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正骨秘訣45節,羅金官手法治療頸椎疾病的臨床經驗

2020-09-25 羅門妙手


羅老的手法主要師承於著名骨傷專家羅有明先生,羅老在繼承羅氏正骨傳統手法經驗的同時,運用現代的解剖生理學、生物力學和病理學等知識,結合中醫傳統理論對其進行了規範整理,並加以總結與提高,使羅氏正骨經驗逐步走向科學化、理論化、系統化。羅氏傷科手法甚為獨特,療效高,見效快,常有手到病除的療效,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筆者自2001年7月起,作為全國第三批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師從羅老,獲益良多。現將羅老診治頸椎病的經驗總結如下。




診斷手法

根據病史、普通的臨床專科檢查及影像學等輔助檢查,一般不難作出本病及其分型的診斷。羅氏傷科經驗除了重視了解病史及影像學等輔助檢查外,還特別重視中醫觸診在診斷骨傷疾病中的作用。這對於了解局部軟組織病變及微小骨關節錯縫的情況非常重要。只有了解了這些情況,無論對於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還是對照手法治療前、中、後的變化,評價治療效果,及時作出手法的調整,都甚為重要。羅氏傷科觸診法主要包括雙拇指八字觸診法和單拇指觸診法。

1.雙拇指八字觸診法

多用於脊柱檢查,也可用於其他軟組織損傷的診治。方法是患者端坐在高約30cm方凳上,背向正對醫生,醫生雙手四指微屈,拇指輕度背伸外展成「八字式」,用雙拇指指腹的橈側在患處觸摸纖維、肌肉、韌帶,沿頸椎方向垂直按順序依次左右分撥,檢查有無纖維剝離、腫物、壓痛、變硬攣縮、彈性變差以及棘突位置、棘間隙大小的異常變化(如棘突偏歪等)、病變的位置、輕重等。另外,雙手其餘四指指腹可從上往下捋按頸部左右側肌肉,以了解其形態、軟硬、有無壓痛等變化

2.單拇指觸診法

用一拇指指腹橈側,在頸府部患處觸摸肌肉、韌帶與纖維組織等,依次左右分別撥、摸、按,檢查有無軟組織損傷及解剖位置的異常。



二、治療手法

觸診結束後,則對本病的病情有了全面細緻的了解,就可依據具體情況而制訂出不同的手法治療方案。羅老治療頸椎病,主要有以下9種基本手法。

(一)點穴舒筋法

患者端坐,囑其頸部肌肉放鬆,醫者位於忠身者後(偏左或偏右),用一手穩住患者頭前額部,另一手的拇、示指指腹分別按住雙側斜方肌於後枕部的附著點(即天柱穴),斜向上45°推按5~7次,頻率1次/秒。此點常有酸痛麻脹感。本法同時有一分力使頸椎向上牽引,故有些上肢麻痺的患者會覺得症狀當時就減輕。若在風池、風府等穴有壓痛或韌帶增厚,則也可在該穴進行推按刺激,也能收到同樣效果。

(二)捋按理筋法

左手穩住患者前額部,右手2~4指扶住患者枕頸部右側,拇指指腹按住斜方肌、豎脊肌等頸部肌肉在後枕部的附著點,順肌纖維方向由上往下捋按15~20次,頻率2~3次/秒,此時局部有發熱舒松感,然後左右手交換操作。另外,醫者雙手也可用2~4指指腹於忠者頸部兩側肌肉由上往下捋按,使頸部兩側肌肉放鬆。

(三)拿捏法

醫者雙手拇指自然外展,用4指及手掌拿捏雙肩背斜方肌等肌肉,向上彈撥4~5次,使肌肉放鬆


(四)按壓法

頸椎病患者常有頸肩背部肌肉酸痛,醫者可一手扶住患者一側肩前,另一手的肘部抵住頸肩背部的痛點、肩井、肩中俞等穴向下按壓,此時常可聽到下段小關節錯縫復位的「咔貼」聲,接著肘尖順斜方肌的肌纖維方向由上往外下方滑動,並向下按壓,以解除肩頸部肌肉的痙攣

五)端提牽引法

醫者雙手拇指頂住左、右側風池穴,其餘4指按住雙側頭顆部向上牽引1~2分鐘。也可用一手託住患者下頜部,另一手的掌心扶住頸枕部,5指向上

自然分開以固定後枕部,然後穩準用力向上端提,並左右旋轉3~4次,一般左右旋轉不要超過70°,若體格強壯或頸部肌肉明昱痙攣者,則託住患者下頜部的方法改用醫者肘部的橈側。在端提過程中有時可聽到「咔噠」聲

(六)旋轉復位法

忠者端坐,醫者位於患者身後。以右旋為例:用右手或右肘橈側置於患者下頜部託住,左手扶住後枕部端提牽引。目的在於使患者頸部肌肉放鬆,牽引的同時將患者的頭頸右旋至有固定感時(頸椎前屈約15"),右手或右前臂快速發力旋轉頸部,此時即可聽到一連串「咔噠」聲,一般響聲清脆者療效為佳。之後以同樣手法向左側旋復一次。若遇到頭暈不適宜坐位者,則可採用仰臥位手法:醫者位於患者頭端,左手託住後枕部,右手掌心託住下頜部向頭端牽引,然後左右旋轉到有固定感時,稍用力推按,即可聽到「咔噠」復位聲,手法完畢。本手法是治療頸椎病的重點手法。


(七)耳輪提按法

兩手拇指伸直,分別置於左、右耳背後,其餘4指屈曲,拇指和示指橈側相對夾緊耳郭向上輕輕提牽,然後向下拉按4~5次,使耳部有發熱感

(八)黃蜂入洞法

雙手示指分別插入雙外耳道口,指端背部向前輕輕頂住耳道前壁,然後指腹向下按壓耳道下壁,向上提勾耳道上壁各2~3次,最後指腹向後按壓耳道後壁,雙手拇指按住兩側風池穴與雙示指對夾向上端提,持續半分鐘

(九)鳴天鼓法

兩手手掌近端將患者兩耳孔堵嚴,兩手相對加壓,然後兩手突然放開兩耳孔,使患者兩耳有「拔瓶塞」的感覺,如此進行3~4次




三、患者自身按摩手法

患者早晚或在工作休息之餘,可進行自身按摩手法。以右手為例,方法是:右手跨過頸前,肘部屈曲,手掌置於後枕部,然後由上向頸部左側再往下捋按頸背、左側的肌肉,接著順勢使肩關節快速後伸,如此進行10次,頻率1次/2秒。換左手按同樣方法進行。除頸椎嚴重不穩外,各型頸椎病患者均可應用

四、分型論治

我們把羅老治療頸椎病的手法歸納為「三步十二法」,即診斷、治療、自身手法按摩3個步驟和12種治療手法。臨床上需根據患者的不同證型而採取

不同的手法配伍方案,並形成一定的「套路」。具體分型論治如下。

(一)頸型和神經根型

手法治療可酌情採用點穴舒筋、捋按理筋、拿捏、按壓、端提牽引及旋轉復位法。神經根型注意端提牽引手法要到位

(二)椎動脈型和交感型

此兩型的症狀常有交叉重疊,手法治療在頸型、神經根型的基礎上,酌情加用耳輪提按、黃蟑人洞和鳴天鼓法,以改善椎動脈血運,消除交感症狀。

(三)脊健型

手法治療以點穴舒筋、捋按理筋、拿捏等輕手法為主,若椎體後緣增生、椎間盤退變後突、椎管狹窄不嚴重,而觸診發現有棘突偏歪、局部肌肉壓痛、硬結,顯示小關節錯縫,則可在臥位下進行輕柔的端提牽引和旋轉復位,切記手法一定要輕、穩、準,快慢適中。復位成功後,惠者的症狀當時就可減輕。若醫者經驗不足,則本法寧可不用

(四)混合型

以上各型中兩型以上症狀相加即為本型,治療手法按「九法」靈活配伍施用,並無定法。

在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期間,我們對羅老診治和應用羅氏手法治療的317例頸椎病患者進行了觀察總結,其中男162例,女155例,年齡19~73歲,平均46.2歲,頸型53例,神經根型82例,椎動脈型71例,交感神經型15例,脊髓型13例,混合型83例。結果:臨床治癒189例,臨床顯效85例臨床好轉34例,無效9例,治療次數最多26次,最少1次,平均為7.8次療程最長4個月,最短3天,平均18.7天。其中治癒、顯效者共274例(86.4%),臨床總有效率為97.2%。




五、體會

(一)羅氏觸診手法對精確診斷的意義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各種先進的檢查手段不斷湧現,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醫生的感官,對早期準確診斷疾病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但現代醫學的先進檢查手段,如CT、MRI等,也有它們的局限,對於許多軟組織損傷及微小骨關節錯縫的診斷仍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完全依賴先進的檢查手段而忽視基本的臨床檢查,很易導致誤診、漏診。所以,紮實的臨床檢查基本功,仍應得到充分的重視。依據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分型只算是宏觀的診斷,微觀診斷仍需

結合細緻的觸診。羅氏傷科觸診法具有精確、可操作性強、兼有手法治療的特點,便於診斷的同時進行治療,或治療的同時感覺筋骨形態、位置及性狀的動態變化,從而及時作出手法的調整。正如《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所云:「一旦臨近,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臨床上,雙拇指八字觸診法與單拇指觸診法兩法可配合交替使用,就能比較全面地辨知軟組織及骨關節的細微變化,為手法治療提供依據。

(二)羅氏治療手法的作用機制分析

羅老治療頸椎病的九種手法中,又可分為理筋、復位、經穴調治三部分,理筋手法包括點穴舒筋、捋按理筋、拿捏、按壓四法,具有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解痙止痛,松解粘連,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為整復小關節紊亂、錯縫做好準備,此手法用於頭頸部及雙肩部尤為適宜。有時通過理筋舒筋,頸椎小關節的微小錯縫即可復位,如未能復位,則可通過端提牽引及旋轉法進行復位,其作用機制是分解頸椎小關節的粘連,糾正頸椎關節的錯縫,減輕關節負壓,並且可以加寬狹窄的椎間隙,擴大狹窄的椎間孔,使頸椎恢復正常的生理曲度,從而緩解由於頸椎病變對神經根、血管及周圍軟組織的壓迫和刺激而引起的症狀。耳輪提按、黃螄人洞和鳴天鼓三法屬耳部經穴調治法,對於伴有頭痛眩暈、視物模糊、耳鳴、胸悶、多汗的椎動脈缺血症狀和交感神經興奮或抑制症狀的患者,可通過本法疏風通絡、調和氣血,以進一步提高療效。早在《靈樞·口問》就有「耳為宗脈之所聚」的記載,《衛生窒鑑·耳中諸病方》中又說「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說明耳部的經脈與髒有密切的聯繫。現代的生物全息療法理論也證實耳部的穴位系統集中了人體全身的信息,通過調治耳部經穴,可達到疏通全身氣血和治療臟腑疾病的目的。正如《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記載:「骨縫升錯,氣血鬱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又如《幼科推拿秘書》記載的「黃蜂人洞,此寒重取汗之奇法也」等。耳部經穴調治法是羅氏手法治療頸椎病的一大特色。


(三)羅氏手法的用功之道及安全性分析

羅老認為,在手法治療前,首先要明確診斷與分型,並要做好與症狀相關、相似的疾病進行鑑別,全面掌握其適應證與禁忌證,如頸部腫瘤、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頸椎骨結核、椎管狹窄等應禁用手法;而老年性骨質疏鬆、頸椎退變骨橋形成或椎間孔狹窄明顯、椎動脈扭曲嚴重,或伴有嚴重的冠心病及對手法治療有疑慮者等,手法操作宜輕柔,不宜過重。在手法治療中,當取「中庸之道」,切忌「不及」和「過度」,強調的是到位與適度。每種手法都是不可缺少的小環節,它們相互銜接,又各自起著重要的作用,需做到「觸及傷部,查清病情,提拉遠蠟,捏拿病點,按摩腫痛,舒筋活絡,推順正位,活血化瘀」。傷科手法多種多樣,只有根據病情採用正確的治療手法,才能將患者的病情治癒,而運用手法的輕、重、急、急是否得當又是能否治意病證的關鍵所在。治療中應做到柔中有剛,重中有柔,軟中有硬,急中有緩,輕而有力。只要手法運用得當,就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若手法不當,效果反而不佳,甚至還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中醫傷科手法是以捏拿對位為準,順氣行血,舒通經絡為原則,即「行者氣血通,逆行者氣血阻」,治療手法的正確就遵循了這個道理。羅老還主張「骨當正,筋當順,瘀血散,氣血通」的手法治療觀點。認為熟練掌握治療手法就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效果顯著,即「正骨理筋手法靈,手到病除見奇功」。我們對應用羅氏手法治療的317例頸椎病患者進行安全性分析,當中6例患者對旋轉復位有較大疑慮而不願意接受該法治療,全部惠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四)羅氏對頸椎病的整體治療觀

羅老認為,人體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皮、肉、筋、骨、五臟六翦、氣血營衛、經絡血脈、五官九竅等都是密切相關的,哪一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人體本身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能力又都是以氣血經絡為本的。《內經》中說到:「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手法治療時,既要考慮到患病局部的手法應用,又要通過刺激病位以外的經絡穴位而達到整體調治的目的。另外,手法雖然在治療頸椎病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能因此忽略了其他方法的綜合應用,應儘可能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增強療效。羅老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十分強調氣血的關係,指出氣有所病必及於血,血有所凝必影響氣。氣血相輔相成,互相依附,循行全身,周流不息。若平衡失調,則氣滯血瘀於脈絡,導致「不通則痛」。因為瘀積不散,為腫為痛,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則痛不除。通過手法、局部理療熱敷和藥物治療,可最大限度地改善頸部的氣血循環,使氣血調達,從而對頸椎病起到系統整體的調治。同時,也要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平時除注意採用合適枕頭、掌握好正確的工作體位和工作節奏外,還要積極進行自身按摩和功能鍛鍊,從而更好地鞏固療效,減少復發的可能


相關焦點

  • 羅氏正骨秘訣,正骨療法知識點(第34節羅氏正骨手法總論)
    在我國古人沒有吸收歐美人的醫術之前,中醫正骨就對人體的肢體、骨骼、骨關節和人體軟組織的損傷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北京家喻戶曉的骨科聖手羅有明大夫(人稱雙橋老太太)已仙逝12年,她在一生中不遺餘力地將祖傳的正骨醫學技術獻給了我國的醫療事業。她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廣大骨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嬴得了人們的讚譽。
  • 羅氏正骨傳人羅翠花:三十餘年赤誠行醫,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初心
    羅翠花是雙橋老太太羅有明孫女,要是說起羅有明先生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名揚京都,被人們稱為「正骨聖手」,因居住在雙橋也被當地百姓樂稱為「雙橋老太太」。她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流傳的骨科疾病診治故事也是人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趣事。今天第七代傳承人羅翠花在奶奶(羅有明),父親(羅金官)悉心傳授下繼承祖傳家學,作為羅氏正骨非遺傳承人,她不僅醫術高超,更有一顆仁愛之心。
  • 讓兩岸人民共同把祖國中醫正骨醫術發揚光大
    今年已有72歲的羅氏第六代傳人羅金官大夫面對記者發出了肺腑之言,他說:希望在有生之年,把祖國傳統的中醫正骨醫術傳授給熱愛中醫學的臺灣人。  據已有50多年行醫經驗的羅金官大夫介紹說:他從小就跟父親學中醫,當看到許多病人通過中藥、推拿等治療後病人就能痊癒,他感到祖國傳統的中醫學非常神奇。
  • 正骨大師:'聖手'斷病情 點穴治骨傷(圖)
    在北京郊外的羅氏正骨醫院,記者牽出一段正骨世家祖孫三代同堂、懸壺濟世的動人故事。  人物檔案  羅金官,1936年生。北京羅有明中醫骨傷科醫院副院長、中華愛國主義教育研究會理事、中華國際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他著有《羅氏正骨心法秘訣》、《人體骨營養與骨健康》、《人體四季養生》、《羅氏正骨入門》、《羅氏中醫骨傷》等書。
  • 羅氏正骨治療腰椎間盤脫出症臨床經驗與手法
    為了預防椎間突出症的復發,必須強調手法治療時要撥正患椎的關節突關節的錯縫,使相應的椎體達到內在的平衡。復位後應認真臥床休息,才能達到治癒目的。(溫馨提示:很多患者認為休息就是什麼事情不做,還正常的出去走動,看手機或電視或電腦就是半天不動等等,真正的休息就是要臥床休養)臨床表現常見的患者多為20-50歲之間。有的有外傷史,有的無明顯的外傷史。
  • 【陳杰】馮天有新醫正骨手法基礎與臨床技術精品推廣班
    (二) 腰椎疾病:1、腰椎基礎部分:(1)腰椎疾病手法治療的原則;(2)腰椎疾病手法治療注意事項;(3)腰椎棘突手法觸診的要領及秘訣;2、腰椎疾病治療之腰椎間盤突出症:(1)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病理、臨床症狀;(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體徵;
  • 【3月23日洛陽】【陳杰】馮天有新醫正骨手法基礎與臨床技術精品推廣班
    陳杰老師師從博士研究生導師、國醫名師、國家級師承制導師、新醫正骨創始人——馮天有教授。 陳杰老師從事運用馮氏「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臨床治療33年,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胸椎小關節紊亂等閉合性脊柱疾病的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 羅氏正骨經驗方
    羅氏正骨手法特點:手法,或稱為手法治療,是醫生臨症時採用的以手法為主的治療手法。它採用各種術式,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一種疾病的正確診斷,來源於各項必要的檢查。這些,都是在一個「準」字的指導下進行的,應用自如,便可收到預期的療效。
  • 北京《羅氏正骨治療頸胸腰關節四肢等疾病精講班》
    羅氏中醫正骨以手法治療復位扶正、接骨、續筋、固定和用藥的獨到之處,與西方醫學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優勢,是中國傳統醫藥學骨傷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就是中醫悠久歷史的文化載體,和億萬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高的歷史認識和醫學研究價值。加強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促進傳統中醫骨傷科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 羅氏正骨秘訣知識點39節,固定骨折方法的特點
    羅氏正骨固定骨折方法的特點羅氏正骨固定特點,結合臨床實踐,固定器材靈活巧用,固定力點和姿勢力度也是固定骨折的技巧所在。羅氏正骨不但復位理想,病人少受痛苦,從臨床實踐中顯示出明顯效果,是人民大眾信任的所在。1.按照人體生理功能、骨折部位、骨折類別、年齡、體質、肢體大小、病情、手法治療對位後,除正常固定規範外,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固定方式。人體姿勢、力度、擺位、穩固骨折位,這幾方面甚為重要。
  • 羅氏正骨是如何根治椎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
    羅東亞出身於著名羅氏正骨世家,畢業於國醫大學骨傷系,民建會常委、政協委員,向其姑奶我國著名骨科神醫羅有明正骨手法秘訣和精髓,盡得其傳。先後到洛陽白馬寺正骨醫院、上海等地學習與深造,對骨科疑難病症: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頸椎病、骨質增生、肩周炎、足跟痛、風溼疼、股骨頭壞死、骨折及骨折不癒合、肢體酸疼麻木有獨特的診療經驗,並對椎間盤突出、頸椎病採用羅氏的獨特正骨可一次性矯正錯位,當場解除久治不愈的疼痛、麻木、頭疼、頭暈等一系列症狀,並配合祖傳秘方和幾十年的臨床研討,研製出短期徹底根治該病的特效外用藥物
  • 陳杰新醫正骨「扳法」「推法」手法講解
    陳杰教授師從於國醫名師、新醫正骨創始人----馮天有教授,運用馮氏「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臨床治療36年,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胸椎小關節紊亂等閉合性脊柱疾病的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在治療「脊髓型頸椎病」、「重症神經根型頸椎病」、「寰樞椎半脫位」、「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峽部裂伴滑脫」等疑難重症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達摩108手中醫正骨手法——第一節頸椎五把推和第二節野火燒荒視頻
    達摩108手中醫正骨手法——第一節頸椎五把推達摩108手中醫正骨手法——第二節野火燒荒時間與地點:
  • 1月12日廣州羅氏正骨培訓
    羅氏中醫正骨以手法治療復位扶正、接骨、續筋、固定和用藥的獨到之處,與西方醫學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優勢,是中國傳統醫藥學骨傷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就是中醫悠久歷史的文化載體,和億萬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高的歷史認識和醫學研究價值。加強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促進傳統中醫骨傷科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 羅氏正骨手法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④仰臥胸腰背部墊枕復位,使壓縮椎體逐漸被牽開、復位,促進其恢復;⑤正骨手法復位。非保守治療:①經皮椎體成型術(骨水泥);②椎體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 羅氏正骨法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治療獨具特色;其秉承手法檢查、手法診斷、手法治療的傳統技藝,充分發揮「正骨、正筋、正肌肉」等特點,以治療筋骨疾患,從而受到眾多保守治療患者的稱讚。羅氏正骨法通過手法檢查,發現胸腰椎骨折患者,傷椎棘突後凸和(或)偏歪,局部壓痛明顯,有叩擊痛,腰背部活動受限;同時,結合相關影像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 羅氏正骨秘訣43節,頸椎骨折謹慎處理
    頸椎骨折比較少見。不少患者因受外力或間接暴力的撞、碰、跌、打等迫使頸椎骨折或壓縮性骨折及錯位等。大部分患者骨折後神經受牽,受壓,受損。上肢反應極為明顯。當骨折程度、情況明了後,再給予適當治療,用藥和其他骨折用藥不同。
  • 百歲中醫正骨大師「雙橋老太太」羅有明生平
    」第5代傳承人,曾受周恩來、鄧小平、鄧穎超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廣大國內外患者關愛的著名中醫骨傷科專家羅有明同志(「雙橋老太太」),於2008年10月11日上午10時4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歲.
  • 【羅氏正骨培訓】3月21日青島
    2、羅氏正骨對頸胸的正骨手法與治療:(1)定位旋扳法(2)壓頭側頂法(3)提頸胸頂法(4)低頭旋閃法(5)旋轉撥正法(6)仰頭推頂法(7)拇指推頂復位法(8)返吊法(9)卡頭頂推法(10)四點扳法(11)低頭推頂法(12)推肩伸頸法(13)頸椎間盤突出手法與治療(14)頸椎病的手法與治療(15)頸肩綜合症的手法與治療(15)落枕手法與治療(17)頭疼、頭暈手法與治療(18)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手法與治療
  • 【專家講堂】頸椎胸椎腰椎骨盆等的正骨復位手法
    為期一周的整脊研修班今日結課,最後一天的專家課程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於天源教授講解頸椎胸椎腰椎骨盆等的正骨復位手法
  • 手法+中藥 成就雙橋正骨奇術(組圖)
    21歲起便追隨恩師羅有明學習中醫正骨,受恩師真傳。多年來繼承和發揚雙橋正骨的傳統治療精髓。針對頸腰椎病的治療,他有一門獨特的手法,掌握著人體上骨骼開關的鑰匙,他在給頸腰椎病患者治療時,只需用一雙手正骨,就能起到獨特的療效,被國內中醫界稱為「正骨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