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動脈斷裂差點截肢 唐都醫院打破開刀傳統 進行腔內微創血管...

2020-11-16 西安晚報官方帳號

騎摩託車遭遇車禍,23歲小夥小邱右前臂骨折同時腋動脈斷裂,面臨被截肢的風險。9月16日,記者從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大膽創新,用一根導絲聯通了斷裂部位,建立起生命軌道,將一枚帶膜人工血管支架沿著軌道放置其中,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了血管搭橋手術。據醫院進行的科技查新顯示,該手術為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狀況下的腔內修復手術。

輾轉兩家醫院 均被告知需要截肢

8月中旬,小邱在三環路上騎摩託意外摔倒,當場昏迷。輾轉送至兩家醫院後,醫生都給了他同樣的說法。「骨頭斷了好治,但是動脈斷了就不好治了,要截肢。」小邱說自己當時躺在病床上瀕臨崩潰,他還年輕、未婚,太多美好的生活他還沒有享受。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小邱連夜轉院到了唐都醫院。

「因為年輕人動脈彈性好,腋動脈斷裂後,斷裂處分別向兩端攣縮,CT顯示斷裂長達7釐米。」到了急診科,醫院骨科醫生王育才仔細分析了小邱的病情,一語道破治療困境。他說,由於斷裂的血管被鎖骨遮蓋,按常規手術方法,必須將鎖骨鋸斷,才能暴露出足夠的腋動脈和鎖骨下動脈,再進行人工血管搭橋修復。這樣一來,創傷特別大,而且手術費力耗時,可能錯過最佳救治時機。同樣因為斷裂,小邱的腋窩部還有一塊巨大血腫。王育才說,這塊血腫就像一個炸彈,如果血腫破裂,也會有失血過多導致休剋死亡的風險。

由於腋動脈斷裂後血液無法輸送至手臂,小邱的右臂已經出現缺血情況,如果不進行緊急手術,就要面臨右臂截肢的風險。情急之下王育才聯繫了醫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專業組組長張章剛結束一天的手術回家吃飯,接到電話後又趕忙回了醫院。

「我們可以嘗試腔內修復,用導絲從大腿的股動脈向上尋找,到達腋動脈斷裂部位一端,再用抓捕器從右肱動脈向上到達斷裂部位另一端,兩端連接起來,就能讓導絲通過斷裂部位,建立一根從右肱動脈到右股動脈的「生命線」,最後沿著這根軌道把一枚帶膜血管支架放置進去,這樣就相當於不開刀完成血管搭橋手術。」全面分析完小邱的病情,張章大膽設想,避免開刀切斷鎖骨所帶來的巨大創傷,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血流恢復通暢,避免長時間缺血引起肢體壞死,從而挽救小邱的右上肢。

一小時完成手術 難度好比閉著眼睛穿針

「這套救治方案很符合目前患者的現實情況,特殊情況下就是要拋開常規策略,採用特殊對策。」普通外科主任何顯力的肯定給了所有人信心和動力,大家立即展開討論,細化手術方案。普外科、疼痛科、急診科和設備科等科室通力合作,一群人為了保住小邱的右上肢,開始與時間展開賽跑。同時醫院骨科也做好準備,一旦張章的手術不成功,就立刻進行傳統的切斷鎖骨搭橋手術。

穿刺股動脈、穿刺肱動脈、導入導絲導管、尋找斷端血管……手術有條不紊地展開。當把導管順利送到血管斷裂部位時,大家大吃一驚,通過血管造影,醫生們發現小邱的腋動脈不但已經完全離斷,斷端相距大約有10釐米。「由於大量出血導致假性動脈瘤和血管周圍水腫粘連,要想把導絲從近端通過中間的瘤腔及軟組織送到遠端,再進入遠端血管,就好比要閉著眼睛把線穿進針孔裡,難度非常大。」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張章說自己也倒吸一口涼氣,心裡七上八下。

一頭汗水的張章,看著眼前年輕的患者和他期盼的眼神,暗暗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手術進行不到一個小時,抓捕器終於成功捕獲了從近端來的導絲,將自右大腿進入的導絲從右上臂牽引了出來。「生命線」建立了,這就意味著手術成功了一半!牽引導絲建立好後,張章將覆膜人工血管支架沿著生命線輸送到血管斷裂部位並成功打開。

人工血管輸送成功後,張章再次進行了造影,他發現手術效果竟超過預想,斷裂血管不僅成功接通了,而且嚴絲合縫,血流通暢,一點血都不漏。

這時小邱喊了起來:「我的手好像熱了,我有點感覺了。」原來,張章大膽創新的不開刀腔內修復術屬於微創手術,手術過程也只對小邱進行了局麻,斷裂血管剛接通,患者就發現自己的右臂皮膚溫度明顯改善,顏色也逐漸變得紅潤起來。

創新手術為血管戰創傷急救提供新思路

「這次創新手術僅用一個小時、兩個原子筆芯大小的穿刺點就完成了血管內搭橋,成功保住了患者的右上肢。」骨科王育才說,傳統手術一般需要三四個小時,本以為初次創新會耗時很長,沒想到不僅創傷小,還省時了。手術次日,王育才團隊又為小邱實施了切開減壓和骨折復位固定手術,記者見到小邱時,他的右上肢已經完全可以活動,右下肢因為復位,正在進行康復治療。「很快就可以出院了,感覺就像中了彩票一樣。」提起這次的經歷,小邱有一種失而復得的興奮,他說,總以為自己要被截肢了,現在能獲得「新生」,以後一定更加愛護身體,同時也提醒摩託車愛好者注意駕駛安全。

據張章介紹,此次手術贏在敢於嘗試,在平時和戰時,創傷常常伴發嚴重的血管損傷,其中救治難度最大的便是血管完全離斷損傷。此次打破常規的腔內搭橋修復手術,證明了離斷血管近遠端導絲捕獲技術完全可行,且具有快速、高效、微創等優點,特別適用於「軀幹一肢體」交界部位血管戰創傷,為以後血管戰創傷急救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寶貴經驗。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相)

相關焦點

  • 23歲小夥動脈斷裂差點截肢 唐都醫院打破開刀傳統 進行腔內微創血管搭橋
    9月16日,記者從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大膽創新,用一根導絲聯通了斷裂部位,建立起生命軌道,將一枚帶膜人工血管支架沿著軌道放置其中,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了血管搭橋手術。據醫院進行的科技查新顯示,該手術為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狀況下的腔內修復手術。
  • 23歲小夥動脈斷裂差點截肢 唐都醫院打破開刀傳統 進行腔...
    騎摩託車遭遇車禍,23歲小夥小邱右前臂骨折同時腋動脈斷裂,面臨被截肢的風險。9月16日,記者從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大膽創新,用一根導絲聯通了斷裂部位,建立起生命軌道,將一枚帶膜人工血管支架沿著軌道放置其中,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了血管搭橋手術。
  • 23歲小夥動脈斷裂差點截肢 唐都醫院進行腔內微創血管搭橋
    9月16日,記者從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大膽創新,用一根導絲聯通了斷裂部位,建立起生命軌道,將一枚帶膜人工血管支架沿著軌道放置其中,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完成了血管搭橋手術。據醫院進行的科技查新顯示,該手術為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狀況下的腔內修復手術。
  • 23歲小夥遭遇車禍險截肢 唐都醫院完成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腔內修復術
    前不久,西安小夥23歲的小邱騎摩託車遭遇車禍,導致右前臂骨折合併腋動脈斷裂,面臨被截肢的風險。按常規手術方法,由於血管被鎖骨遮蓋,必須將患者的鎖骨鋸斷,才能暴露出足夠的腋動脈和鎖骨下動脈長度,再進行人工血管
  • 唐都醫院完成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腔內修復術
    騎摩託車遭遇車禍,帥氣小夥小邱右前臂骨折合併腋動脈斷裂,面臨被截肢的風險。唐都醫院普通外科血管專業組組長張章醫生大膽創新,用一根導絲聯通斷裂部位,建立生命軌道,將一枚帶膜血管支架沿著軌道放置其中,不開刀完成血管搭橋手術。據科技查新顯示,該手術為國際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狀況下的腔內修復手術。
  • 世界首例腋動脈完全離斷腔內修復術在西安成功實施
    科技日報記者 史俊斌 記者16日從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獲悉,該院日前成功為一名23歲陝西籍男性患者實施腋動脈完全離斷腔內修復,未開刀順利完成血管搭橋。科技查新顯示,該手術為國際首例。不料遭遇車禍,其右前臂骨折合併腋動脈斷裂,渾身多處軟組織挫裂傷,醫院血管專科查體表明,患者右前臂皮溫降低,軟組織腫脹,感覺運動受阻,就近收治醫院建議其轉至空軍唐都醫院治療。
  •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對我院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微創介入診療...
    齊魯壹點對我院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微創介入診療免開刀進行報導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金鄉縣人民醫院微創介入診療免開刀從膽總管結石介入手術挽救高齡患者生命到開展首例雙向開通下肢閉塞動脈血管成形術免於患者截肢
  • 市醫院血管外科自主成功開展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
    11月3日,市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張有卓,在團隊成員段飛、王斌的協助下,成功為一高齡患者實施了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EVAR),順利拆除了隱藏在患者腹腔內的「不定時炸彈」——腹主動脈瘤,為患者解除了危險隱患。據悉,該術為市醫院血管外科首次自主開展。
  • 腔內微創保護生命「拐杖」
    自人體心臟發出至雙髂的主動脈段形似「拐杖」,為全身各個臟器供血而保證人體生命正常運轉的動脈都是由主動脈分支而來,這根「拐杖」任何部位的動脈薄弱破損後形成局部的膨出或者部分撕開,在醫學上被稱為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夾層瘤。主動脈的「決堤破裂」就是指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夾層瘤的破裂。  手術是成功救治的重要手段,傳統手術創傷巨大,用開膛剖肚來形容絲毫不為過,手術風險也很大,術中就可能命懸一線。
  • 山西省人民醫院省內首開下肢動脈閉塞腔內旋切+藥塗球囊擴張治療術
    人民太原11月25日電 日前,山西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成功為一例66歲,姓陶的男性患者進行了省內首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腔內旋切+藥塗球囊擴張治療術,取得滿意療效。 患者陶某,入院被診斷為右股淺動脈近膝關節處硬化閉塞。
  • 動脈閉塞導致截肢
    今年65歲的任先生左側腳趾潰爛截肢,下肢畏寒、麻木,走一段路就要休息。近來症狀越來越重,疼起來夜裡都睡不著。聽聞徐礦總醫院血管外科招募患有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的患者,任先生和家人找到該科副主任醫師袁趙。袁趙主任通過下肢動脈閉塞DSA透視下血管逆穿技術「逆流而上」,打穿通道,終於消除了任先生的痛楚。
  • 八旬大爺腿部缺血險截肢 複合手術助其重建血管
    一周前,周大爺發現,自己的左腳腳趾皮膚出現的水皰破潰、變幹發黑,他和家人這才引起重視,趕緊到縣醫院診治,周大爺被初步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醫生請他馬上轉上級醫院,否則可能有截肢的風險。這短短幾個月時間,一條腿怎麼就保不住了?80多歲了,要是再截個肢可怎麼生活?
  • 清華長庚為95歲患者完成微創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近日成功為95歲患者完成微創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傳統外科開腹手術,通過手術直接切除動脈瘤,接上一段人造血管,恢復正常血流,手術創傷大,需要患者能較好得耐受手術應激。如果說傳統開腹手術屬於重拳巨創,很多患者無法耐受造成圍手術期死亡率高,那麼腔內修復術就是輕盈微創,只要瘤體形態合適,幾乎所有的高危患者都可以耐受,加上近年來使用各種器官保護藥物和對腎臟功能影響較小的造影劑,更加降低了腔內修復術的風險。
  • 男子股動脈斷裂失血過半,醫院上演「生死時速」
    股動脈斷裂血如泉湧 勸架的小夥子生命危在旦夕31歲的小李是個東北小夥,在玉環務工十多年。12月1日晚上11點30分許,因為參與勸架,熱心的他不慎被一方用刀刺中右大腿腹股溝,瞬間血流噴射出來,當場昏迷。當時旁人立即撥打120。
  • 贛州市人民醫院成功為95歲高齡患者實施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陳濤、項意火報導:近日,贛州市人民醫院血管疝外科成功為一位95歲高齡患者實施了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這是贛州市救治年齡最大的腹主動脈瘤患者,標誌著贛州市人民醫院血管疝外科在腹主動脈瘤腔內微創救治領域跨入了國內先進行列。
  • 險被截肢的腿 就這樣保住了
    另闢蹊徑選方案 「複合手術」成最佳選擇在市五醫院血管外科,醫生發現周大爺左腳第4、5腳趾之間已經發生壞死,腳背發涼,也摸不到血管跳動。通過下肢動脈CT造影檢查提示,他的血管存在嚴重的粥樣硬化,並且左下肢的動脈血管從腹部一直到膝關節(髂動脈開始到膕動脈)都堵住了,血流無法通過。
  • 腳背麻木疼痛險截肢 原來是下肢動脈閉塞症
    兩周後,老李在休息時也會感覺腳部疼痛,而且左腳顏色發暗,在當地醫院檢查雙下肢超聲提示,左下肢股淺動脈以下填充低回聲,周圍可見側支血管,膕動脈、脛後脛前動脈管腔內低回聲,未探及彩色血流,考慮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老李有朋友曾經在瀋陽市第十人民醫院進行過下肢動脈通路的介入手術,效果非常好,於是慕名而來。
  • 不開刀搞定腹主動脈瘤?浦東這家醫院用全球最細「中國支架」做到啦
    記者了解到,國際上目前最細的腹主動脈瘤支架壓縮後輸送周徑為16毫米。最近,位於張江的科創企業上海微創做出了周徑14毫米的「中國支架」,這給腹主動脈瘤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實現真正的全微創,並且浦東的一家醫院順利將其運用於臨床!
  • 下肢動脈硬化或要截肢,讓下肢血管堵住的6個高危因素,需警惕
    在周圍血管疾病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可行胸腹主動脈瘤的腔內隔絕術、人工血管置換術;動脈瘤及動脈閉塞病(內臟動脈、鎖骨下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的開放手術及微創介入治療,動脈置管溶栓、取栓治療,靜脈血栓性疾病的外科手術微創治療,下腔靜脈濾器的植入取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微創治療,透析病人自體動靜脈瘻的建立及使用維護。什麼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 不開刀搞定腹主動脈瘤?浦東這家醫院用全球最細「中國支架」做到啦!
    不開刀就能搞定腹主動脈瘤?沒錯,那不是想像,而是現實!小布了解到,國際上目前最細的腹主動脈瘤支架壓縮後輸送周徑為16毫米。最近,位於張江的科創企業上海微創做出了周徑14毫米的「中國支架」,這給腹主動脈瘤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實現真正的全微創,並且浦東的一家醫院順利將其運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