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件我自己的事兒,十幾天前,因為地面溼滑,我摔了一跤,當時膝蓋內側腫了,沒注意左側腳踝處也受傷了,因為不太疼。前天走路有點多,我才發現左腳踝處已經比右腳踝大了一圈了。
這才引起我的注意,我的預判斷是筋受傷,我的認知是,如果是骨折,那肯定當時就痛得站不起來了,我已經走了十多天了,自我感覺應該不是骨頭的事。於是就想先去做個核磁共振。
別看今年經濟不景氣,但我們這裡的兩個三甲醫院都爆滿,做個核磁共振都要預約在10天以後。我時間上等不起,我決定去規格相對低一點的970醫院,希望能當天看到結果。
坐診醫生很年輕,問我的受傷過程,他看了看,摸了摸,然後說,「沒看出差別,看樣子沒事。」
我自己斷斷續續疼了十多天了,我知道肯定有問題,我說:「還是看看吧。」
醫生說:「你如果不放心,就拍個片看看吧!」現在的醫生大多是建議。
我問:「是不是筋的問題,拍片看不出來?」現在的病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所以醫生才會想著商量著來。
醫生說:「是,那你要做核磁共振?」在得到我肯定的答覆之後,醫生果斷開單讓我去做。
於是去排了半上午的隊,卻只預約到了這周三。老公覺得不放心,他說:「這個醫生看了半天,連兩個腳踝處不一樣大,都看不出來。咱們忙活了半天,也不知道結果,要不下午換個醫院看看?」
於是我們下午又去了附近的象楠骨科專科醫院。這是一家私人醫院,據說是院長骨科水平很高,最後發展成一家專科醫院。
接診的醫生也很年輕,是跟著院長實習的醫生。下午自己坐診,他依然是看了看,摸了摸。然後說:「看樣子,問題不大。」醫生根據腳的表面的判斷都差不多。
我就把上午的情況介紹一下,表示願意進一步檢查。他建議:「那就拍個片吧。」
拍片的效果不是很明顯,結果卻出人意料,臨床考慮骨裂、骨折,建議臥床休息兩個周。當然最後還是需要核磁共振出來才能確診。
通過這件事,我想明白一個道理。我當時不痛,不表示沒有受傷,只是沒有那麼嚴重,現在出現這個結果,就是因為我走路過多,沒有好好休息,加重了受傷程度。如果當時就能臥床幾天,相信結果肯定不是這樣了。
二次傷害是更嚴重的傷害。我身邊我就有幾個真實的例子,我雖然都是親眼見識到,但疼痛都是在別人身上,並沒有引起我的重視。今天我寫出來,希望有緣人看到,引以為戒。
我一個鄰居的老公,那年30出頭,騎摩託車被大貨車蹭了一下,當時摔在地上。一個大男人摔倒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又沒出血,又不是爬不起來,立即就一個骨碌爬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感覺啥事也沒有。和對方留下聯繫方式,連醫院都沒有去,就讓大貨車走了。可是,一個月之後,檢查出來——股骨頭壞死,原因就是因為這次碰撞。至今已經十年有餘,鄰居大哥可以說要痛苦一輩子了。
無獨有偶。我以前單位有個老領導,50多歲的時候,在路上遇到單位的同事,那個同事還是個毛頭小子,騎著摩託車,在他身後和他開玩笑,輕輕一撞。老領導一屁股坐在地上,當時也是沒什麼事,權當是個玩笑,誰也沒有在意。一個月之後檢查出股骨頭壞死,在60幾歲時做了人工關節置換。原因也是和這次碰撞有關。
還有一個是我表哥的例子,打球的時候摔了一下,也沒感覺特別疼,幾個月之後越來越覺得不對勁了,結果去醫院一檢查,筋斷了,雖然做過手術,但已經不可逆了。
這幾個例子都是發生我身邊的真實的事。受傷之後,表面上不出血,不出青,不紅腫,疼痛感又不強,容易讓人忽視,在這裡奉勸大家一句,如果遇到這種事,第一時間要做檢查!一定要做檢查!因為疼痛不是檢驗傷害程度的唯一標準。
願所有人都不再受傷! 願受傷的人都早日康復!
我是陽光慧靜,你是否也遇到這種二次傷害案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