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14 橈尺遠側關節「圖解」

2021-02-07 丁香葉


圖.1  遠端橈尺關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2  通過屍體遠端橈尺骨關節的橫截面。 乙狀切口的邊緣由纖維軟骨的唇部增大。 乙狀切口較淺,其曲率半徑比尺骨頭大得多。


圖.3  橈側尺關節關節面的各種形態存在於橫平面上。形狀對其穩定性的影響。 (Redrawn by Elizabeth Martin from Tolat AR, Stanley JK, Trail IA: A cadaveric study of the anatomy and stability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the coronal and transverse planes. J Hand Surg Br 21:587–594, 1996.)


圖.4  關節鏡評估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和尺骨頭(UH)之間的間隙中的尺骨腕關節。 手掌(p)和背(d)橈尺骨深部肢體的插入纖維在插入尺骨遠端的中央凹區時會聚。 尺骨側副韌帶(uc)被認為是沿腕關節中葉方向的囊狀縮窄。 (Copyright David Slutsky.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圖.5  A,B,背側和手掌橈尺側韌帶的正常分離到附著於尺骨莖突的淺(遠側)肢體和附著於尺骨頭凹處的深(近側)肢體。 R,橈骨; TFC,三角形纖維軟骨; U,尺骨。 (From Adams B: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Trumble TE, editor: Hand surgery update 3: Hand, elbow, and shoulder, Rosemont, IL, 2003, American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 pp 147–157.)


圖.6  半月板同系物是不規則形狀的軟組織結構,其可變地填充尺骨囊,盤和近端三角區之間的空間。 L,月骨; R,橈骨; Tq,三角骨; U,尺骨; 1,三角纖維軟骨關節盤; 2,半月板同系物。


圖.7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在其外周血管良好,而只有外側15%的血管有血管穿透。 (A)和(B)中的箭頭標識附著於橈骨的TFCC的無血管區域。 A,通過手腕的冠狀部分。 B,TFCC的軸向視圖。 L,月骨; R,橈骨; T,三角骨; U,尺骨。 (From Bednar MS, Arnoczky SP, Weiland AJ: The microvas-culature of the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J Hand Surg Am 16:1101–1105, 1991.)


圖.8  A,右側尺側前臂和腕部出現尺骨頭背側突出,與橈骨遠端和腕掌的掌側半脫位相關。 B,檢查者能夠通過將指標和長手指放在背側遠端尺骨上並使用拇指對豌豆背部施加背向力來減小手腕。


圖.9  尺骨變異是通過畫線通過垂直於其縱軸線的橈骨遠端掌側硬化線測量。變異是這條線與尺側皮質遠側邊緣之間的距離。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10  前臂內側前方的加權X線片顯示尺骨遠端切除後的尺橈收斂。


圖.11  測量軸向計算機斷層掃描圖像遠端橈尺骨關節不穩定性的方法。


圖.12  在T2-加權圖像(箭頭)上顯示高強度信號顯示三角症候群纖維軟骨複合體的尺骨周圍撕裂的磁共振圖像。 (From Adams B: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Trumble TE, editor: Hand surgery update 3: Hand, elbow, and shoulder, Rosemont, IL, 2003, American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 pp 147–157.)


圖.13 Palmer分類法將三角形纖維軟骨複合體病變分為兩大類:急性(1A-D級)和退行性(2A-D級)。 (見文本和表14.1說明)箭頭表示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病理部位。 L,月骨; R,橈骨; T,三角骨; U,尺骨。 (From Palmer AK: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lesions: a classification. J Hand Surg Am 14:594– 606, 1989.)


圖.14  尺骨腕的手掌轉化和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相關的尺骨頭的背突的例子。


圖.15  A, B, 涉及背側橈韌帶的1D損傷可以通過使用骨縫的開放技術來修復。 (Redrawn by Elizabeth Martin from Cooney WP, Linscheid RL, Dobyns JH: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tears. J Hand Surg Am 19:143–154, 1994.)


圖.16  A-C, 通過背側入路,「L」形囊切開術和橫向骨折褥式縫合通過尺骨頸進行IB級撕裂的開放修復。 ECU,尺側腕伸肌; EDQ,小指固有伸肌腱。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17  橈尺遠側橈尺骨關節脫位的X線片顯示尺骨頭與乙狀切跡在前後方向(A)和尺骨頭在側位(B)的掌側移位重疊。


圖.18  A, B, Galeazzi骨折破壞遠端橈尺骨關節(DRUJ)不同程度。 解剖減少橈骨後,DRUJ的穩定性是必要的評估和治療。


圖.19  A-C, 有幾種方法可以修復尺骨莖突骨折不同部分對莖突片段大小。縫合錨技術是作者的首選(c)。 (Redrawn by Elizabeth Martin from Trumble TE, Culp R, Hanel DP, et 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aspect of the radius. J Bone Joint Surg Am 80:595, 1998.)


圖.20  一名16歲女性,雙側Madelung畸形,左側前臂骨折,均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尺骨內固定治療,橈骨封閉處理。 她抱怨持續的不穩定和局限於遠端橈尺骨關節(DRUJ)和尺骨腕關節的疼痛。 前後距(A)和側位(B)X線片顯示左前臂遠端畸形和DRUJ半脫位。 儘管橈骨遠端的形態學變化很輕微,但對側X線片(C,D)與DRUJ的對比相反。


圖.21  由Boyes和Bunnell描述的慢性遠端橈尺骨關節不穩定的技術重建掌側腕骨韌帶,並在遠端橈骨和尺骨之間形成帶。 ECU,尺側腕伸肌; FCU,尺側腕屈肌; H,鉤骨; P,豌豆骨; T,三角骨; U,尺骨; III,長指腕骨; IV,無名指掌骨; V,小手指掌。 (From Petersen MS, Adams BD: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distal radioulnar reconstructions. J Hand Surg Am 18:328–334, 1993.)


圖.22  Hui和Linscheid手術使用屈腕尺側腕帶重建掌側腕骨韌帶。 這對於原發性尺骨橈骨不穩定和橈骨遠端橈尺骨關節不穩定性特別有用。 FCU,尺側腕屈肌; H,鉤骨; P,豌豆骨; T,三角骨; U,尺骨; III,長指掌骨; IV,無名指掌骨; V,小手指掌。 (From Petersen MS, Adams BD: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distal radioulnar reconstruc-tions. J Hand Surg Am 18:328–334, 1993.)


圖.23  圖示中使用長掌腱移植物穿過橈骨遠端和尺骨頭的骨隧道的兩個遠側小橈韌帶的重建方法。 還顯示了骨隧道的位置和肌腱移植的路線。


圖.24  在左手腕上顯示完成遠側小lig韌帶重建的手術步驟:A,背部暴露和第五個伸肌室的切口。 B,使用L形切口進行背側囊膜切開術,保留背側小直徑韌帶。 C,背對掌導引銷位置。 D,在橈骨遠端的骨隧道的空心鑽孔。 E,通過使用Hewson肌腱傳遞器的掌長肌肌腱移植物。 F,尺骨骨隧道的導針可以從尺骨頸部以其軌跡朝向中央凹或從中央凹向尺骨頸部放置。 G,腱移植物從橈骨遠端向橈骨遠端通過遠端尺骨骨隧道之前的通道。 H,完成後的肌腱通過遠端橈骨和尺骨,試圖重建遠端橈尺韌帶。 (A–H: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copyright © 2009, Leversedge FJ.)


圖.25  乙狀切跡成形術用於遠端橈尺關節不穩定,部分由一圈凹槽缺陷導致的。骨軟骨瓣下植骨。 (From Adams B: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Trumble TE, editor: Hand surgery update 3: Hand, elbow, and shoulder, Rosemont, IL, 2003, American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 pp 147–157.)


圖.26  A, B, 如果不增加關節長度,尺骨縮短可以有效地治療橈尺橈骨遠端橈側關節骨折。


圖.27  A, B, 橈骨遠端畸形伴橈尺遠側橈骨遠端不穩定(即橈骨的角度變大,DRUJ擴大,從凹點移位骨折)。 C,D,治療採用橈骨遠端截骨術和小腿遠端韌帶重建術,如圖20所示。


圖.28  (A)和對側未受影響的手腕(B)的早期腓骨關閉引起的尺骨撞擊症候群(注意月牙狀囊腫病變)的尺側正方差的比較射線片。(From Adams B: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Trumble TE, editor: Hand surgery update 3: Hand, elbow, and shoulder, Rosemont, IL, 2003, American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 pp 147–157.)


圖.29  尺骨頭(晶圓手術)解壓縮尺骨撞擊症候群尺腕關節。 L,月骨; T,三角骨。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30  使用傾斜的骨骼切割,壓縮板和翼間螺釘顯示通過軸的尺骨縮短截骨術。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31  A-C, 橈尺遠側關節成形術,軟組織介入治療橈尺遠側關節(DRUJ)關節炎。 在Bowers描述的這一修改過程中,使用由伸肌支持帶和背部DRUJ膠囊組成的單一寬闊的背側皮瓣進行介入和穩定(見正文)。 D,伴有關節內尺骨短縮截骨已被固定,包埋縫合錨釘。 (A–C,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32  Sauvé-Kapandji手術在尺骨頭和乙狀切跡之間形成融合,並通過尺骨頸形成假關節。 如果骨量充足,則使用一個或兩個空心螺釘代替克氏針。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圖.33  Darrach手術通過尺骨頸切除遠端尺骨。 尺骨莖突及其附件可以保留。 已經描述了各種技術來幫助穩定尺骨殘端。 (Adapted from Dingman P: Resection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ulna (Darrach operation): an end result study of twenty-four cases. J Bone Joint Surg Am 34:893–900, 1952. Redrawn by Elizabeth Martin.)


圖.34 如Breen和Jupiter所述,使用尺側屈肌腱和尺側腕伸肌肌腱穩定切除的遠端尺骨。 ECU,尺側腕伸肌; FCU,尺側腕屈肌; H,鉤骨; P,豌豆骨; T,三角骨; U,尺骨; III,長指掌骨; IV,無名指腕骨; V,小手指掌。 (From Petersen MS, Adams BD: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distal radioulnar reconstructions. J Hand Surg Am 18:328–334, 1993.)


圖.35 射線照片顯示Darrach手術後的切除和隨之而來的橈骨撞擊。 注意碰撞部位的橈骨重塑。


圖.36  A,部分尺骨頭置換假體被設計為僅重建遠端尺骨的關節部分(Ascen-sion Orthopaedics,Austin,TX)。 B,前後位X線片顯示部分尺骨頭置換。


圖.37  A, B, 尺骨遠端人工關節置換術的X線片(uHead; Avanta Orthopaedics,San Diego)治療橈尺骨撞擊。 注意恢復橈尺骨排列。


圖.38  顯示腕尺側頭部的尺側腕伸肌的半脫位。


e圖.1  A, B, 呈現X光片。 (Copyright © Scott W. Wolfe.)


e圖.2  手腕的動態超聲波。 隨著手腕的旋後,尺側腕伸肌(ECU)腱(箭頭)從尺骨遠端向尺骨和掌側方向半脫位。 超聲圖像說明:ECU肌腱(黑色箭頭)半脫離凹槽,但保留在鞘內(灰色箭頭)。 (From MacLennan AJ, Nemecheck NM, Waitayawinyu T, et al: Diagnosis and anatomic reconstruction of extensor carpi ulnaris subluxation. J Hand Surg Am 33(1):59–64, 2008, with permission.)


e圖.3  A-D, 5釐米手背尺側切口; 切開並且向內反射以暴露尺側腕伸肌和尺骨。 (Copyright © Scott W. Wolfe.)


e圖.4  A, Bennett在骨間空間的牽開器。 B, 演示尺側腕伸肌(ECU)槽(不深入)。 C, 尺側鑽孔,放置多個縫合錨。 D. ECU子系統被重疊和捆綁。 (Copyright © Scott W. Wolfe.)


e圖.5  A, B, 成功的疊瓦狀鞘。韌帶瓣安全修復。隨訪4周,採用長臂石膏、4周短臂石膏、4周夾板和活動範圍練習。


e圖.6  A-D, 在8個月的隨訪照片。在高三時,病人成功地重返曲棍球場。


圖.39  尺側腕伸肌(ECU)由伸肌支持帶了吊帶穩定。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上期: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13 腕關節不穩定,錯位,脫位 「圖解」
參考:Green’s Operative Hand Surgery-Seventh Edition

相關焦點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56 肌腱病「圖解」
    圖.2  A,尺側腕伸肌腱鞘內的小鈣化沉積物(箭頭)解釋了這位28歲商人經歷的極度疼痛和運動損失。B,環狀韌帶切開手術刀從鼻煙壺的肌腱結。 C,在外展拇長展肌(星號)後,對拇短伸肌(箭頭)的單獨隔間進行手術示範。 (A and B,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31 正中、橈骨、尺神經肌腱轉移原則「圖解」
    B,EIP的肌肉腹部被操作並放置在腕部的尺側,其肌腱通過腕部周圍的皮下隧道到達拇指掌指關節的切口。 C,然後將轉移縫合到拇短展肌(APB)肌腱上。橈動脈神經血管束受到保護,並且屈指鞘在整個長度上釋放以允許FPL腱縮回。 B,近端指骨的軟組織附著物從其頸部向遠端圓周釋放至掌指關節(MP);然後關節囊被完全分開並且FPL腱通過它,以使其遠側通過近側指骨的軸的尺骨邊界。然後在橈骨通過掌骨頸部之前穿過MP關節的伸肌表面。 C,然後將MP關節熔合併穩定直到結合。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12 腕關節融合術和關節成形術「圖解」
    圖 12.3  A, 如果術前未能確認,三度關節炎可能會疼痛,刺激Guyon根管的尺神經,並會損害其他手術成功的手術。 B, 一名患者的前後位X線片顯示橈骨遠端關節疼痛,射線照片可疑關節炎。韌帶和關節表面的完整性表徵疾病的這個階段,儘管可能會看到糜爛。 B, 恢復性腕關節。二關節主要局限於月骨窩表明橈融合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在這片,和橈關節炎易位的存在表明舟月骨融合是首選。 C, 再造腕。骨關節保存良好,雖然關節受到嚴重影響,但腕關節置換可作為一種選擇。 D, 搶救手腕。骨塊仍然很差,骨丟失明顯,關節融合術仍然是最有可能的選擇,儘管每一個病例都必須考慮到它的優點。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10 手指及手部僵硬的治療「圖解」
    e圖 10.4  背側指間關節解剖(DIP)。肘關節由副韌帶和正常的副韌帶固定在橈尺側。關節的背側由末端伸肌腱覆蓋,並插入遠側指骨。A, 掌側骨間肌位於指掌骨尺側,在環和小掌骨橈側延伸到各自的指側帶。中指無掌側骨間肌。 B, 骨間背側肌羽肌起源於每個網絡空間相鄰腕骨。 (Copyright © Elizabeth Martin.)
  • 遠側尺橈關節脫位的治療進展
    ,PQ)等,其中TFCC是維持DRUJ穩定性最主要的結構,主要由遠側尺橈韌帶、TFC、半月板組織和尺側腕伸肌腱等組成。手術重建DRUJ可以分為關節內重建和關節外重建,也可分為軟組織重建和骨性重建。Kakar等[22]根據各種重建術式穩定DRUJ的原理將其分為4類:遠側尺橈韌帶解剖重建術、伸肌支持帶及關節囊緊縮術、尺腕懸吊腱固定術、關節外尺橈遠端固定術。(一)軟組織重建軟組織重建僅適用於單純的DRUJ不穩[23]。對於急性DRUJ脫位,手法復位不成功的情況下才考慮開放手術。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49 手指截肢「圖解」
    患者在遠端指間關節處保持一定程度的功能。 A,食指與甲床消融的背側視圖。 B,手掌視野掌側瓣閉合。 C,遠側指間關節的屈曲以幫助抓握。 D,術後X光片顯示趾深屈肌附著保存。圖.29  A,對頭狀骨和腕橈側尺側截骨。 B,關節融合術。 紅色虛線表示截骨的邊緣。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45 手和上肢游離皮瓣「圖解」
    圖.4  側臂瓣。 A,三角肌結節和外側肱二頭肌已被標記並以虛線連接,從左到右穿過該圖。 皮膚切口用虛線標出,並且用實線標出預期包含的筋膜。 B,瓣的遠端位置提供了一個長的蒂。 C,外側臂瓣已經插入以覆蓋背側手的尺側,還包括環和小手指的近側部分。 手腕近端進行尺動脈吻合術。圖.5  A,手的尺側面上的這種外側臂瓣明顯出現嚴重的靜脈變色,瓣的近端顯著變色,其在左側。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4 掌腱膜攣縮症病「圖解」
    圖 4.13 重度復發近端指間(PIP)攣縮的骨骼縮短手術包括截肢(紅色),PIP縮短關節固定術(藍色)和中間指骨切除術(綠色)。 延伸截骨術(極右)導致PIP關節屈曲增加,這限制了其有用性。圖 4.16 在經皮術疼痛或感覺異常管理算法。圖 4.17 A, 靠近一個窩的深壓痛可能是由於牽引到針的路徑的窩的深真皮。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48 拇指再造「圖解」
    C,指橈側神經的背側分支在交叉指瓣轉位後,為拇指尺側手指神經提供足夠的微神經支配。 D,橈手指神經指背側分支的微小棘突至拇指的尺神經手指神經。 再生距離短,感覺回歸快速,可預測,皮質感知為拇指。 E,在食指和拇指之間的供體區域和介入的蒂都應用厚厚的分裂厚度皮膚移植物。 F到H,重新露出的拇指的最終外觀和功能。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41 手、手腕和前臂骨折在兒童「圖解」
    手術中腕關節過度彎曲,患者出現進行性疼痛以及正中神經分布的麻木和無力。 AP(E)和側位(F)X線片在拔除後,緊急腕管松解和筋膜切開術治療房室症候群,以及經皮針固定。 G,後續射線照片描繪半徑的創傷後肌腱阻滯。 H,展示開放性運動的對側腕部的比較射線照片。 (Courtesy of the Children’s Orthopaedic Surgery Foundation.)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29 胸廓出口壓迫症候群「圖解」
    圖.11  患者的靜脈造影顯示鎖骨下動脈和頸內靜脈急性血栓形成(箭頭)。圖.14  這裡定義了神經叢的後部邊界; 注意離開中間斜角肌(鉗)的長胸神經。 向近側和遠側調動它以尋找在斜角度中的離散壓縮。 另外,從C7中尋找更大的貢獻。 很容易將肩胛上神經一直移動到肩胛骨切口。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36 手和手指畸形「圖解」
    圖.17  較小量的移植物可以以橢圓形方式從遠側手腕摺痕處取得。 (Courtesy of Shriners Hospital for Children, Philadelphia.)圖.76  A,形成指蹼畸形。 探查揭示了伸肌和屈肌肌腱和神經的存在,提供足夠的組成部分以允許用二次趾移植進行重建。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8 手指的脫位和韌帶損傷
    A,側位X線片顯示關節有一些全面加寬,但無半脫位或繼發不協調。 B,關節彎曲的側視也顯示了一致性。圖 8.14  A,將18號針頭經皮引入升高的受影響的碎片。C,大的橈側角,尺側副韌帶在其遠端插入時破裂。 在這種角度上,腱膜已經遠離破裂移位並且允許韌帶從其下面逸出。 D,當關節重新對齊時,內收肌腱膜的近端向近端掃掠韌帶的游離端,並插入韌帶與其插入之間(Stener損傷)。 除非手術恢復,否則尺骨韌帶不能正常癒合,對側向應力不穩定。
  • 早讀 | 最容易被忽視的:腕關節尺側痛、彈響、琴鍵徵,圖文詳解!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是下尺橈關節最重要的穩定結構,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學功能。可起到緩衝腕關節尺側軸向負荷,穩定和支撐腕骨的作用,使得腕關節可以進行平穩的運動以及前臂的旋轉運動。是腕尺側最重要、最複雜的結構,其損傷亦是腕尺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 「醫聊室」腕關節無法使用關節鏡?濱醫附院打破這一醫學「禁區」
    胃鏡、腸鏡、腹腔鏡等內窺鏡在醫學上的應用,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了,但腕關節因其結構的特殊性,一度被認為是關節鏡的「禁區」。濱醫附院手(顯微)外科在腕關節鏡領域邁出了新的一步,打破了這一「禁區」,為長期以來遭受腕關節尺側疼痛患者帶來了福音。
  • 專題筆談 | 前臂尺側穿支皮瓣在口腔頜面-頭頸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尺動脈起始部的血管外徑平均為3.9 mm,而在其沿尺側腕屈肌深面走形並穿出至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的間隙內時,其血管直徑為2.7 mm。在腕部,尺動脈的直徑為2.6 mm,遠較橈動脈的3.3 mm細。        前臂有2套靜脈回流系統,即動脈伴行靜脈(深靜脈系統) 和淺靜脈系統。尺靜脈較橈靜脈粗大,在腕部與淺靜脈相交通。尺靜脈與橈靜脈在肘窩處匯合,形成肱靜脈。
  • 腕關節手術入路
    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 趙晶鑫腕關節是連接手與前臂的唯一關節,面積雖小卻由5塊掌骨、8塊腕骨及遠端尺橈骨等15塊骨組成,包括遠端尺橈關節、腕尺關節、腕橈關節、腕中關節、腕骨間關節及腕掌關節等多個關節。
  • 橈骨骨折並下尺橈關節脫位 (Galeazzi骨折)
    輔 助 檢 查: 左橈骨正側位DR示:1.左橈骨骨折 2.左下尺橈關節脫位 (因臨床上有Monteggia骨折和Colles骨折或Galeazzi骨折同時存在的報導,所以X線片必需包括肘關節及腕關節)初步診斷:1.左橈骨骨折2.左下尺橈關節脫位鑑別診斷
  • 孩子胳膊轉不了,要手術嗎?先天性上尺橈融合
    先天性上尺橈融合2歲4個月男孩,媽媽在孩子洗手時突然發現左前臂向外轉不動,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拍片後醫生告訴這是「先天性上尺橈融合」。專業醫生意見:從發來的片子看孩子是典型的「先天性上尺橈融合」,在發育好的前臂,橈骨沿著上尺橈和下尺橈形成的斜軸方向繞著尺骨旋轉,上、下尺橈關節之間沒有連接或者融合是可以自由旋轉的前提。發生了上尺橈融合後,這個自由的旋轉肘就失去了,是發生前臂旋轉活動受限的原因。
  • 視頻講解:如何置入橈骨遠端掌側鋼板
    這些內固定物為為一些複雜的骨折類型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從某種程度上擴大了不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手術適應證,尤其對於一些伴有骨質疏鬆的骨折。本文主要介紹基於特殊骨折塊的內固定技術固定橈骨遠端骨折的手術方法。掌側鋼板固定的適應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