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一雙向內彎曲的前腿,比軀幹還長;頭部和胸部呈墨色綠,猶如披上了一件「青銅甲」;褐色的背殼上,還有漂亮的橙色、金色斑點——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迎來了這樣一隻奇特的甲蟲。
陽長臂金龜
它還是一隻珍稀的昆蟲,名叫格彩臂金龜或格長臂金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綿陽一位熱心市民發現並捐贈。
「近幾年,有五六位市民發現並向博物館捐贈格彩臂金龜及同屬物種——陽長臂金龜。」博物館館長趙力說,珍稀甲蟲頻頻在四川出現,帶給人類一句警示:全球變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正在加劇。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長臂金龜個體
發現:人類生活區迎來「不速之客」,竟是珍稀昆蟲
葉先生在綿陽市平武縣響巖鎮某單位工作。9月初的一個中午,他和同事在從宿舍去單位食堂的路上,看見一隻長著「大長腿」的墨綠色甲蟲,正一動不動爬在樹上。
「路上車子來來往往,它不小心掉地上好危險!」出於保護和救助的目的,葉先生將這隻蟲帶回了宿舍,小心翼翼放在盒子,悉心照料。上網一查,原來,這是一隻格彩臂金龜。
格彩臂金龜,節肢動物,昆蟲綱,鞘翅目,金龜科,臂金龜亞科,彩臂金龜屬。曾經,因該屬物種形態奇異、色彩豔麗,備受昆蟲愛好者青睞,引發不法分子野外燈誘濫捕,導致種群生存受到極大威脅,數量急劇下降。
1988年,當時的國家林業局、農業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將格彩臂金龜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0年它又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這隻體長5. 2釐米、體寬2. 9釐米的甲蟲,顯然是一位「不速之客」。趙力說,格彩臂金龜常生活在植被良好的山區,幼蟲多以朽木為食,成蟲以樹上流出的汁液為食,飼養過程中可以餵一些水果。
趙力分析,這隻蟲闖入人類生活區,或許與其生存的森林與當地較近有關。「森林周邊夜晚大型建築工地的照明燈光,會對這類甲蟲產生誘捕作用。除了減少燈光誘捕,平時市民如果發現不認識的昆蟲建議不加幹預或向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機構求助,以免造成傷害。」
葉先生通過網絡聯繫上了趙力,為了給這隻格彩臂金龜更好的歸宿,把它捐贈給了博物館。
格彩臂金龜
研究:一雙吸睛「大長腿」,或有求偶妙用
收到蟲的那一刻,趙力告訴葉先生一個壞消息:這隻格彩臂金龜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格彩臂金龜為完全變態昆蟲,生命周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其卵初為乳白色,漸漸變為淡黃色。幼蟲期,格彩臂金龜的頭殼會由黃褐色逐漸變為棕紅色,幼蟲期末期是它一生中體魄最「雄壯」的時候,體長可達10多釐米,遠比成蟲期更龐大。
度過了幼蟲期後,格彩臂金龜迎來了成蛹的時刻,最後破蛹而出。夏季羽化後,會在朽木中度過一個月左右的蟄伏期,之後便開始取食交配。
「飛離森林,來到人類生活區,基本表示它已經完成了交配任務。」趙力說,格彩臂金龜的壽命通常只有幾個月,經仔細觀察和實驗,當葉先生發現這隻蟲時,已基本失去飛行能力,等待它的只有死亡。趙力和同事將這隻蟲放進飼養盒,精心照料,並進行觀察研究。
比如,它的前腿為什麼那麼長?趙力解釋,這主要和求偶有關。雌性往往躲在比較深的樹洞裡,雄性發現以後會用長長的前腳伸進樹洞去撩撥雌性。雌性爬出樹洞以後,它會立刻用這對長長的前腳把雌性抱住,方便進行交配。但是,過長的前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活動能力,遇到危險時,它們會通過裝死來躲避天敵。
樣貌與之十分相似的陽彩臂金龜身體要更長一些,背上是棕色,沒有斑點或者只在前方左右各有一個橙色斑,而格彩臂金龜的整個鞘翅上都有橙色的斑點。
一段時間後,這隻格彩臂金龜自然死亡。博物館將其做成標本,擬在適當時機進行展覽。
格彩臂金龜
思考:全球變暖,對昆蟲保護帶來更明顯影響
其實,在這隻蟲到來之前,已有多隻珍稀昆蟲捐贈到該博物館。
趙力說,近幾年,有五六位市民在本地發現並送來格彩臂金龜和陽長臂金龜,「這種甲蟲的發現地都是生態環境很好的茂密叢林,它們的出現可以看做是自然環境保護得當的一個標誌。」
比如在2017年,秦嶺一帶就發現了幾次這種甲蟲,分別在甘肅、陝西和四川省的北川。而此次發現地,與此前發現地相近,證明這個物種在該區域有種群分布。
格彩臂金龜
而在過去,它們的發現地多為我國南方的熱帶地區。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認為,它們頻頻現身四川,除了媒體曝光度增加之外,種群遷移繁殖也可能是一大原因。不僅是珍稀甲蟲,趙力團隊曾在成都一些農田和林間懸掛滅蟲燈,燈下金龜子數量也明顯增加。
這也帶來對全球變暖與昆蟲保護的思考。趙力分析,全球變暖讓格彩臂金龜、陽長臂金龜有機會向北推移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也面臨繁殖發育速度增快、遺傳變異、種群多樣性降低、等隱患,可能造成它們提前發生或者種群大爆發,對農林業造成危害。
此外,對於一些分布在較高海拔的昆蟲種類來說,隨著全球變暖,其生存範圍被壓縮向更高海拔地區或向更北方退縮,長此以往,甚至可能造成其他昆蟲滅絕。
例如,在四川高海拔地區分布的絹蝶科種類,過去一般分布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雪線附近,隨著雪線的向上退縮,現在它們大部分已經遷徙到五千米以上。如果氣溫繼續升高,則退無可退。
趙力呼籲,要對全球變暖影響昆蟲保護引起足夠重視,保護好動物、昆蟲、珍稀昆蟲的生活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的生活環境。
受訪者供圖