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正骨固定特點,結合臨床實踐,固定器材靈活巧用,固定力點和姿勢力度也是固定骨折的技巧所在。羅氏正骨不但復位理想,病人少受痛苦,從臨床實踐中顯示出明顯效果,是人民大眾信任的所在。
1.按照人體生理功能、骨折部位、骨折類別、年齡、體質、肢體大小、病情、手法治療對位後,除正常固定規範外,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固定方式。人體姿勢、力度、擺位、穩固骨折位,這幾方面甚為重要。
2.按骨折病情,能做軟勢固定和人體姿勢力度固定的,不做強硬勢固定,要因症治宜,以穩固骨折對位為原則,達到病人舒適穩妥。
3.根據骨折部位,以骨折處為中軸線,付力點和橫力點,均情在內,掌握好固定方式,以利於骨折穩合對位,有骨折的局部骨折位的固定,又能利於骨折癒合,利關節,由於人體姿勢固定,適宜的外力固定,均行力點內在起作用的效果所在。
4.治療過程中須變換固定方式的,要根據病情變換固定物品,尤其是老年人固定更要舒適穩妥,有利於加速骨折的癒合,有利於骨折後期恢復快的特點。
方程式固定方式的解說
我們是這樣來解釋方程式固定方式的:
按骨折部位的錯位方向說,骨折的付力點和橫力點與骨折處之間的距離即為方成式。按固定時說,上、下關節與夾板或固定器之間所構成的長方形框架即為方成式。它以骨折部位為中心,將斷端骨位、肌筋圍在其中,骨骼肌體姿勢定位在其中。即便治療過程中檢查時需變換力點位置,也應符合方程式的形式。
方成式的固定方法只適用於人體四肢的骨折與錯位。
方成式力點是骨折處所需治療的方成式,以斷端為中心,以夾板邊界,上下左右所需要的方成,各方所須的力點在內,作定為方成式,方能達到固定的穩妥性,我們叫作「方成式固定法」。
硬式固定器材:
固定器材有木製夾板和固定器五種,硬式固定
固定器是鋁合金材料製成的,它有以下三種形式:
1.長方形牽引式固定器;
2.外套為長圓形的活動式橫力頂絲加墊固定器;
3.外套為長圓形的活動式加氣力墊固定器。另外,還有鋁製夾板造形、竹板夾板造形、木製夾板造形。
軟式固定器材
1.有硬紙殼;
2.繃帶
3.紗布白布;
4.固定帶
5.沙袋
6.硬紙殼塑形。
固定的目的與作用
對骨折處施行固定方法的目的是鞏固因骨折錯位而經手法復位後的對位能夠穩定,骨折處不再錯位或變位。 在骨折後的治療中,手法復位是關鍵,但固定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能不能保證骨折對位後的穩固位置,固定方式起著重要的作用。
骨折的部位不同,固定的方式也不相同。在臨床實踐中,既要考慮穩固骨折處的橫力壓力點位的準確性,還要考慮骨折處周圍的肌肉肌筋在拉力牽動時與骨折處的關係。
常見骨折
(一)軀幹骨
1.頸椎骨折和壓縮性骨折。
2.胸椎和腰椎骨折或壓縮性骨折。
3.盆骨、恥骨、尾骨骨折。
4.肋骨骨折或多條肋骨骨折。
(二)上肢骨
5.肩胛骨骨折。
6.鎖骨骨折。
7.肱骨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8.肱骨上1/3骨折,下1/3骨折,肱骨中段橫斷骨折(即肱骨三部位骨折)。
9.尺骨骨折,橈骨骨折或尺橈骨雙骨折
10.肘關節的肱、橈骨小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鷹嘴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髁上撕脫骨折。這些骨折總稱為肘關節骨折
11.碗關節的尺骨小頭骨折,橈骨莖突骨折,尺橈骨下端1/4處骨折,即克雷氏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尺橈骨分離等
12.掌、指骨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三)下肢骨
13.股骨大轉子粗隆間骨折或大轉子粉碎性骨折。
14.股骨頸骨折,加翻轉性錯位或上錯位。
15.股骨頸上1/3或中段骨折
16.股骨幹的上、中、下段骨折。
17.膝關節處的髕骨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18.脛、腓骨骨折或粉碎性骨折。腓骨下1/3或上1/3處骨折。
19.腳腕部下至腳跗、瞧、趾骨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20.踝關節內外踝骨折(即三踝骨折)。
因骨折的部位很多,在這裡只列出了這些常見的骨折。因骨折部位的不同,出現的症狀也不相同。即使是同部位的骨折,特別是很重要的部位骨折,因損傷程度的不同,牽連神經受損的程度也不相同。如頸椎、胸椎、腰椎和盆骨
等處骨折就屬重要部位的骨折,這些部位的骨折重傷者牽連神經受損的程度就比較重,可導致病人癱瘓。再如肩關節的損傷和其他一般性的骨折不同。它看似是肌筋損傷不重沒有其他反射性和反應性部位的疼痛,也沒有正常骨折時牽致於的正常軟組織疼痛的現象,但肌筋的損傷卻使神經拉斷,造成上肢麻木,肌肉萎縮,關節自行滑脫的後果。這種症狀就是神經受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