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吃的牛肉罐頭,為何士兵卻說連豬食都不如?歷史揭秘!

2020-12-13 你看我幹嘛lei

二戰時日軍吃的牛肉罐頭,為何士兵卻說連豬食都不如?歷史揭秘!

日本製造一向以物美價廉著稱,但日本人在二戰時期造的罐頭卻堪稱假冒偽劣產品,讓人叫苦不迭,日本軍官和士兵都不願吃,斥為連豬食都不如。

罐頭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最早的玻璃罐頭由法國人發明,然後來國人又發明了鐵皮罐頭,但如今的鋁箔包裝罐則誕生於20世紀的美國。

罐頭的作用是讓食物變得容易儲存,特別是美國人發明的鋁箔包裝罐,進行了滅菌處理,不僅可以長期儲存不會變質,還可以加熱食用,為士兵提供熱量,因此深受野戰部隊歡迎。

二戰時期,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在世界首屈一指,罐頭產量更是驚人,而且內容豐富,肉、菜、餅乾、糖果、咖啡都可以放進罐頭裡,夥食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後來美國也曾援助中國大量的軍用罐頭,可惜只有高級軍官才有資格享用。

日本人也造罐頭,

日本罐頭裡貯存的是一種叫「關東煮」的美食,也叫「牛肉畑煮」,就是把牛肉、菜等煮在一起,壓縮到罐頭裡。

戰場上,士兵把罐頭一加熱,然後配上米飯,就可以連肉帶菜,美美吃一頓。

但日本畢竟資源有限,到了戰爭後期物資緊缺,夥食供應乏力,這種牛肉罐頭只能特供給高級軍官,罐頭質量也隨之下跌,牛肉越來越少,只有一丁半點的牛肉末,牛肉量跟康師傅紅燒牛肉麵裡的牛肉量不相上下。

再到後來,日本實在一點牛肉都沒有了,只能自欺欺人,用牛血和各種雜糧混合起來充當牛肉罐頭,吃起來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日本軍官形容「味道像甘蔗渣」,稱之為「豬食」。

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裡的陳大雷曾繳獲了日軍的一批牛肉罐頭,他以為這種罐頭會像美國援助給國軍的罐頭一樣美味,就拿來請劉司令喝酒當下酒菜,結果發現味同嚼蠟,壓根就無法下咽,

陳大雷還據此做出判斷——日本鬼子已經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中國戰場上的日本鬼子尤其喜歡燒殺搶掠,影視劇中的鬼子進村必定把老百姓的雞鴨豬羊洗劫一空,主要就是因為日軍的後勤給養跟不上。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軍有牛肉罐頭吃,但為何日本士兵卻說夥食連豬食都不如?
    在日本軍隊,其實沒有什麼官兵同樂這種說法的,軍官和士兵的待遇差別很大。軍官可以單獨住,可以吃肉喝酒,有時候還有女人。但是日本士兵就稍微苦一點了,吃得一般,罐頭是戰時吃得比較多的食品。題中說到牛肉罐頭連豬食都不如,其實這個說法得分階段。
  • 二戰時日軍吃的是「牛肉罐頭」,為何士兵卻說夥食連豬食都不如?這...
    所謂「牛肉罐頭」,不是純牛肉,而是「牛肉畑煮」,通俗講是「牛肉燉菜」,而且牛肉量少菜量多。這種罐頭的好處鐵盒子可以直接加熱,連肉帶菜加湯都有了,口味甜鹹很下飯,配上飯糰就能大吃一頓,因此很受日軍士兵歡迎。
  • 二戰時,日軍吃「牛肉罐頭」,為何士兵卻說夥食連豬食都不如?
    打仗是燒錢燒物資的,日本法西斯為了侵略戰爭,早就著手準備,所以戰爭初期,日軍無論武器裝備,還是軍需物資的品質和品種都是非常優良的。
  • 揭秘:二戰時日本軍人吃的「牛肉罐頭」,被日軍稱自己夥食為豬食
    二戰時期,日軍的夥食供應還是不錯的,比起三餐難繼的國軍和八路軍,日軍要正規地多。尤其是抗戰前期,日軍的夥食就如同他們的戰場攻勢,紅紅火火,高級軍官還能吃香喝辣。軍隊等級森嚴,官兵平等是不存在的,夥食標準也是如此,比如高級軍官吃肉,普通士兵只能喝湯。對他們而言,一個「牛肉罐頭」就是改善夥食的最佳美食。
  • 二戰日本兵說自家牛肉罐頭連豬食都不如?靠「打秋風」改善夥食
    文/山峰二戰時日軍的牛肉罐頭確實是純正的肉製品,但後期日軍物資短缺,後勤供應不足,這種牛肉罐頭只能供高級軍官享用。後來日本人連牛肉都儲備不足了,就把牛血和各種雜糧混在一起冒充牛肉罐頭,普通的日軍士兵只能就地取料,每次「掃蕩」除了打擊八路軍遊擊隊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打秋風」,搶老百姓的雞鴨牛羊改善夥食。
  • 二戰時我軍吃飯都成問題,日軍能吃上牛肉罐頭,為何還被稱為豬食?
    二戰時我軍吃飯都成問題,日軍能吃上牛肉罐頭,為何還被稱為豬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在人的身體當中,所提供的能量是相當多的,而作為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士兵們,自然也少不了這方面的供應。古人都經常將糧草供應作為自己行軍打仗的第1步,可見吃這方面對於士兵的體能補充來說,有多麼重要。
  •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要把牛肉罐頭稱為豬食?
    這段對話應該是援朝戰爭時期的真實寫照,當時的士兵在極度嚴寒的天氣下,沒有棉衣,沒有後勤食物補給,甚至連腳上穿的一雙破草鞋都是奢侈品,「只想吃一個土豆」是多麼簡單的要求,然而也沒能得到滿足
  • 抗戰時八路軍條件艱苦,為什麼吃日軍的牛肉罐頭卻難以下咽?
    在抗戰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八路軍繳獲日軍物資的情節,其中最受戰士們喜愛的莫過於各類罐頭,這些罐頭一般都不捨得直接吃,而是要留到重要日子當做大餐和戰友們分享。有意思的是,新四軍六分區的一支部隊,一次在小黃莊擊敗日軍中隊後,用繳獲來的牛肉罐頭做了一鍋好菜來犒勞眾將士。
  • 倭寇在二戰時期吃的牛肉罐頭,為何士兵說豬都不吃?這一點很關鍵
    不光只有我們造假,就連規格不低而且非常自律的日本人也經常製造假貨,把自己的子民都給坑了,何況是把為自己在前線流血作戰的「子弟兵」。日軍在二戰時期的夥食還是比較好的,和我們的軍隊恨不得連飯都吃不上相比,日軍非常正規。
  • 日軍在二戰前期頓頓吃牛肉,為什麼到後期牛肉罐頭就沒牛肉了?
    二戰前,我國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落後國家, 而日本當時是一個以工業為主的資本主義強國, 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遠遠超過我國, 在武器裝備上, 日軍憑藉著掌握的技術製造出一系列新式武器, 並且以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日軍購置了很多新式武器, 因此在二戰初期, 裝備精良的日軍如一群野馬一般,
  • 抗戰時我軍條件艱苦,為何吃日軍牛肉罐頭卻想吐?預示了日本敗局
    很多人都喜歡看抗日劇,原因就是看起來比較爽。在觀看抗日劇的過程中,一些打掃戰場,繳獲物資的情節經常能夠看到。對於八路軍來說,繳獲的武器一般都會分發使用,一般吃的都會留著,到了特殊日子的時候才會吃,像一些罐頭、清酒等等。但凡事都有特殊,曾經一支部隊在擊敗日軍繳獲物資後,就把繳獲的罐頭拿出來吃了。
  • 二戰各國軍用罐頭裡裝了啥?美軍的遭嫌棄,日軍太難吃,我國呢?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是十分耗錢傷糧的事情,在戰爭中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士兵的口糧,吃都吃不飽又如何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呢?因此,無論是哪個國家都很重視士兵的夥食問題。在二戰期間世界各國都參與其中,可是戰爭中很多情況都不能直接開鍋做飯,可戰士們又不能空著肚子去戰鬥,這就要用到軍用罐頭了。
  • 二戰後期,日軍吃的「牛肉罐頭」,為什麼我軍戰士繳獲了也不吃?
    大家都知道在抗戰時期,我國將士的生活是很艱苦的。現在大家一日三餐都能夠有保障,但是放在抗日時期,在一個月能吃到一次白米飯都是很幸福的事情了。而作為敵軍的日軍,他們的生活對比我軍來說,是要好很多的。而日本為日軍配備的夥食則是肉罐頭,也要比我軍好很多。
  • 二戰軍用罐頭哪家最好吃?美國罐頭食材豐富,日本罐頭被稱為豬食
    在二戰中各國也都比較注重後勤,為了能讓士兵吃上有能量的食物,也是煞費腦筋。美國在西方國家中的軍事實力遠超他國,就連後勤部隊也是無人能比,當時整個北美洲都可以說是後勤基地。曾有人說,不管士兵在哪,只要想吃什麼,立馬就可以送到,這樣的口氣,根據當時的國力,只有美軍可以辦到。 美軍在一戰之後,特別注意食物的便攜,營養的提高,形成了特有的野戰食物。
  • 二戰時期,日本士兵為什麼把牛肉罐頭稱為豬肉罐頭?
    二戰時期,日本士兵為什麼把牛肉罐頭稱為豬肉罐頭?造假並非中國人的專利,號稱嚴格律己的日本人也造假冒偽劣的東西,也是坑害自己的國人,而且坑的是在前線為自己拼死拼活的士兵。二戰期間,日本的夥食供應是不錯的。
  • 二戰軍用罐頭哪國最好吃?英國午餐肉,蘇聯包菜,日本被稱為豬食
    罐頭食品是兩百多年之前才出現的新興食品,是由法國糕點師尼可拉斯·阿佩爾發明的。1795年時拿破崙還是法國陸軍的衛戍司令,因為行軍的途中食物腐敗太多,拿破崙便懸賞12000法郎來徵得一種不易變質的食物。
  • 二戰日軍的軍糧罐頭,為什麼70年後的今天依舊美味,專家說了兩字
    日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美國投下兩枚原子彈後無條件投降,廣島原爆七十年後,歷史遺蹟仍然存在,包括一箱日本海軍罐頭糧食,而且還散發香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二戰日軍的軍糧罐頭,為什麼70年後的今天依舊美味,專家說了兩字,中國人臉紅了。
  • 二戰時日軍夥食如何?76年前的罐頭被發現,打開後在場人員很意外
    戰爭年代,吃上一口飯很難,尤其是對前線作戰的士兵們來說,為了時刻保持充足的體力,他們幾乎把周圍能吃的東西都塞進肚子裡,十分心酸。然而,日本的情況卻與中國相反,由於日軍長期食用精米,導致他們在戰爭中因腳氣病造成的損失比戰鬥的傷亡還要大,就連有著「戰爭惡魔」之稱的東條英機也曾在日俄戰場上染上了腳氣病,差點喪命。不過,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卻悄悄改善了夥食。首先,日軍在精米的基礎上,混入大麥或者糙米,口感是差了一點,但不會流失營養。
  • 二戰時的日本牛肉罐頭:1942年後質量直線下降,士兵吃到想吐
    當時八路很困難,沒有後勤供給,吃糧都很難,有時候吃點有可能,如果天天吃,那是吹牛,記得這部劇有個人說李雲龍團從團長到下面小兵都牛哄哄,意思就是喜歡吹牛。事實上,日本二戰時期的軍用牛肉罐頭有兩種,一種是美國進口的原裝牛肉罐頭和美國牛肉加工的罐頭,這都是純牛肉罐頭。
  • 二戰美軍巧克力很誘人,為何士兵一吃就想吐?美國大兵:不如豬食
    運用到打仗同樣也是如此,軍糧的提供是部隊最為基本的保障,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那麼中國部隊的夥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抗戰前,國民政府制定的戰時標準是士兵每人每天1.5斤大米,罐頭肉4兩、乾菜2兩、鹹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這個待遇看上去似乎還說的過去,然而真的等到作戰,戰場後勤物質供應不足,而補給線又常常被日軍轟炸,因此很少有部隊能達到這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