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古代很大一部分人相信宿命論,認為許多事情是命中注定的,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以現代的眼光看來,宿命論根本不靠譜,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許努力未必能成功,但不拼搏一把的話,肯定不可能成功。另外,風水學在古代也非常盛行,表現在諸多方面。
古代沒有成功學大師,卻有不少著名的風水大師,比如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風,以及明代劉伯溫,都是風水大師中的佼佼者。在古人眼中,風水的好與壞,會影響家庭和睦,甚至子孫後代的仕途,如果家裡有人考中進士,別人會誇他祖墳冒青煙,也就是祖墳埋在了風水寶地。
除了選擇墓地的時候看風水,古人蓋建房子也很有講究,並非隨便找一塊地基。從古至今,建房都是一件大事,不可當成兒戲,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在蓋房子上非常用心,正常情況下,一處房子能住幾十年,不同於其他物品,所以格外重視。
千百年來,古人根據蓋房子的經驗,總結出與之相關的俗語,其中不乏涉及風水學的,經過口口相傳,這些俗語流傳到今天。由於古代科技落後,俗語中難免有封建迷信的嫌疑,但仔細分析下來,並不都是迷信,比如咱們要講的這句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啥意思呢?
從字面意思理解,「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說,門前有墳地,房屋後面後水流,這種房子屬於風水很差的,容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聽起來著實讓人費解,甚至覺得有些可笑,難道風水的影響就有那麼大嗎?其實仔細琢磨一下,會發現包含一定的道理。
首先,門前墳
試想一下,如果門前不遠處有一塊墳地,甚至大片的墓地,正常人都感覺瘮得慌,至少心裡有些膈應。且不談什麼鬼怪之類的迷信思想,即使你是徹底的無神論者,一出門就看見墳地,應該會覺得挺壓抑,無論怎樣講,墳地總是給人一種晦氣的感覺,畢竟埋葬著去世的人。
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膽子大一些的還好,要是膽小的人走在路邊,看到墳地會嚇得心臟怦怦跳,恨不得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過去。長時間住在這樣的地方,用腳趾頭也可以想到,人的情緒會受到影響。
其次,房後水
不少人都不理解,認為有山有水才是好地方,符合古人眼中風水寶地的標準,為何屋後就能有水了呢?此處的「房後水」,指的是河流經過,或者大水塘,如果只是雨後些許積水的話,是沒什麼問題的。
從安全上考慮,如果房後有河流,而且距離地基挺近,一旦遇到多雨的季節,水位上漲,給房屋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即使不能大水衝垮,也會因為地基長期浸泡在水裡,導致房屋倒塌。況且古代沒有鋼筋混凝土,地基不夠牢靠,經不起長期浸泡。
另外,房屋周圍太潮溼,不僅容易滋生細菌,對人的身體也不好,容易造成溼氣太重,患上關節炎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古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會著重考慮到「房後水」的問題,儘可能離河流、池塘遠一些。
最後,家敗人散子不歸
假如房屋前面有墳地,後面有河流、水塘,難免影響人的心情,即使原本樂觀的人,情緒也會不太好,脾氣暴躁,家庭關係不和睦,導致夫妻之間吵架拌嘴,和子女的關係也會變差。另外,遇到河水上漲的年份,房屋倒塌的可能性增加,距離家破人亡的遭遇就不遠了,無家可歸也不是危言聳聽。
由此可見,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農村蓋房子的時候不妨多注意,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