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15時31分,由大連開往廣州的T369次列車緩緩駛出站臺。列車上載滿了準備回家過節的旅客,還有不少放假離校遊玩的大學生。38歲的鞍山人王金宇沒有料到,上車前他摔了一跤,竟會導致肩膀脫臼。當火車快到盤錦站時,王金宇疼得已經難以忍受。幸虧大連醫科大學研一男生小唐採用「足蹬法」為他復位,才化險為夷。
上火車前摔一跤胳膊「掉環」
事情發生在大連開往廣州的T369次列車上。當火車快到盤錦站時,一陣急促的廣播聲在車廂內傳開。「旅客朋友們,15車一名男乘客身體不適,車上有沒有醫生?請來15車。重複一遍,車上有沒有醫生,請來15車。」
受傷的乘客叫王金宇,38歲,老家在鞍山市,此行要從大連去廣州。王金宇在上車前摔了一跤,上車後他突然感到肩膀一陣酸痛,隨後就不敢動了。廣播響起時,他已經疼得幾乎無法忍受。原來,這一跤導致他肩關節脫位,也就是百姓俗稱的脫臼、「掉環」。
大醫學生用「足蹬法」化險為夷
此時,車廂內擠滿了人。目擊乘客看到,一名年輕男子疾步走過,徑直地朝向15車廂走去。「車廂都是人,怕碰到別人,不能跑,只能快步疾走。」
男子抵達15車廂後,上前對王金宇進行了檢查。乘務員站在一旁維持秩序,讓出空間方便開展救治。男子採用傳統肩關節脫位復位方法「足蹬法」,將王金宇脫位的肩關節成功復位。據悉,救人的男子姓唐,是大連醫科大學研一的學生。「大哥是仰臥在下鋪,然後我站在患側,空間太小,我也沒站直,頭兩次失敗了,第三次才成功。」王金宇終於沒了疼痛,小唐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溼。小唐本科讀的是中醫骨傷,讀研的方向是中西醫結合外科,所以對肩關節脫位如何復位有把握。
仗義出手感動傷者
傷情有所好轉,王金宇為了感謝小唐還請他喝飲料和吃香腸。小唐囑咐王金宇下車後要去醫院拍片複查,看看復位情況。王大哥感動地說:「你的仗義出手,真是充滿正能量!在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救死扶傷,這份德與行讓我感動。」
記者採訪骨科醫生獲悉,關節脫位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有時關節脫位是單純的,復位後休息一段時間即可痊癒,有時則伴隨骨折,恢復起來就困難一些。在全身各種關節脫位中,以肩關節脫位最多見。常用的復位方法是足蹬法,即傷者應仰臥,雙手握住受傷肢體的腕部,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同時旋轉,內收上臂即可復位,復位時可聽到響聲。此外還有科氏法、牽引推拿法等等。
醫生建議,復位成功後,傷者的肘、腕、手指關節也需適當活動,這樣一來也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但是切記不要外展外旋活動。由於關節囊撕裂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關節變得鬆弛。以後在輕微外力下或某些動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後伸動作時可反覆發生脫位。
(原標題:上火車前摔一跤胳膊「掉環」被大醫學生連「踹」三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