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陽曆就是公曆,陰曆就是農曆。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我們先說2點結論,第一:公曆屬於陽曆,但陽曆不一定是公曆。第二: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曆,準確來說是以陰曆為主,陽曆為輔,那麼下面我們就依次來解釋一下,首先要解釋陰曆和陽曆。其實很簡單,陰曆就是根據月亮周期制定的曆法,由陰轉晴,再由晴轉陰就是一個月。那麼換算下來一個月就合成29天,12小時44分2秒8接近30天。
陽曆是根據太陽周期制定的曆法,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圈為一年也叫回歸年,總共是365.24天,這樣平均下來12個月,每個月應該是30.43天,可是按照我們的習慣,天只有整,的沒有零的,所以最早古埃及人就給每個月30天,剩餘了差不多5天,這5天就單拿出來算年末。後來古埃及的曆法被古羅馬人繼承,而羅馬皇帝比較任性,覺得自己出生那一個月只有30天不過癮,於是就從2月給拿了一天,這麼一來二去別的月份都是30 31天,而2月份就變成了可憐的28天。這種曆法延續到今天,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公曆,所以說公曆是陽曆,但陽曆卻不是公曆,因為不是所有的陽曆2月都是28天。
其實除了太陽離月亮力之外,還有其他很多的行星曆法,比如瑪雅人就有三種曆法,除了太陽曆還有金心力,一年是584天,還有一個卓金星曆,一年是260天。至於這個卓金心力是哪來的,至今也沒有確切的答案。
現在我們知道了陽曆陰曆公曆之間的關係,那麼中國的農曆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呢?其實農曆既不是純陰曆也不是純陰曆,他是陰陽曆。單純的陰曆和陽曆都有優缺點,陰曆的月份是非常精確的,但是跟太陽周期有偏差,那麼時間一長四季就容易混亂,原本的春天就成了夏天,夏天就成了秋天,而陽曆雖然四季精確不會有偏差,但是他沒辦法精確定義到月份和二十四節氣無法對立,這對於我們來說今天好像沒有什麼影響,但對於古代農業社會來說,這個影響就非常大。
所以中國古人就結合陰曆陽曆制定了農曆農曆的月份是按照陰曆來的,月滿為中而月缺則為出或者月末,但是年份是按照陽曆來的,地球繞一圈就是一年,那麼12個月的日子加起來不夠一個太陽年不夠一個回歸年365怎麼辦?不過沒關係,過2~3年加一個閏月就行了,那麼究竟是兩年加一個閏月,還是三年加一個閏月,那麼隨意嗎?其實一點也不隨意,閏月的周期是19年7月,這個數字是可以精確計算的,按照我們現在的算法幾19個回歸年是總長6939.601天。而農曆十九年七閏之後,總共6939.6911天。換算下來只差兩個多小時,努力就是精確到了這種地步。
這就是古人的智慧,而且中國的十二生肖屬相也是根據農曆來算的,這下你們都知道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