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疼,當心骶髂關節有問題

2020-12-15 衡水市中醫醫院

骶髂關節損傷是骶髂關節受到外力作用或婦女產後關節面對合不良所引起的關節或韌帶損傷。

病因

1.急性損傷:突然滑倒,單側臀部著地;單側下肢跳躍;彎腰負重時扭轉骨盆

2.慢性勞損:長期彎腰工作、抬舉重物,使骶髂關節退行性變,久之發生損傷和錯位。

3.分娩損傷:分娩後骶髂關節對合不佳,或者胎兒過大,分娩時骨盆過度擴張,引起骶髂關節損傷。

骶髂周邊的軟組織肌肉不夠強大,就會在疲勞受累時或負重太多、奔跑踩空、摔倒、跳躍,甚至不經意的扭傷時對該關節衝擊較大,使耳狀關節面產生細微位移而不能自主進行歸位,即骶髂關節面的對應關係發生解剖位置的微小變動,導致內外力學環境失衡並出現局部軟組織損傷疼痛與功能障礙。由於暴力牽扯導致時,常伴有周圍肌肉、肌腱、韌帶、神經的損傷,可能出現腰骶部局部疼痛,麻木,痙攣,咔噠聲或腹股溝疼痛,坐骨神經痛,局部感覺異常及真實明顯的腿長差異。常常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但其疼痛通常不在腰圍之上,以腰5以下的單側疼痛較為多見。

臨床表現

1.骶髂關節周圍疼痛,為局限性、持續性鈍痛,運動及受寒時加重。患者自覺雙下肢不等長。

2.腰部運動受限,軀幹向患側側屈,嚴重者患側下肢不敢負重,可有跛行。

3.部分患者有盆腔臟器功能紊亂:下腹部脹滿、肛門墜脹感、便秘、尿頻、痛經等。

治療時應根據病因出發,放鬆骶髂周邊軟組織及肌肉,將錯位的關節復位至正常解剖空間,消除神經肌肉的壓迫,減輕疼痛症狀,恢復關節功能。所以關於骶髂關節錯位,將其恢復到正常解剖位置。

重點

骶髂關節錯位的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多樣,手法、復位、針灸、小針刀、微波、紅外線等。但最常用的為採用推拿手法中整復關節錯縫手法。推拿治療不僅可以松解相關肌肉,改善肌肉組織力學特性,恢復骶髂關節的動力性穩定,還可以恢復骶髂關節的運動功能,從而達到恢復骨盆的正常結構和穩定性的目的。

預防調護

日常注意保暖,避免蹺二郎腿等不良姿勢,不宜坐矮凳。衡水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要以針刺、紅外線、中藥塗擦、艾灸、雷火灸、超短波、微波、中藥燻藥、推拿、磁振熱、中藥等多種治療方法,達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溫經通絡、舒筋理氣、放鬆肌肉等目的,以治療各種慢性疼痛疾病。

治未病科簡介

衡水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是「京衡名片」工程重點合作單位、河北省「十二五」治未病協作組成員單位、醫院中醫特色先進科室。

科室秉承「發揮中醫藥特色、踐行治未病理念」的指導思想,倡導中醫藥發展綱要精神,發揮中醫藥優勢,踐行中醫藥在慢病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在2017年南京全國治未病年會上提出了「以單病種防控為抓手,構建中醫治未病體系」的全新理念。充分利用科室專業特長,在慢性疼痛的全程幹預中形成了自己的專科優勢。我們制定了縝密的診療方案,以「防痛、止痛」為目的,竭誠為廣大疼痛患者提高生活質量、遠離疼痛保駕護航。。

科室擁有紅外光灸療機、微波治療儀、磁振熱治療儀、深層肌肉震動儀等十幾種先進的診療設備。開展針刺、艾灸、穴位貼敷、中藥貼敷、拔罐、中藥燻洗、中藥離子導入、手法按摩等二十餘種中醫特色療法。對各種疼痛性疾病、運動障礙、眩暈症、腦中風後遺症及慢性疲勞症候群等病症取得了良好療效。

科室診療範圍

1.骨關節病(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病、跟痛症等);

2.神經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損傷、枕大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臀上皮神經損傷、神經卡壓症候群等);

3.軟組織損傷(扭傷、肌肉勞損等);

4.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

5.其他:慢性疲勞症候群、眩暈症、腦中風後遺症。

相關焦點

  • 大腿屁股痛扯痛,走路有困難,檢查一下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會錯位嗎? 門診經常會有病人詢問,我的屁股痛,走路有困難?
  • 骶髂關節痛,不明的「腰痛,屁股痛」到底是啥?
    你是否遇到過屁股和腰的連接處一個點疼痛?這是骶髂關節的位置疼痛。
  • 屁股經常疼?當心是強直惹的禍!
    案例再現: 14歲的男孩小祥最近半年來總感覺全身關節疼、屁股疼,家人開始以為是孩子運動損傷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總是不見好轉,尤其是夜裡疼痛加劇,嚴重影響睡眠。於是,小祥的家人才帶孩子醫院就診,經過檢查,最終確診小祥患上了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
  • 左屁股裡面疼是怎麼回事?屁股的骨頭痛什麼原因?
    屁股裡面疼的原因有很多,著涼、勞累導致一側臀部筋膜慢性的炎症,從而出現左臀部的疼痛。臀上皮神經炎也可以出現一個巴掌面積大小的疼痛。此外,坐骨結節滑囊炎,梨狀肌症候群,梨狀肌症候群也可出現左側屁股裡面疼。
  • 「腰痛,屁股痛」是骶髂關節問題,瑜伽老師教您如何解決
    腰痛,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過腰痛的經歷。對於腰痛,絕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認為要麼是腰部肌肉出了問題,要麼是腰椎出了毛病。但是,如果你做了很多腰部肌肉鬆解或者是其他與腰椎相關的治療,腰痛症狀緩解的並不是那麼明顯的話,你可以檢查一下:很可能是「骶髂關節」出了問題!
  • 腰痛,屁股痛,腹股溝痛?可能是你的骶髂關節出問題啦!
    ,不會發生位移或者出現問題。骶髂關節疼痛的症狀:骶髂關節疼痛開始在腰部和臀部然後會向髖部、腹股溝和大腿放射下肢會感覺乏力,會有麻木刺痛的感覺坐著或者躺下時會感覺骶髂關節疼痛散步或者爬樓梯時會注意到骶髂關節疼痛
  • 產後屁股痛,原來是骶髂關節紊亂
    其二是產後,很多媽媽覺得腰骶部疼痛,甚至身材走樣等其他一系列問題,更多還是由於骶髂關節紊亂所導致。骨盆及骶髂關節部位有非常多的韌帶,以至於進行穩定。所以我們說骨盆和骶髂關節都是「微動關節」,但在「鬆弛素」分泌作祟下,韌帶也會表現鬆弛,減弱對骨盆和關節的「束縛力」。Ⅲ 常見問題
  • 女性朋友們常有的困擾—骶髂關節疼痛
    ,很有可能問題就出在這個難診斷又容易被忽略的關節— 骶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 。年輕時關節面是平滑完整並且有豐富的潤滑液保護,但隨著年紀增加,因為關節的退化,除了關節距離變狹窄外,表面也變得凹凸不平且乾澀,因此軟骨受損、關節囊與滑液囊受損、韌帶受傷、骶髂關節錯位等問題造成的發炎疼痛變得越來越嚴重;而且骶髂關節問題往往會連帶影響到腰椎活動而有下背痛的問題發生,因此常常很難區別到底問題是在腰椎還是骶髂關節而引發的疼痛。
  • 骶髂關節是什麼 為什麼引起膝蓋疼痛呢
    在之前的推送中也說過不少次膝關節的保護、治療等問題,今天我們來一個不同尋常的角度——從骶髂(音:dǐqià)關節治療膝蓋痛。(怎麼樣,沒想到吧?) 這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關節是怎麼產生聯繫的?先別急,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重溫膝關節的知識、了解骶髂關節的知識。
  • 骶髂關節是什麼?為什麼會引起膝蓋疼痛
    先別急,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重溫膝關節的知識、了解骶髂關節的知識。   膝關節的常識,你還記得嗎?   膝關節是一個被動活動的關節,是依據其他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的活動來活動的。膝關節產生問題,不僅可能是通常容易想到的骨頭的問題,還有可能是半月板、韌帶、肌腱組織出現了問題。軟組織損傷,最後可能會演變成骨性損傷,但這是一個緩慢的、從軟到硬的過程。
  • 骶髂關節知多少——骶髂關節的穩定與穩定性
    它們的組合非常緊密,所以嚴格上講它是微動關節甚至隨著年齡的發展,骶髂關節關節面會逐漸融合,骶髂關節活動會逐漸消失,但是能消失的功能並不代表著是不重要的功能,而是功能的序列劃分簡而言之,任何關節都是擁有這穩定性與靈活性兼具的,有一些關節需要靈活性多一些比方說肩關節,因為它需要大範圍的運動,但是再高的靈活性,也需要穩定性輔佐關節穩定而骶髂關節本身是以穩定性佔主導,輔佐以靈活性穩定性是因為骨盆正好處於人體重心位置,而骶髂關節正好處於骨盆的中心兩側一分為二
  • 不明原因腰痛,可能是骶髂關節失能
    就如同所有負責承重的關節,骶髂關節需要穩定度,因此鄰近有幾條韌帶將髖骨與骶骨綁縛在一起,以限制骶髂關節的活動。骶骨有相對於髖骨稍微往前倒的能力,稱之為點頭(nutation);如果是往後倒,則稱為反點頭(counternutation)。骶骨最多僅能傾倒5-10度,但即便如此,仍會造成骨盆帶的不穩定感。
  • 不明原因腰痛,可能是骶髂關節失能
    就如同所有負責承重的關節,骶髂關節需要穩定度,因此鄰近有幾條韌帶將髖骨與骶骨綁縛在一起,以限制骶髂關節的活動。骶骨有相對於髖骨稍微往前倒的能力,稱之為點頭(nutation);如果是往後倒,則稱為反點頭(counternutation)。骶骨最多僅能傾倒5-10度,但即便如此,仍會造成骨盆帶的不穩定感。
  • 骶髂關節疼痛,容易有哪些治療誤區?
    那麼,問題來了:骶髂關節疼痛,除了考慮關節問題,還需要注意什麼?容易有哪些治療誤區?來看看陸醫生的解讀。3、骶髂關節疼痛時,除了需要考慮關節本身的問題,還需要考慮>關節周邊肌肉問題,如維持骨盆穩定性的臀中肌,內收肌,屈髖功能的腰大肌,股直肌等,以及髂骨的運動功能問題,如髂骨旋前、旋後、內旋和外旋等。
  • 骶髂關節疼痛僵硬是骶髂關節炎還是強直性脊柱炎?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由於某些原因而出現一些身體上的問題。如果他們有骨折或關節炎,他們可能有骶髂關節炎或強直由於病理變化,這是更常見的年輕人和成年人。那麼骶髂關節疼痛僵硬是骶髂關節炎還是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炎不同於強直,就症狀和危害而言,強直比骶髂關節炎更嚴重。當然,我們不能忽視治療。
  • 骶髂關節檢查的正確方式
    上周的lecture裡面老師講到骶髂關節的檢查時,我腦海裡除了「四字試驗」,其他的內容都很模糊了。在臨床上,很多下背痛的患者在進行各項體格檢查之後還是不能重現同樣的疼痛,這時候我們需要考慮是否是跟骶髂關節紊亂導致的。對於之前對骶髂關節紊亂一直處於一個比較概念模糊治療師們,今天我要徹底傳道授業解惑一下。1 什麼骶髂關節紊亂?
  • 「腰痛」之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及運動恢復!
    約有 15% 至 25% 的中軸腰背痛是由骶髂關節疼痛引起。近年研究顯示,單靠病史、身體檢查及放射性造影,並不足以診斷骶髂關節的疼痛問題。此文章會給到一些診斷方法及運動方案。60 歲左右,此關節明顯地因為關節囊變得僵硬而令動作有所限制。骶髂關節的神經分佈骶髂關節的神經分布一直是具爭議性的話題。有學者認為骶髂關節的前端是沒有神經組織的 。然而普遍認為,腰椎第五節 (L5) 至骶椎第三節 (S3) 的神經後支是提供神經至骶髂關節後端的主要來源 。
  • 骶髂關節痛的手法治療
    雖然你可能覺得使用太少的壓力而沒有效果,但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病患的感覺可以很強烈。使用雙手去感受髂骨微微往後屈曲或骶骨往前漂移,雖然骶髂關節的正常活動度仍有爭議,但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後上髂脊有4~8 毫米的活動量,即使在老年人身上,結果亦同。因此,即使活動度很小,但對於你和你的患者來說卻是相當明確。
  • 骶髂關節疼痛的臨床診斷
    , PhD, FNZCP, Dip.MT, Dip.MDT     下腰痛已經成為當今生活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可是引起下腰痛的病理原因有很多,所以有必要通過可靠的證據來建立標準化的臨床檢查,確診持續性的背部和臀部疼痛是否來自骶髂關節。
  • 骶髂關節與慢性腰痛
    慢性腰痛(點擊圖片查看)一、容易忽略的關節:骶髂關節骶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SIJ)由關節腔和韌帶腔組成一般認為,骶髂關節後部感覺神經來著S1,S2和S3背側支及 L4和L5神經後支共同支配,而骶髂關節的前部是由腰骶叢派生的感覺神經支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