚓狀肌放鬆,FDP協同,指間關節屈。它擴展了指間關節都在深屈肌腱的遠端和近端蚓狀起源鬆弛通過拉側帶和背腱膜。 (From Smith RJ: Intrinsic muscles of the fingers: function, dysfunction and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Instr Course Lect 24:200–220, 1975, with permission.)
e圖 10.9 背側(A)和側(B)伸肌腱解剖。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 10.1 延伸掌指關節(MP)的解剖結構與完全彎曲的MP關節的解剖結構明顯不同。 在延伸方面,骨接觸面積是最小的。 副韌帶鬆動,囊內液體空間最大,關節相對不穩定。 近節指骨在掌骨上旋轉,外展和加合。 在完全屈曲時,腕關節髁表面較寬,掌骨與近節指骨之間的接觸面積最大。 側凸韌帶繼發於凸輪效應,需要側支通過掌骨頭突出部位。 囊內液體空間很小,並且由於在屈曲位置的骨和韌帶構造,所以關節高度穩定。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 10.2 內在的密封性測試。 在大多數固有鬆緊度的情況下,當掌指關節(MP)延長(A)時,近端指間關節的屈曲小於MP關節彎曲時(B)。 (From Smith RJ: Intrinsic muscles of the fingers: function, dysfunction and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Instr Course Lect 24:200–220, 1975, with permission.)
e圖 10.10 LMB彈簧手指延伸夾板僅作用於近端指間關節。 由於它比其他一些夾板體積小,所以對於白天在活躍或受及的個體中使用可能是更可接受的。 這種類型的單個或多個夾板既可以作為唯一的夾板,也可以與關節「千斤頂」配合使用,後者在晚上使用。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e圖 10.11 病理帶控制。 A, 檢查線在組裝線的近端連接,並且在橈骨和尺側都連接到掌側板。 橫向連通的血管穿過掌側板約2mm處的膠原帶。 B, 檢查結果的完整切除往往需要切除背側和橫向通信血管的掌側。 這些血管應該保留。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 10.3 A, 屈曲攣縮釋放在近端指間關節進行通過側方法。雖然在技術上更容易,一個掌Bruner法的結果已被證明是導致預後較差。 B, 韌帶橫韌帶分和關節外側的可視化。掌板控制韌帶被釋放,以及對關節的橈、尺骨附屬韌帶方面的起源。如果運動沒有改善,適當的副韌帶也會被釋放。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 10.4 A, Digit Widget是一種使用延伸扭矩而非分散力的裝置,於2001年引入(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的手部生物力學實驗室)。 B, 一名38歲女性屈肌腱修復1年後並發了90度屈曲攣縮。 C, 該裝置允許運動範圍,同時通過具有不同彈性等級的橡皮筋施加延伸扭矩。 D, 裝置應用4周後的X光片。 E, 主動延長3個月後去除和嚴厲的夾板協議。
圖 10.5 A 至 C, PIP關節的擴張攣縮釋放可以通過背側曲線或側向進行。 一旦皮膚升高和動員,橫向韌帶被分開以暴露關節。 進行伸肌腱松解術,並做背側囊膜切開術。 側副韌帶隨後在近節指骨處插入時釋放。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e圖 10.12 遠端內在釋放。 對於具有近端指間關節僵硬的晚期創傷後骨間攣縮,固有的鬆緊度測試為陽性,通常指示遠端內在釋放。 A, 背側腱膜的側束帶和斜肌纖維在側束帶的交界處附近被移除,同時伸肌腱的側向滑移。 遠端固有釋放保留了強的掌指屈曲和背側指間延伸。 B, 在這個解剖標本,對背腱膜,與遠端的內在釋放部分被去除。
e圖 10.13 晚期外傷性骨間肌攣縮累及掌指(MP)和近端指間關節常與骨缺血壞死有關。手指屈掌指關節和指間關節的擴展。這個病人的攣縮是由於一個腕部骨折的閉合性骨折引起的嚴重水腫。
e圖 10.14 晚期創傷後骨間攣縮後的掌指關節(MP)和近端指間畸形,如果肌肉壞死,可以通過橫斷MP關節附近的側腱(頂部)來緩解。 如果仍然存在某些功能,則可以通過執行骨間肌肉滑動(下)來放鬆肌肉。
e圖 10.15 A 至 D, 臨床照片。
e圖 10.16 A 至 D, 損傷的磁共振圖像。
e圖 10.17 A 至 C, 手指小部件的應用。
e圖 10.18 A 和 B, 術後十天攝片。
e圖 10.19 A 和 B, 術後四周拍照。
e圖 10.20 A 和 B, 術後兩個月的X光片。
e圖 10.21 術後48小時攣縮復發。
e圖 10.22 術後六周拍照。
e圖 10.23 A 和 B, 掌指關節過伸塊。
e圖 10.24 攝於受傷後十六個月。
上期: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9 甲周皮「圖解」
參考:Green’s Operative Hand Surgery-Seven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