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糖幾乎全班淪陷:原來,孩子比想像中更容易受騙!

2020-12-20 豆芽媽媽說

「叔叔有糖,你想不想吃啊?」

「跟叔叔走,我還有糖呢!」

一個黑色衣服的男子,拿著糖,走進了某幼兒園小班。片刻之後,「糖誘」計劃成功吸引了一群正在愉快玩耍的孩子,一個小朋友,兩個小朋友,一群小朋友……孩子們一呼百應,排著隊伍跟著「陌生叔叔」,高高興興下樓準備拿糖吃。

「你們都認識這個叔叔嗎?」

看到老師跟出來追問,這群孩子才開始有了不同反應:有的委屈,有的慌張,可還有的仍然淡定地吃著糖說「認識」。

這一幕,來自杭州某幼兒園 「防拐測試」考驗,結果顯示:整整一個班,只有兩個孩子原地未動。

測試結果令人哭笑不得,卻也暴露出大多數孩子的安全意識:在誘惑面前,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容易受騙!

體驗比經驗更深刻

一顆糖果,一張貼紙,一個玩具……面對孩子「一拐就走」的現象,有人分析說:那大多是因為幼兒園熟悉的老師、熟悉的小夥伴,熟悉的環境,給了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孩子才會對陌生人的誘惑不設防。

事實真的如此嗎?

央視曾經播放過一個調查新聞,由江西省的公安部門警方人員扮演成「騙子」,分別在火車站、商場、超市等地進行「拐騙」。測試結果發現,50名3~10歲受測試的孩子中,有42個孩子成功「被拐」。鏡頭記錄下孩子被騙過程,其輕易程度,著實令人費解。

超市中,爺爺背著小孫女在圖書區看書。一位「騙子阿姨」以玩具為誘惑,不到兩分鐘,小女孩完全沒有跟爺爺商量,直接跟著「騙子」走出了超市。

在小公園,小男孩正在畫畫,因為「騙子叔叔」承諾給一個小玩具車,孩子放下畫筆,立馬跟在叔叔身後。

零食、玩具、問路……在拐騙測試過程,成功讓孩子上當,甚至全程不需要一分鐘!

一位受測的孩子媽媽發出感慨:「平時覺得教育得還蠻好,以為孩子不會跟陌生人走,沒想到那麼輕易就被騙走了。」

孩子為什麼這麼容易被「騙」?

除了幼兒期孩子本身記憶特點問題外,缺少系統性的安全教育才是最大原因。

在生活中,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會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可「陌生人」到底長什麼樣?怎麼走才算是「跟陌生人走」?孩子對「陌生人」的形象是模糊的,對父母給出的警告是缺乏界限認識的,正因此,導致了家長對孩子做出的安全教育指令在關鍵時刻會失效。

一句簡單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是有效的安全教育;父母把自己的經驗,變成孩子的體驗,孩子才會有最深刻的認識。而這,或許就是「防拐」演練帶給孩子最大的意義。

熟人比陌生人更可怕

今年3月,福建石獅的一位母親,下班回家後發現9歲的女兒失蹤不見了。母親連夜報警,警方立即行動,一天一夜後,終於找回了她的女兒。

拐走孩子的不是別人,卻是經常來家串門,教孩子畫畫,給孩子買零食買衣服,與孩子關係親密的老熟人——父親的老鄉李某。

歸案後,李某交代作案動機:因為自己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想到孩子平時與自己相處也融洽,他就想著要孩子帶回老家,給自己養老送終。

「孩子跟著我 ,她會幸福一生的。」

這樣的理由令人意外,然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孩子面對被 「拐騙」經歷的平靜。警方人員問她:「你為什麼喜歡他?」

「因為他會教我畫畫,他對我好。」

如果不是母親報警,如果不是警察追查,外人根本就不會知道,孩子身邊站的是一個「披著羊皮的狼」。而這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或許真的沉浸在李某編織的「幸福網兜」裡。

這,就是熟人作案的可怕!

很多時候,家長常常對孩子強調要小心「陌生人」,卻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熟人。

廣州市中院在2016年公布的一份《關於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的調研報告》顯示,兒童被拐,大多是熟人作案。

通過熟識關係,利用信任拐騙孩子,孩子的安全問題,遠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可孩子對於人性的不設防,卻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單純。

《不可思議的媽媽》節目裡,何潔曾經帶著兒子七寶參與了「防拐」測試,由工作人員假扮陌生人敲門,考驗孩子對陌生人的「戒心」到底強不強?

一開始,何潔對兒子抱有信心,因為臨出門前,她反覆跟孩子強調:誰來敲門都不要開。

然而,隨著一聲「七寶」,孩子麻利起身,毫不猶豫地打開了門,熱情地將「陌生人」迎進門,並大方接收下來自「陌生人」的禮物。

中途,七寶也想起了媽媽的囑咐「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但一句 「我是媽媽的朋友」,所有顧慮被打消。

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家長千叮嚀萬囑咐的「不要」,在陌生人戴上「熟人」面具後,孩子統統拋在腦後。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孩子對人性的預判遠無法達到父母告知的那麼有偵查力,或者只因為對方叫得出自己的小名,或者因為對方知道家裡的地址,又或者她聲稱是父母的同事、朋友……騙式五花八門,心思單純的孩子被各種「假象」迷惑,那些孩子點頭 「聽懂了」、「記住了」的承諾,其實根本不堪一擊。

而這個殘酷的現實也在告訴我們每一個父母: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千萬不能有一絲大意!不能把孩子交給外人看護,更不能讓外人單獨帶孩子出門玩耍。杜絕孩子與外人一切相處機會,孩子才多一分安全保障。

安全教育意識,落實在生活點滴裡

如何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真正學會保護自己?這不僅是對家長的考驗,也是孩子在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1)給經驗不如給體驗

孩子生性單純,常常對身邊事充滿好奇,這就為不法分子創造可乘之機。雖說家長教給孩子的經驗都是真理,但對孩子來說,沒有體驗過的經驗往往存在接受度差距。

給孩子場景化的安全教育,用行動力培養孩子的警惕意識,把可能遇到的危險狀況通過場景化進行演繹。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有更具象的認知,未來遇到情況時,孩子就會懂得如何靈活處理。

家長說了100句的道理,也許都抵不過一次印象深刻的體驗。

2)否定世界不如給處事原則

孩子看世界的眼睛是單純清澈的的,父母如果為了保護孩子避免受到傷害,過度強調社會的陰暗面,強化「陌生人」與「危險」之間的聯繫,反而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孩子一旦對世界失去信任,那麼也就無法讓孩子建立自信。

與其否定這個世界,不如告訴孩子與之相處的原則,讓孩子明白:如果一個成年人需要幫助,他會找另一個成年人,而不是向一個孩子尋求幫助。

客觀接納現實,既能保護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美好認識,也能讓孩子用理性避開危機。

3)永遠不要讓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

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豔,曾經在接受《人物周刊》時提到了一個案例:她身邊有一個工作人員的孩子,對糖完全沒有免疫力,演習三次,被騙三次。每一次演習完,家長打一頓,教育一頓,可等到下一次演習,孩子依舊被騙。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有些孩子,無法做到自我保護,這就要求家長要保護好孩子。

無數孩子「被拐」的案件也在告訴我們,危險常常發生在孩子離開家長視線之際。因此,家長除了平日對孩子做好安全教育意識,自己更要謹記:永遠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線。

還記得電影《失孤》有一段開場對白:

「你找不到的,你的小孩都17歲了。」「你們兩個在馬路上碰到也不認識,你找不到的。」

每個孩子的成長路,都夾雜各種意外和風險,作為父母的我們,雖說無法幫助孩子清掃掉全部隱患,但儘可能幫助孩子規避風險,把安全教育落實在生活點滴裡,也許關鍵時刻,它會成為孩子保護自己最好的鎧甲。

相關焦點

  • 一顆只能咬的「糖」,靜置10分鐘就「化」,吃了之後發現受騙了
    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端出一盤「糖」招待我們,拿起一個咬下去後,才知道受騙了。朋友端出的是香脆糖果炸餃,是一種麵食,包餡的,外形做成糖果狀,特別好看,超級吸引我,所以我就向她取經,學會了這「糖果」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 那一顆糖
    原標題:那一顆糖   「篤,篤,篤――!」我聽到有人在敲門隨口問了聲,「誰呀?」還沒聽清楚門外的回答,就立刻起身去開門。從貓眼裡發現,敲門的是已經搬離小區兩年多的一個老鄉,她帶著剛過周歲的小孫子來竄門了。「哇——原來是你們哪,快快請進。」我驚喜地把她們請進了屋。老伴也從走廊上迎了過來,一陣寒暄後才知道她是來小女兒家住幾天,趁此機會來看看我們。
  • 肖肖說養老|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
    A: 木糖醇的相對甜度為幾乎與蔗糖相同,赤蘚糖醇的相對甜度為0.7DE左右,木糖醇相對甜度更高。Q2、糖尿病人用木糖醇和赤蘚糖醇哪個更好?A: 升糖指數(GI)赤蘚糖醇為0,木糖醇為13;平均升胰島素指數赤蘚糖為2,木糖醇為11,均適合於糖尿病患者,但赤蘚糖醇對血糖的影響更小。
  • 一顆糖,就夠了
    對面走來一個老人和一個7,8歲小男孩,老人突然從嬰兒車裡抱走孩子,媽媽立刻過來要抱回兒子。結果老人卻大喊「有人搶孩子」,說母親是人販子,而老人帶過來的男孩也跟著一起喊:有人搶走他的弟弟。喊聲瞬間引來了許多不明所以的人圍觀,路人紛紛開始指責母親的「惡行」。不管母親如何辯解,他們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見的。
  • 幾乎打遍全班的小學生會不會是「超雄症候群」?
    「超雄症候群」產生的原因,是由於男性在精子形成過程中X染色體和Y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引起的。正常情況下,男性的精子形成過程中,23對染色體都要互相分離,分別進入兩個精子。X染色體和Y染色體也互相分離,最終形成X型和Y型兩種類型的精子。前者與卵子結合,最終發育成女性;後者與卵子結合後發育成男性。
  • 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大張偉我是一顆跳跳糖歌詞
    近日抖音上面又火了一首非常的魔性的歌,其中的歌詞是「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網友們不由的想知道這是一首什麼歌呢?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吧。  抖音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據了解這是大張偉的原創歌曲《我是一顆跳跳糖》,不得不說大張偉的歌總是那麼通俗易懂,這首歌中慘雜著電音的元素,讓人聽了非常的開心,事實證明中國電音的道路還很長,就算有好的作品,國人含蓄的內在也很能帶得動。
  • 糖貓智慧型電話手錶K1深度體驗:比想像中更強大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它旗下的一款高端產品——糖貓智慧型電話手錶K1,這是一款配置很高、非常有料的兒童手錶,它比我們想像中的"兒童智能手錶"要強大很多。上圖就是糖貓智慧型電話手錶K1。今天展示的樣機是藍色的,它還有一個粉色款。外觀部分就不多說了,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它的硬體配置。
  • 糖拌西紅柿原來不用糖拌,真身原來是這樣,真是想不到的味道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一顆沙瓤的西紅柿說起,那是一種用手就能掰開,卻不會汁水四濺,而是和西瓜一樣的內瓤,口感軟面香甜。現在的你根本無法想像沙瓤的西紅柿是什麼樣子,只因現在很多西紅柿都是表皮較硬,一口下去死酸死酸的口感。而這種沙瓤西紅柿在西北新疆等地常見,最初的糖拌西紅柿也來自新疆。開始並不是糖拌西紅柿,而是蜜拌西紅柿。
  • 妹子試吃傳說中神奇的接吻糖,一顆就見效,網友:是接吻的感覺?
    說起來,現在這時代真的是什麼都有,吃的喝的什麼食物都有,什麼發光糖了、吹口哨糖、死神辣條、衛生巾糖、琥珀糖等等的,真的是奇葩的東西多的不得了。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神奇的接吻糖,一顆就見效。這也是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好奇,還都紛紛的開始了評論和爭議。說起來,這接吻糖真的是包裝的十分的高級,看著粉粉嫩嫩,十分有少女感。
  •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 抖音我是一顆五彩繽紛的跳跳糖歌詞...
    我是一顆糖一顆什麼糖是什麼歌?最近在抖音上經常會有人在唱我是一顆活力四射朝氣蓬勃五彩繽紛的跳跳糖,那麼我是一顆糖是什麼歌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抖音我是一顆糖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最近在抖音上經常會有人在唱我是一顆活力四射朝氣蓬勃五彩繽紛的跳跳糖,那麼我是一顆糖是什麼歌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抖音我是一顆糖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
  • 「全班最差」試捲走紅,想像力遙遙領先,老師看了直樂:放學別走
    「全班最差」試捲走紅,答案屢出奇招,老師看了直樂:放學別走在這些被評為「全班最差」的試卷中,有幾個答案「嚴絲合縫」地令人拍案叫絕,看完他們的回答,你連本來該知道的正確答案都想不起來了。有個小學生填寫試卷上的問題:用什麼擦地最乾淨?他答:用力!
  • 你賠我一顆糖吧是什麼梗?車被刮蹭了卻只賠了一顆糖?
    你賠我一顆糖吧。剮蹭車子後女子找不到車主便主動報警,最後車主不要求賠錢,只要求賠一顆糖,這樣的車主也太暖心了吧!
  • 十二星座男女受騙排行榜,哪個星座最容易受騙?
    ,都大於男性受騙者。請注意:這種發案No.1的詐騙手法,搞定了男性受騙者的三分之一,換句話說,每三名男性受騙者中,就有一名是被「貸款類」手法所騙到。四、想生錢【主要騙術:投資、理財、拍賣、股票、期貨、炒幣】如圖看出,投資類的詐騙手法,是最能體現男女平等的。白羊男,再次獲得「最為穩健的投資者」稱號。
  • 蛀牙、肥胖、躁鬱,糖上癮的危害遠超過你的想像
    孩子感知到甜味讓她很開心,於是她就一直記住這個味道。 當孩子吃過幾次糖後,就會形成條件反射:曾經體驗過的愉悅感,會驅動孩子把手伸向糖果。 當孩子吃糖果過量,大腦中的多巴胺會變得飽和。
  • 哪個年齡段更容易上當受騙?70後成重災區佔比超65%
    近日,騰訊110平臺發布最新的《2019年中老年人反欺詐白皮書》,根據白皮書顯示,有97%受騙的中老年人曾遭資金損失,涉案金額從百元到數萬元不等。45-50歲的70後群體受騙佔比超過65%從詐騙受害人群來看,45-50歲的70後群體受騙佔比超過65%,其中45歲以上女性的受騙比例遠高於青年女性。另外,中老年群體往往有閒置資金,更容易落入虛假投資的騙局,人均被騙金額最大。
  • 面對誘惑,男人和女人誰更容易淪陷?
    辦公室,酒吧裡,旅途中,生意場上……似乎只要有男女的地方,都可能發生婚外戀。總之,婚姻之外的地方,到處都是考驗,處處都是陷阱。面對誘惑,男人和女人誰更容易淪陷?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許幻山和林有有的婚外戀情聚焦了大眾的目光,作為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林有有,更是被推上風口浪尖,引起怒罵聲一片。在這場錯誤的戀情中,很少有人為林有有勇敢追求真愛的舉動搖旗吶喊,因為大眾都有統一的道德標準:破壞別人家庭的人都是可恥的,哪怕是打著愛情的旗號。
  • 已經不是吃一顆糖就能開心的年紀了,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崩潰
    當所有的壓力,家庭壓力,生活壓力都堆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吃一顆糖就能開心的年紀了,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崩潰的無聲無息,沒有人知道你開不開心,表面上是微笑心裡很難過。還要裝作什麼都無所謂的樣子,因為不可以讓身邊人發現,所以一到一個人的時候就崩潰。
  • 糖為什麼越吃越令人上癮?孩子每天可以吃多少糖你知道嗎?
    糖對於我們今天來說,是見怪不怪的一種東西。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普及呢?紀錄片《That Sugar Film》告訴我們,如果從超市貨架上把所有含糖食品都拿走的話,大約只會剩下20%的食品。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入添加糖應該不超過 50g,最好少於 25g。過量的糖對孩子的危害我們會發現,很多兒童食品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基本都會添加糖。可以偶爾給孩子嘗一點甜頭,但過多攝入太多糖分對孩子並沒有好處。
  • 「人販子」一顆糖騙走十多名孩子!幼兒園防拐騙演習,引家長深思
    「人販子」一顆糖騙走十多名孩子!幼兒園防拐騙演習,引家長深思兒童拐賣的問題一直都存在,但是由於人販子的無孔不入,還有家長平時的疏忽,現在全國各地仍然存在著不少了拐賣事件,隨著人們越發重視,相關的教育了提前到了小學,甚至是幼兒園。
  • 糖炒板慄自己在家就能做,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一個電飯鍋搞定
    天氣慢慢的轉冷了,那麼又是吃板慄的季節了,平常自己會在外面買點板慄吃吃,其實糖炒板慄還是比較好吃的,尤其是炒的比較脆的,那麼味道真的是非常的不錯,其實我們自己在家也是可以做這道糖炒板慄的,做法很簡單,一個電飯鍋,分分鐘就能做出一份讓大家滿意的糖炒板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