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度依戀媽媽,你要這樣應對!

2020-12-13 寶寶知道

通常情況下孩子似乎依戀母親這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卻表現出過度的依戀母親。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及時的幹預和解決了,因為這種問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面對這樣的寶寶家長知道如何來應對嗎?

1、讓孩子同其他親人多接觸,培養廣泛的親情。

請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近親來家中小住,也可以讓孩子到他們家中去生活一段時間,讓孩子適當離開媽媽,消除他的依賴性。

2、為孩子找幾個小夥伴,培養他對同伴的感情。

讓孩子與小夥伴們互相串門,一起玩耍,讓孩子逐漸體會到生活中不僅有母子之情和親人之愛,還有友情。

3、不要經常對孩子做對待嬰兒般的親暱動作。

如親吻、擁抱,過多地撫摸其身體等。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慢慢長大了,不需要媽媽像對待嬰兒那樣對待自己,逐漸淡化孩子對媽媽的依戀。

4、從小養成孩子獨自睡覺的習慣。

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媽媽摟著睡,否則就不肯入睡。這種孩子往往較瘦弱,膽小,愛哭,缺乏獨立性。從小養成獨睡習慣,可以有效地克服這種種現象。

5、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

儘量讓孩子獨立聽故事錄音、看電視、讀書等,孩子自身的活動多了,就不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媽媽一人身上了。

孩子過度的依戀母親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交際,會導致孩子出現生活圈狹窄,不合群等等不良的問題,所以一旦發現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幹預和解決。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實例,我想很多寶媽肯定都要遇到過這種情況:周一早上開車準備去上班,車到小區門口時,住在對面樓的小張站在那裡向我急招手:「劉老師,方便搭個便車嗎?要不得遲到了。」我停下車打開車門問她:「怎麼,今天睡過頭了?」

「沒有,還不是讓孩子給鬧騰的。最近孩子一直很黏我,弄得我現在每天上班都得像做賊似的偷偷溜出來。今天不小心讓他瞧見了,扯著我的衣服不鬆手,你說煩不煩人啊。」

我邊開車邊問她:「會不會是你最近做了什麼事,讓孩子變得敏感起來了?比如,你有沒有在覺得孩子挺鬧心的時候,對孩子說過『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小張說:「這種情況倒有。

「看看,讓我說中了吧。正是你這種『嚇唬教育』破壞了孩子對你的信賴感。」見我這樣說,小張不解地望著我。我分析道:「你的嚇唬,或許能一時讓孩子聽話、變乖,但卻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害怕媽媽真的不要自己了。這會導致孩子心中以往那種依偎在媽媽懷裡才感到舒心的安全感蕩然無存,這就是孩子為什麼會纏住你不放手的原因。」

「如果你能在每次外出時都告訴他,媽媽出去一會兒,等一會兒就回來,每次從外面一回來,也不忘記立即告訴他媽媽回來了,這樣,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慢慢明白,媽媽從眼前消失,只是暫時地離開,過不了多久又會回到自己的身邊。清楚了這一點,孩子自然也就不哭鬧了。」

「另外,你還可以在平時多和孩子玩玩『捉迷藏』的遊戲,在玩的過程中將『消失』的時間一點點延長,讓他慢慢適應媽媽不在身邊的狀態,也讓他明白,媽媽的離開和消失都只是暫時的,媽媽很快就會回來的。」

小張下車時高興地對我道謝:「今天我不僅搭了您的順風車,還接受了一堂寶貴的親子教育課,真是太感謝您了。」

我相信這就是很多寶媽生活中的片段,各位寶媽們,寶寶依賴自己肯定是有原因的,往往有時是大人在對待寶寶的態度或言語上讓寶寶感覺到了不安全感,所以,各位寶媽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話做事都要首先考慮到這樣說或者這樣做對寶寶有沒有不好的影響。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黏人的時候就像「膏藥」,上班都需要偷著跑,安全型依戀要懂
    今日話題:寶寶總是黏人,安全型依戀要知道有很多家長發現,在孩子8.9個月的時候,孩子異常黏人,看不見爸爸媽媽會哭,家裡人不抱抱會哭,甚至有時候爸爸媽媽去廁所的功夫,孩子都會哭唧唧一會兒。儘管這樣說,小曼磨人依舊。奶奶也多次和小曼提:孩子不帶了,也沒有這麼磨人,年紀大了哪受得了這個,愛戴你們自己帶!他們家鄰居孩子甜甜也是快4個月,也有這樣的問題,但是父母沒有馬上把他抱起來,而是回應他的哭鬧,陪她聊天,或者是細細觀察孩子哭鬧原因,一點不生氣,還會在他哭鬧時,哼歌給寶寶聽。
  • 「媽媽別走!」過度依賴會讓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要重視
    不久前,我復工,趁孩子還沒有醒就去工作了,誰知道這一天,孩子從起床哭到我回來,一直吵著要媽媽。第一天復工看孩子這麼傷心,第二天我和孩子提前說,讓孩子好有準備。:「寶寶,我現在去上班咯,你在家裡要乖乖,下班我就回來了。」孩子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媽媽別走,我不想離開你。」
  • 如何處理寶寶的依戀感?媽媽學會不同階段的處理方法,娃心理健康
    因為忙於工作,與寶寶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隨著寶寶的成長,小悅漸漸發現寶寶跟自己不親了。好不容易閒下來,有時間想和寶寶玩一會兒,寶寶也不願意搭理自己,跑到保姆懷裡撒嬌。小悅看到寶寶這樣對自己,真的特別傷心,擔心寶寶長大了就更不理自己了。這樣下去,無論事業多成功,作為媽媽也是一種遺憾。
  • 寶寶看到媽媽離開大哭,不是不懂事,而是在建立「安全依戀關係」
    二寶正坐在沙發裡吃東西,看到媽媽,馬上笑臉相迎,開心地說著「媽媽要接寶寶回家了」。看到寶寶這種情況,那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很慶幸,二寶雖然會在媽媽離開時哭,但是情緒會很快平穩下來,在看到媽媽時也能表現出開心的樣子。從心理學上來說,二寶已經和媽媽建立起了安全依戀關係。
  • 寶寶誰帶就跟親?錯過寶寶依戀建立階段,寶寶可能不會和你很親
    很多人都認為寶寶誰帶就跟親,誰抱得多就和誰親,雖然說看起來是這樣子,可是如果寶媽錯過寶寶建立的依戀關係的最佳時期,就算抱得再多,寶寶可能也不會和你很親。寶寶的依戀從何而來寶寶出生後就已經和撫養人建立起了依戀關係了,在兩個人的相處中慢慢形成的情感依戀,主要角色是媽媽,因為通常是媽媽充當著主撫養人的身份 。這樣依戀關係需要寶寶長到7個月之後才真正建立起來。
  • 「媽媽,陪我一起玩!」 孩子總粘著媽媽,要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苦惱,每個寶寶小時候都很依賴媽媽,只要媽媽一離開視線,他們就會感到不安、哭鬧;孩子長大一些後還是離不開媽媽,媽媽去哪兒就跟到哪兒;在外面更是這樣,孩子會躲在媽媽身後不願跟人接觸;如果媽媽暫時離開他去做別的事情,孩子就會一個勁兒地找媽媽。
  • 應對寶寶戀物,不同情況不同方法
    寶寶不管做什麼都要拿著他的小毛毯,尤其是睡覺的時候。小毛毯已經又髒又舊了,你想換掉,可他卻大哭大鬧!寶寶時時刻刻都要拿著他的小毛毯,不知道這種行為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對小毛毯如此依戀,會不會有心理問題呢?
  • 寶寶太黏媽媽了?教你3招應對
    寶寶過分粘人,實在是讓人非常抓狂。這樣的情況下,媽媽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改善寶寶粘人的情況,培養寶寶的獨立性。1、提前告知寶寶,自己要離開當你有事情要做而不能陪在寶寶身邊時,你可以提前告知寶寶你將要離開多久,離開去做什麼事情。
  • 面對粘人寶寶,聰明寶媽這樣應對
    8、9個月大時,寶寶對最主要的照顧者(往往是媽媽)產生親密依賴關係,媽媽離開視線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寶寶暫時沒有時間的概念),在等待時會出現焦慮、害怕的情緒,進而大哭大鬧,變得很粘人。寶寶1歲左右呢,自我意識慢慢變強,在察覺媽媽離開前就會很粘人,並且哭鬧不止。3歲之前,寶寶跟一般媽媽接觸時間最長,自然形成依賴。寶寶粘媽媽也是正常的心理發展,不要太擔心。
  • 離開媽媽一會兒就哭鬧不止,教你應對寶寶的分離焦慮!
    媽媽與孩子間的親子互信不夠,造成孩子一旦離開了媽媽心裡就沒有了安全感。就像一對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情侶,一方必須要在另一方的可控範圍之內才放心,一旦脫離了這個可控範圍,缺乏安全感的一方就會變得焦躁不安。1、及時補充營養寶寶的依戀行為,從出生開始會經歷三個階段。0—3個月的寶寶,會無區別地對待所有的人;到了3—6個月,孩子就會區分媽媽和不熟悉的人;而從6個月開始,寶寶就對媽媽表現出了強烈的依戀。特別是寶寶一直喝母乳,此時的寶寶,對媽媽的存在更加關心。
  • 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而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則有以下的表現:他們要麼過度怯懦,要麼膽大妄為,不顧自身安全;他們要麼過度黏人,要麼過度獨立;他們不願意獨立解決問題,而是依賴他人的幫助第三步,媽媽離開,寶寶產生分離焦慮,陌生人努力安慰和引導寶寶繼續玩兒。第四步,媽媽重新回到寶寶身邊。通過對眾多孩子行為的觀察、記錄、分析,安斯沃斯將嬰幼兒的依戀分成三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反抗型依戀與迴避型依戀。
  • 寶寶喜歡纏著媽媽就是戀母情結?正確的依戀模式會讓孩子一生幸福
    「媽媽,你給我講故事吧!」「媽媽,我們一起賽跑吧!」「媽媽,你坐到我的扭扭車後面,我帶你跑吧!」「媽媽,我好喜歡你啊!」「媽媽,我是你最愛的小猴子,你是我最愛的老猴子啊!」10歲的大男孩,毛茸茸的頭髮已經毫不費力的抵住了我的下巴,雙手一環,就能夠緊緊的摟著我的脖子;不過他更喜歡環上我漸漸發胖的腰,抱抱之後,不忘和我逗樂:「媽媽,你的腰又粗了一點點哦!」惹我連翻白眼,他卻樂不可支!「媽媽,我有一首好聽的歌和你分享一下吧!」「媽媽,我們今天又考試啦!
  • 寶寶最愛「粘」媽媽?多半到了「依戀期」,別讓寶寶成「陌生人」
    文/木木寶貝育兒記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媽媽幾乎是寸步不離的在寶寶的身邊,但是當寶寶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寶寶都會非常依戀媽媽,甚至會像一個樹懶一樣趴在媽媽的身上不下來,甚至會達到了「粘人」的程度。
  • 「焦慮型依戀人格」會有哪些表現?看看你的另一半是這樣嗎?
    「你怎麼不回我的微信?是不是不愛我了?」 「是不是在和別人聊天?」 「在哪兒,在幹嘛?」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似乎很常見,但是不要忽視這些常見的粘人招數,它可能是焦慮性依戀人格的戀人給你發出的一系列分手通告。
  • 「流氓」寶寶愛摸媽媽咪咪咋辦?
    可是隨著寶寶長大和斷奶後,一些寶寶還是不能離開媽媽的乳房,要經常撫摸它才能感到滿足,很多媽媽也開始就此感到煩惱了。媽媽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戒掉這個習慣,但又不影響孩子的健全發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吧!
  • SNBB育兒小課堂丨什麼是安全型依戀?培養安全型依戀寶寶的秘訣!
    很多寶寶在見到媽媽之前很聽話很獨立,自己玩遊戲,自己吃飯,甚至自己穿衣服。可是一看到媽媽,立刻成為了襁褓裡的小嬰兒,各種撒嬌賣萌,像個小小跟屁蟲。這就是媽媽和寶寶的「安全依戀型」關係正在建立的表現。三、依戀的類型研究者把媽媽寶寶之間的依戀行為分為3種:焦慮—迴避型、安全型和焦慮抵抗型。最初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安全型的寶寶會很愉快地玩耍;有陌生人出現,他們會有些警惕,但是不會煩躁不安。
  • 如何培養親子依戀關係?寶寶缺乏滿足感,寶媽要多留意
    文/可馨育兒 如何培養親子依戀關係?這樣模仿久了,就潛移默化地受到好或壞的薰陶,變成道德行為習慣。可馨育兒說,父母要引導寶寶明確認識模仿什麼,追求什麼,使他們明白什麼是好的,值得模仿,什麼是不好的,不應該去模仿。因此,父母對於寶寶模仿的時候,要注意觀察,當發現他想要模仿一些不好的行為時,要及時制止並告訴寶寶相應的道理。
  • 孩子過度依賴媽媽不是好事,避免產生「戀母情結」,媽媽請重視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對於爸爸而言,媽媽都會更喜歡同寶寶之間的親密關係,因為女性在成為母親後會依賴於這種情感和關係,相對於男性而言,女性更加在意這種比較外顯的感情體驗。但是,寶寶喜歡媽媽,過度依賴的話,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 寶寶每天粘媽媽,怎麼破?
    建立對依戀的正確理念,還是第一位的。粘媽媽是一種特定時期的情感需求,哭鬧都是正常的,如果媽媽在分離和回歸時,寶寶表現出一種冷靜躲避的行為,反而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其次,對寶寶的情感信號要及時回應。一個溫柔的擁抱,就能讓寶寶體會到情感上的安全感。
  • 媽媽崩潰了:「我家寶寶不會戀物癖吧?」心理諮詢師這樣回答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徐老師,我們家小公主19個月,從小養了壞習慣到哪都要拿個帶耳朵的小帽子,現在發現出去玩都離不開小帽帽的耳朵,這樣影響寶寶和別的寶寶交流,我們家爺爺奶奶們都說把寶寶的小帽帽扔了,可我看到寶寶很依賴帽帽,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在網上看到一個詞「戀物癖」,我特別擔心我家孩子是不是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